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炮轰伦敦,发明大爆发,书写革命,增加节日
书迷正在阅读:药香鬼妃:拐个王爷去致富、我可不是文盲顶流、诡异复苏:我能记录诡异、布衣枭雄、杀手之王重生:最强高手、我的御兽真不是邪神、不羡鸳鸯不羡仙,只羡李总每一天、绝世龙婿、修真界的包工头、恶女学姐缠上我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正文卷第383章炮轰伦敦,发明大爆发,书写革命,增加节日第二次明奥战争中,大明处于压倒式优势。    欧罗巴再次战云密布。    德皇派兵支援奥斯曼帝国,试图打通伊斯坦布尔,兵临黑海。    却在此时。    卡马尔联盟宣布解体,丹麦独立,瑞典独立,挪威独立,冰岛独立,芬兰被赵国侵吞。    大明发来贺电。    结果,维京四国,直接倒向欧联体,向大明宣战。    大明的贺电发了一个寂寞。    地中海总督李承勋,派兵攻打丹麦,帮助陈王第二子朱佑枬建立冀国。    德国舰队在北海与明军血战。    英法参战,截断明军舰队的后路,明军改在英国登陆。    本来是图谋丹麦的。    谁知道大明转道去攻打英国,英国直接沙比了。    明军舰队派三万海军陆战队登陆英国本土,兵围伦敦,用重炮轰击伦敦城门,对伦敦附近城池展开屠杀。    英王慌忙求援。    可求援的使臣,根本逃不出伦敦。    收到明军登陆伦敦的消息后,陈国派遣十万陆军,放弃守备本土,向伦敦增兵。    对整个伦敦附近,展开烧杀掳掠。    站在伦敦城中,每日都能听到城外哭天喊地的声音,无边的大火,燃起滔天的黑烟,在城中每天都能看见。    然后驱赶活着的英国人,攻打伦敦,每天城外都有海量的平民惨死。状况惨不忍睹。    英国本土第一次遭到如此可怕的破坏。    驻扎在爱尔兰的明军士兵,开始攻占曼彻斯特。    英军舰队在海上呢,主力也没在本土。    按照估算,明军舰队陆战队不超过三万人,根本没想到,陈国会选择放弃本土,以自己的本土换取英国的本土,这种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的战法。    没错,这个时候,陈国本土正在被维京人蹂躏。    陈国主要固守大城市,坚壁清野,放弃农村,放弃城外的工厂,损失并不大。    英国也想坚壁清野,问题是国内刚兴起的资本家,舍不得放弃工厂、农场,结果,他们全都被屠。    预计,明陈十三万大军,在英国本土,屠杀超过四十万人口。    而没有爱尔兰的英国,人口不超过二百万!    足足损失了五分之一的人口啊。    明军舰队摆脱三国舰队夹击,退出北海,虽然损失比较大,但在英国的抢掠,也算粗略回本。    只有英国百姓正在哭泣,他们的王在宫廷内也在哭泣。    伦敦城内很多建筑被焚毁。    很多居民被烧死。    城外就别说了,一片修罗场。    一个月后,明陈联军从英国撤军,回手击沉了几艘维京人的军舰,陈国军队又拦截了部分没回来的维京人。    将其全部斩首,筑成京观。    李承勋手下舰队损失惨重,170艘中型战舰沉没,战死士兵超过七千人。    地中海舰队一战丢掉了元气,三年内无力再打大战。    德、法代价也不小。    英国最惨,国家被屠了五分之一人口,国内一片赤地,农田都被泼了石油,点燃后,完全焚毁。    河流被泼大量农药,整個国家的水源,遭到严重污染。    最狠的是,明军将尸体暴晒后,丢进水源里,导致整条河整条河的散发瘟疫。    没错,明军撤军后,英国就爆发了瘟疫。    陈国事先就有准备,提前闭关锁国,默默舔舐伤口,而李承勋则封闭了直布罗陀海峡,关闭地中海通往大西洋的通道。    并对境内所有大明船支进行警告,不许靠近英国海域。    本来驻扎在爱尔兰的各国军队,也陆续撤走。    