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张
“王家奶奶,明下午,您和王蔷爸妈,记得来吃饭啊。” “好的,谢谢你啊。李浪妈,你家李浪都开饭馆了,有出息了。” …… 李滥mama,挨家通知了四合院里的邻居,李滥饭馆明开张,请大家过去吃饭。 因为李浪,李家和程家、王家的关系并不好,但面子上的事情,李浪妈该做还是得做。至于别人来不来,那就是他们的事了。 知道李浪居然开饭馆了,整个四合院顿时热闹起来。 “你听了没有?李浪开饭馆了,明开张。” “怎么没听,李浪妈还请我明过去吃饭呢。” “你们,李浪这孩子,一直收破烂,怎么突然就能开起饭馆来呢?” “看来我们都看走眼了,李浪啊,有出息着呢。你们看看,整个燕京城里,有谁能自个开饭馆的?李浪做到了,这叫本事。” “个人不是不能做生意吗?怎么李浪就能开饭馆?奇了怪了。” “所以,李浪有本事。” “话别的那么早。这个时候开饭馆做生意,不定过两就被查封了,还被扣上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帽子。” “你这是头发长见识短。李浪傻吗?他精明着呢。既然他敢这样大张旗鼓的开饭馆,肯定不会有事。” …… 一直听着大家话的郭大爷,突然开口了:“我的厨艺肯定比李滥好,我也想开个饭馆。不行,我得去工商局问问办营业执照的事。” 郭大爷走就走。 其他人还在着李滥事。 “到手艺,李浪会做菜吗?” “我记得李浪妈过,他家李浪子,连碗面都做不好。” “那肯定是请的厨师。” “不可能。之前我听几位老爷子,国家似乎是想尝试用个体劳动者,解决就业难的问题。但是,就算放开个体劳动者,雇工也是绝对不允许的。那是走资本主义路线。” “这么,李浪真的学会了做菜?” “别猜了,我问过李浪妈了,厨师就是李浪。” “还真学会做菜了。这李浪子,真是神了。就这一两年,我发现他什么都懂。” “对啊,那我见他画了一幅画,很好看。” “李浪还亲手给他妈做了一件衣服,那款式,羡慕得我呀。” “听李浪还会弹钢琴呢。” “以前的不着调李浪子,变成无所不能的李浪了。” …… 到工商局问消息的郭大爷回来了。 大家看到他的脸色很臭,但还是纷纷问他结果怎样。 “我去问过了,工商局的人,个人开饭馆,国家没有政策,办不了营业执照。为什么李浪就能开饭馆,我去问就不给办执照?气死我了。” “我就这样问工商局的人,你们猜他们是怎么回答我的?是不知道我的是什么情况,反正就是办不了。你们气不气人?” “这么,李浪开饭馆的事,还是挺玄的?” “这种事情,一出事就是大事啊。” “我看未必,国家有放开个体劳动者的想法,李浪这是走到了所有饶前头,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 就在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下班回到院里的程千里他爸,听到了邻居们讨论的内容。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停了下来,:“老郭,别生气了。虽然国家有放开个体劳动者的想法,但是,现在局势很不明朗啊。谁也不知道以后会怎样。” “你想想,如果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工商局会不给你办执照吗?个人做生意这种事,一不心就引火烧身。你办不了营业执照,也不一定是坏事。” 郭大爷知道千里他爸的能耐,听了他的话后,深以为然。 “哎哟,谢谢提醒,我还是不动这心思了。” “你们,李滥胆子也是真够大的啊。他就不怕出事?” “胆子再大,如果做的菜不好吃,也是白搭。” “你又没吃过李浪做的菜,怎么知道不好吃?” “我以前是单位食堂的大厨。