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节外生枝
曾厂长回到北京,就给厂里传回来了喜讯。 工厂职工一传十,十传百,往日沉闷、焦虑的气氛一扫而光。 当天下班的人流中,可以看得出来,大家都带着欣喜的心情,迈着轻松的步伐出厂。 金芳和岳莹两个闺蜜一碰面,都有说不完的话。 漂亮瓜子脸的金芳,眉眼带笑的说。 “车间姐妹们都跟盼星星盼月亮似的,终于等到了厂长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 秀雅绝俗的岳莹赞同道:“大家都在这么说,只要厂长一回国,工厂就会热闹起来,又可以大干一场。这不是灵验了吗?” 金芳道:“看来厂长早有准备,现在你们外经科一下子变得兵强马壮。” “有了你老公李维这个帅哥翻译,又挑选了刚毕业的俄语大学生。呵!呵!够玩派的了。” 岳莹嫣然一笑,反叽道:“还是你那个靓仔老公有福气,那些要钢材的商户,跟发了神经病似的。追得余华到处躲避。嘿!嘿!” 正说笑着,余华、李维结伴而出,正朝他们走来。 余华见到金芳,脸上马上堆满着笑容。 “老婆,向你请个假。厂长一回来,我得和李伟立即赶去江汉,和省金属材料公司签钢材合同。” 金芳抿笑道:“就你得意,又不落屋啦,还不赶快回家去看看小宝贝” 不远处传来一句甜蜜的声音。 “金姐,你们两对伴侣在高兴些什么?” 他们闻声一看,王荣和张红这两口子,正笑眯眯的朝他们走来。 余华大步走上前,伸出手来就给王荣胸口一拳,“再不回来我们就要空着肚皮干革命了。” 王荣嘻笑道:“大家都在念叨我,我不是又飞回来了吗?” 这三对年轻伉俪就凑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的。 李伟说“王科长这次出差,时间不短了吧!你家宝贝小飞天天都在念着爸爸。” 王荣道:“就是我家小飞念得好。把我们厂的飞浪,一下子念飞到十万八千里,要飞到地球那边去了。” 活泼的金芳笑着说:“车间要生产的都是出口机,只怕你王荣要失业啦!” 王荣搓着手,“嘿!我们就把国内、国外的销售都轰起来嘛! 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飞浪小电视彼评上金奖了,我已从省里把奖牌带回来啦! 嘿!这样国内就更好销了。” 余华一下子兴奋起来,“好哇!飞浪小电视质量上乘,到独联体国家打市场,定会闹个天翻地覆,把他们的傻、大、粗小电视,打个人仰马翻。” 李维也来凑热闹,“你们两个科长,一在国内卖瓜,一个在国外卖瓜。都在说自家的瓜甜。岂不知这个瓜。都在一个地里长出来的哦!” “对呀!”括静的岳莹在一旁加劲。 “想起刚进厂时,厂长指挥我们唱厂歌,当时的确还没有想这么远,没想到现在验证了飞浪之歌的那句话,`飞浪飞向四面八方’!” 王荣一听很受感染,顿时来了劲头。 ”来,我们就吼唱两句。” 这群意气风发的人,毫无顾忌地边走边高声唱起来。 飞浪电视赢得赞杨, 龙的家乡飞出凤凰。 飞浪飞进千家万户, 为民族争气为国争光…… 他们相互扶着肩膀,欢欣若狂地向厂外走去…… 这时路上的行人,都停下了脚步,莫名其妙的看着这群电视机厂的年轻人。 又是放大嗓门在唱歌,又是手舞足蹈的,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样的稀奇事。 第二天,曾厂长风尘仆仆地回到工厂,马上就召开了厂长办公会。 对启动跨国经营之战,进行了全面研究布署。 会前和会中,他接了三个不得不接的电话。 第一个电话是江汉打来的。 刚拿起话筒,耳畔就听到电子进出口公司周总那熟悉的声音。 “嘿!嘿,!凯旋而归啦?” “嗯,你这个老总,倒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刚到家你就追过来了!” 周总调侃道:“你们干了惊天动地之事,省电子系统都传遍啦!我那能不知。 行啊!前几年我还劝你,脊梁骨再硬,也撑不下去……” 又啧啧有声地。 “你倒神不知鬼不觉地,好哇!另辟蹊径国外办厂,开创电子行业的先河了。” “别赞美了,我们这才进入实质性运作。出路之战刚刚打响。” “行了!意气风发的曾大厂长,还想不想得起我这个老周啊!” 曾厂长打趣道:“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相互扶持,更上一层楼吧!” 说着他就“呵!呵!”地笑了起来。 周总立即开诚布公地亮相。 “嗯,这电视机出口和钢材的进口…… 曾厂长深知他的用意,毫不犹豫的脱口而出。 “全都仰仗你们代理进出啦!” 周总很是兴奋,“好啊!