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松江棉纺
    自黄道婆从海南带回纺织技术后,松江就从荒芜之地,一跃成为天下富甲。    整个松江府百万人口,全靠一个产业支撑。    那就是棉纺。    棉布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    这就是松江府的现状。    在大街上随便拉住一个人,即使不是本人,家里的亲戚也都和棉纺有关。    过度繁荣的棉纺业,也深刻地影响了松江当地的农业。    徐光启就曾在《农政全书》中说过,“官民军灶垦田凡二百万亩,大半植棉,当不止百万亩。”    即便如此,本地所产棉花也无法供应生产所需。因此收购外地棉花,就成为了松江棉纺业的必要手段。    而山东,就是松江棉纺业重要的原料来源。    或者说,整个大明的棉花供应,都要靠山东。    因为山东一省六府,尤其是西三府,也就是济南府、东昌府和兖州府的棉花产量,就占了全国一半。    去年白莲教起事,将整个山东打烂,造成的最严重后果就是松江府的棉纺业失去了原料来源。    潘云龙的祖父潘恩曾经做过工部尚书,借此便利,潘家成为了松江府最大的棉花采购商和供应商,和山东各地联系非常紧密。    “自去年山东乱起,棉花供应便始终不畅。老夫曾多次派人商洽,然往日之朋友竟遍寻不见,如之奈何?”    松江府的棉纺业已经高度专业化,就以潘家的采购为例,甚至是提前给山东棉商下了定金的。    这样一来,待棉花收获后,便可直接运往松江府。    结果去年山东大乱,给潘家供应棉花的山东商人,全都失去了音讯。    潘云龙曾派人去山东联络,结果许多地方人去屋空、村寨损毁。显然,许多商人都死在了战乱当中。    就连潘云龙派去的人,都几次遭遇白莲教乱贼,险死还生。    面对这种局面,潘云龙欲哭无泪,又无法可想。    这是战争造成的,属于不可抗力因素,都找不到负责的人。    那些和潘家签订了供应协议的作坊,也没办法归罪于潘家。如今摆在大家面前最困难的,就是无工可开。    这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松江府上下的生计,如果再持续下去,肯定会引发经济危机,社会动乱。    得知情况,左梦庚不免慎重了一些。    他发觉自己以往的想法着实简单了些。    当初研发出水力驱动之后,他想的是,在山东就地开展棉纺业,依靠山东更加便宜的成本来抢占市场。    但是和松江府的众人请教后,他才明白,这件事几乎不具备成功的可能。    首先棉纺的工序环节很多,光是一个清棉,就分为开棉、清棉、混棉、成卷四道工序。    后面还有梳棉、条卷、精梳、粗纱、细纱、络筒、捻线、摇纱、成包、整经、浆纱、穿经、织造等数十道工序。    而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大量的成熟工匠才能完成。    松江府能有如今的产业规模,也是靠三百多年的积累才做到的。    也就是说,要想在山东建立起新的棉纺中心,起码需要数十年之功。    这非常不划算。    左梦庚虽然对经济领域没有什么高深的造诣,但后世上海的发达他是知道的。反正日后也是自己的地盘,没必要摧毁松江府现成的产业基础,再去另起炉灶。    相反,松江府上下的困境,让他看到了天赐良机。    那就是借机将整个松江府都裹挟到自己战车上的机会。    棉纺是松江府的根基,而最重要的原料则掌握在他的手中。    电光火石之间,左梦庚立刻做出决断。    “经过我军鏖战,如今白莲教乱贼已经不成气候。起码济南府、东昌府、兖州府的乱贼已经剿灭。各位前辈敬请放心,晚辈立刻传令,让他们输送棉花过来。”    松江府众人大喜过望,连连感谢,就差将左梦庚当成菩萨供起来了。    徐骥看着这一幕,心生感慨。    这个女婿居然已经到了一言决百万人生死的地步了吗?    他还有所担心,问道:“山东棉产,素来自有规矩。怕是收购不利,再增蹉跎。”    他想的是,能做棉花生意的,都是背景深厚之辈,只怕不会给左梦庚面子。    