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二章 涉及军权
锦衣状元正文卷第六百六十二章涉及军权朝会进行中。 朱四一上来,便以先前西北各处奏报作为引子,不用大臣说一句话,直接由他这个皇帝来阐述西北军情是何等紧急,并做出要在宣府、大同一线修筑关塞、加强戒备的提议。 在场大臣听得一愣一愣的。 论专业程度,朱四并不比素以军事能力著称的王琼差多少,而当前的兵部尚书彭泽则显得平庸了一些。 朱四的话其实很没有建设性, 西北边防本来就为大明朝廷重视,每年收取的赋税除了发放官员俸禄以及供各级官府日常花销上,其余大半用在了西北边军上,而朝廷制定的政策,多半围绕着西北军务服务。 加强边防…… 说得容易! 你要修边关,银子从哪儿来? 力夫从哪里来? 总不能让将士光干活不发工钱吧? 现在连俸禄都快发不起了,居然还提什么加强边防? 兵部右侍郎李昆出列道: 如今兵部两位侍郎,左侍郎李钺兼任三边总督,右侍郎李昆属于堂官,在京城协助处理兵部事务。 李昆也是边官出身,在西北时就是彭泽的属下,原来的历史上,嘉靖三年大同军变时就是李昆以兵部左侍郎的身份前往勘察处置。 他是彭泽嫡系,当初王琼参劾彭泽时,李昆也受到连累,一直到彭泽上位,李昆才重新被启用,并成为兵部右侍郎,而眼下兵部几乎就是彭泽的后花园。 王琼跟彭泽的争斗中,二人说不上谁正谁邪,二人所作所为都有不当处,更多是体现出党同伐异。 王琼虽然能力上远胜彭泽,但其实也很忌惮对手,因此王琼跟正德时期的佞臣走得很近,利用这层关系打压彭泽。 但彭泽绝对不是什么善茬,可以理解为狗咬狗一嘴毛。 朱四冷冷道: 很多人往孙交身上打量。 他们觉得,小皇帝能知道那么多,肯定是孙交在背后教导。 先前朱四单独召见孙交之事,在朝中不是什么秘密。 当时说过什么,没人知晓,孙交出来后说皇帝只是问及一些过往,叙了一下渊源并探讨了朝事,却没提自己教过朱四什么。很多人一直把孙交当成皇帝的幕僚,为此孙交感到很冤枉,因为他到京城后就一直刻意避讳与小皇帝有任何非朝堂上的接触。 朱四道: 臧凤? 如今的宣大总督就是臧凤,还是嘉靖元年年初时刚被委派过去的,时间要比李钺当三边总督还晚。 臧凤到任后,没见有什么大的作为,毕竟从去年开始,九边各处受到袭扰最多的是三边之地,朝廷在钱粮调度方面,也都是尽量往三边倾斜。 反而是宣府等处,本来驻军就比三边多,如今也没听说宣府、大同一线遭遇什么外夷叩边的压力。 朱四见在场大臣不言,不由望向孙交: 孙交一怔。 问谁不好,问***嘛? 本来我就想撇清跟这件事的关系,你这个当皇帝的非但不避嫌,还想让别人觉得是我给你献策的吧? 孙交道: 孙交的话令朝堂哗然。 这话由御史言官说出来,倒也没什么,本来就是风闻言事,以最大的恶意去揣测以臧凤为首的宣大一线官将,以让人觉得这群人是因为宣府大同无战事,而有意想让朝廷在这一段加强战备,从而获得更多的资源。 可这话由孙交说出来…… 你孙交老成持重,这种没影的话,也能乱说? 你可知什么叫臣僚和睦? 又可知你的身份是户部尚书,你的话会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或许本来没有这件事,因为你说了,外间都会议论,别人都以为有这件事! 朱四笑道: 本来朱四还显得跟孙交共同进退一般,但一扭脸就拿孙交打趣。 朱四听出来了,孙交说这话的目的,就是为了撇清跟他这个皇帝的关系,故意把话说得很难听,让别人知道,原来皇帝的说辞并不是孙交所教。 孙交在竭力撇清自己跟这件事的关系。 孙交道: 先前说话的李昆打量孙交,皱眉道: 孙交道: 又是明显甩锅说辞。 朱四无奈地摇了摇头。 这个孙交平时看起来憨厚老实,却比猴子还精,想把孙交拉到自己这条船上,却不是什么容易的事。 朱四心里还在琢磨: 朱四道: 杨廷和当然不肯背锅。 小皇帝有言在先,出了事谁来担责? 杨廷和当然不想掉进陷阱里,什么西北加强军备,这本来就与他无关,他可不想卷入此等事中。 杨廷和道: 在场大臣听懵了。 先前都在想,小皇帝怎么会突然提到西北军务,还在想这个背后的军师是谁。 本来认定是孙交时,孙交却自证清白,宁可冒着得罪边军官将的风险,也不把这责任往身上背。 而现在杨廷和却一反常态站在小皇帝一边,难道这件事是杨廷 和在背后鼓动? 若真是如此的话,兵部看起来好像并不知情,不然兵部右侍郎李昆也不至于会出言反对,好像你自己阵营内都没达成协议? 还是说这件事你们压根儿不知情,杨廷和琢磨了一下,反对不如同意,或者说不如敷衍了事? 朱四点头道: …… …… 小皇帝话说得漂亮。 可在场的大臣,多数都没领会他的意思。 论帝王的武功,眼前的小皇帝拍马也比不上他的死鬼堂兄武宗皇帝,武宗虽然不为文官所喜,但应州大捷却切实保证了边陲数年安定,到现在鞑靼人都没有能叩边入关成功。 新皇之前都是在追求治国方面的建树,难道说眼下也想跟他兄长一样,想追求开疆拓土的功劳? 你们朱家人骨子里都带着冒险精神? 当天便是朱浩入宫日讲的日子,朱四很高兴,终于可以让朱浩以日讲官身份,正大光明进宫跟自己说话。 就再朱四一门心思准备跟朱浩见面时,正往内阁值房去的杨廷和,被彭泽快步追上,看样子彭泽很想知道杨廷和的意思。 杨廷和问了个让彭泽摸不着头脑的问题。 彭泽根本想不出,小皇帝如此做的动机。 杨廷和道: 彭泽终于听出一丝端倪。 从党同伐异来说,彭泽作为杨廷和打压王琼派系的枪,彭泽的人也就是杨廷和的人。 彭泽的势力主要在三边,杨廷和揣测,小皇帝此举是为收揽宣大一线军权而做出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