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二章 谁君谁臣?
锦衣状元正文卷第七百九十二章谁君谁臣?孙交其实变相告诉赵璜,这事最好不要提。 但赵璜为人也跟孙交一样,遇事从不退缩,直接就在次日朝会上把新皇派人秘密营造火车之事给说了出来。 朝堂上并没有哗然,而是莫名其妙。 皇帝派人开矿之事,人尽皆知,但造一个可以沿着铁轨跑的东西,这算什么?搞发明创造? 这是皇帝该做的事吗? 让我们出来反对,我们也不懂啊。 朱四叹道: 赵璜道: 朱四抬手打断赵璜要说的话,语气却不怎么着急: 随着皇帝把目光转向孙交,很多人才明白,原来这次议事的始作俑者并不是孙老头。 本来很多人都觉得,赵璜在朝中虽名义上为中立派,但工部和户部其实是一体的,赵璜很可能是受孙交的蛊惑,才跳出来提这件事,因为其建言的方式方法,有点像之前孙交出言反对皇帝在东南海防增加开销。 难道赵璜觉得孙交此举能奏效,让户部在朝中地位急速攀升,工部也想照葫芦画瓢? 孙交走出来道: 赵璜正要继续说,朱四抢白道: 没有结余? 那皇帝平时的开销从哪里来? 皇宫上下都在喝西北风呢? 谁信啊? 朱四继续道: 众人听了这才知道,原来皇帝开矿,是为了造这种火车,自给自足? 用铁来制作车壳子,这能理解,可用烧煤来推动火车前行……这是怎么做到的? 只听说过拿煤来烧炉子,没听说过烧煤还能跑的,这是糊弄我们都是文人,不懂匠人的奇技Yin巧? 但不管怎么说,皇帝当众解释了,朝廷没用一分一毫,所谓劳民伤财的说法就不成立,那赵璜的上奏也就没意义,大概到此时,赵璜就该适可而止,退回去不再赘言了。 事实上,赵璜也很难再提议什么。 此时蒋冕出列,一脸沉重: 蒋冕是内阁次辅,他代表了内阁,甚至可以说代表杨廷和的意志。 众大臣有些迷茫,怎么这时候却是蒋冕出来替赵璜说话?赵璜不会是已经不再当骑墙派,而选择弃暗投明,靠向杨首辅一边了吧? 朱四笑道:「蒋阁老,你的意思,朕不是很明白……西北军械铸造,一向都有固定来源,朕在西山开煤窑,在永平府开铁窑,反对的人很多,谁都不看好朕能取得什么成就,在开矿中,朕可没有让朝廷出一文钱,就这样,产出的铁还要全用在朝廷开销上? 算是正面交锋。 君臣间的辩论。 蒋冕听了也有些来气,语气咄咄逼人: 朱四道: 蒋冕毫不客气道: 朱四笑道, 朱四笑着把话说出,语气中却透出一股悲凉。 朕的意思是,你们就是在针对朕,要朕一切都按照你们制定的路线来,但凡朕自行决定的事,你们就要各种胡搅蛮缠是吧? 此时作为始作俑者的赵璜,不由往孙交那边瞟了一眼。 他终于理解孙交所说的是什么意思了。 要不是他执意出来上奏此事,也不会导致皇帝跟次辅在朝会上当众吵起来,其实仔细想想还真没什么,皇帝自行找人开矿,就算用到了一点人力,但好像也没有损害朝廷的利益,为什么他这个工部尚书要不识相出来找皇帝麻烦呢? 这下要当炮灰了。 朱四道: 皇帝如此公开表达对臣子的不满,让很多大臣感觉到巨大的压力。 可蒋冕却丝毫没有犯怵的意思,继续进言: 朱四笑道: 蒋冕道: 朱四听了这话,有种大开眼界的感觉。 朱四的语气逐渐变得冰冷起来。 目光灼灼,似要杀人! 蒋冕很不客气: 朱四道: 蒋冕道。 朱四怒道: 这下矛盾彻底爆发了。 赵璜这会儿肠子都悔青了。 真是被人当枪使了啊,还是自己主动送上门让人使,这不是自投罗网吗? 朱四不耐烦结束了这次朝议。 …… …… 皇帝不给大臣继续争论的机会。 蒋冕借助赵璜的上奏,算是好好地给皇帝上了一课。 蒋冕觉得很解气,但等他回过头去看杨廷和时,却发现杨廷和脸上满是无奈,显然蒋冕跟皇帝争论的过程和结果,都不是杨廷和愿意看到的。 皇帝任性发飙,拂袖而去,看起来是朝臣赢了,但其实也体现出臣子的无能。 先前朝臣反对皇帝开矿,虽然最后也默认让皇帝去开,但谁都觉得皇帝开矿的行为不会有任何结果,最后会灰溜溜戛然而止。 结果现在皇帝开矿开出了门道,大臣就借助工部尚书赵璜上奏,想让皇帝把矿场交给朝廷打理,如此就给人留下一种朝臣蛮不讲理的感觉。 针对勋贵或是民间开矿商贾,文臣们这么做完全合情合理,就是巧取豪夺。 但现在夺到了皇帝头上…… 不知道官大一级压死人么? 皇帝压不住杨廷和,压朝廷大多数朝臣没问题吧?再说就算杨廷和,难道就不是皇帝的臣子? 现在看似把皇庄、皇店的收益争取过来,但舆论场上失败的却是朝臣,尤其是内阁诸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