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七章 十二伶人
书迷正在阅读:原神之无妄坡幽灵、身揣云决我闯天下、开局收颜良,袁绍幼子的模拟人生、昼前、宝可梦世界的男mama、天天撒币、我的光荣进化模拟器、吉时已到、弹幕抽四个水友,随我征战LPL、修仙从第三次转生开始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春闱意气发第三百八十七章十二伶人贾府当初为了迎接省亲,三万两采买的戏班子,就这么被送到楚国侯府。 李纨主动请缨,顺便过来看看父母。 她一个宝钗有孕不便,就让人找了孟姨。 说明了来意,就将人交给孟姨代为安置。 这边,李纨去了李守中院里不提。 孟姨简单安排了一下,就到正院禀告。 冯一博正陪着宝钗说话,孟姨便进来行礼。 礼毕,便笑着道: 东边正院是为大房准备的,别苑也是为林家几口准备。 不过黛玉现在还没进门,整个东院都还空着。 东南的小院又是离东边正院最远的,林如海和林姑姑肯定不会在那边住,暂时用用自然也无妨。 冯一博和宝钗对视一眼,不由相视失笑,又道: 楚国侯府说来也已经是豪门,养个戏班子倒也不算什么。 尤其院里长辈和女人多,没事热闹热闹倒也不错。 不过他府上毕竟不是荣府,不能什么样的人都留。 那些伶人年龄不大,倒是还好说。 可一起的教习和乐师就不一定了。 孟姨从小看着他长大,自然明白冯一博的谨慎,当即笑道: 宝钗闻言一笑,夸赞道: 冯一博也笑了笑,点头道: 等孟姨一走,宝钗就笑着道: 不等冯一博阻拦,她就朝外屋喊了一声: 等两人在几个丫鬟的前呼后拥下,到了东边的院子,戏班子已经分好房间,收拾好个人物品。 此时,正站成两排在院里听写周婶训话。 正说着,就见冯一博和宝钗过来。 周婶有些尴尬,忙过来行礼,干笑道: 冯一博知道她就是孟姨安排来立威的,自然不会怪她,还笑着道: 宝钗也明白她在做什么,只当没听见她那些喊打喊杀的话。 不过,却也笑着道: 她虽然没直接说,但到底忍不住为这些伶人说了两句。 既然和她也是旧识,周婶自然就不好太过。 宝钗见此,又笑着道: 一听这话,周婶才放松下来,忙道: 几个教习、乐师和小伶人,本就刚被训了话。 此时一见了两位正主,都难免有些拘谨。 看着这群才十几岁,练习时长就有好几年,青春靓丽的小伶人。 冯一博心中隐约有了一些想法。 这个想法当然不是打造一个女团,而是…… 他朝莺儿看了一眼,莺儿便会意的让人搬来两把椅子。 待夫妻俩坐好,几个教习和乐师就上前,简单报了一下姓名籍贯。 冯一博听见,都不置可否的点点头。 随后,就轮到了小伶人。 一个看起来最为伶俐的,一见轮到她们了,便当人不让的上前一步,先道: 她年龄大些,算是伶人中领头的。 平时又负责点戏,和外人接触的最多。 此时说起话来倒是落落大方,毫不怯场。 她们擅长的戏,大多都是荣府里爱点的。 《灯月缘》是书生艳遇的戏,贾府几个妇人点的倒是多些。 姑娘们也喜欢看,但不好意思点。 见她落落大方的样子,周婶在旁笑着点头,不由赞道: 刚刚宝钗说这些人是旧识,她当着宝钗的面也不好再板着脸。 文官忙笑感激的一礼,才退了回去。 其他人见此,便也有样学样,一个个介绍起自己。 她年龄小些,没有文官的伶俐,倒是有两分文弱书生的气质。 等宝官下去,又上来一人。 都是青春活泼的年纪,又是精挑细选来的。 按说文官和宝官也都算标致了。 可这人一出来,就让人觉得比刚才两个都出挑些。 只见她眉蹙春山,眼颦秋水,面薄腰纤。 走起路来还摇曳生姿。 宝钗一见她,便不由看了冯一博一眼。 冯一博也看出她的气质娇柔,大有黛玉几分姿态。 