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 西部瓜王
    ,我能看到物品价格    热门推荐:    看傅松面色古怪的样子,章久悦脸上全是无奈:“我真是帮朋友问的。”    傅松看着她:“我知道,我说的是你随时需要,我这边随时可以服务。    有问题吗?”    章久悦:“呃……”    好像并没有什么问题。    “行,既然这样,明天你和我走一趟。”    第二天一早,章久悦便过来接傅松。    两人抵达机场,排队坐上头等舱。    傅松问:“咱们到底去哪?不会很远吧?”    他不得不担心,明天就是“松泰旅游”的首团出发时间,他作为旅游公司创始人,肯定需要出面。    若因此耽误就麻烦了。    章久悦笑道:“放心,不远。”    飞机在天上发了一个小时便开始降落,等从机场走出,傅松才发现自己到了海南。    接着又是专车接送,但越走傅松眉头皱得越紧。    因为车辆没有前往海南的城市,而是沿着县道朝原野走去。    而且越走越荒凉,到最后几乎看不到人眼,映入眼帘的全是庄稼地。    农村?    傅松脸上全是不解。    倒不是他要为去农村而奇怪,相反,傅松现在手下员工最多的就是农民,他对这个群体反而是最熟悉的。    只是以章久悦的身份,出入不应该都是达官显贵吗?    怎么……    “傅总,到了。”    车子在一个农家小院前停下。    傅松打量着眼前的农家小院,怎么说呢?    没有想象中的陈旧,相反,小院极具现代化风格,两层,墙壁贴的是大块的白色瓷砖,看起来非常新颖、舒服。    而且小院很大,有十来间房,根据傅松的估算,想要盖好没有五十万下不来。    章久悦去敲门,赢面一个脆脆甜甜的声音道:“久悦姐,你来啦!”    开门的是个扎着马尾辫的小姑娘,非常可爱。    只是脸部粘有不少尘土,脸也因为太阳长时间暴晒的缘故,有些通红。    “肖玲,几天不见你又漂亮了。”    “嘻嘻,谢谢久悦姐夸奖。    咦,你说的人呢,不会是他吧?”    肖玲指着傅松,傅松好奇的问章久悦:“难道你说的我要服务的对象是她?”    谁知此话一出,肖玲的脸瞬间就红了:“喂,你这家伙胡说什么呢?不要脸。”    傅松:“呃……”    他有些茫然。    啥情况?自己怎么就不要脸了?    噗嗤!    章久悦再也忍不住笑出声来,而且笑声越来越大,最后怎么都止不住。    她身材丰腴,一笑之下整个身体都在颤抖,看的傅松小心脏都有些凌乱。    终于,章久悦神情恢复严肃:“行了,不逗你了。    肖玲是来这里实习的大学生,人家还没结婚的,怎么可能有要孩子的想法?”    傅松反而更狐疑了,他完全搞不懂章久悦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章久悦带着他进入院子,然后直奔一个房间。    里面,一个年逾七十的老太太正站在黑板前,慢条斯理的讲着什么。    而她前面,五六个人正认真做着笔记。    这些人中有大有小,大的四五十岁,小的只有二十岁。    章久悦找一个后排位置坐下,傅松见状也坐旁边聆听。    结果他越听越惊讶,因为老太太说的是西瓜的选种技巧。    她谈吐文雅,针对选种的很多细节都讲得鞭辟入里、通俗易懂。    这让傅松有些不可思议。    种瓜不就是把瓜子埋到地里,然后浇水施肥授粉,等待成熟即可吗?    关键这个场景放在大学课堂里一点都不奇怪,    可在这个农家小院出现,简直有点匪夷所思。    半小时后,老太太讲完,因为年纪大,体力有些不支,便做到旁边的凳子上休息。    下面的学生则默默消化着知识,过了五分钟,感觉老太太恢复的差不多,立刻开始有人提问。    提问的人问的都是和西瓜育种有关的专业知识,可不管他们怎么问,老太太都信手拈来,举重若轻的给出答桉。    这样又过去二十分钟,问答结束。    这些人朝老太太躬身行礼,陆续从房间离开。    老太太终于把注意力集中到章久悦身上:“小章,你可是好久都没来了?”    章久悦歉然一笑:“郝院士,我可不是好久没来,只是每次来你都不在,我有什么办法?”    谁知听到“郝院士”三个字,老太太眼睛一瞪:“你又拿这个取笑我?”    “什么取笑不取笑,你现在不是已经评上了吗?”    “行了,你这个死丫头。”    说完,她突然看向傅松,“这就是你说的那个能帮我的人?”    章久悦点点头:“傅先生是泰国的新佛子,虽然科学家只讲科学。    但科学的尽头是神学,说不定神学本身也是这种科学呢,您说对吧?”    老太太忽然叹了口气:“如果是十年前,我一定要骂你胡闹。
    只是现在……尽管试试吧!”    说完站起身,对傅松欠身道:“那就麻烦傅佛子了。”    傅松也连忙站起身:“一点小事,您老人家不用放在心上。”    老太太点点头,又和章久悦唠了几句家常,脸上已是疲色尽显。    章久悦适时道:“您先休息,我带着傅先生到处转转。”    两人从房间离开。    章久悦笑道:“你现在有什么想问的,尽管问吧?”    谁知傅松摇摇头:“没有想问的。”    这下换成章久悦傻眼了:“啊,难道你就不疑惑我为什么会带你来这?    还有刚才的老太太的身份,也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傅松澹澹道:“她的确不简单,因为她叫郝月珠,是全国唯一一位可以和袁老比肩的农业科学家。    袁老号称‘杂交水稻之父’,而她号称‘西部瓜王’!”    章久悦惊讶道:“我还以为你不知道呢!”    傅松无奈:“拜托,uu看书我又不瞎,郝奶奶讲课的墙上挂满了她曾经获得过的奖项。    我把她的名字放在度娘上一搜,她的生平看的清清楚楚。”    傅松说完,也忍不住对郝月珠充满佩服。    比如刚才对方说章久悦拿“郝院士”称号取笑她的事,里面还有个小故事。    当年国家召开院士评选,但需要参与者提交个人材料。    结果郝月珠当时正在西部边疆的试验田育种。    边疆那边交通不便、通讯不便,等郝月珠育完种回到乌市听到这个消息,新科院士已经在帝都开庆功宴了。    但郝月珠并未气馁,毕竟今年评不上,还有明年,机会还有。    谁知到了第二年的评选节点,她还在实验田育种。    于是又错过了。    第三年同样如此。    郝月珠非常郁闷,因为院士的评选时间,和育种时间刚好重合。    无奈之下,郝月珠只好放弃这项象征着一个科研工作者最高荣耀的头衔。    毕竟育种才是真正的大事,耽误不得。    只是随着时间推移,郝月珠的名气越来越大,最后连她的学生都评上了院士。    她应邀到燕大讲课,去聆听的一大半人,都是她享有院士荣誉的学生。    最后,院士评选委员会的人实在顶不住压力,只好特事特办,主动帮她递交资料并评选。    于是这位已经七十三岁高龄的老太太,才算真正“混”上了院士头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