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扶棺出征
书迷正在阅读:从特利迦奥特曼开始的奥特之旅、人在超神:从德星之枪开始、绿水河、长安御道、一定要完成契约哦、重生九零之农家小子翻身记、从卖鸡蛋灌饼到首富、明灵帝尊、得到金手指的我直接开摆、小欢喜之选择能力
,重生北魏末年 高澄行至滑台,屯军城外,西兖州刺史为他设宴,接风洗尘。 席间歌舞不绝,高澄喝着他自备的酒水,与西兖州各级官员同乐。 婀娜美妓欢歌曼舞时,郑全带着一身伤闯了进来,身后还跟了两名侍卫抬着一具白布蒙住的尸体。 被搅了雅兴,高澄皱眉不悦道: “郑全!我命你护送天使,你为何又回来了。” “大都督,天使,天使被杀了。” 郑全畏惧道。 此话一出,满堂惊愕。 哐当,高澄手中的酒盏滑落,掉在地上,右手还保持着举盏的姿势。 突然,高澄怒喝道: “你说谎!自西兖州往兖州,道路安宁,又有两千兖州兵护卫,元将军怎么会死!定是你触怒了元将军,这才被赶了回来!来人,替我将此人拉出去斩了!” 郑全闻言,慌忙跪地讨饶,他解释道: “世子,我等半道被兖州刺史贺拔胜袭杀,天使被贺拔胜麾下弓手射杀!” “不!我不信!这不可能!” 高澄一脚踹翻长案,一桌子的佳肴却落得满地狼藉,他拔出腰间佩剑,指着郑全,愤怒道: “贺拔公是父王爱将,助我父王讨平尔朱氏,他为高氏立有大功,对魏室的忠诚更是日月可鉴,你休要在我面前进谗言!说!是不是梁人教你这般言语,来行离间计!” 说着便要提剑斩了郑全,幸好有随他赴宴的斛律光死死拉住。 “大都督,末将不敢欺瞒,元将军行至河谷,被贺拔胜伏击,士卒溃散,我等护着元将军撤退,不想又有一队弓手埋伏,元将军身中两箭,当场毙命,末将奋勇拼杀,才护着他的遗体冲了出来。” 说着,郑全掀开白布,那死不瞑目之人赫然正是天子使臣元顺。 高澄提剑的手剧烈颤抖,他似乎感觉到一阵晕眩,身体后仰,险先瘫倒,幸好被斛律光与兖州刺史扶住,才勉强站稳了。 “快,快让我见一见元将军。” 高澄指着元顺的尸体,哽咽道。 在场官员都能感受到他内心的绝望。 两名侍卫赶紧将尸体抬了过来。 元顺怒目圆睁的模样看得高澄一阵心慌,他连忙用手盖住那双慑人心魄的眼睛,趴在元顺身上哭泣道: “我与将军自虎牢相遇,互感心意契合,临别时,你我约定,待你从兖州回来,再与我抵足夜话,为何今日却与澄生死两隔! “澄失将军,世上少一知己,谁又能知道我高子惠心中的悲痛。 “将军一走了之,又让家中妻女有谁再去依靠。 “将军呀!元将军!你睁开眼看看吧!再看一眼与你胶漆相投的高子惠吧!” 高澄死死捂住元顺的眼睛,哭声凄绝。 在场的官员们被他的真情所感,无不潸然泪下。 西兖州刺史安慰道: “世子切勿悲伤过度,为今之计,是要查明元将军的死因。” “哪还用再查!” 高澄抬头,望着郑全悲愤道: “必然是这厮杀了元将军,嫁祸贺拔公。 “元将军此行传旨,是为贺拔公晋升爵位,贺拔公怎么可能害他。 “这等拙劣的离间计,又怎么会蒙蔽住我高子惠的眼睛。” 他捂住元顺眼睛的手依旧不愿放开。 郑全慌忙喊冤道: “大都督,此事并非末将所为,随行侍卫皆可作证,况且元将军所中箭矢,皆带有贺拔胜的私兵记号。” 高澄却不信,他质疑道: “众侍卫由你统带,我又如何知道他们是否牵扯其中,若你等互相包庇,我岂不是受了你们的欺瞒,冤枉了贺拔公! “箭矢记号而已,若要仿造,何其易也,又如何能够以此归罪贺拔公。” 郑全急道: “大都督为了贺拔胜,不愿相信我等亲随,何不搜寻是否有兖州将士逃回,是真是假一问便知。” 