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发芽了!
    翌日,    一大早,    两马车的宣纸和五辆马车的精盐,    就在霸王铁骑的押送下,    跟随着甄氏带来的族人返回了甄家。    至于甄氏?    现在还躺在刘峰的大床上没起来呢!    “主公,花荣将军求见!”    羞红着小脸的岳银瓶,低声汇报了一句之后,    就低着小脑袋开始伺候刘峰起床。    至于床上另外一道身影,她连看都不敢看一眼。    虽然年纪小,可不代表她什么丢不懂。    “哦?”    “花荣来了?”    似乎猜到了什么,刘峰也顾不得尴尬了,赶忙从床上下来,    在岳银瓶的侍候下穿好衣服之后,    简单洗漱了下,刘峰就有些迫不及待的朝前厅而去。    “花将军,是不是苗圃那边有好消息了?”    ……    出芽了!    当所有人都不看好,刘峰在这个季节播种的时候,    前天刚洒下去的水稻种子,今天就已经发芽了。    “不错,继续观察,等合适的时候,让人来移栽吧。”    终于放下心来的刘峰,看了眼一望无际的麦田,对着身后跟着的几个官吏道:    “剩下的事就交给尔等了,若是出了什么差错,可就别怪某不客气了。”    “刺史大人放心,吾等一定完成任务!”    几个蓟县的县官连连点头,生怕答应的晚一点,就要和刘正一样回家休养了。    想到刘正,几个县官心中就是一阵感叹,    还好当初自己没多嘴啊!    若是刘峰没能培育出种子来,刘正还能落个不畏强权,勇于直言的名声,    可现在呢?    种子培育出来了,证明现在这个季节栽种水稻真的行得通,    那刘正当初反驳刘峰的话,就要被当做反面典型了。    而这些丝毫不关心的刘峰,在把后续事情交给几个县官之后,顺便去造纸厂和制盐厂看了看。    纸厂这边已经逐步走上正轨了,平均算下来的话,每天大概能产出宣纸一百刀左右。    制盐厂那边也不差,已经开拓出二十几块高品质的盐田,每天能产出的精致海盐高达十石(一石约等于一百二十斤)。    也就是说,    这两个地方每天都能给刘峰带来超过一百两黄金的收入。    就算是去除成本的话,刘峰每天的收入也能有七八十两黄金。    换成粮食的话,    按照幽州目前的粮价,足足能换一万五千石左右。    而一石粮食,能让一个士卒吃十五天。    “还是有些不够啊,必须加大产量!”    在心中算了一笔账的刘峰,不由皱起了眉头。    一天的收入,虽然够一万五千士卒半月之用,    但他现在麾下可足有六万士卒要养啊。    指望朝廷的俸禄?    现在朝廷连自身都难保,禁军的军饷都快发不出来了,更别说他们这些郡兵了。    要不然,    灵帝又怎么会允许各州、各县自己组建军队?    “再调一万人去造纸和制盐?”    听着刘峰的要求,花荣有些为难,犹豫道:    “主公,除开负责后勤的士卒外,军中已经没有闲置的士卒了。”    “要调的话,只能从吾等手下抽人。”    “这样啊……”刘峰眉头微皱,有些想放弃了。    可转念一想,    等大汉乱起来之后,那他生产出来的东西还卖给谁去?    于是坚持道:    “那就每个人先抽调一千出来,等需要打仗的时候,再给你们补齐就是了。”    “诺!”    既然主公说要调兵,花荣也没办法。    只能老老实实先从自己手下,挑了一千士卒出来,    然后再拿着刘峰的手谕,去其他几只军队挑人。    对此,    无论流寇出生的杨再兴,还是脾气暴躁的张飞,    都没有表现出什么不满,反而积极配合。    毕竟,    刘峰说的很明白。    谁若是不配合后勤发展,以后分配给他的物资,恐怕就要减半了。    这特么谁受得了?    ……    “刘郎,你是说以后要用粮草结算?”    刺史府中,忙碌了一天的刘峰,享受着甄氏温柔按摩的同时,把自己的打算也说了出来。    只是,    听着他的话,甄氏的小眉头却皱了起来,有些不情愿的道:    “可是这样的话,要麻烦很多啊,每次结账都要用好多马车,而且还容易被盗匪盯上。”    “再麻烦也要这样,而且每天的收入,最好当天就换成粮食。”    紧闭双眸靠在美妇身上的刘峰,语气中也有些无奈。    “今后的粮价只会越来越贵,现在五十文还能买一石,可以后五百文很可能都买不了一石了。”    “啊?”    “怎么会?”    甄氏惊讶的长大了小嘴,    不过,    她也是聪慧之人,紧接着就想到了原因。    “刘、刘郎,你的意思是,今后大汉还要打仗?”    “大汉?”刘峰轻叹一声,没有说话。    此刻的他,也有些恍惚。    汉人这个名字的由来,    当初那个喊出‘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大汉王朝,    为什么会落到这种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