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不见
    正在百官交集中的徐明秋,一是担心傅海和莫许当下的情况,二是月华公主昏迷不醒,根本没什么心情去见什么副校尉。    春夏支走王六后,春夏推门进来,看到徐明秋面部表情,略一思索道:“驸马,秋冬正在煎药,您刚回来去休息一会吧,公主我照顾就行。”    徐明秋望了春夏一眼,看出了些许难过。    “傅海的事情,你莫要着急,他是我的书童,敢动我徐明秋的人,我一定会让他付出代价的。刚才,听王六说有人要见我。”    徐明秋主动提起这件事,春夏心中暗松一口气。    “嗯,将军府的人,说是您的副校尉。”    没想到将军府的人动作这么快,看来在扶摇山抛出的诱饵是有效果的。    思虑再三后,徐明秋决定晾一晾将军府的人。    你不是想得到上古兵书吗?你不是先把我榨干后,一刀两断吗?老子偏要拖着你。    “去,告诉他,公主身体欠安,概不会客。”    …………    晚上,徐明秋来到卧房,发现月华公主已经醒来了,没有过多说什么。只是简单地留下一句:你好好休息,今天我对你的话,你好好想想,他日我再和你说一件大事。    徐明秋回到书房,坐在就别的床上,隐隐有些不放心。    我的名声在京都向来不好,就说我一直在设法改变自己的人设,进城的时候,大姑娘小媳妇还是一直躲着我,说明我的威名还在,yin威不减。    按道理来说,我徐明秋回到京都是一件大事,为什么傅海一点反应都没有。    他是真的没跑掉,别人抓住当舌头,逼问有关我的事情。    还是说他跑掉了,现在自身难保,没办法和我取得联系。    无论是哪一种结果,莫许不应消失的,青竹为什么要离开。    等等……我好像漏掉了什么重要的东西。    徐明秋心中一惊,突然意识到:    无论傅海当下情况如何,莫许报仇心切可以理解,青竹的离开绝非偶然。除非,府上已经不安全了,在我去扶摇山的时候,混进来什么一个高人,或者说月华公主马上要执行同文帝某些秘密任务。    想到这里,徐明秋下意识摸着自己的脖子。    吾命休矣。    这一晚徐明秋没有合眼,看似熄灭了蜡烛躺在床上,不但没有脱衣服,随性携带的长剑就放在床旁。    翌日。    徐明秋毫无精神的推开房门,真准备呼唤下人大盆冷水清醒一下,负责大门接待任务的门房王六,已经站在门口。    有着昨天被骂的经历,王六这一次学乖了,脸上挂着谄媚的笑容。    “驸马爷,您早啊,驸马爷,您好啊。驸马爷,您今儿看起来可真精神……”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一连十几句夸赞徐明秋的话,再加上看爸爸的眼神和献媚的笑容,把徐明秋给整没辙了。    “有话快说,别浪费时间。    “哎。将军府的人又来了?驸马爷,您见不见?”    请诸葛亮出山还要三顾茅庐那?请我教你兵法,然后你们再卸磨杀驴?    “不见。”    王六正要离开回绝,被徐明秋突然叫住。    “等会,你去库房拿一本《三国志》,把三顾茅庐那一段给我折上一个三角,然后把书送给将军府的人。”    王六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想昨天无缘无故被骂,问都不敢问拼命地点头。    一连五日,徐明秋死活不见,搞得将军府的人很没有面子。    想要找茬发飙,愣是找不到什么好借口。    人家月华公主确实病了,徐明秋身为同文帝钦点的驸马爷,照顾生病的妻子,没毛病。    说来也怪,也是这几日,傅海依然没有主动联系徐明秋。怀疑府上有卧底高人,徐明秋也没能调查出个一二三。    直到,同文帝班师回朝,刚到京城一问才知道,本该四日前离京剿匪的徐明秋,愣是没走出家门半步。    一问才知道,月华公主生病了。    听到这个消息后,同文帝气得直抖手,一点辙都没有。    他不想发飙了?    想。    不想趁机再羞辱徐明秋一番吗?    更像。    没办法,谁让月华是公主呢。虽然不是亲生的女儿,可名义上,月华就是同文帝的女儿。    此时,非要逼着徐明秋剿匪,恐怕会被天下百姓笑话,也会被徐明秋拐弯抹角地骂一顿。    同文帝搓着无奈的小手,望眼欲穿地看着群臣,希望他们能出个好主意,逼迫徐明秋早日出征。    他为什么这么着急。    那是因为前不久,五皇子李且为,现任的信王殿下,已经宣称拿下东篱大军20万人马,还有十万人正在努力中。    