斛律光闻言颔首,他劝说道: “大都督莫要因为悲伤过度,失了计较,不如照郑全所言,查明白真相,元将军在九泉之下才能安息。” 西兖州刺史也附和道: “还请世子爱惜身体,我立即安排人手,总能找到一些逃回来的溃卒。” “也罢,就交给你们了。” 高澄受此打击,似乎心力憔悴,他瘫坐在元顺的遗体旁,神情有几分呆滞,似乎在回忆与元顺相识的场景。 西兖州刺史赶紧派遣一批心腹打马飞奔,往兖州方向搜寻,没多久,居然真的找到一股数十人的溃兵。 问明白具体情况,与郑全所言大体不差,只是士卒溃散时便与元顺走失了,不知道后续情况。 但有一点可以证实,确实是贺拔胜领军截杀众人。 搜寻之人立即带了他们回城。 人证物证俱在,高澄却还是不能接受贺拔胜反叛的事实,他强辩道: “贺拔公他、他、他没有杀害元将军的理由呀!” 这时候就连西兖州刺史也看不下去了,铁证如山,高澄怎么可以因贺拔胜是高氏大将而徇私。 他恳切地说道: “世子又怎知贺拔胜与元将军没有旧怨,截杀天使,形同谋逆,还请世子放下私情,讨平叛逆!” 与宴的众多官吏尽皆跪地请求高澄发兵讨平叛逆。 高澄长叹一声: “若与贺拔公交兵,父王定然斥责于我。” 正当众人还要再劝时,高澄却收回了盖住元顺双眼的手,他起身紧握双拳,正义凛然道: “可若是不为元将军报仇,我高子惠无颜面再见天子,无颜面去见元将军的妻女,更无颜面面对天下芸芸众生!斛律明月!” “末将在!” “你立即去往城外大营,传我军令,全军整备,待我一声令下,即刻出发!” “末将领命!” 斛律光应下之后,快步前往大营传令。 高澄又喊道: “郑全!” “末将在!” “我命你即刻为元将军寻一副棺椁,大军扶棺出征,让元将军看着我为他复仇!” 郑全领命之后赶紧在城中寻了一副棺材,为元顺收敛尸体。 高澄见处理完一切,向众人告辞道: “军情紧急,澄不能多做耽搁,还请诸位替我将今日之事转告陛下。” 西兖州刺史为首的官员们纷纷应下。 郑全找来一辆驴车,为元顺拉棺,与高澄一同往城外大营而去。 高澄走后,西兖州刺史命信使驾快马往洛阳报信。 酒宴重开,美妓环绕。 又是一片欢声笑语的时候,有两个人低声议论起来: “元将军能得世子这样一位知己,纵使身死,也不必担忧家事,足可含笑九泉,了无牵挂。” “是呀,人生最是知己难得。” “唉!我从未听闻世子与贺拔胜有旧,今日却几次三番维护,贺拔胜受到如此恩遇,仍行叛逆之事,与禽兽又有何异!” “此人数次背主,人面兽心之徒,莫再提他,免得脏了你我耳朵,来!喝酒!” “喝酒!喝酒!” 众所周知,高澄是个勤俭持家的性子,掏钱给元顺置办一副棺材,已经是尽他所能,再弄什么全军缟素,他就不乐意了。 也不是抠门,只是担心有部众找不齐那么多白布,畏惧责罚,于是把他的脑袋砍了,投江东去。 回到军营,没什么好说的,自己与元顺之间足以托付妻女的兄弟情谊,旁人很难理解,高澄也不指望他们能够理解。 一声令下,两万五千京畿兵扶棺出征,高澄骑着黑马,回身看了一眼驴车上的棺材,心道: ‘元兄弟,今日我让两万多人为你扶棺,排场盛大,你也应该瞑目了,还请莫要恋栈尘世,早投六道轮回才是正途。’ 元顺的盛大排场也只维持了一天的时间。 正值六月底夏天的尾巴,天气炎热,尸体送往滑台时已然有了味道,如今大军才走一日,棺材中就发出阵阵腐臭,气味难闻。 高澄只好委屈他的兄弟元顺,命人购置咸鱼,堆满了棺材周边,甚至连棺材里都塞了十几条,用于掩盖臭味,可气味反而更加浓烈。 实在受不了,命几名民夫轮流牵引驴车,走在队伍最后,还要与众人隔开一段距离。 高澄沿途多布哨骑,绝不给贺拔胜有伏兵的机会。 但他不知道的是贺拔胜此时已经焦头烂额。 当初他领兵设伏截杀元顺,便是向将士们诉说自己所受的委屈,以示自己是被逼谋反。 