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仙侠小说 - 从除邪司走出的武圣在线阅读 - 第一百章 东宫属官

第一百章 东宫属官

    众人一起回到了值房当中,陈团一屁股坐在了凳子上面,开始思考着这件案子当中的疑点。

    首先,便是凶手的目的。

    从柳公子的死亡情况来看,这宗案子,有很大的可能,是凶手为了谋取他的腰子,从而采取了先下迷药,然后再进行解剖的作案顺序。

    那么,这里就有一个疑点。

    凶手取柳公子的腰子,到底是为了干什么?

    现在这个社会,又不是前世那种医疗科学极为发展的年代,能够做换肾手术。

    这位凶手,取了柳公子的肾,总不能是为了卖钱吧?

    所以,柳公子的腰子,肯定是有除了换钱以外的其他用处,至于用处是什么,目前暂时还不清楚。

    其次,凶手是怎么混入戒备森严的柳府的?

    刚刚在柳府的时候,自己已经私下里问过了,府中每天晚上,都有武师值守巡夜。

    而这其中,柳公子的房间,柳三郎及柳夫人的房间,以及柳家姨太太的房间,都是武师重点的保护对象。

    而柳府的武师,基本都是从那些边境军队当中,受了伤或者是年纪到限的老杀才们当中挑选的。

    警惕性,身手以及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应该都没有什么问题的。

    那么,凶手可以绕过这些人,神不知鬼不觉地来到柳公子的房间门口,将其迷晕,并且取了腰子。

    只能说,要么这个凶手潜伏在柳府当中时日已久,为的就是将柳公子的腰子取走。

    要么,就是这个凶手在柳府当中有着其他的帮手,两人里应外合之下,做出了这样的案子。

    如果是第一种,只能说凶手的心思深沉,足够隐忍,但是查探起来倒是没有多少难度。

    可如果是第二种情况,那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今天到柳府去查案,很可能已经打草惊蛇,内应或许早就已经给凶手通风报信,让其远遁而去了。

    这对查案来说,明显是没有什么益处的。

    更有甚之,或许内应此时也已经离开了柳府。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这件案子的棘手程度,就又上了一个台阶了。

    还有最重要的一个疑点,那就是柳府当中的这缕魔气,到底是从何而来的?与柳公子的死到底有没有关系?如果有关系,那么又有多少的关系?

    经过路铮和王德发两人的认证,今天出现在柳府当中的那缕血色气息,应该确属魔气无疑了。

    而且根据柳夫人的外貌和状态来看,虽然不能肯定是因为魔气入体,侵蚀体内气血的缘故变成这般模样,但是应该也是相去不远矣。

    而根据家丁们的话来看,柳夫人每天除了在佛堂礼佛之外,便再也没有去过其他的地方了。

    再根据家丁对于佛像的描述,柳夫人体内的魔气,很可能就是佛像所释放出来的。

    那么,这缕魔气究竟是不是凶手遗留下来的,那就很值得商榷了。

    可若是凶手不小心遗留下来的,那么,这人或者说魔,到底是怎么混到京城里面来的?

    数位二品高手坐镇的京城,又怎么会被他混进来呢?

    另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线索。

    刚刚李仵作的意思是,从柳公子身上的伤口来看,凶器应该是一把不怎么锋利的刀或者剑之类的金属兵器。

    如果说,这个凶手是处心积虑想要取了柳公子的腰子的话,那他为什么不准备一把锋利一点的凶器,反而用一把比较钝的凶器呢?

    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要知道,作案时间越长,凶手被发现的概率也就越大。

    他选择用这种凶器,到底是艺高人胆大,还是手头并无顺手的兵器,所以才不得不使用呢?

    亦或者是,其实他最初的目标,根本就不是取柳公子的腰子,潜入柳府其实是抱了其他的目的?

    如果凶手真的是抱了其他的目的的话,那这个案子,就真的是太棘手了。

    最怕的,不是凶手处心积虑的犯罪,最怕的是凶手随意为之的冲动。

    他可能一个无心之举,会让办案的捕快,多走出许多弯路出来。

    陈团一边想着,一边等着余添和竺春、甘涂的回信。

    终于,在快要到午时的时候,竺春和甘涂双双回到了值房当中。

    “张头儿,我们回来了。”

    竺春一走进值房,大嗓门就亮了出来。

    疾步走到茶座旁边,倒了两杯清茶,一杯递给了甘涂,另一杯咕咚咕咚地灌入了自己的嘴里。

    打了一个响亮的饱嗝之后,竺春抹了抹自己嘴边残留的茶水,开口说道:“头儿,我跟小甘,我们两个人去了一趟城防衙门,调取了这几日京城的出入登记信息,并没有发现什么可疑的地方。”

    “你所说的可疑,是指什么?”

