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春耕诗(下)
书迷正在阅读:修仙:我投资有无限回报、斗破!开局合成玄黄炎,揍哭魂殿、现代都市修真日志、我的金融科技帝国、主角成长经历、异域往事、诡秘:我怀疑我的旅行青蛙遭阿蒙、御兽之黑暗崛起、21世纪的古代人、他从星海里来
这场春耕诗词小会直到陆长安下场,才真正进入了高潮。 虽然与苏杭那大城中举办的诸多诗会相比,徐家的这场诗词小会更像是三家之间的竞争,但若是真能出一两首好诗词,也能让人脸上有光,这其中被人寄予厚望的,便是陆家的陆长安。 在外流传,陆长安是陆忠明老爷子的嫡孙,曾在去年临安城举办的中秋诗会上以一首《中秋月》诗和一首《卜算子·中秋》惊艳四座,被周成美点评是诗词双绝,美不胜收,而从此陆长安便被称为是风流才子,更有好事者将周成美对他的评语稍作修改,说陆长安是诗词人三绝的文才! 如此一来,陆家在临安城内名声大震,据说上门说亲的媒人都要踏破门槛了,好在陆老爷子似乎还想嫡孙子多陪伴自己几年,都一一婉拒,但即便如此,依旧有许多爱慕陆长安的女子佳人慕名前来,甚至是青楼名妓,都曾传出过非他不嫁的言语。 所以陆长安下场的时候,其一举一动都颇受人关注,至于从廊檐小院口子进来的徐宁,自然是无人理会。 徐宁倒是无所谓,初来这个世界,他还只搞清楚了一点点情况,可不想引人注目的,庶子这个身份他非常满意。 只是徐宁万万没想到,自己才刚刚走到便宜父亲面前,他就让自己下场作诗了。 终究还是逃不过啊! 徐宁微微抽动了一下嘴角,躬身回道:“是,父亲。” 一边徐玥张了张嘴,她本想说些什么,却最终还是没说出口,只能化作一声轻叹。 之前徐宁在廊檐外等候的时候,雯雯就先过来提醒过她这件事了——徐宁没有准备任何诗词,只可惜时间太短,徐玥也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至于作诗,她也不是很精通,在这样的场合下,又如何敢班门弄斧? 至于说去改变自己父亲的想法……她的父亲是一个真真正正的读书人,想法一旦形成,倔的就像一头牛般,十个人拉都拉不回来,所以徐玥没想过去劝说自己父亲。 只是为何父亲要如此为难徐宁,徐玥却是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 徐玥看着木然走向堂下的徐宁,眼中多了几分歉疚,毕竟若不是自己刚才将烧酒献上,爷爷也不会将他叫过来,父亲便也没机会让徐宁下场作诗了。 宁兄弟,你只能自求多福了…… 徐玥微抿着嘴唇,漂亮的丹凤眼一眨不眨地注视着场上,心中默默祈祷。 堂下,徐宁找了一个稍微偏角落的地方站定,看着眼前的白纸,脑海中已经飞快地闪过许多诗词,虽然前世的他是一个理工科生,但得益于优秀的记忆能力,那些传唱千古的诗篇他总算还记得大半,要从里面找一首春耕诗来,也不是什么难事。 “东风……” 徐宁拿起毛笔,蘸蘸墨水刚写下两个字,身后就上来一个人,拍了拍他的肩膀。 “哟!宁大才子也终于来作诗了啊!” 回头一看,正是宋青山,只见他一脸戏谑地看着自己,眼睛落在徐宁身前,嘴角挂着一丝得意的笑容。 “来!我看看,我们宁大才子今天打算作什么春耕诗!嗯,东风……宁大才子,先不说你这诗词,单单就是你这个字,也要好好练练啊!实在是太丑了!” 宋青山提高了嗓音,显然是有意为之,这一句话出来,顿时将其他人的目光都吸引了过来。 陆长安也正准备落笔写第一句诗,听到声音,便循声而去,正好便看到徐宁站在角落里,一副提笔不知所措的模样。 这便是那个镇上有名的书呆子么? 可怜,如此被人捉弄,那些人也是无趣的紧。 陆长安心想,摇摇头,也不去理会,便只顾着自己的诗词,却又觉得刚才那一句还不够好,一时间咬着笔头呆立在那里,竟然陷入了沉思。 这边百般无聊的徐云定也来到了徐宁身边,看着家中这位书呆子提笔的模样,素日里只知斗鸡走狗的他居然升起了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 上前一看,发现徐宁就写了两个字,徐云定除了难兄难弟的相惜之感,更有了几分安慰。 虽然自己作诗也不怎么样,但总算还能写下完整的诗,哪像这徐宁,居然才写了两个字,就写不出来了,和他比比,我徐云定还算不错了! “宁兄弟!” 徐云定上前去攀住徐宁的肩膀,低声道,“你我都是好男儿,有些才艺便足够了,作诗填词这种事情,大可不必太过于完美,不会也是正常的。” 徐宁眨眨眼睛,这才认出眼前盼着他肩膀的人是谁,便附和着点了点头。 “的确,作诗这种事随意一点,开心一点就好了……” 徐云定一脸笃定地回道:“是吧,我也是这么觉得的,好男儿志在四方,区区一首诗而已,宁兄弟别往心里去,随便写点就行了,就像我,你看我这首不是也写的很好嘛?要不,我借你抄抄?” 一晃手,徐云定拿着自己那张纸放在了徐宁身前,示意他可以模仿一下。 徐宁有些无奈,只好看看,但就在这时,一个充满威严的声音响了起来。 “你们在干什么!” 两人抬头一看,只见宋院长负手站在那里,眉头紧皱,目光严厉。 “宋……宋院长好!” 徐云定顿时慌了神,赶紧手忙脚乱地收回纸,站直了身子。 “哼!” 宋院长瞪了眼徐云定,却也没说什么,毕竟这位纨绔子弟的名声在镇上是有名的,他也懒得多说,省的浪费口舌。 至于另一位……是徐家那个书呆子徐宁? 宋院长看向徐宁,目光下移,喃喃道:“东风……怎么就写了两个字?不继续写下去了?” 这一看,宋院长看着徐宁写的那两个字,歪歪扭扭的,更是眉头紧皱。 宋青山在旁边讥笑道:“院长,我们宁大才子现在可能脑子里一片空白,写不下去也正常,毕竟是书读太多了嘛!嘿嘿嘿!” 周围的人也都笑起来,包括那几个教习,倒是宋院长没笑,反而好生安慰起徐宁来。 “你是徐宁吧?虽然你未在书院内学习过,但你平日里喜好读书的事情老夫是知道的,你若真不会作诗也无妨,只抄写一段圣贤之书,老夫便作保今日无人因此事嘲笑你。” 宋院长在山隐镇甚至是临安城都是有一定威望的,此话一出,宋青山也立马闭上了嘴,看向徐宁,心中暗道这家伙当真是好运。 谁料徐宁笑了笑,朝宋院长拱拱手回道:“小子谢过院长好意,不过小子虽然不通诗词,但也愿意一试。” 这番话出来,宋院长便皱了皱眉,他刚才一番举动实际上是在给徐宁台阶下,但既然这年轻人不知好歹,一定要写诗,他也不会阻拦,只是之后若当众出丑,甚至丢了徐家脸面,也与他无关了。 “那便随你吧!”宋院长淡淡地说了一句,转身便要走,一个书呆子作的诗,他还没什么兴趣。 徐宁笑了笑,又呆愣了一会儿,便提笔继续写了下去。 “东风知我欲山行……” 一旁的徐云定下意识念了出来,只这一句,便让围观者突然一阵寂静。 宋院长停住了脚,眉头紧锁,随后第二句诗已经写了出来。 “吹断檐间积雨声。” 嗯? 有人发出了些许惊异声,这两句诗别看简单,却是融情于景,将“东风吹来,雨过天晴”的美景和人的心情相联系,令人仿佛亲眼见到初春那一幕美景,格外愉悦舒畅。 宋院长转过了身子,看向徐宁,浑浊的眼中带上了不一样的色彩。 虽说诗词乃是小道,但在文风鼎盛的大虞朝,这条小道同样可以通往大道,一个人若是能写出好诗词,那么能写出好文章的几率也是极高的! 而徐宁还没有停笔,一口气写了下去。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写完最后一句诗,徐宁在纸张的最后落下自己的名字。 徐宁。 字,自牧。 同时,这也伴随着徐云定将整首诗都念了一遍,围观者已经是一片安静,再无人说话。 宋青山更是如同见鬼般看着徐宁,眼角不断抽搐。 徐宁看着这首诗,心中还忍不住嘀咕了一句,幸好这不是真正的北宋,发生了乌台诗案的苏东坡先生也未出现在这个时代,不然还写不了这首诗。 但有了这首诗在,交差应该没问题了吧? 课本上的那些诗里,和春耕有关的,也只有这一首了。 心中正想着,徐宁就看到宋院长走上前来,拿起纸开始慢慢诵读,时而闭目,时而微笑,时而沉思,最终都化作了一声叹息。 “好诗啊!好诗!” 宋院长叹息道,看向徐宁,眼神复杂,徐家居然有这么一个诗才被人叫做书呆子,他还相信了,这实在是让人感到尴尬。 不过好在刚才自己也未直接断定他不会作诗,不然这传出去脸就丢大发了! “让一下,让一下!” “诶!是陆长安……” “他怎么过来了?” 众人正沉默着,却有丫鬟分开人群,陆长安从后面走上来,一直到徐宁面前,才微微弯腰拱手。 “在下陆长安,见过徐公子。” 徐宁看着眼前这位美男子,已经意识到自己刚才写的诗只怕有点太好了,终究还是过于引人注目,只得心中一叹,朝对方拱了拱手。 “陆公子好。” 陆长安看着徐宁拱手,那姿势古怪中带着些许肆意,不由得眨眨眼睛,心想这倒是一个有趣的人,只是为何会有人传他是个书呆子呢? 心中想着,陆长安看着徐宁写的诗,嘴唇微动,已经夸赞起来。 “宁公子写的这首诗,不知题目为何?在下刚才听闻,便在心中与自己所作的诗相比,细细咀嚼,思索再三,终究自觉不如,今日这场春耕诗会,怕是要宁公子拔得头筹了。” 这话一出,基本上等于陆长安向徐宁认输了,周围人再次哗然,看向徐宁的目光自然是截然不同。 能让“诗词双绝,美不胜收”的陆长安甘愿认输,徐宁这首诗该有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