然而那名骑将捡来的诏书却能够将谎言撕碎。 骑将是自己心腹,贺拔胜没有灭口,只是将他暂时监禁起来,但不知道为何,这份诏书的内容还是被传扬开了。 又有传言说之前定陶城里的流传的诸如贺拔岳自立,贺拔允身死等等都是梁人细作在行离间之事。 贺拔胜的部众军心立即涣散,天子为贺拔胜升爵就是最好的证明。 但你贺拔胜被细作欺骗,失了心智要截杀天使,何苦再拉上他们。 高家的军饷他们也才领一年,不止免除他们的赋税,将来征战还有战利品分配,好日子眼看要来了,却被贺拔胜拖上了贼船。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贺拔胜无论如何也明白这是一个专门针对他的陷阱,从离开晋阳,不,甚至还在晋阳之时就已经被算计着要将他除去。 能做出这么大手笔的除了高欢还能是谁! 定陶城里的流言一如广阿旧事,而策反自己的幕僚,为自己出馊主意,又何尝不是刘贵为尔朱兆献上的计策。 心中的怒火似乎要将贺拔胜燃烧,他狠狠锤在长案上,咬牙恨声道: “贺六浑!我贺拔破胡必杀你!” 贺拔胜不敢再听从那名幕僚的建议袭击青齐,一个叛徒出的计谋,谁知道会不会暗藏了什么陷阱。 正犹豫不决的时候,贺拔胜得到禀报,高澄领军抵达定陶城外二十里处安营扎寨。 “孺子领军,不过是仰仗其父而已,你速速传令,全军集合,且看我如何破之。” 贺拔胜召集部将后,自信十足地说道。 但他的内心并没有这么乐观,无论高澄军略如何,高欢为儿子搭配的班底着实豪华。 汉将高敖曹武勇不输与他。 慕容绍宗更是熟稔兵法,不过贺拔胜并不知道慕容绍宗驻守虎牢,并未随行。 尧雄献策袭击白苟堆迫使陈庆之无功而返,更是声名大震,不能等闲视之。 至于其他如段韶、斛律光、高季式等小将不值一提。 真正让贺拔胜警惕的只有高敖曹、慕容绍宗、尧雄三人。 高澄? 在襄阳唯一值得称道的就只是龟缩在大营,不与梁军交战。 至于溃败之际力挽狂澜,贺拔胜更是不以为意,礼送出境都能惹出祸事,可见他根本没有统兵的才能。 曾经驱使如臂指的部曲,今天却懈怠了,花了许久才集结完毕。 发生变故的原因,贺拔胜认为自己很清楚,就是天子诏令所致,但他仍然相信自己对部曲的掌控力。 贺拔胜计划今夜领轻骑探营,看看能否有可乘之机。 正谋划时,他又一次接到亲信通禀,有人在城外蛊惑人心。 军心本就不稳,贺拔胜哪还待得住,他迅速登上城楼观望。 城外的骑卒已经宣讲了一大半,嘴上还在口若悬河地呐喊道: “世子仁慈,念及你等受贺拔胜的哄骗才做出大逆不道之事,不愿多造杀孽,此行只为诛杀贺拔胜一人,余者弃械投降,概不问罪。 “直至明天日落前,反戈者可继续留在军中效力,立功者除赏赐外,可升为中兵,负隅反抗者,必将……啊!” 一声痛呼,宣讲骑卒捂着胳膊打马而逃。 原来是贺拔胜听得火冒三丈,当即弯弓射去一箭。 所幸那骑卒远远就注意到了城墙上被众人簇拥的贺拔胜,见他张弓搭箭赶紧避让身子,不然这一箭可就直奔心窝而去。 贺拔胜收起弓失,对周围部将说道: “这又是贺六浑的jian计,其人jian诈狡猾最不能信!” 众将纷纷称是。 远在晋阳的高欢并不知道自己给高澄背了黑锅,被贺拔胜恨入骨髓。 即使知道也不会在意,此时的他正乐得合不拢嘴,六月份两名小妾王氏与穆氏先后产子。 他为第三子取名为高浚,第四子取名为高淹。 ...... 《齐书·本纪·卷二》:魏宗室顺,与帝友善,太昌二年六月,魏帝诏顺为使,遇害于兖州,帝得其遗骸,痛心泣血,乃扶棺椁战于兖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