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新军装
    看书网.,最快更新明左最新章节!    左梦庚拿出来的新材料,当然就是水泥。    身为一名军事专家,左梦庚不可能不知道水泥。    不但知道,而且知道全标号水泥的配方。    当然了,在这个时代,他能够拿出来的,只有最基础的水泥。    水泥这种东西就属于那种,日常非常常见,但最高规格和最低规格落差如同马里亚纳海沟的产品。    后世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不能生产水泥,但最好的水泥,只有那么有限的几个国家才掌握了技术。    可即使是最初级的水泥,也一下子征服了路浩。    路家世代经营砖厂,是建筑专家,当然明白水泥的价值。    之所以到这时左梦庚才拿出水泥,原因只在于,新军的武器出现了跨越的进步。    火棉炸药的应用,让新军武器的破坏力成倍增加。即使是初级水泥建造的防御工事,也不可能抵挡的住。    换成以前,新军的火炮使用的是黑火药。别说面对水泥了,就算是这个时代的大城,都无能为力。    总不能弄出一种好东西,然后被敌人买去用了,变成我攻不破我自己的局面吧?    现在,有了新式炸药,水泥也就到了问世的时候。    而水泥的第一个应用之地,其实是在胶州湾。    如今的胶州湾,早已变成了繁忙热闹的大工地。    无数的人被调集到这里来,完全改变了这里的面貌。    “参座,我们已经将周围的百姓都雇佣一空了,人力依旧不够。”    一见面,傅豫孙就开始叫苦。    胶州湾这边现在都有哪些工程呢?    首先是灵山卫的城墙拆除。    经过行政委员会的综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胶州湾这里前途无量。因此这里必须大建特建,要使其成为不弱于济南、兖州、东昌的大市。    拆除了灵山卫的城墙,就可以在现有城池的基础上向四周蔓延。    左梦庚预计,一旦这里发展起来,不出百年,就会重现后世青岛的繁荣。    除了城镇的建设,就是大沽河盐场。    经过黄宗会的秋风扫落叶,大沽河盐场涤荡一新,灶户们全都焕发了生机。    傅豫孙对盐场进行了改革,成立了盐业公司。所有的灶户都成为了盐业公司的职工,每个月有固定收入,再也不用担心饥一顿、饱一顿了。    最让灶户们感激涕零的是,傅豫孙取消了他们身上的盐课。    从今以后,灶户们再也不用交税纳课,负担为之一轻。    而且傅豫孙承诺的给灶户们建新房,如今已经开始了先期准备。    新的盐业公司住宅区,就在盐场以北的大沽河东岸,烟台顶以南。    路家也是傅豫孙的合作对象,要给盐业公司提供砖瓦。    鉴于这边的形势,路浩综合考量后,决定直接在这里成立砖瓦厂,结果又吸纳了一批劳力。    除了民生外,军事也是这里的重点。    东面的白沙河入海口两侧,被新军征用。    河口东岸,成为了新军第四师的驻地。    第四师将会在这里完成组建,同时负责当地防御。    一万多人的军队,军营建设、日常消耗,都是一笔天文数字。    不过这也成全了周遭的百姓。    当地百姓发现新军不但不欺压百姓,而且十分有钱,自发地将生意开始往军营附近靠拢。    新军士兵的消费,目前来看,足够养活附近的百姓了。    沙河西岸,用途就更大了,而且都跟大海有关。    这里将会成立两所学校。    一个是海军军官学校,一个是船舶学院。    海军军官学校将会为即将成立的海军提供人才,是未来的海军摇篮。    而船舶学院则亦军亦民。    这里不但会展开舰船建造的各项学科,同样也会培养船员。既可以用来发展海洋经济,关键时刻也能编入海军,帮助作战。    而突入胶州湾的红岛沿岸,将会建设成为海军码头。    从登州调来的船只,大部分都停靠在这里。    光是这些地方的建设,就已经将周围的人口吸纳一空。