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九章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求订阅)
书迷正在阅读:读心宝宝带妈咪参加综艺后爆火了、挣扎着的人、我在黄泉当教主、我的校花青梅、重生之守候你、甩了狠戾暴君后,他跪求我!、与死对头互换身体后我佛了、赛博御兽:我有无数神话级御兽、洛洛倾城不倾国、猩红世界的秩序者
换成其他人,秦落衡并不会就此发问。 但李左车,他却是要问。 一来,李牧跟秦军作战了很久,李左车作为其孙,按理对秦并不会有好感,而今仅凭郭旦一人之言便主动来投,这让秦落衡有些费解。 二来,他虽贵为大秦公子,但李左车是赵郡李氏最杰出之人,无论如何不当这么快做出决断,而且六国贵族依旧在蠢蠢欲动,他没有必要这么早做选择。 【讲真,最近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yeguoyuedu安卓苹果均可。】 三来,李左车何以认为自己会用他? 李牧当年跟杨端和、司马尚对峙,让秦军不得寸进,眼下司马尚虽逝,但杨端和还活着,而今赵国已灭,但杨端和对过去面对李牧难以寸进之事始终耿耿于怀,而他跟关中氏族交情匪浅,李左车就不怕被自己坑害吗? 他心有不解。 李左车轻笑一声。 自如道: “公子所想,我早有预料。” “大父当年的确跟秦国对峙良久,大父最终也的确是死于秦国的栽赃陷害,真论起来,秦国的确让我有些生厌。” “兵者,诡道也!” “两军交战,定是诡计频出,这其实无可厚非。” “但正所谓,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也。” “大父当年其实早已察觉,甚至已多加防范,但赵王迁不信,最终听信谗言诛杀大父,与其说是秦国jian诈,不若说是赵王昏庸无道,若是赵王信任我大父,纵然秦国有万般伎俩,又能奈我大父如何?” “不过这些终究都是后话。” “我虽对秦有一定怨念,尚不至于到敌对及仇视地步。” “仕秦也只是顺时势而为!” “此外。” “公子或是疑虑,我为何早早投靠?” “我其实并没有出仕的打算,也没有想过为秦效力,只是郭长吏一直游说,这才从族中走出,而且当时也只是想敷衍一二,并没有真想为秦效力,只是我习惯提前了解一些事情,而在了解了一些情况之后,却是发现,仕秦似乎并不算差,这才跟随郭长吏过来。” 秦落衡轻笑道: “哦?” “不知你是了解到了什么?以至会做出如此大改观?” 李左车道: “其实并不算多。” “朝歌的尚书司,以及南海变动。” “我虽家道中落,但族中还是有些书籍供我学习,在我看来,而今天下其实劳累过甚,若想天下得以安定,当修生养息,慰劳将士,以德政安抚人心,以武力做威慑,以仁德服人心,行恩威并施之举。” “然大秦并未这么做。” “以我之判断,不消十年,大秦必乱!” “只是后续听闻公子在朝歌之所为,却是让我有所改观,公子的确是了解民生疾苦,在地方所为皆为抚恤民众,若公子所为能成,定可大幅延长大秦国祚,但这些其实并不足逆天改命。” “然朝廷对南海的态度,却是让我彻底改变了看法。” “此话怎讲?”秦落衡澹澹道。 李左车神色肃然。 开口道: “以往大秦储君不明。” “长公子为六地一系出身官员拥护,十公子则受关中氏族青睐,总体而言,其实是难分伯仲,甚至于一定情况下,长公子是占优的。” “但很有限!” “权衡之间,胜负短时难分。” “但南海之事后,胜负已出,公子已胜!” 秦落衡笑道: “何以得此结论?” “我怎么没察觉出来?” 李左车道: “公子何必在此戏耍?” “长公子在过去十几年,的确在大秦拥有不小影响力,但长公子根本就不是公子对手,而且当初离开咸阳,便是长公子的最大败笔。” “长公子主动丢弃了主动权。” “以至眼下只能旁观,而对朝堂之事无可奈何。” “而十公子你却是步步为营,先是通过尚书司拉拢势力,又通过迎合始皇,得到插手军中之事的机会,而今羽翼渐丰,只待最终展现野心,将长公子彻底踩到脚底。” 秦落衡双目微阖,手指轻击着桉面。 澹澹道: “你对我有如此高的评价?” “兄长虽远在北原,但兄长跟蒙氏自来交好,又为北地监军,此能集聚之名望,之声威,可是远胜于我,你或许高看我了。” 李左车不置可否。 