明人对瘟疫记忆犹新。    大楚封锁国门,积极准备药物,准备防疫。    大明从本土,给欧非藩国送来大批大批药物。    于景泰六十一年,英国大疫爆发,这波病毒,席卷到了法国。    法国皇帝路易十二感染大疫,病死。    弗拉索瓦一世登基。    然而,宫廷内多位贵人感染了瘟疫,无法治疗而死亡,其中就包括路易十二的女儿,弗拉索瓦的妻子。    公主一死,他的地位摇摇欲坠。    幸好瘟疫开始在法国泛滥。    弗拉索瓦靠自己的能力,帮助法国度过瘟疫,勉强维持住法国皇帝的宝座。    朱佑樘是真坏呀,这个时候,竟然驱逐罗马教宗,不许他们在楚国内部停留。    虽然引起了很多基教徒的反对。    但朱佑樘的意思是,反对的人一概跟着走,大楚不留别有用心的人!    从此之后,大楚没有基教徒!    罗马教宗直接尿了。    你这是逼我们去死啊!    他们之前还庆幸呢,楚国准备及时,没有大疫,结果刚高兴没几分钟,楚国竟然敢驱逐他们。    而且,只驱逐他们的人!    教宗几千年的东西,全都要留在楚国!    朱佑樘简直脸都不要了!    可是,在火枪的逼迫下,所有教宗人员,限时离开楚国,否则就要击杀。    为了控制局面,楚军开枪诛杀了几位重要成员。    这下谁都看出来了,楚国是一定和罗马教宗决裂了。    甚至,开始驱赶基教徒。    以前都是教宗骂别人是异端。    这回好了,他们成了异端了。    一群群人,步履蹒跚的往楚法边境走去,连一辆驴车都没有,很多成员死在了路上。    朱佑樘是真狠啊,尸体一律炼化,让他们带着骨灰走。    教宗哪里受过这种窝囊气啊。    连大明皇帝,都得平等对待他们。    可他们忘记了,欧联体和大明宣战了,大明皇帝早已不将他们视为朋友了。    不然朱佑樘不敢这样做的。    教皇发布,十字军南征,攻打楚国!    可各国都在防疫,这波英国瘟疫来得猝不及防,直接席卷整个欧罗巴。    陈国和楚国是免于危难了。    可正在战争的匈牙利和奥斯曼,也被瘟疫席卷,明军也跟着传染上了。    这波瘟疫,症状是咳嗽、胸闷、发高烧。    能熬过去就活了,熬不过去也就死了。    执掌匈牙利战争的胡世宁立刻转入防守状态,进行防疫,虽然准备粗糙,还是挽救了很多士兵性命。    对得病的士兵进行隔离,每日观察。    戴口罩,勤洗手。    这是张仲景提出来的办法,华夏用了两千年了,效果非常好。    欧罗巴可没有这办法啊。    他们只能放任瘟疫大面积传染,然后靠命硬抗。    正在瘟疫集中爆发的阶段。    本土送来大批青霉素,对患者进行注射治疗,再次挽救了大批士兵生命。    但因为瘟疫丧生的士兵,高达4万人。    得过瘟疫的士兵,超过25万人。    而在奥斯曼战场上,第二次明奥战争,大明取得了压倒式领先,结果一波大疫,生生将战争进程打断。    大批大批士兵得病,王琼和王宪立刻进行隔离治疗。    本土送来青霉素等治疗药物,还有大批中药材,算是挽救了士兵生命。    但大好的战局优势却没了。    本来能一战灭了奥斯曼,结果给了奥斯曼喘息之机。    大明被迫停止战争进程。    转攻为守。    以保全士兵生命为先,各大藩国积极供应物品,同时切断和欧洲的联络,进入闭关锁国的状态。    奥斯曼上下一片沸腾,并对外宣传,是神对他们的赐恩,帮助他们赢得了战争。    虽然奥斯曼上下被瘟疫席卷,夺走了无数人的生命。    但国还在。    奥斯曼皇帝赛利姆,可是个非常厉害的人,他天天驱赶着染疫士兵,往明军大营里面冲。    反正就看谁命硬呗。    这个办法,大大增加了明军非战争减员。    第一次奥斯曼战争,大明虽然战败,损失却在五万左右,而这一场瘟疫,死亡人数高达12万。    王琼和王宪呜呼哀哉,明明取得了战争转折点,一场大疫,带走了胜利果实。    谁也不知道这场瘟疫什么时候能过去,下次战机到底在哪。    