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章:青松山脉,卢屠王部
戌时近半。 夜色渐深邃,大漠秋风起。 燕军临时营寨中军大帐内。 不知自何时起已然再度蓄起三寸浓郁胡须的许奕腰背笔直如松地端坐于上首太师椅之上。 似是能够轻易洞察人心般的目光缓缓扫过身前三五步外的辛思玄、屈宝田等一众燕军将领。 “诸将归位。” 许奕无言环顾一周后稍作定神,随即不徐不疾地开口说道。 “遵令!” 辛思玄、屈宝田等一众燕军将领闻言当即再度面朝许奕俯身抱拳行之一礼。 随即缓缓起身有序且高效地再度复归于原位微微垂首而立。 “取大漠堪舆图来。” 待辛思玄、屈宝田等一众燕军将领复归于原位再度分列于大帐左右两侧后。 许奕不徐不疾地自上首太师椅站起身来,随即迈步行至辛思玄、屈宝田等一众燕军将领身前。 “遵令!” 始终立身于许奕身周两侧直面辛思玄、屈宝田等一众燕军将领的问心首领、耿直、耿良等贴身亲卫闻言当即面朝许奕背影俯身抱拳行之一礼。 随即缓缓直起身来大步行至摆放于中军大帐一侧的一副偌大堪舆图前。 不多时。 问心首领、耿直、耿良等贴身亲卫便已然将那框于厚重木架中的偌大堪舆图抬至上首太师椅前。 “此乃我军今夜宿营所在之地。” “亦是方圆五十里内的唯一一处水源地。” 许奕自问心首领手中接过一支特制细长墨锭,迈步行至摆放于身前不远处的大漠舆图前。 随即提起手中那支特制细长墨锭于茫茫大漠西北边缘地带仅有的一座绿洲之上圈出一个圆圈。 “而此地则是大漠真正的边缘处。” “踏过此地后便可见些许草原身影。” 许奕紧握特制细长墨锭的手掌微微偏移些许,随即于茫茫大漠西北真正的边缘处划出一道弧线。 “现如今两地之间仅余三四十里之距。” “而以我军先前一贯的行军速度而言。” “纵使前路再如何难行,一日时间亦已完全足以。” 许奕伸手先后点了点舆图中的今夜宿营之地以及茫茫大漠西北方位真正的边缘处所在。 随即缓缓转过身来不徐不疾地开口说道。 话音落罢。 不待一众全神贯注望着自身的燕军各部将领作何反应。 许奕似是能够轻易洞察人心般的目光便已然缓缓扫过辛思玄、屈宝田、木华、阿古力等将领。 “辛校尉、屈校尉。” “木华指挥使、阿古力指挥使。” 许奕面色渐显郑重之色地点将道。 “末将在!” 辛思玄、屈宝田、木华、阿古力四人闻言当即齐声大应。 随即大步出列行至许奕三步外,面朝许奕深深俯身抱拳行之一礼。 “此前接连行军数日之久。” “各部将士所携滚水当已所剩无几。” “汝等四人今夜各遣千名将士取水。” “力争赶在子时四刻前储够麾下将士三日所需清水。” “明日卯时初刻一至,汝等四人即刻命人燃火滚水。” “力争赶在卯时末刻前,补足全军将士三日所需滚水。” 许奕渐显郑重之色地沉声出言吩咐道。 “遵令!” 辛思玄、屈宝田、木华、阿古力四人闻言当即再度俯身抱拳齐声领命道。 “且先行归位吧。” 许奕微微点了点头,随即再度开口说道。 “遵令!” 辛思玄、屈宝田、木华、阿古力四人闻言当即再度俯身抱拳行之一礼。 随即缓缓直起身来再度复归于原位微微垂首而立。 “明日辰时初刻一至。” “全军拔营再度行军!” 待辛思玄、屈宝田、木华、阿古力四人再度复归于原位后。 许奕缓缓扫过分列于中军大帐左右两侧的一众燕军各部将领,随即声音略显低沉地出言吩咐道。 “遵令!” 分列于中军大帐左右两侧的一众燕军各部将领闻言当即整齐划一地面朝许奕俯身抱拳行之一礼。 随即无不朗声大应领命道。 