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1/2】
书接上文: 话说因为某些不方便言说的情怀,使得高飞对《梦华录》远比《好先生》更上心。 这让身为制片人的刘艺菲一开始还不由心中暗喜。 只以为在高飞的心中,她还是比杨密更有份量。 但让她有些无法理解的是,高飞并没有对《梦华录》的剧情等关键问题提什么意见,反而比较关心那些鸡毛蒜皮、无关痛痒的细节。 比如,剧中的角色穿着打扮; 比如,剧组的北宋东京街头的风俗人情。 那事无巨细的模样,甚至让剧组的工作人员都有种错觉,就好像在高飞的脑中已经有了一个活生生的东京汴梁了,他只是将脑中的场景在现实中复制了一遍而已。 若非如此,又岂能对那么多宋代的生活细节信手拈来? 不过这个离谱的想法刚升起,他们自己便哭笑不得先排除了这种可能性。 …… “不对,潘家楼旁边应该是彩帛铺,长庆楼那边才应该是靴店。” “还有这个招牌是怎么回事儿? “我不是说过丰乐楼高三层,五楼相向,内有飞桥栏槛,明暗相通吗?” “你挂个樊楼的牌子干嘛?樊楼是你家开的?” “什么脑子?快,赶紧改过来!” 一大早,刘艺菲刚来了剧组,便看见高飞又在那挑刺了。 而道具和美工则一如既往的苦着脸在一旁听训,连一点意见都不敢提。 毕竟在自家老板面前,他们实在不敢说自己是专业的。 不过高飞倒也不是故意在挑他们的毛病。 要知道赵盼儿三姐妹初次到达东京城,被那繁华热闹的东京夜市所震惊的戏份,可以说整部剧里面最能体现质感的地方。 高飞可不想将如此繁华热闹的人间灯火,就用一些随大流的放烟花的夜景给糊弄过去。 当美术组的老刘匆匆忙忙下去修改的时候,高飞则背着手四平八稳的在街道上闲逛着。 而在大概扫视了一圈之后,高飞的面色这才稍微好了一些。 不过也正是如此,眼前这般熟悉的反而让高飞有些触景生情起来。 只见他一边走着,一边忽然有些怅然的轻声道: “其实要论吃食,这些酒楼的味道不是最好的。” “消遣零食,还是要数王楼前卖野味rou干儿味道最好。” “鹿家铺子卖的烧鹅、烧鸭也是一绝,而且每份不过十五文钱,最是物美价廉。” “剩下的像朱雀门的鲊脯、界身巷的冻鱼头、南门夜市的鸡皮麻饮也都不错。” “还有荔枝腰子、羊闹厅、莲花鸭签、葱泼兔、假野狐、石肚羹……” “唉~要不是本公子当年肠胃不好,怎么说也得杀个七进七出……” 其实高飞本来只是有感而发,随口说说而已。 但是一旁的工作人员却听傻了! 只见道具组的老李一脸懵逼的看着一旁的执行导演,茫然道: “章哥,我们道具组也没人会做菜呀?” “这怎么搞?老板说的菜我连听都没听过啊?” 看着老李那绝望的眼神,执行导演也有些头疼了挠了挠脑袋。 见此情形,在旁边看了好一会儿的刘艺菲终于失笑的摇了摇头。 “都散了吧,没看出来他入戏了吗?” 说着,刘艺菲看不住不远处正在走神的高飞便忍不住吐槽道: “还本少爷?他真以为自己是衙内呢?” 闻听此言,执行导演当即不由松了口气。 不过在犹豫了一下之后,他还是有些不放心的问道: “真不用照着老板的花样做菜?” “不用!” 刘艺菲闻言顿时有些哭笑不得道: “我们这是电视剧,又不是宋朝纪录片,没必要把预算浪费在这上面!” 不得不说,在cao盘了几个项目之后刘艺菲这个制片人算是历练出来了。 而见她这位制片人都发话了,执行导演这才放下心来转身离开。 见此情形,不远处的高飞也没说什么。 虽然他挺想重温当年的美味,但是眼下显然不是一个恰当的时机。 毕竟他说的那些东京特色菜现在有没有厨师知道都是两说。 就算有大厨能复原出来,那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也不是一时半会的。 所以菜肴什么的也就只能勉强放过了。 不过高飞没有继续挑刺,刘艺菲却没有放过他。 只见她一脸狐疑的走到高飞身前好奇的打量了他半天,看着高飞都有些发毛了。 正当高飞准备抗议的时候,却见刘艺菲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道: “我记得你也不是处女座啊,怎么现在忽然变了一个性子?” “你不会真是宋朝来的吧?” 此言一出,高飞心中顿时便咯噔一下。 不过随即他便意识到刘艺菲也是在吐槽,于是当即顺势笑着调侃道: “没错,我就是一个从北宋一直活到现在的老妖怪,怎么样,怕了吧?” “对了,要是按照年纪辈分我当你祖宗都够了。” “快,叫声爷爷来听听!” 