可是一百多万人啊。    吃喝拉撒就是一个海量的数字。    也就大明能够支撑起来如此规模的对外征战,换做一个小国,早就崩溃了。    如果再吃国内两年,估计皇帝也撑不住了。    他俩犯愁啊。    明奥战争,进入停滞状态。    而整个欧洲,都被瘟疫点燃了,每天都有人在死。    最惨的是瘟疫爆发地英国。    仅仅过去半年,英国就死了六十万人,人口锐减到了九十万人。    而本土农场都被毁掉,耕作器具也被烧毁,想恢复生产需要时间,想去买粮,法德也自顾不暇了,根本不可能卖粮食给英国。    英国可能会爆发有史以来最大的粮荒。    不知道这场灾难过去,英国还剩下几个人?    英王向神祈祷。    而民间已经有人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老百姓活不下去了,只有造反这一条路了。    英国已经走上了末路。    楚、陈等国放出话来,这次瘟疫,英国要负全责。    英国也冤枉,说这是明军制造的瘟疫,欧联体应该团结起来,一致对外。    诸多藩国和英国开始隔空骂战。    此刻,欧联体皇帝德皇,离奇地感染了瘟疫,德国上下一片惶恐,死亡人数已经没法统计了。    德国本是明奥战争、明匈战争、商波战争中的最大获利者,却因为一场瘟疫,全都没了。    德国人口正在锐减,士兵互相传染,无数英勇的战士死在病床上。    现在连皇帝都染上了。    德国上下一片恐慌。    德皇在皇宫里高烧不止,有大臣建议,大明有特效药,可以从大明购买特效药。    刚开始德皇还挺硬气的,后来烧得脑袋迷糊的,答应了去买。    大明当然不卖了。    还把德皇奚落一顿。    然后德皇就从黑市去买,从特殊渠道从军中购买,还真买到了青霉素,一针下去,竟真的保住了他的狗命。    “我们德国一定要掌握这种药品。”德皇两眼发蓝。    而这波瘟疫,正在向东欧流窜。    齐国、赵国也开始有人感染了。    但他们没有大规模战争,只要闭关锁国,及时控制感染人数,就不会有太多问题。    现在担心的是,德国会发疯似的,对他们进行死亡性冲击。    这种可能性不小。    奥斯曼就用死人换活人,导致驻扎土耳其的明军吃了大亏。    真是想好事没有,想坏事说来就来。    德皇派遣瘟疫大军,侵袭商、赵、齐、鲁四国。    四国直接骂娘。    欧罗巴这边被一场瘟疫搅得天翻地覆。    然而,这东西正在长着翅膀一样往大明传播。    大明送完药品后,切断了和欧洲的联络。    大明人口太多了,一旦瘟疫传进来,大明可就毁了。    景泰六十一年,皇帝命令关闭港口、码头,暂时闭关锁国,对急于销售的商品送到贸易岛上去,能存放的商品暂时停放在港口,这段时间的存放费用,朝廷来出。    朝野上下,皆认为一场瘟疫而已,不至于如此兴师动众。    但皇帝一意孤行。    欧洲瘟疫横行,国内闭关锁国。    导致国内外大量热钱,涌进了文娱行业。    皇帝想为大明打造多条腿走路,稳步发展,不能只靠房地产,也要有实业,有文学、漫画、相声、小品、戏剧、舞台剧等文娱行业,有旅游、服务等副业。    对房地产,进行软着陆。    房价确实虚高,但要把虚高,变成实高。    并对高污染的产业,进行对外转移,经济发展要和保护环境相协调。    我们既要赚钱,又要美好的环境,经济循序渐进增长,不急不缓,稳稳地往前走。    景泰六十一年,境内人口正式突破了30亿。    国内经济进一步走高。    去年,景泰六十年财政收入高达24亿元,国企、皇企总收入达到270亿元,其中皇企占大头。    经济极端繁荣。    但并没有推动电气革命。    蒸汽机,民间尚未完全普及,电气革命只是皇帝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民间对这个概念将信将疑。    