待分列于中军大帐左右两侧的一众燕军各部将领缓缓直起身来后。 许奕微微点了点头随即再度转身直面摆放于上首太师椅前的偌大堪舆图。 似是能够轻易洞察世间一切般的目光则直接悬停于茫茫大漠百余里外的一座小型山脉之上。 平日里喜怒不形于色的脸上此时更是隐隐浮现些许沉思之色。 而这一沉思,便是足足百余息之久。 百余息的时间匆匆而逝。 许奕渐渐自沉思中回过神来,随即手持特制细长墨锭于茫茫大漠百余里外的那座小型山脉上圈出一个大大的圆圈。 “此山名为青松,东西连绵数十里之长。” “故而此地又被匈奴人称之为青松山脉。” “而这青云山脉便是匈奴卢屠王抛什黑部三大秋猎场之一。” 许奕伸手点了点青云山脉中最为高大的一座山峰,随即声音略显低沉地缓缓开口说道。 闻及此言。 始终全神贯注地紧盯许奕一举一动的辛思玄、屈宝田等一众将领无不凝神细细望去。 “自大漠西北边界而出后。” “继续向北行军大抵百里。” “便可行至青松山脉边缘处。” “而翻过青云山脉后便是匈奴卢屠王抛什黑部草场。” 许奕手持特制细长墨锭自茫茫大漠西北边界处一路划至青松山脉边缘处。 并随手自青松山脉边缘处绘出一锋芒毕露的箭头,随即声音略显低沉地开口说道。 话音落罢。 许奕手持特制细长墨锭于茫茫大漠西北边界六七十余里外的一条河道旁圈出一个圆圈。 而这一圆圈不偏不倚正位于许奕方才所绘那道带有箭头的弧线旁。 待自茫茫大漠西北边界六七十余里外的那条河道旁圈出一个圆圈后。 许奕随即手持特制细长墨锭微微侧身,以此令身后一众将领更为直观地看清身前堪舆图。 “明日辰时初刻拔营进军。” “酉时前行至大漠西北边界五里外。” “并于大漠西北边界五里外安营扎寨休整一夜。” 许奕伸手点了点大漠西北边界外,随即声音略显低沉地开口说道。 “遵令!” 辛思玄、屈宝田等一众将领闻言当即俯身抱拳齐声大应道。 “后日卯时初刻再度拔营进军。” “未时前后行至此地安营扎寨。” “待斥候探明青松山脉虚实后。” “诸将再聚此地共商后续部署。” 许奕手持特制细长墨锭点了点位于茫茫大漠六七十余里外的那条河道。 随即声音略显低沉地缓缓开口说道。 “遵令!” 辛思玄、屈宝田等一众将领闻言当即再度俯身抱拳齐声大应道。 话音落罢。 许奕微微摆手示意问心首领、耿直、耿良等亲卫挪开身前舆图。 随即转过身来直面辛思玄、屈宝田等一众将领。 “辛校尉、屈校尉、木华指挥使、阿古力指挥使留下。” “余者退下各司其职。” 许奕直面辛思玄、屈宝田等一众将领,随即微微摆手开口说道。 “遵令!” 辛思玄、屈宝田、木华、阿古力四人闻言当即率先面朝许奕俯身抱拳朗声大应道。 “遵令!” “末将告退。” 位列于四人身后的张俊松、牛元衡、叶国禄等一众将领紧随其后面朝许奕俯身抱拳行之一礼。 随即缓缓直起身来相继告退而去。 “看座。” 待张俊松、牛元衡、叶国禄等一众将领身影彻底消失于中军大帐内。 许奕再度落座于上首太师椅之上,随即微微摆手开口说道。 “是!主人。” “是!王爷。” 问心首领、耿直、耿良等贴身亲卫闻言当即俯身抱拳大应一声。 随即无不大步朝着摆放于中军大帐边缘处的数张胡床行去。 “末将谢过王爷赐座。” 辛思玄、屈宝田、木华、阿古力四人闻言当即面朝许奕深深俯身抱拳行之一礼。 待辛思玄、屈宝田、木华、阿古力四人分别落座于中军大帐左右两侧后。 许奕遂自袖摆中取出数张写满字迹的泛黄纸张,随即将其递向始终立身于身旁不远处的问心首领。 “其上所书皆为尸逐王哈曼先前所言,汝四人先行传阅。” 