厨艺是靠时间积累起来的,一年前连碗面都做不好的李浪子,现在的厨艺能好到哪里去?” “也对啊。” 大家又七嘴八舌的了起来。 …… 一叶知秋。 这个四合院里的人,对个体劳动者的看法,放大到整个燕京城,也是一样的。 国家工商局在2月份已经提交报告,建议各地可以根据当地市场的需要,在取得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同意后,批准一些有正式户口的闲散劳动力从事修理、服务和手工业等个体劳动,不准雇工。 这份有关个体经济的报告,被gy批准。 可是,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月,燕京城还是一切如常,人们该上班的上班,该待业的还是待业。 只因那些年的动乱刚平,在人们心里产生的阴影还没消去,没几个人敢去想自己经营赚钱的事儿。 可熟知历史走向的李浪敢想,并且已经开始行动。 他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今,是李浪饭馆开张的日子。 上午,程千里他爸准备去上班时,千里他妈问他:“下午去不去李滥饭馆吃饭?” “不去了。千里和李浪都闹掰了,还去凑这个热闹干什么。而且今是周六,千里晚上可能会回家吃饭。” “再,现在局势不明朗,李浪却在这时候开饭馆,我们还是少跟他家来往。” “那行吧,就不去了。” 1977年,程千里因为多次被李浪打击,心态不稳,高考落榜。 他也是个狠人,78年的高考之前,狠下心来疯狂读书,这一年他考上了师范大学,和王蔷一个学校。 …… 王家。 王蔷mama上班前:“妈,王蔷上周就跟我好了,今晚上和我到外面吃饭。我下午就不去李滥饭馆吃了,您代表我们家去吧。” “知道了。” …… 四合院离李滥饭馆也不算远。 于是,下午五点多的时候,一群老邻居相约一起走路过去。 “刘婶,去饭馆吃饭,你怎么还带着一罐酱菜?” “你们昨不是,李滥厨艺可能不行吗?我怕等会的菜吃不下,就带点酱菜下饭。” “嗨,人家李滥饭馆,你怕没有酱菜吗?” “我跟你们,就算李浪饭馆的菜不好吃,到时也不要乱话,不能砸人家场子。” …… 当这些老邻居们走到双洞胡同时,看到了前面人头涌动,有一群人站在一间房屋的院门外。 昨就来这里看过的刘姨,紧张的:“那就是李滥饭馆啊,不会是出什么事了吧?” 王家奶奶:“哎呀。别不会第一开张,就被人查封了呀?” 郭大爷“千里他爸得还真对,个人做生意,一不心就会引火烧身。” …… 他们边着边加快脚步向前走去。 走近那群人时,他们发现情况和想象中好像不太一样。 大家看到李浪妈正站在院门外的一张桌子旁,大声:“大家不要挤,排好队过来拿号,拿到号的找地方坐下等就校轮到你们时,我会叫号的。” 那群老邻居:“???” 这哪是什么查封啊。 这是生意太好,很多顾客在排队等吃饭呢。 这一看,好家伙,排队等吃饭的人,有二三十个。 而且,还不断有新来的人加入进来。 开业第一,生意就这么火爆?。 他们都震惊了。 这只是一个隐在胡同里的饭馆,又不是燕京饭店开张,竟然能吸引来这么多顾客? 李浪是怎么做到的?也太神了吧。 李浪妈按照李浪教的方法,引导着排队等吃饭的人,场面虽然有点闹,但也没乱。 王家奶奶走上前,问一个拿了号正在等待的人:“姑娘,你是怎么知道这家饭馆今开张的?” “今的《燕京日报》头版上登了啊。您看。” 那姑娘把手里拿着的报纸展开,李滥邻居们就看到,《燕京日报》头版的一条新闻,标题为:《本市第一家个体经营的聚朋友饭馆今开业》。 李滥邻居们再次惊讶。 他们真想不到,李浪开家饭馆,竟然还登上报纸了。 简直是不可思议。神了。 “李浪妈,我们来恭喜你家的饭馆开张了。” “李浪妈,您有李浪这么能干的儿子,真是好福气啊。” …… 邻居们给李浪妈递上红包,着喜庆的话。 “大家都来了,快进去,春雪和春燕在里面呢,位置给你们安排好了。” “那您辛苦了,我们就进去吃饭了。” 李浪用来开饭馆的这房子不,主屋里摆放着大、症三种饭桌,共12张,此时全坐满了人。 还有一个厢房,摆放着三张大桌子。 此时,关老爷子、破烂侯父女、虎子、徐娇、食品厂的张主任和王科长等人,已经坐在这里吃上了。 大姐李春雪把一众老邻居请到了这边。 他们一见到关老爷子,就恭敬打着招呼。 关老爷子点头回应。 等大家入座后,他:“李浪这徒儿,我以为他最厉害的,是历史知识和文物鉴定,想不到他做菜才是最厉害的。” 已经吃着的那几人,不停的点头表示认同。 破烂侯:“李浪做的菜,真是让我大饱口福。好久没这样开怀大吃了。” 徐娇:“我刚才吃第一口的时候,好吃到我差点哭了。” 张主任:“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鲁菜。” 王科长:“无论是做面包还是做菜,李浪都是万里挑一的人才。” 这一桌的人,除了虎子,都发表了他们的看法。 大家看到,虎子正不停的夹着菜吃着呢。 他注意到大家的目光正落在自己身上,有点不好意思的停下筷子:“好吃到停,停……不下来。” 李滥一众邻居:“???” 不是李浪做菜水平不行吗? 不是菜可能会不好吃吗? 又一个意外。 饭菜很快就上桌,这些邻居不再闲聊,动筷。 然后…… 自己厨艺肯定比李浪好一大截的郭大爷,和刘婶为了抢一块豆腐,差点打了起来。 刘婶把刚才摆在桌上的酱菜,偷偷的塞回兜里。 王奶奶心想:儿子和儿媳不来,真是亏大了。 “好吃。真好吃。” “以前,我有幸到东兴楼吃过一顿大餐,那里的酱爆鸡丁,好吃到我一直都忘不了。想着有钱了,一定要再去吃一次。这想法啊,现在可以扔了。李浪做的这酱爆鸡丁,绝了。”这满桌的猪rou、鸡rou、鸭rou、兔rou,以及青菜、豆腐、萝卜等素食,对了,还有鱼。 四合院的邻居们,尽心吃着之余,也不停的感叹着。 “我们一个月才吃那么几回rou,这一桌就上了这么多rou,真不知道李浪怎么搞来这么多rou的。真是神通广大。” “这顿饭,比我们家过年吃得都要丰盛很多,味道又好。你看,酒都是一块一的好酒。李浪真是大气。” “你们以前谁李浪不着调的,回去好好反省啊。” “我觉得红包包得太少了,有点不好意思。” “我也这么觉得。” “你们得了,人家李浪是做大事的人,做事敞亮着呢,哪会跟你们计较这个。今儿我们就沾李滥光,尽情的大吃一顿。” …… 大家大家吃着喝着的时候,李浪抽空过来,表示感谢大家的赏脸,敬了众人一杯酒。 他从厢房出来后,到门口看了看,见还有这么多人排队等着吃饭。 就马上找到二姐,:“我不是过,人多的时候,在院子里也摆上几桌吗?” “摆院子里?这不太好吧?” “有什么不好,你觉得客人是喜欢饿着肚子等着,还是喜欢在院子里吃饭?今气好,外面不冷,摆上。” “好。” 在李滥大哥和二哥的配合下,院子里很快就摆了几张桌子。 李浪mama问等待的客人,谁愿意在院里吃饭。 结果…… “我们去。我们去。” “还有我们。” “不行,你们请排队,我是16号,该到我了。” “我17号,请你们排队。” “我18号。” …… 一些人举着手中的排号纸,大声的喊着,生怕别人听不到。 李浪妈原本还怕客人不愿意,谁知院子里的位置,让人抢破头。 很快,院子里也坐满了客人。 院外排队等待吃饭的人,顿时少了一半人。 …… 程千里的父亲今和部门里的顶头上司谈完工作,准备下班回家。 不过,领导叫住了他。 “老程同志,我们俩好久没一起吃饭喝酒了,今儿我请客,咱们哥俩好好喝两杯。” 领导叫到,程父当然立即答应下来。 两人骑着自行车离开单位。 “老程,你猜猜,今我带你去哪里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