但老皇帝岁数大,民间称他是祥瑞。    老皇帝的功绩,有目共睹。    即便年老,也不昏庸,国家飞速前进,有一半都是老皇帝的功劳,而老皇帝近几年又亲手造就了文娱大繁荣。    今年更是融资百亿,亲自下场,投资地方乐园建设,未来、漫画会走进现实,百姓随处可见。    皇帝打算联动大IP,打造衍生周边产品产业链。    就说宠物小精灵,一部漫画,就足够打造一个产业园了,吸引儿童进来消费。    皇帝的意思是,各地打造不同的乐园,促进地方旅游业的发展,建设充满地方特色的旅游业。    把多个大IP拆分,分在一些有特色旅游的城市,比如乐山大佛,联动这个景区,做一个充满特色的游乐园。    对于一些没有本地特色的城市,要挖掘地方特色,创造地方特色。    皇帝在景泰六十一年的新年贺词中强调,特色两个字。    每一个地方,都要拥有自己的特色。    挖掘历史特色,赋予时代特色,加强原有特色,树立新特色。    吸引来了游客,要把游客留住,源源不断的吸引新游客来,这是产业发展的新要求新目标。    老皇帝的每一句话,都有时代指向性作用。    当初,他把希腊文化、埃及文化搬去边疆省,如今边疆省已经打造了独特的冰雪文化乐园。    而随着文娱行业发展,带火了一条又一条旅游路线。    百姓动起来,远比绑在原地,更加有效。    拉动经济的三辆马车,消费,投资和出口。    国内消费,不止是衣食住行,要满足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追求高品位生活。    说到投资,皇帝打算建立完善的股票市场,如今尚在评估之中,预计一到两年内,建立完善的投资环境。    让百姓能够参与到资本运作当中来。    出口,就是对藩国的商品出口,这一点大明一直遥遥领先。    而旅游业,是需要不停推陈出新的。    之前是历史热,现在就是武侠热了。    在发展原有旅游优势的同时,要发展新旅游项目。    文娱大IP,就是新旅游项目。    抓住文娱大IP风口,谁就能抓住下一波游客的心。    为了促进图书、漫画行业的高速发展,中枢决定设立李白文学奖、顾恺之绘画奖、屈原奖、吴道子漫画奖、班固推理奖等等奖项。    决定成立滹沱河文学节和秦淮河文学节,汴河文学节。    设立多个奖项,三个文学节,都是每三年办一次,今年滹沱河文学节,明年就是秦淮河文学节,后年是汴河文学节,交替来办。    每年评选出优质,并由文学节宣传委员会,向读者朋友们推荐,力求打造优质内容。    暂时设十个奖项,未来会增加。    为了遴选出百姓喜闻乐见的故事,然后打造大IP。    今年,中枢打算斥资20亿,改造景区项目,对一些优质山水,进行改造建设,并由中枢牵头,吸引地方资本,参与投资。    说来说去,就是刺激消费。    房地产想再发展已经很难了,除非鼓吹房地产泡沫,否则房地产能维持高位不降价,就不错了。    必须得找到发展的新突破口。    一只脚是电气革命,带动产业链的更新换代,促进大环境繁荣;另一只脚就是大文娱,利用好当代良好学习氛围,充分发展文娱行业。    并要带动文娱下游产业链的发展,比如戏剧、舞台剧、相声、小品、脱口秀、评书、快板、歌舞等文化项目,助推下游产业链。    对精彩的文学作品,给予表彰、支持、发展。    全力打造文娱大IP。    除了这两条路外,就是股票市场了。    股票要成为替代房地产的蓄水池,在未来会逐渐替代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成为大明的两条腿,坚定不移的向前走。    景泰六十年,大明第一支钢笔诞生。    大明出现了书写革命。    钢笔要比毛笔更加方便书写,有民间学者提出,放弃毛笔,使用钢笔。    可遭到保守派的拒绝。    认为毛笔,是华夏的根,绝不能丢掉。    