东篱军是东篱王徐之坤从一兵一卒带出来的,其顽强的意志和强过其他军队三倍的战斗力,心如明镜。也知道,他死后的东篱大军会成为同文帝眼中的肥rou。    所以,特意将东篱大军化整为零,每一万人为一支军队。这一万人,既跟着大军一起行动,又有单独的指挥权力。    但是,徐之坤依然感觉不保险,对外放出了烟雾弹,宣称每10万人为一支独立的作战单位。    面对同文帝的询问,各部官员献计献策,恨不得亲自跑到徐明秋的家中,大骂徐明秋不以百姓为重。又怕骂不过去徐明秋,自己再落一个骂名。    陈述之后,首辅赵部最后一个发言。    这就是赵部过人之处,也是赵部为官之道。    有人的时候,你们什么侍郎尚书,三品的,四品的,二一品的随便发言。我赵部,要是忍不住插一下嘴算我输。    你们说的好,说的对,我那就归纳总结一下,给陛下梳理一下,让陛下一眼明了。    你们要说得不对,那我就总结其中的问题和弊端,综合考虑后,给出一个相对完美的计划。    “陛下,新王动作之快,乃是我等从来不敢设想的。”    赵部和同文帝短暂的眼神交流后,二人心中了然。    接着说道:“想要徐明秋出城不是难事,难得是……徐明秋真有大将之才,快速地将匪患剿灭。他心中的上古兵法,将军府的人还没有完全掌握,又该如何?”    又是一阵废话,搞得同文帝很是头痛。    “够了,一个个就知道说一些废话,一点实际性的意见都没有。散了吧!”    众人退下后,同文帝小声吩咐刘公公。
    “带赵部,御书房见我。”    御书房内,同文帝看着整个玄元大陆的版图,陷入了沉思。    徐明秋的兵法还需要再一次确认一下,看看他是故意扰乱朕的视线,还是想要苟且偷生多活几日。    还是他真的有本事。    剿匪,不必两国交战。就算匪徒熟悉地形,又在当地有着很深的人脉,绝非一个强大国家的对手。    就怕,徐明秋将兵法运用到炉火纯青,还没全部施展开,匪患就被解决了。    如果,真的到了那一步,只能安排徐明秋去北域,和的亲舅舅厮杀一场。    外甥死在舅舅的手中,也是一桩美谈。    赵部得到旨意,不敢停留,一路小跑地来到御书房。毕竟年龄大了,又不是修士,说话时呼出带喘。    他之所以跑得这么快,有很重要的事情要说,而这件事不能在金殿上说,只能和同文帝一人说。    “你们都下去吧!端两杯参茶来,再带一盘棋。”    这是同文帝和赵部的约定,靠着参茶给年迈的赵部提气,用下棋来隐藏二人真实的秘密。    “你对老五有什么怀疑。”    面对同文帝的质问,赵部吓得急忙放下手中的棋子,跪在地上。    “臣不敢,陛下与各位皇子之间,绝不会出现隔阂。臣只是怕,五殿下吃亏上当,被东篱王,啊不,被徐之坤给蒙蔽了。”    “起来,起来。你说得没错,朕也不敢相信老五的动作这么快。可是,众多皇子中,老五最为聪明了,他又没什么野心,给王爷的位置还推三阻四的。”    同文帝言下之意,赵部心中再明白不过。    朕比徐之坤强百倍,朕的儿子也会比徐明秋强百倍。    徐之坤已经死了,死了半年多了。东篱军半年没有主心骨,早就行事怠慢军心涣散。况且,你不是提议断其东篱军粮草和军饷补给吗?    他们都快饿死了,只要老五稍微用点心,就能将东篱军拿捏在手中。    你懂?    “臣愚昧,未能看出陛下良苦用心,对新王的培养如此认真,臣有罪。”    “东篱军还有10万大军坚挺着,不肯投靠过来。确实是一个大问题,毕竟徐明秋前往剿匪的路上,一定会和东篱军联系,这点不得不防。”    “陛下,臣以为。八皇子是合适的人选。”    同文帝眼神如电,稍加思索,便知道赵部推荐八皇子李如为的原因。    他不是和徐明秋关系好吗?徐明秋再怎么戒备,对八皇子的戒备心也会降低一半。    八皇子在同文帝的眼中,属于那种出生的时候,一半脑子留在娘胎中,没有带出来。除了对吃喝玩乐感兴趣,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差点忘记了,八皇子对钱也很感兴趣,因为吃喝玩乐很需要钱。    同文帝与赵部密谋了一个时辰,确定了针对徐明秋的计划。    如果将军府的人能把徐明秋脑子里的上古兵法学习完毕,就命令将军府杀了徐明秋,再伪装成徐明秋英勇无畏,敢于冲锋,然后死在冲锋的路上。    以此来堵住世人的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