这时,她鸟鸟婷婷的上前,身段俱佳的行了一礼道: 《钗钏记》里有几个桥段就是丫环跟老夫人绊嘴,也算是一出热闹戏。 里面最精彩的就是《相约》、《相骂》两折,都是贾母常点的曲目。 周婶见她好似风一吹就倒的样子,在旁微微皱眉,低声道: 刚刚介绍过自己的教习就站在她身边,闻言低声道: 周婶微微有些惊讶,道: 这时,龄官退后,又有一个带着几分端庄的伶人上前一礼,道: 正旦扮的多是贤妻良母,或者是贞节烈女之类的人物。 扮的多了,自然带着几分相似的气质。 说起来,倒是有几分李纨的影子。 接下来两人联袂而出,异口同声的施礼。 两人一唱一和,又同时道: 菂官和藕官,一个小旦一个小生。 即莲子,与相对。 这两人平时常扮作夫妻,私下里也有很深的感情。 就连自我介绍都是联袂而出,看得出来极为默契。 擅长的也都是《梁祝》一类的感情戏。 等两人退下,又有一人上前,喏喏一礼道: 菂官状态不好的时候,就由她来替补。 平时也会和藕官一起唱些曲目。 其实比起菂官,她长得更漂亮一点。 只是唱戏毕竟不止身段,还要看嗓音条件。 她的声音比菂官少了那么一丝韵味,也就只能给她作配。 待芯官退回去,又有一人上前道: 她长得不如几个小旦,但眼神练的却是极为坚定。 而且她的言语不多,但声音中气十足。 只听着这两句,都让人精神一振。 这倒是个搞宣传的好苗子。 冯一博看着茄官,微微点头。 芳官在荣府之中,受尽干娘的欺压。 这一次来了楚国侯府,终于和荣府的那什么干娘再无瓜葛。 正是因此,她格外珍惜这次机会。 若非条件不允许,她甚至想当场演唱一曲! 不为别的,只求能够留下。 比起同唱正旦的玉官,她偏柔和一些。 如果说玉官是贞洁烈妇型的旦角,那她就是贤妻良母型的。 若是冷眼一看。倒是有几分宝钗的温润。 花脸其实就是净角,其中又分为大花脸和二花脸。 大花脸都是一些地位较高的中年男性,比如最出名的包公戏里的包公。 二花脸则大多是威武,或者莽汉形象。 比如《醉打山门》的鲁智深,《西厢记》中《惠明下书》一折里的惠明和尚等等。 上次宝钗点的《醉打山门》就是她唱的。 小花脸又叫三花脸,其实就是丑角。 固有标志一般就是鼻子摸块白。 这几个女孩子里,就数她身量年纪都最小,又最机灵,唱的还是小花脸,所以才取名荳官。 这样的开心果,平日里自然人缘最好。 老外,也就是末角。 主要扮演一些龙套,像常见的打杂的,掌柜的,老员外等。 不仅和青春年少无关,亦和风花雪月无缘。 比如元春省亲时候点的《一捧雪》,其中的莫成就是末行。 艾官 就如她的行当一样,有些不起眼。 虽然长得不差,可就是撑不起主角。 见众人都介绍完毕,冯一博便笑着道: 话音未落,莺儿就拿出钱袋,从里面抓了一把银币。 她一人一个发了下去,还道: 到底是伶人,谢起来倒是专业,就连莺儿都不忘带上。 待她们都兴高采烈的收起银币,重新站定。 冯一博就笑着道: 戏班子的一众人闻言,不由面面相觑。 一时间,她们都有些摸不着头脑。 冯一博又笑着问道: 正这时,有人迟疑的站了出来。 宝官和玉官一前一后,显然有些胆怯,却又坚定的站了出来。 冯一博站了,点头继续道: 随后又有两个乐师和一个教习出列。 冯一博见再没人出列,还对宝钗玩笑道: 宝钗闻言,不由莞尔。 一众小伶人也都认识宝玉,自也忍俊不禁。 玩笑一句,冯一博便吩咐道: 那五人一听,忙上前磕头,激动的道: 冯一博摆摆手,让人带他们回去收拾,又道: 众人面面相觑,最后都摇了摇头。 见此,冯一博点点头,满意的道: 剩下的众人闻言,自是喜笑颜开。 走的都给了十两,她们这些留下的还能少了? 在她们看来,这侯府派势不比荣府稍差。 甚至出手大方上,还犹有过之。 冯一博摆摆手,笑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