第541章:对号入座【2/2】
书接上文: 说句老实话,高飞真不知道桐化哪里来的自信? 她所谓的懂历史,无非就是以汉武帝时期的两大托孤重臣为模板,进行一些臆测改编罢了。 毕竟但凡正常上过历史课的华夏人,都不难看出来她笔下的那位【神医传人 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谋略过人 貌比潘安 豪富之家】这个叠加了多重光环的才子孟珏,就是汉武帝去世前任命的三大托孤重臣之一的桑弘羊! 只是让高飞不了解的是,桐化为什么要将霍光这种宁可废帝另立,到死也没有篡位登基的忠臣写成jian佞小人。 反倒是桑弘羊这个因为拥立燕王刘旦而被处死的罪臣,在她笔下倒成了痴情才子。 就为了标新立异,所以便能随意的颠倒黑白,指鼠为鸭吗?过了吧! 其实这也是桐化最遭人诟病的地方。 虽然学界对历史上的某些人物、事件大多都有不同的解读。 但是对于霍光这个历史人物,国内大部分学者对他的评价都是正面的。 可以说他是能臣,也可以说他是权臣,但唯独不能说他是jian臣!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身为冠军侯霍去病的异母弟,霍光几乎是被汉武帝从小抚养长大的。 不过霍光的脾性却和他那个光芒耀眼到让世人刺目的哥哥不同。 虽然他从小是在汉武帝身边长大,但却养成了一副小心谨慎的性子。 或许也正是因为他这个性子,才让他后来的成就不输于他的那个哥哥。 要知道霍光权势最盛时,几乎比曹cao都有过之而无不及了。 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他的权势都有一些勉强。 一生废立两帝的履历,足以让他的权势无需任何修饰。 不过也正是因为霍光的行为与殷商伊尹废太甲事迹相似,故后世权臣废立皇帝时,往往都被称作“行伊霍之事”。 故此后世帝王每每听到这个词的时候,几乎都会立刻产生应激反应。 但霍光的悲哀之处就在于,被汉武帝养大的他对汉室太愚忠了。 虽然权利大到可以两次废立皇帝,可他却依旧对刘家忠心耿耿。 结果等霍光死后,被他一手送上皇位并且坐稳江山的汉宣帝,转眼便将霍氏族灭了。 自此,出了霍光与霍去病这两位千古英才的霍氏一族,就这样断子绝孙,绝户了。 即便后来汉朝历代皇帝都承认霍氏一族对大汉有大功,但亲手让功臣绝后也是事实。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霍光的经历对后世的权臣们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毕竟一生忠心耿耿,死后却落的一个灭族的下场,这换了谁都会觉得憋屈! 说实在的,但凡当初汉宣帝给霍家留条活路,留一个希望。 说不定后来曹cao代汉自立的决心都不会那么坚定! 只是霍光用举族之人的性命证明了一件事,那就是权臣可以当。 但既想权臣,又想当忠臣,那就只能不得好死了! 两相对比之下,曹cao恐怕不想代汉自立都不行了。 当然了,霍光是忠是jian,本来只是史学家的话题。 对于家而言,打着创作自由的旗号进行一些改编其实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但桐化万不该不知天高地厚的放言说“当今的年轻人太不懂历史了,我要给大家科普科普”! 因为此言一出,史学家不想较真都不行了。 毕竟这个时候要是再不回应,那么史学界的话事人就当真成了桐化了。 所以真不怪那些专家学者过激,实在是桐化戳到别人肺管子了。 说通俗一点,这就相当于一个只会两句中文的老外,在中国人面前说他的中文没有自己的正宗一样! 这要是都能忍,那不如干脆死了算球,反正活着也是浪费空气。 只是桐化一时失言不要紧,却连累了历史类题材的古装剧全体都倒霉了! 《云中歌》被骂的狗血喷头就不说了,连同期播放的《班淑传奇》也被观众各种挑刺。 即便于妈几次公开表示,他就是戏说历史,并不想教育观众什么。 但依旧没什么用,照样被上纲上线的批了一通。 气得于妈私下里没少骂桐化害人不浅。 不过于妈这回被骂的其实也不冤枉。 因为就像桐化直接污蔑抹黑霍光一样,于妈也直接拿真实历史人物胡乱改编。 比如《班淑传奇》中的邓太后,在于妈的笔下简直成了荡妇。 什么太后爱护卫,护卫不爱太后,然后太后就和护卫的双胞胎哥哥睡了之类的离谱剧情,于妈竟然这么堂而皇之的写出来了。 要知道邓太后的生平在史书上课是记载的清清楚楚的。 而后世学界对她的评价,甚至要比对霍光的看法还要统一。 中国历史上最出色的女政治家之一,“皇后之冠”! 这就是后世史家对邓太后的盖棺定论。 毕竟在邓太后以“女君”之名亲政的十六年里,汉朝不禁成功平定羌乱、剿灭海盗、征服乌桓、鲜卑、南匈奴等外患、使的危机四伏的东汉王朝转危为安。 在邓太后临朝称制期间,汉朝还重新设立西域副校尉,恢复了对西域的羁縻统治;并将九真郡外的夜郎蛮夷纳入版图,扩张领土1840里。 时人称之为“兴灭国,继绝世”。 甚至反观邓太后的某些举措,倒有些穿越者的意思。 