沉声道: “公子何必自欺欺人?” “长公子的确有监军之权,但军中事务一律由蒙恬负责,长公子根本就没有插手的权力,但公子不一样,军司马一职,本就是落实于军队,而这军司马人选还是公子举荐的,其中意味可就截然不同了。” “公子目下是能影响到军队! “我正是知晓了此事,才下决心出仕的。” 一旁。 郭旦脸色微囧。 他低垂着头,却是不敢看秦落衡。 因为李左车知道的这些,都是他泄露出去的。 秦落衡不语。 冷冷扫了眼郭旦,又看了看李左车。 开口道: “好像是有几分道理。” “但还不够!” 李左车深深的看了秦落衡几眼。 继续道: “除了这些。” “公子在朝堂的建议。” “其实跟我的理念相符,即修生养息,慰劳将士。” “关中民众疲乏,其实早有凸显,只是一直没有改善。” “而公子的建议,却是会深得关中民众之心,长公子笼络再多赵地、燕齐、齐地民心,也终究是比不过关中民心。” “毕竟......” “关中才是大秦根本! !” “此外。” “公子的建议,同时会惠及楚地。” “六国即墨后,真正还能跟秦一战的,只有楚地。” “楚地虽地广人稀,但实际人口并不少,过去楚国跟秦国联姻很多,朝廷内外有不少楚系出身,因而楚地实力其实并未损耗多少,若是天下生乱,楚地无疑会是大秦最大的对手。” “但随着兵源改变,一切又生了变化。” “公子对楚地进行了分化。” “此消彼长......” “只怕楚地将再无取胜机会。” 秦落衡道: “天下能人何其多,你能看出来,其他人难道看不出?” 李左车冷哼一声。 漠然道: “自然会有其他人看出。” “但他们改变不了!” “六国贵族贪婪成性,他们岂会放弃手中利益?” “而底层民众活不下去,大秦又给了他们另一条出路,他们很轻易就会做出选择。” “等到大秦落实军功爵制奖赏,大秦威信就会在天下逐步确立,等到后面,大秦完全可借机鼓动底层民众,实现将六国贵族全部绳之以法。” “到那时。” “天下也将再无变数!” 秦落衡笑道: “想法的确很美好。” “然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 “大秦从来都志在天下!” “你说的这些颇有道理,但终究只是个人臆想。” “你大父跟朝中一些朝臣交过手,若是他们知晓我接纳了你,到时定会心有不满,你也说了,关中氏族是支持我的,我何以会为了你,而去得罪关中氏族?” 秦落衡似笑非笑的看着李左车。 李左车神色轻松。 笑道: “关中氏族的确支持公子,但公子却不想受其掣制。” “不然公子设立尚书司,也不至去给朝臣书信,让他们举荐自家子弟,而且还让郭长吏到处去物色人才,郭长吏乃郭开之子,名声并不好,也不为大秦朝堂所容,因而郭长吏能结识到的人定是远离朝堂的。” “而且只可能出身六地。” “因为秦人根本就不会去认识郭长吏。” 闻言。 郭旦脸色一黑。 他目光阴翳的看了眼李左车,又看了看蒯彻,他已经发现了,自己举荐上去的人,其实也根本看不起自己。 出卖他更是毫无顾忌。 这让郭旦心中也是又气又怒。 秦落衡并没反驳。 李左车又道: “我大父的确跟不少秦军将领交过手,而且是鲜有败绩,我若投靠公子,定会引得一些人不满,但正所谓,有舍有得,我的确会为公子招惹一些麻烦,但也正因为我是李牧之孙,同样也意味着,我跟关中氏族注定走不到一起。” “而这便是公子用我的理由!” “而且......” “所谓千金买骨。” “我的确是名声不显,但因大父缘故,在六地还是多少有些余名,因而我仕秦的消息一经传出,定会让不少六地士人侧目,也会利于后续公子继续招揽六地之名士。” “我虽不才,却也有抛砖引玉之用。” “而这就已足够了!” 良久。 秦落衡抚掌称赞。 笑道:“你实在过谦了,若是名门之后,都只能做抛转之用,那仕秦之人,又将是何等惊世人物?” “我岂敢有这等心思。” “壮士愿意仕秦,我又十分感激,岂敢有多余想法?” “只是尚书司官职空缺不多,也不知能否合汝之心意,敢请壮士说一下心中的想法,我好为壮士寻个差事。” 李左车摇了摇头。 说道: “多谢公子厚爱。” “我并不愿去尚书司任职。” “我想去军中。” “我前面听郭长吏讲过部分南海策略,大抵是猜到了公子所想,但正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公子的想法其实很好,但忽略了其中最为紧要之事。” 秦落衡神色一凝。 正色道:“敢请壮士直言不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