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古斫琴师在线阅读 - 第十八章青衣,声慢慢!

第十八章青衣,声慢慢!

    下午,五点的时候,何园演出完了。

    李长青和林小筝走到了幕后,见许多戏子正在卸妆。

    林小筝径直走到身段袅娜,面容秀气,之前唱《王昭君》的戏子身边,说道:

    “美女,我是专门采访传承人的UP主林小筝,在全网有一千多万粉丝,能采访一下你,宣传一下扬剧吗!”

    面容秀气的戏子的目光在李长青身上微微一滞,心叹,这人长得好帅,气质好高!

    她稍稍愣神之后,开口道:

    “好呀,扬剧逐渐走向没落,宣传一下是好事!”

    林小筝见面容秀气女子看着自己师傅出神,心里有些发酸,掏出手机,打开录像,对着她,说道:

    “美女,先来一个自我介绍吧!”

    面容秀气女子开口道:

    “我叫崔初枕,是何园中表演扬剧的一名青衣!”

    林小筝说道:

    “崔姑娘,你介绍一下扬剧吧!”

    崔初枕不紧不慢,缓缓开口:

    “扬剧原名维扬戏,俗称扬州戏,流行于JS省的扬州、镇江地区和AH省的部分地区及南京、上海一带。

    它以扬州民间歌舞小戏花鼓戏和苏北民间酬神赛会时由男巫扮演的香火戏为基础,吸收扬州清曲、地方民歌小调而最终成型。

    1911年,苏北香火戏由扬州进入上海,改称“维扬大班”。

    1920年,扬州花鼓戏进入上海,改称“维扬文戏”。

    20世纪30年代初,两种戏合并形成维扬戏,后简称扬剧。

    扬剧音乐属于曲牌体,主要由花鼓戏音乐、香火戏音乐和扬州清曲、小唱三部分组成。

    花鼓戏音乐包括种大麦调、磨豆腐调、深亲调、跌怀调等曲调,风格健康淳朴、生动活泼;香火戏音乐包括上字句、十字句、快板、船调、渔调等曲调,高亢粗犷,乡土气息浓郁。

    扬州清曲和扬州小唱包括满江红、叠落、侉侉调、梳妆台、剪剪花等曲调,行腔优美,典雅细腻,娓娓动听。

    扬剧伴奏有文、武场之别,文场有主胡、正弓、琵琶、三弦、扬琴、笛、唢呐等乐器,武场有板鼓、大锣、小锣、铙钹、堂鼓等打击乐器。

    扬剧的伴奏轻俏流丽,既规范而又灵活,色彩鲜明,个性独特,在一般剧种中较为少见。

    扬剧的脚色行当虽有生、旦、净、丑之分,但区别并不严格,演员戏路较宽,在唱腔上也只分男腔、女腔。

    各行当的表演多从昆剧、京剧借鉴吸收而来,但始终保持着花鼓戏朴素、活泼的特点,生活气息浓重。

    扬剧一向重视丑行和旦行的表演,一丑一旦的传统剧目很多,由此形成了扬剧特有的喜剧风格。

    扬剧的传统剧目有四百多种,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玉蜻蜓》、《珍珠塔》、《审土地》、《绣符缘》、《王昭君》、《闹灯记》、《三戏白牡丹》、《命妇宴》、《樵夫与画女》、《鸿雁传书》、《百岁挂帅》等。

    扬剧有较高的观赏性和审美性,思想内涵丰富,能传达出特定地域的文化观念和审美风尚,具有历史文化的认知和研究价值,是中国戏剧文化宝库中的珍贵财富。

    近十多年来,由于受到现代社会多元文化的冲击,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改变,扬剧观众减少,剧团生存艰难,整个剧种已处于濒危状态,急需采取抢救、保护措施。

    2006年5月20日,扬剧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林小筝说道:

    “那崔姑娘,你给我唱一曲你拿手的扬剧吧!”

    崔初枕轻启嘴唇,喉清韵雅,用扬剧经典唱腔,唱道:

    “青砖伴瓦漆

    白马踏新泥

    山花蕉叶暮色丛染红巾

    屋檐洒雨滴

    炊烟袅袅起

    蹉跎辗转宛然的你在哪里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

    林小筝听着崔初的歌声,觉得温柔,婉转、实在是太好听了。

    陈长青从崔初枕的歌声中,觉得这一首声慢慢是一种耐人寻味的歌曲。

    不由想起了木心《从前慢》这一首诗。

    记得早先年少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子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他从这一首诗中,感受到了闲看花开,静待花落,坐看云卷云舒,荣辱不惊的人生态度。

    过了一会。

    崔初枕唱完了一曲,沉默不语。

    林小筝按了一下停止拍摄,说道:

    “崔姑娘,谢谢,等你卸完妆,我请你吃饭!”

    崔初枕瞅了陈青牛一眼,说道:

    “你男朋友也要去吗?”

    林小筝脸色刷的一下子红了,嘀咕道:

    “不,身旁这位,是我学古琴的师傅!”

    崔初枕一边卸妆,一边说道:

    “那去!”

    林小筝看向长相丝毫不输给自己的崔初枕,心里有些小慌。

    李长青看着戏台幕后的场景,想到了老九门的二月红。

    他出身戏曲世家,唱旦角,行二,所以艺名二月红。

    因唱红了二月红,所以“二月红”久而久之取代了真名,被人尊为二爷、红爷。

    二月红在老九门中人缘最好,他财如山海,广交天下文豪戏子,耳目众多。

    身为长沙出名的美男子,二月红风流韵事不断,他重情义、性格温和。

    但最为人称道的一次动怒,是为了赎回正被卖身的丫头,之后与丫头成亲,再无风流韵事。

    丫头死后,二月红终身未续娶,活到一百零二岁,死后与妻子合葬。

    他的棺材比妻子的高出一截,为的是让在地下等待了多年的丫头,能够再次靠在他的肩膀上,听他婉婉而唱的戏腔。

    李长青也想找一个自己喜欢的人,了此残生,但他比二月红的要求要高,他要找的是一个古琴上的知音,就像笑傲江湖中,徐老半娘,风韵犹存,任盈盈那样的知音,作为自己的良配。

    不一会。

    崔初枕卸完了妆,对林小筝道:

    “你们在这里等一会,我去更衣室换衣服!”

    “好!”

    林小筝应了一声,和李长青在原地等待崔初枕换好妆,一起去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