而钢笔和毛笔之争,已经争吵了一年。    中枢也在吵。    有人说钢笔方便,便于携带、随时能用,有人说横着写字,就丧失了文字的美感。    说什么的都有,任何一个新事物诞生,都需要时间去适应。    倒是景泰六十一年,宫中开始使用钢笔写字,为了适应钢笔,开始横着写。    倒是没有强制规定。    反正想用毛笔就继续用毛笔,想用钢笔,就用钢笔,喜欢横着写就横着写,喜欢竖着写就竖着写,中枢不做限制。    而景泰六十一年,诞生三项最重要的发明。    一项是铅笔。    皇帝在景泰四十年的时候,就提出铅笔的理念,可这些年,一直无法烧制出来合格的铅笔芯,后来是木头无法合成。    今年彻底攻关成功,机器压制出来的成品铅笔。    给书画行业,带来了惊天巨变。    铅笔画、素描,成为了新画派。    铅笔和钢笔,直接诞生了书写革命,铅笔肯定比毛笔更方便,比钢笔容易携带。    而为了适应铅笔和钢笔,文字也必须开始简化。    其实,文字的简化从古到今,一直在做的,从大篆到小篆,到汉隶,就是文字在简化。    如今的繁体字,也在不停简化。    虽然使得文字失去了原本的象征意义,但书写方便嘛,节约时间,节约用纸。    到现在,民间纸张已经很便宜了,年纪大的百姓依旧舍不得用纸张擦屁股。    因为那是对纸的亵渎!    现在的人,对笔墨纸砚有着难以言说的崇拜。    但随着年轻一代的不停长大,已经开始习惯用卫生纸了,对纸张的崇拜也在变少,这就意味着知识随手可及,对知识的崇拜也在降低。    而老人是绝对不舍得浪费一张纸的,哪怕一块纸,都要写满字,才会恋恋不舍丢掉。    民间还有珍藏报纸的习惯。    看完报纸,都舍不得损坏一点点,好好叠整齐后,存放起来,隔一段日子还要拿出来晾晒,永远保存下去。    汉人之所以能保证完整的法统。    就是因为汉人敬爱文字,敬爱纸墨笔砚。    所以华夏是世界上唯一存在至今不曾断绝的文明古国,唯一一个。    每一段历史,都记得清清楚楚。    所有文化,都不曾被毁掉。    这在世界史上,绝无仅有。    第二项发明,是照相机!    没错,是照相机。    其实在景泰五十九年的时候,民间就有匠人在专利局注册照相机的专利。    就是一个简陋的木箱子,借助暗箱绘画成像原理,拍出了世界上第一张永久性照片。    这项技术,禀报上中枢来,皇帝特别感兴趣,将这位人才诏到宫中来,他注资500万,只占20%股权,并帮他组建团队,攻坚照相机技术。    直到今年,第一个稳定版照相机出现了。    但曝光时间需要20分钟。    之前那一部,需要8个小时才能成像,都不如请画师画一幅了。    今年,制作成功后,他亲自给皇帝拍了一张照片。    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拍摄照片的皇帝。    这件事引起京师的轰动。    无数达官显贵,都邀请他为自己拍摄照片。    这家公司也引来无数投资的人注资。    这家伙也是个经商天才,对所有投资敬谢不敏,全都收下,然后扩大生产,狠狠赚一笔。    倒是皇帝从他手中买到了版权使用专利,创办了大明第二家照相机企业。    并对招募团队,对照相机进行革新。    并提出摄像机的理念。    还要从黑白往彩色方向研究。    皇帝对这家公司,注资两千万,并招募民间光学人才,组建实验室,开始研究。    第三项发明,也跟光学有关,是显微镜。    大明生物专家第一次通过显微镜观察到了微生物。    通过对微生物进行研究,营养专家提出新食谱,认为人不能吃生食物。    可明人很早之前就不吃生物。    在景泰八年时,皇帝就提出,水必须烧开了才能喝,并强制在民间执行。    到现在,民间已经基本不喝生水了。    如今观察到了微生物,百姓看到后,更加不敢喝生水吃生东西了。    显微镜,开启了微生物学的研究里程。    