以至于海阳的老百姓都有人闻讯而来,跑到这里来赚钱糊口。    “你也是个死心眼的,缺少劳力那就是去招人嘛。这周围全是咱们的地盘,谁还能不让你招人嘛?”    被训了一通,傅豫孙为自己辩解。    “我……我这不是怕招的劳工太多,庄稼都没人种了,影响明年的春耕嘛。”    左梦庚这个无奈,还得亲自教学。    “别看山东打了这么多年的仗,人口锐减,可依旧是人多地少。那么多百姓,光指望种地能有什么活路?而且你也看到了咱们在东昌府那边的农业改革,知道农业该如何做才能增产增收。通过招工来完成劳力布局,也是你的能力体现。”    傅豫孙恍然大悟,抓耳挠腮,兴奋不已。    “还是跟在参座身边好,每时每刻都能学到东西。”    左梦庚笑道:“在我旁边学的再多又有何用?左右不过一个秘书,哪有用武之地?你看看这里,天高海阔,只要经营的好了,比肩松江府都不在话下。”    见左梦庚将胶州湾的前景提的那么高,傅豫孙也不禁心潮澎湃,下定决心要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出来。    说到松江府,那边的人又过来了,而且直接来到了胶州湾找左梦庚。    “你上次说到的布,松江府各大布商研究了一番,觉得用背子布料应该不错。”    “背子的布料?”    左梦庚有些迷糊,觉得徐尔斗是在消遣他。    他又不是没有见识过背子,精美细腻,轻柔华贵,可是只有贵妇人们才能穿戴的起。    这种布料,如何拿来做军装?    徐尔斗这才发觉他误会了,忙掏出一块十分粗糙又很结实的布料,道:“我说的是宋代的背子,不是如今的。”    左梦庚接过布料,仔细查看,发现手中的布料十分厚重,而且密不透风。他又拿过匕首,随手切割,赫然发现,那么锋利的匕首居然都很难一下子刺穿、割开手中的布料。    这种布料的质感,颇像后世的牛仔服。    虽然还达不到那个硬度,但用来做军装,确实足够了。    徐尔斗详细介绍道:“宋代的背子,一般都是劳工或者武人穿的,因为很便宜又很结实。上次听了你的要求,我们回去之后多方寻找,还是一个老织工说起了这种布料。”    左梦庚对布料十分满意,问道:“可以量产吗?”    徐尔斗打了包票。    “很容易,以天织厂的体量,每日就可产出三万匹。”    左梦庚当即拍板。    “那好,这边订购五十万匹。明年春天山东运送棉花去松江府时,布料必须准备好。”    徐尔斗对于这笔买卖十分高兴。    虽然左梦庚要的布料并不贵,但架不住量多啊。单单是这一笔生意,就赶得上天织厂一年的营利了。    左梦庚让他将带来的布料样品全部留下,又命人叫了王秀芹过来。    “这是未来我军的军装所用布料,接下来你们服装厂要做的,就是制作出独属于我们新军的军装来。”    王秀芹大为惊喜。    “咱们不再穿明军军服了吗?”    左梦庚摇摇头。    “不需要了。”    他让傅以渐拿过图纸,给王秀芹看样式。    “看看,能不能做出来。”    既然决定自立体系,左梦庚便决定彻底一些。    反正新军是纯火器部队,这个时代的军服真的不太适用。    他拿出来的样式,参考了二战美军的hbt军服。    这种军服,和二战时期各国军队的军服相比起来,优秀的不是一点半点。    因为其他国家的军服,大多还没有脱离制服式军服的范畴。虽然有利于识别,但说实话,在战场上真的很不适。    hbt军服以野战军服的风格一经出现,就得到了美军上下的一致好评。    而且这种军服以棉布和细帆布面料制成,与宋代背子的面料颇有相似之处,巧合地解决了用材的问题。    同时左梦庚也做了因地制宜的修改。    比如hbt军服以卡其色和橄榄绿颜色为主,这在明末是印染不出来的,因此左梦庚决定还是采用山东普遍的赭黄色为主。    如果服装厂能够做出来,那么新军等于跨入新时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