    张凌反问道。

    甘涂啜了一口茶水,将杯子放在桌子上,然后说道:“我们看了这几天的登记信息,城防衙门对于出入的人员,都做了登记。因为最近马上就是中秋节,又是太后的诞辰,故而,京中对于人员的流动,把控上面稍微的强了几分。

    但凡没有路引的人,一律不许出入城。几天前,有一位官员家的公子,约上了三五好友想要去登高秋游,但是因为手中并无城防衙门开具的路引,所以被守城的兵丁跟拦了回去。

    结果,闹得那位公子的父亲,去城防衙门之中,找城防官好好的吵了一架。

    到最后,那位公子也没能如愿以偿地出城去。”

    张凌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如此,那就意味着,这位魔修或者说魔族,并非是这几日才进入京城,而是潜伏已久了。

    亦或者是,这位的修为已经高到了一定的地步,高到足以将守城的兵丁给瞒骗过去。

    浑水摸鱼之中,潜入京城。”

    众人听到了张凌的话之后,纷纷点头认同。

    这时,值房的房门再次打开,余添一脸精疲力尽地走入了值房,口中不停地呼喊着:“水,快给我水,我要渴死了!”

    一边的王德发急忙拿过一只茶杯,从茶壶中倒了一杯茶水之后,递给了余添。

    此时,张凌满脸期待地看着余添,开口问道:“怎么样,小添?见到东宫的属官了吗?属官怎么说?”

    余添将手中茶杯当中的茶水一饮而尽,然后对着众人说道:“幸不辱命。我在东集当中蹲守了足足半个时辰,终于看到一位身着东宫属官衣袍的男子到来,似乎是想要买一些吃的东西。

    于是,我急忙走上前去与他搭话。在经历了漫长的交谈之后,他终于同意交我这个朋友,于是我趁机提出,今晚在万花楼设宴,他也答应了,说今晚一定会到。”

    说完之后,余添自己又倒了一杯茶,往嘴里灌去。

    “好样的!”

    王德发兴奋之下,一拍余添后背,余添被拍中后,直接将嘴里的茶水全部吐了出来。

    继而愤然地看着王德发,口中质问道:“你干嘛?”

    “手误手误......”

    王德发急忙给余添道歉,连连说好话。

    而一边的张凌,在听到了余添的话之后,转身对着众人说道:“既然小添已经将路铺好了,那我们断没有葬送了的道理。

    这样,万花楼的消费水准我还是知道的,我现在就去找路百户,请他给咱们批点银子出来。

    既然有了他的承诺,那咱们就该好好的利用起来!”

    说完之后,张凌大步流星地走出了值房。

    而此时,陈团却走到了余添的身边,疑惑地问道:“对了,添哥,你是怎么跟那位属官说的?他是如何同意赴宴的?万花楼,我记得是一座青楼吧?属官不是宦官吗?你怎么把人约到那里去了?”

    “怎么说的?”

    余添笑了笑说道:“我告诉你吧,东宫属官别看在大家面前人五人六的,其实日子过得极为的清苦,光是那点俸银,连送对食一根簪子都不够,哪还有其他的闲钱吃酒?所以,我一说请客,他眼睛都快绿了。

    至于说万花楼,我就这么跟你说吧,别看太监下面没有那玩意,其实他们比谁都要喜欢玩女人。

    或许是因为身体残缺的原因,太监们往往玩起来,要比咱们这些正常人花样多得多!而且,那些姑娘们自从伺候过太监之后,都会从心底感到恐惧。为啥?因为花样太多了!

    所以,别看他们是太监,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们要比正常人,更加的渴求!”

    “原来是这样!”

    陈团听到了之后点了点头,说道:“学到了,多谢添哥解惑!”

    “小子,好好学吧,太监这行的学问可深着呢!”

    余添笑了一声之后,继续端起茶杯,啜饮了起来。

    只不过,此时的陈团正用一种奇怪的目光,看着面前的余添。

    这人说的话,不知道的人听了之后,还以为他就是个太监呢!

    不多时,张凌提着满满的一包银子,走进了值房。

    众人看到了银子之后,自然是欢呼雀跃。

    张凌压住了众人的兴奋劲,又交代了几句之后,便一人给了一两银子,让他们自己找饭辙,只要晚上申时时分,在万花楼门口集合便是了。

    众人听闻之后,纷纷离去。

    晚上申时时分,万花楼门口,众人再次聚齐。

    当然,这里面并不包含甘涂和竺春,因为两人是佛国之人,自小便守着清规戒律,所以对于这样的活动,他们是绝对不会参加的。

    而剩余的几人,在到齐了之后,互相对视一眼,便纷纷走进了灯火通明的万花楼。

    在龟公的指引下,众人来到了一间名为春江厅的雅间。

    待得小二将凉菜上齐,众人便抄着手等候着那位东宫属官。

    终于,一炷香的时间过后,那位属官到了。

    陈团等人急忙站起来行礼。

    而陈团则趁着行礼的间隙,悄悄打量着面前的这位小太监。

    没办法,自己前世的时候,并没见过真正的太监,所以对这个神奇的物种并不是十分的了解。

    这回终于见到了,所以要一次性地看个够,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小太监年龄不大,大约二十岁左右,面白无须,身材消瘦,头发一丝不苟地梳在脑后,身上穿着一件大红色的袍服,足蹬一双藕荷色的绣花布鞋,身上抹着也不知是从哪家脂粉铺当中买来的香粉。

    一开口,便是一阵尖细的嗓音传出。

    “咱家刘靖,见过诸位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