咱哥俩就一言为定。” 又哈哈地高声大笑着。 “到时你们乌克兰的公司开工剪彩,别忘了老朋友啊!我们也去凑个热闹……” 相隔不久,市外办的鲁副主任也打来电话。 他在电话里嘻嘻哈哈的。 “嗯,大功告成啦!” “这只是万里长征刚迈第一步呢!” “跨国之战已开启,恭喜!恭喜!” “还得请大员们多多支持啊!” “你们真显眼,陈市长特别关心这事,已经听我专门汇报啦!” “哦,谢谢你的抬举!” 老鲁又正经八百地说。 “我是想告诉你,扎巴罗热市已来电传,说是挂钩的大学已经落实,等我们派人去,具体商量办理中国留学生班。” 曾厂逗趣道:“哦!好事儿啊。大主任给我们夷城青年开辟了留学之路。算是第一家和国外合作的专门留学生班吧。” 老鲁没招数了,只好说:“大家彼此彼此。呵!呵! 嗯,告诉你,省外办也很重视你们这个项目。为你们的出国人员大开绿灯,考虑适当的时候,给你这个厂长办公务护照呢! 曾厂长暗自高兴,有了公务护照,到独联体的国家都不需要办签证了。 让曾厂长特别头疼的就是开会中途接到的第三个电话。 这是局里吴副局长打来的。 几年以来,他凡遇到重大事情,一律按照组织程序,都主动向贾局长汇报。 但奇怪的是,贾局长有什么指示,每次都是派副手出面转达。 这次吴副局长在电话里怪怪的,平时喜欢打哈哈的他变得十分严肃。完全没有什么寒暄性的词句。 开口就说:“鸟克兰合资企业开始正式运作了。嗯,局里研究,不让电子二厂生产小黑白电视机了…… 曾厂长揪心地想,这个电子二厂,自贾局长来电子十多年,就换掉八,九个厂长。搞了无数个产品,没有一个冒泡的。 他们是生产过少量小电视,但是连一个完整的生产线都没有,更没法说销售多少了。 哎!可惜从电视机厂硬调过去的王晶,这次可要倒大霉了。 吴副局长这时吐词有点含含糊糊。 “你们扛了那个乌克兰项目,他们的黑白小电视就不生产了。就并在你们这儿来。” 曾厂长很突然,这是什么意思?没等他往下问…… 吴副局长就像放连珠炮似的。 “贾局长说了,嗯,要你们厂的副厂长孙震,明天就到局里来。代表你们工厂来谈一谈。” 曾厂长正想说话,对面电话已经放下,只听得“呜……呜……的盲音。 怎么,谈这么重要的事,专门点名只要管生产的老孙去。 曾厂长摇了摇头,非常疑惑,也没多想,还得赶去开会。 会议室里气氛十分热烈,杨宾睁着他那对大眼睛,绘声绘色地讲着乌克兰的趣事。 又说着易货合同签订过程的惊险场面。大家不停地哄笑着。 正讲到上火车时众人狼狈的情景…… 曾厂长便回到了会议室。 接下来,大家群情激奋,纷纷表态,都表示要抓好各自分管的工作。相互配合,绝不耽误厂里的大事。 曾厂长意气风发地强调。 咱们厂艰难奋斗了这么些年,梦寐以求的翻身仗,就在眼前。 合资企业正式开工剪彩之前。四项重要工作缺一不可,必须破釜沉舟,决一死战。 第一,22,500台电视机。三个月内保质保量生产出来。 第二,与此同时,年产10万台的改装线体,设备、仪器的配置圆满结束,实现投资发货。 第三,合资企业总经理迅速到位,。中方专家和合作厂的人员准时到乌克兰安装、调试、试产。 曾厂长豪情满怀地边讲边把手一挥。 第四,按照三方确定的时间,实现电视机和钢材对换货。 会议结束后。曾厂长特意把柳芸、陈琦和孙震留了下来。 告诉他们,局里点名要老孙去负责判的事。要求柳芸和陈琦注意配合一下。 陈琦马上疑虑地说:“怎么回事儿,电子二厂除了那块地皮、房子,所剩的已经没有一点儿值钱的。怎么给并法,真的是莫名其妙。 我们厂就要地皮,房子就行了。 柳芸担心地看着老孙,“孙副厂长,你得站在我们厂的利益上说话哦!” 孙震蹙着眉头,拉长了脸。 “我也不愿意干这档子事儿,谈什么判。嗯?就当传声筒吧。” 两天以后。老孙耷拉着他那张猴脸。在财务科找到了曾厂长。 柳云眼快急忙问:“老孙,你们的谈判进行的怎么样了?” 老孙支支唔唔的,干咳了两声。 “是的,已经谈完了。就是在那里,对了一下帐,清理了一下资产。 最后,贾局长就直接拍了板。” 曾厂长已感觉到有点不妙。 柳芸双目注视老孙着急地说。 “怎么这样吞吞吐吐的?” 曾厂长双眉微皱,平静地问:“有什么话直接说嘛! 老孙哭丧着脸,说出一段骇人听闻的话来。 “贾局长说,土地和房子不能给……” “啊!怎么?”柳云不解地。 曾厂长面不改色的追问。 “快往下说完!” 老孙的嘴不停地抽搐着。 “电子二厂的100多人,1000多万债务,资产,全都交给电视机厂。” 要我带话回来,如果电视机厂不同意,乌克兰的项目就不要再干下去了。” 众人闻言大吃一惊。 柳芸圆睁双眼,白皙的脸上肌rou紧缩。大声叫道。 “这不是又叫工厂死路一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