待问心首领双手接过手中泛黄纸张后,许奕遂看向辛思玄、屈宝田、木华、阿古力四人开口说道。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早在数月前那场全歼尸逐王哈曼所率万五千精锐大军并生擒尸逐王哈曼之战过后。 许奕便已然自尸逐王哈曼口中得知了除匈奴右贤王窝阔思之外的匈奴各王将诸多军事机密。 尸逐王哈曼所交代的那些有关于匈奴各王将的诸多军事机密虽有详有略。 但无论尸逐王哈曼所言之事详略与否,皆好过许奕两眼一抹黑地兀自探寻。 且最为关键的一点便在于尸逐王哈曼所交代的有关于匈奴各王将的诸多军事机密中。 有相当一部分已然自匈奴浑邪王坚昆以及匈奴新日王兀吐司身上得到了切实印证。 “是!王爷!” 辛思玄、屈宝田、木华、阿古力四人闻言当即自胡床之上站起身来。 随即面朝许奕深深俯身抱拳行礼道。 “坐。” 许奕微微点了点头,随即端起身旁茶盏细细品味道。 “是!王爷!” 辛思玄双手自问心首领手中接过泛黄纸张。 随即再度与屈宝田、木华、阿古力三人一同面朝许奕俯身抱拳行之一礼。 话音落罢。 辛思玄、屈宝田、木华、阿古力四人缓缓直起身来,随即相继落座于一旁胡床之上。 近两刻钟的时间匆匆而逝。 数张写满字迹的泛黄纸张自辛思玄、屈宝田、木华、阿古力四人手中流转一圈后。 最终再度经问心首领之手重归于许奕手中。 “诸位如何看尸逐王哈曼所言之事?” 许奕收起手中那数张写满字迹的泛黄纸张,随即不徐不疾地开口问道。 据尸逐王哈曼所言。 大周朝正德八年至正德十五年的这七年时间为卢屠王抛什黑部最为鼎盛的时期。 而在这卢屠王抛什黑部最为鼎盛的时期里。 卢屠王抛什黑坐拥战马足足近十万匹,麾下精锐兵马更是足足三万有余。 附庸卢屠王抛什黑部的草原大小部落数量更是多达近百之数。 若不是正德十五年那场近乎压上了周匈两国全部国运的大战爆发。 以卢屠王抛什黑部当年势如破竹般的壮大速度。 十余年的时间过去。 卢屠王抛什黑恐将坐拥战马二十余万匹,麾下控弦之士数量则极有可能达到十万之数。 时也、命也、运也。 就在卢屠王抛什黑部势如破竹般发展最为迅猛之际。 一场近乎压上了周匈两国全部国运的大战彻底爆发。 大周朝正德十五年九月中下旬。 战前曾扬言势要亲手砍下大周朝大司马大将军赵青头颅做酒壶的匈奴卢屠王抛什黑。 终是如愿以偿地与大周朝大司马大将军赵青所率周军主力正面相逢。 此后短短半个多月的时间里。 昔日里不可一世的匈奴卢屠王抛什黑先后被大周朝大司马大将军赵青向前推进长达三百余里。 前来助阵的四万余匈奴大军于这短短半个多月的时间里折损近七成之多。 而其自身所率的三万余精锐兵马亦于这短短半个多月的时间里折损过半。 此战过后。 匈奴卢屠王抛什黑部再不复昔日荣光。 原本势如破竹般的壮大速度更是就此拦腰中折。 甚至于就连原本附庸于匈奴卢屠王抛什黑部的近百草原部落亦自此纷纷离其远去。 自此之后的十余年时间里。 纵使卢屠王抛什黑再如何呕心沥血、再如何励精图治。 亦只不过堪堪止住部落落败之势罢了。 相较于最为鼎盛时期的坐拥战马近十万匹,麾下精锐兵马更是多达三万余人的昔日荣光。 现如今的卢屠王抛什黑部人口不过堪堪十余万之数。 麾下控弦之士虽同样有着三万余人,但其内真正可称得上精锐的兵马不过堪堪八千之数罢了。 而卢屠王抛什黑部所坐拥的战马数量则从昔日的近十万匹直接锐减至现如今的不过堪堪五万之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