当着众人的面,左梦庚稍微展露些许獠牙。    “岳父有所不知,经白莲教作乱,山东民生尽毁。如今千里无人烟,到处是荒田。大多棉田,都在小婿手中。满足各位前辈所需,还是不成问题的。”    战争就是有这点好处,可以造成财产的再分配。    原本控制着土地的大地主、大商人,因为背景雄厚,左梦庚也只能干看着。    可是在白莲教的摧残之下,许多地方毁于一旦,土地的原主都不在了。    这种情况下,左梦庚还客气什么?    当然是尽量搜罗土地,全都置于自己名下。些许尚有主的,能买则买,不能买……那就让它变成无主的。    左梦庚的行动,得到了临清、东昌各大家族的鼎力支持。    资本的扩张性第一次为左梦庚提供了助力。    蔬菜公司和农垦集团的丰厚收益,让各大家族都渴望扩大生产。再多的土地,也满足不了他们的胃口。    同样的,收益更高的棉田更是不能放过。    得知山东情况,松江府众人立时不一样了。    他们原本没指望左梦庚能帮到什么,只是想要打听一下山东的情况,好做到心里有数。    没想到棉花供应不但能够很快恢复,眼前这个年轻人居然还垄断了山东棉花产出。    也就是说,日后松江府上下都要仰仗他的鼻息了。    这个年轻人只要咳嗽一声,松江府都得抖三抖。    不过松江诸人也顾不上那么多了,解燃眉之急重于一切。    可对于左梦庚大包大揽,徐骥却很担心。等送走了客人,他关心道:“鲁地藩王、孔家俱是通天之辈,其余大族亦是不凡。没有他们支持,你的承诺能否兑现?”    山东的土地,大部分都在几个藩王和孔家手里,棉田同样如此。    徐骥很担心,左梦庚在这里答应好好的,回过头来却提供不了货源,失信于人。    左梦庚却信心满满。    “岳父安心,只要运河在小婿手中,小婿说什么就是什么。”    徐骥难免惊悸,第一次发觉这个女婿竟然可以狠绝至此。    不过左梦庚说的也没错。    他如今数万大军在手,只要把运河一卡,什么船能过、什么船不能过,还不是他一句话的事儿?    山东的神仙们再多,不通过他,那是一朵棉花也甭想运出去。    更别说如今山东乱糟糟的,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已经到了最弱的程度。大片大片的土地都已经荒芜,成为无主之地。    左梦庚趁机把这些土地拿到手中,安排劳动力好好经营,等到明年,光是他的地盘里棉花产量都会很惊人。    徐骥以为左梦庚做的够狠了,殊不知在左梦庚的心目中,早已给那些藩王和孔家,全都判了死刑。    只是时机未到,且容他们嚣张一段时日罢了。    就因为左梦庚的一句保证,松江市面rou眼可见地重现繁华。    如今松江府上下,对这位徐府新婿,再不敢有任何小觑。    一时间,各家的贺礼纷沓而至,堆积如山,哪怕徐骥屡次强调徐府崇尚简朴都不行。    潘晓纳更是秉承潘云龙的指点,以连襟的名义邀请左梦庚出游,借此拉近关系。    刘宗周、黄宗羲已经回浙江了,李邦华也回江西了,婚礼尚需一些时日,左梦庚无所事事。    想着趁机多了解一下松江府的状况,便欣然应约。    当他提出想要看看松江府棉纺状况后,潘晓纳立刻做了安排。    “中恒,你看,这便是我潘家棉布集散之地,也是松江府最大的棉布产地。瞿漫松家为此地翘楚,做事公道,人人敬仰。”    潘晓纳带着左梦庚来到了娄塘镇,为他解说此地之重要。    伫立船头,左梦庚四处观察,已经发现娄塘镇的厉害之处了。    相比起松江府各地,这里东连松江,西接苏州,货物集运非常方便。    横沥河穿镇而过,一路向着东北,最终汇入长江入海口。    除此之外,另有两条支流与横沥河相连。    一条支流从镇中穿过去,在西北面连通了浏河。通过浏河,可以直达阳澄湖,深入南直隶腹地。    另一条支流则在西南方向连接盐铁塘、蕰藻浜,最终连上吴淞江,进入运河。    这么发达的水运便利条件,造就了娄塘镇松江棉纺第一镇的威名。    左梦庚很期待,在这里能够见识到多少松江棉纺的厉害。    远远地,看到一个青年从镇中跑出,直奔码头而来,正是瞿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