首先她在25岁的时候,因为皇帝的暴毙就不得不临朝听政了。 并且她在兼通天文、算数的同时,还曾经资助蔡伦改进造纸术。 又特征张衡入朝,研制浑天仪、地动仪等仪器,并且从官方层面推动天文、历数、医学等领域的发展。 同时还注重教育,开拓性地创立男女同校学堂,为女子提供学堂教育。 后来她还专门命朝廷官员矫正文字,推动世界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问世。 如果说王莽是古代疑似的男性穿越者的话,那么邓太后则是疑似的女性穿越者了。 毕竟她的生平放在晋江网上都可以当大女主的模板了,连改都不用改就能直接用! 说不定某些文科女作者想的都未必有她这个古人做得齐全! 从这方面来说,她这个穿越者倒是要比王莽成功多了。 而和她这位女君相比,除了开国皇帝刘秀之外,东汉大部分皇帝反倒都有些不称职。 当然,邓太后也不是十全十美的。 和西汉的吕后一样,邓太后的权欲之心也十分重。 自从她临朝听政之后,便逐渐将权利都掌握在自己手上,而不是垂拱而治。 军政大权别说是外戚和权臣了,就连皇帝都没办法沾染。 甚至面对朝臣提出的“还政“要求,她直接选择用rou体毁灭的手段。 专权、贪权二字用在邓太后的身上,那是一点都不过分。 …… 不过话又说回来,正是看到了于妈的遭遇,导演杨阳才越发担心起来。 “高老师,要不咱们稍微改改剧本吧?” 真怪不得杨阳怂,实在是邓太后和《梦华录》中皇后刘娥的经历太像了。 甚至邓太后还只是临朝听政。 但刘娥可是沿着听政,摄政,临朝称制,登基开国这条路线一步步走下去的。 如果不是宋朝和唐朝的外部环境不一样,使得刘娥在最后一步卡住了,那么她估计就是另一个武则天了。 这也是为什么《梦华录》这个本子会以“太白昼现,女主昌”这个童谣来开场。 因为刘娥是真得在学武皇,准备当女帝! 而见杨阳这么一说,身为制片人刘艺菲也忍不住面露犹豫之色。 就像《班淑传奇》中邓太后和护卫哥俩爱来爱去一样。 《梦华录》中的皇后刘娥也不是什么传统的淑女! 刘娥十多岁就成了一名歌女不说,后来还嫁给了一个叫龚美的银匠。 然后这名银匠又贪恋钱财,选择把老婆刘娥卖给了当时的蜀地指挥使张耆。 也正是因为张耆把刘娥献给了赵恒,才有了后来的刘皇后! 所以刘艺菲在看了网上对《班淑传奇》的一些评论,很难不对号入座。 毕竟观众骂于妈的评论,简直可以无缝衔接转到他们这个项目上! 其实《梦华录》中夜宴图里画的三个人,就是张耆、龚美和刘娥。 正是因为夜宴图里很明显地记录了刘娥与龚美之间的关系。 剧中才会有传言说刘娥在嫁给皇帝赵恒前就已经失贞了。 故此顾千帆才不得不千方百计的要找到夜宴图进行销毁,以此保住当朝皇后刘娥的名声。 …额~说实在的。 如果不是高飞亲耳听高俅说过一些皇室密辛,他其实都不敢相信史书上的这些记载。 毕竟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后,大宋和汉代开放的风气已经大不相同了。 要知道在汉朝时,对女子贞洁并没有那么看重。 所以汉景帝妻子王皇后能在嫁给平民金王孙为妻并生一女之后,还能再进入东宫服侍太子,并且最后被立为皇后。 当时汉朝的大臣也没谁说皇后已经失贞,不堪为后! 但是在大宋,基本上女子入宫首先就要求是贞洁处女,否则第一关就过不去! 可现实往往就是比还离谱,历史也是如此! 据高飞所知,刘娥确确实实是一位“二婚”皇后! 不过即便是如此,也照样没有影响她君临天下十几年。 可以说相比于邓太后,以一介歌女之身险些成为女帝的刘娥的经历更为传奇。 毕竟邓太后本就出身世家大族,起点要比刘娥高多了。 念及此处,思量再三的高飞当即果断的摇了摇头道: “不用管别人怎样,咱们没必要改。” “毕竟咱们又没有像于症那样颠倒黑白、虚构事实!” 说句老实话,在《梦华录》里高飞已经算是个刘娥留面子了。 要知道刘娥成为宋朝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主之后,当初反对她当皇后的重臣下场可都不怎么好。 比如堪称“北宋于谦”的名相寇准,最后就是被刘娥一贬再贬,最后在海南岛病死的。 而见高飞如此强硬,一旁的刘艺菲顿时忍不住有些担心问道: “那观众如果像骂《班淑传奇》那样说我们呢?” 刘艺菲倒不是害怕挨骂,而是她深知周易影视能有今天的口碑不容易。 所以其实她要比高飞自己更在乎“周易出品”这四个字的含金量。 却没想到高飞闻言却直接干净利落道: “那就和他们对骂就是了!” “要换做是其他历史背景,我说不定还怕他们几分。” “但是在北宋题材这块,我让他们一起上都行!” 见此情形,房间内的众人先是一愣,随后竟然莫名的觉得高飞说得有道理。 毕竟自家老板在宋朝这块的研究,这段时间他们可是亲眼见识过的。 而在总局发文表示“不能用个人臆想取代历史定论”,要严防历史虚无主义的情况之下,影视圈一众剧组不是在匆匆忙忙的改剧本,就是忙着重新补拍。 唯独只有《梦华录》剧组在高飞一意孤行的坚持之下,选择头铁的继续拍摄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