还借助显微镜等仪器,提出了新化学元素表。    化学元素表,是每个小学生必背科目,和乘法口诀、拼音一样,都是要背的。    生物学科里,多了一门微生物学。    大明正在向现代社会,迈大步大跃进。    景泰六十一年,大明第一个电冰箱模型诞生。    还有民间手艺人献宝中枢,第一个拖拉机模型诞生。    机械,已经从蒸汽机的研究,到了汽车、轮船的研究。    皇帝对科学技术的支持,绝无仅有,对于一些新注册的专利,以及民间献宝人,都予以物质奖励和资金支持。    根据宫中太监统计,皇帝投资了约14万家企业。    无疾而终的很多。    据说,皇帝掌握着专利局里一大半的专利。    因为那些公司都倒闭了,专利权只能落在投资人手上,皇帝又将所有专利的所有权买回来,就变成了皇帝手里攥着大批专利。    等公司能上市的时候,天下人就会知道,这些专利会多么值钱。    都以为皇帝养心殿下有一个宝库。    却不知道,这十几万个专利,比黄金宝库更重要。    皇帝还捏着几百个大IP的版权呢。    这些可都是钱啊。    看看奥特曼漫画,一个漫画就养活了一个家族几代人的挥霍。    皇帝手里攥着几百部漫画版权,他还在投资漫画行业,未来会有几万、几十万个漫画版权。    还有无数经典的版权呢。    大明可没有版权人死就变成公共版权的规定,是你的,就永远是你的,你家族可永远拥有这个版权。    只要后世之君不瞎跳,皇家就永远是最富的。
    景泰六十一年,科技创造迎来重大成功。    民间百姓,也过得顺风顺水,今年工资又涨了,除了房子贵之外,物价维持稳定,并没有涨价。    民间一个普通工人工资超过了2000块。    工程师工资破万。    民间全部资产,预估约有1万亿。    因为要发行股票,皇帝正在和朝臣商议,是否可以发行纸币,用纸币逐渐替代银币。    此事在中枢尚在商议中,因为宝钞的失败,民间依旧不太信任纸币。    皇帝的意思是,一起发行。    时间长了,百姓也就认了。    直接从银币变成纸币,容易引起恐慌,循序渐进的改变,保护期为二十年,二十年后,彻底让银币退出历史舞台。    民间经济专家很多,也参与了这次讨论。    他们提出,纸币要和银子挂钩,推行银本位。    但银本位,钱是不值钱的。    如果有充足的黄金储备,最好推出金本位货币,把纸币卯定黄金,明元就变成了明金。    只要明元和黄金等价,那么大明的纸币就不会崩盘。    因为白银太多了。    一旦和美洲藩国打起了白银战争,大明的白银储量是非常吃亏的。    而发行纸币,是能避免战争,采用经济战争就可以薅世界羊毛的。    这一点,老皇帝觉得很扯淡。    没有核武器,经济手段顶个屁用啊。    大明现在帮藩国继藩,等着藩国翅膀硬了,就会和大明翻脸了,至于大明还能守住多少疆土,看后世之君的治政水平吧。    如果不为了股票,皇帝压根就不想发行纸币。    没必要啊。    大明拥有美洲白银之后,白银储量非常优厚。    就说国库里,就存着海量的白银,未来十年,市场都吃不下去的。    而如果采用金本位,那么白银怎么办?    所以呀,现在不是发行纸币的时候。    皇帝也是这样想的,纸币要用金本位,发行纸币,就意味着放弃银币,库存的存银可就没地方消耗了。    之前想薅世界羊毛,那是得有核。    没有核,薅谁呀?你薅谁谁打你,战争只要在可控阶段,就会有人铤而走险,千万别高估人性。    如今还在讨论阶段。    此时,在中亚。    上次因为皇帝处置不公,许国反复上疏皇帝,请求皇帝公平划分领土。    他对于占领的领土,绝不肯放弃。    四国因为领土纠纷,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阶段。    也就老皇帝还活着。    四国还没动手,一旦老皇帝驾崩,他们就会立刻打出狗脑子。    