见他这么一说,刘艺菲也顾不上好奇,当即便俏脸薄怒的微嗔道: “我爷你个大头鬼啊!” 说着还没好气的踢了他一下,幸好被高飞闪开了。 …… 就在高飞和刘艺菲在一旁打情骂俏的时候,片场也很快便整改好了。 因为周易这些年在业内积累下来的名气,影视城方面也十分配合剧组的拍摄。 不仅帮着把这一条长街给封了,在建筑外形上也任由剧组改动。 甚至影视城还专门派了一个负责过来记录剧组改动的地方,准备以后做永久化处理。 因为他们觉得让《梦华录》剧组这么一改,整条仿宋长街的味道都不一样了。 用负责人的话来说,那个“仿”字完全可以去掉了。 所以说能当负责人就是有水平,至少拍马屁能拍到点子上! 当然,剧组这边改动的幅度也不是很大。 除了一些纱行、鱼行、邸店、杂物铺之类的小铺子之外。 大部分的改动主要集中在酒楼、食店、茶坊,以及瓦子、勾栏这些高消费场所。 比如当年高飞常去的“长庆楼”“八仙楼”“班楼”,以及“遇仙正店”“张八家园宅正店”“中山正店”等勾栏瓦舍、酒楼食肆,就无一落下。 不仅酒楼的幌子俱全,高飞甚至连门前的彩楼欢门都没落下。 对了,之所以叫他们“正店”,其实主要是因为一张牌照。 因为在大宋只有拥有酿酒权的酒楼才能酿酒,至于其余酒楼是没有酿酒权的。 就算酿酒的技术再好,也只能从国营酿酒坊进货,或者是别的正店进货。 故此久而久之,宋人便将这些没牌照的统称为脚店。 通俗地讲,正店相当于今天的“旗舰店”,脚店则是“加盟店”。 从城市商业发展角度来说,宋朝其实和如今的城市已经差不多了。 就像现在的年轻人喜欢熬夜一样,宿酒未醒,好梦初觉对于住在汴梁的百姓也是常事儿。 甚至了为满足东京城市民百姓对夜生活需求,大宋开国之后便宣布取消了已经实行了将近千年之久的宵禁。 如此方才有了赵盼儿三姐妹刚入东京时看到的那副场景: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现代人读此诗词时,或许会以为这只是文人的夸张修饰手法。 但高飞却实实在在的知道,这不是写意派,而是写实派! 毕竟当年东京城除了“夜市”之外,还有“早市”和“鬼市”。 一年之中很多店铺的夜市大多是直至三更方才关门,然后不到五更又重新开张。 诸如勾栏瓦舍等场所,更是彻夜不眠,压根就没有休息的时候。 便是白日也会有文人儒生过来喝酒消遣,就不存在空闲。 只不过楼中的美人也不是铁打的,总是要歇息的。 因此当年大宋的勾栏瓦舍其实如今的夜店、歌厅差不多。 除了供着当招牌的当家娘子之外,大多数在勾栏瓦舍中献艺的舞姬、乐工、杂耍、说书,其实都是外来的。 此类人就像走xue一样,就靠着在勾栏瓦舍中的打赏混饭吃。 别看这些跑江湖的虽然地位不高,但某些手中有绝活的却常常比京官活的还滋润。 至少京官未必买的起东京城的宅子,但他们大多辛苦几年就能置办一套! 从这方面来说,历史确实只是一个轮回! …… 晚上八点。 忙碌了一天之后,随着导演的一声令下,剧组总算是收工了。 只是当剧组所有人都回到酒店之后,一干主创却没有像以往一样各自散开,而是聚在高飞的房间里开了一个小会。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本来国内观众对历史类的电视剧一直挺包容的。 尤其是早年出了好几部戏说历史类的爆款电视剧后,观众大多数都不会在这方面较真。 甚至很多专业人士从开始的考据挑刺,到现在也懒得说了。 只是自从前不久桐化那句“当今的年轻人太不懂历史了,我要给大家科普科普让大家勿忘历史”的话说出之后,舆论氛围便顿时一变。 别说年轻人了,就算是其他年龄群体都下意识的心生反感。 至于那些专家学者就更不用说了。 本来他们就是眼不见为净,如今见有人主动送上门来找骂,那自然是火力全开了。 于是最近的几部由真实历史人物改编而来的古装剧,顿时就遭殃了。 其中由桐化同名改编而来的《云中歌》更是首当其冲。 服化道差就算了,杨影那浮夸到辣眼的演技也不说了。 单单就是故事剧情,《云中歌》就已经雷翻天了。 说句实在的话,高飞一开始并没有关注这部剧。 毕竟敢让杨影当女主的,电视剧还没拍上限就已经在那了。 所以真不是高飞小瞧同行,而是真没有将他们放在眼里。 可是周易的工作人员介绍完情况之下,高飞顿时就惊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