皇帝只是稍加试探,他们就原形毕露了。    朱祁钰压根就没想过,兄弟之间能和睦相处,他需要的是外藩拱卫大明,而不是外藩来侵吞大明领土。    所以,大明要挑起外藩之间的战争。    充当外藩中间的裁判。    以此来稳坐钓鱼台。    前提是大明皇帝是微cao高手,反正他是不看好朱见淇,朱佑榶年龄还小,看不出什么特异之处。    朝中官员,对于微cao外国,也没有多少经验。    他必须在临死前,让皇族、朝臣学会微cao外藩的手段,以此来保住大明宗主国的地位。    此时,来自欧洲的瘟疫传播到了大明。    大明已经出现了首例。    朝廷早就准备好防疫了,尽量把瘟疫控制海岛之外,不要进入大明。    从外藩回京述职的官员,被阻拦在海岛之上,暂时隔离,不允许回到大明。    圣诞节之时。    有民间人向皇帝献礼,并申请了有声电话的专利。    皇帝重赏了此人。    这个专利,是一个构想型专利,也是民间手艺人想去中枢搏一把的原因。    因为皇帝非常重视民间发明创造,很多民间手艺人,都想凭借一件发明得到晋身之资。    前面很多人都成功了,近几年来宫中献宝的人很多,宫中还成立个献宝局,专门聆听民间百姓的稀奇古怪的想法,全都会写成奏疏,送给皇帝看。    若皇帝看完觉得不错,就会诏见这位献宝人。    这位献宝人也是,他提出一个构想。    如果人对着一块铁皮说话,声波将引起铁皮振动。    如果在铁皮后面放上一块磁铁,铁皮的振动会在电磁线圈中产生相应的电流,这个电流可以通过电线传向远处,远处类似的装置也会发生同样的振动,并发出声音。    一个简单的构想,和一次实验,就是电话构想。    皇帝重赏此人,并投资2000万,用于电话研究。    一起献礼的,还有一个关于电报的构想,把文字转变成电流,通过电流传输到电线的另一端。    他们同时掌握了电磁学的原理。    干脆,总投资5000万,一起研究电话和电报机。    虽然只是构想阶段,足以证明大明要进入电气时代了。    宫中又公布了多部和漫画,圣诞节重磅是刘裕大帝。    大帝系列,增加了刘宋开国皇帝刘裕。    圣诞节宫中推出重磅图书、漫画,已经是常规手段了。    今年更多一样,是满朝臣子的一张合照。    皇帝一身戎装,拥簇在众多臣子中间,照了一张合照。    这张合照,刊登在各大报刊上,天下臣民,再睹天颜。    皇帝虽老,气势如虹。    一身戎装,手拄利剑,显得霸气十足。    太子、太孙一左一右,朝臣站在皇帝身后,众星捧月。    太子妃赋诗一首,同时刊登在报刊上。    皇帝发表圣诞讲话,提出科技发展才是硬道理,注重保护专利,发展科技,科教兴国。    晚宴之后,皇帝把阁部重臣留下。    “诸卿,欧洲瘟疫肆虐,大明统治欧洲,怕是要过几年了。”    朱祁钰叹息:“如果大明没有了外敌,就一定会内乱,诸多藩国肯定会互相攻伐。”    “尔等可有办法,让大明永远做宗主国?”    朝臣面色一苦。    皇帝希望朝臣能在中枢,微cao国外局势,这点着实有点想当然了,除非那种电话能出现,否则想都别想。    见朝臣都低下了头。    “怎么?是不敢说呀?还是不知道该怎么说啊?”朱祁钰沉着脸问。    朝臣都跪在地上。    张敷华苦笑道:“陛下,此事真没法cao纵,臣等不是诸王肚中蛔虫,如何cao纵诸王啊?”    “大鱼吃小鱼,大鱼会越来越强大。”    “朕在各大洲上,多分封诸王,就是互相制衡,可不希望冒出来一个庞然大物,成为大明发展的掣肘。”    朱祁钰不满张敷华的敷衍态度:“你说呢?”    皇帝的构想是,藩国能威胁到大明,促使大明能高速发展,又不能超越大明,必须把藩国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让他们成为大明的磨刀石,而不是成为大明的对手。    世界要保持一超多强的状态,才是最好的。    着实有点又想要这个,又想要那个的状态。    张敷华认为没法微cao。    “没办法就去想,想到了再来禀报朕。”    朱祁钰觉得朝臣愚蠢,带英是怎么微cao全球局势的?    不就是制衡嘛!    为什么换大明来微cao世界,却这么难呢?    因为带英扼守咽喉要道,在咽喉要道上部署重兵,所以才能微cao世界。    大明为什么不行?    因为大明把咽喉要道都分封出去了呀,当然不行了。    现阶段大明军舰能游弋世界各地,那是因为老皇帝还在,一旦太子登基后,就未必可以了。    还有一点,就是当时其他国家很落后。    现在藩国哪个落后?    看看带英打同水平国家的战争,他们狗屁都不是。    也就欺负欺负亚洲,欺负欺负原始人。    不是他们微cao水平高,而是敌人太弱了,真硬碰硬的话,英军是最垃圾的军队,没有之一。    大明现在能随便拿捏欧罗巴,因为他们太弱了。    一样的道理。    可藩国就不一样了,纵然有十年技术保质期,但一个铁路,就足够让藩国进入现代化了。    大明资本家赚得盆满钵满,却让各国逐渐脱离了大明掌控。    当初朝臣就反对大明给藩国修铁路。    可是,他们忽略了技术革新,从蒸汽时代必须要进入电气时代的,从电气时代是要进入科技时代的。    大明只要技术领先,就会永远强大下去。    他都把大明领到这一步了,若还能落后,后世之君干脆抹脖子自杀去吧。    “罢了,今日不谈此事。”    朱祁钰让他们起来:“朕打算再设一个节日,叫万圣节。”    “以华夏诸圣诞生日为祭祀日,朕觉得挑出一个日子来,下半年节日少,就定在十一月初十一。”    “将此日,定为诸圣祭祀日。”    这不是农历版双十一嘛。    朝臣脸色各异,都觉得大明节日太多了,春节、国庆、元宵、清明、端午、圣诞、中秋、万圣、元旦,大节就九个。    小节不计其数。    “启禀陛下。”    太子是朝臣嘴替:“儿臣以为,大明节日过多,若个个节日都休假的话,对生产不利。”    “再说了,公祭日是清明节呀,何必再单立一个节日呢?”    “据儿臣所知,万圣节是西方节,儿臣觉得咱们不该过。”    他说完又有几分惊恐,担心他爹又骂他。    “太子说的是。”    “欢度佳节嘛,说明大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再多一些也是好的。”    “朕还打算设立母亲节、父亲节,这双节只放半天假,在这一天,让民间百姓向辛劳的父母表达爱意。”    朱祁钰一口气增加了三个节日。    本来还想加入一个感恩节的,但朝臣反对声音很大。    节日多过不是坏事,能带动旅游啊。    “陛下呀,旅游重要还是工作重要呀?如果民间工厂因为节日过多,而工资压力太大,倒闭的话,可就会造成很多人失业了,这可不利于经济发展。”    “微臣认为,父亲节、母亲节不能放假半天,早放两个小时吧。”    “万圣节,放假一天。”    “您看如何?”    因为大明是从除夕到元宵,都是休息的,一共休息十七天到十九天。    中间是有一个国庆节的。    李东阳道:“把清明节改为一天假期,您看如何?”    皇帝微微凝眉,看向刘健。    “陛下,微臣赞同李阁老的话,工厂压力大呀。”    大明职工是上五天半,休息一天半,但这一天半,允许半天加班时间,等于说法定只放一天假。    有五个节日放三天,串休的话,能挤出五天时间。    现在又加入一个,放一天的,两个放两个小时的,把清明节调为放假一天,是比较合理的。    “那就再加一个感恩节,感恩父母的节日,也放一天假。”    “下半年假期少,放在下半年。”    “你们挑一天出来放假,今年就开始放。”    皇帝直接拍板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