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事后
书迷正在阅读:从特利迦奥特曼开始的奥特之旅、人在超神:从德星之枪开始、绿水河、长安御道、一定要完成契约哦、重生九零之农家小子翻身记、从卖鸡蛋灌饼到首富、明灵帝尊、得到金手指的我直接开摆、小欢喜之选择能力
不知从何时起,元亶发现身边的人越来越少。 最先是不见了为他出主意搜捕禁军家眷的元修、元宝炬,城外的斛斯椿也一直没有与他汇合,就连元欣在告诉他火烧阁楼后,同样不知去向。 眼看自己麾下被尔朱英娥率领的王府甲士杀得节节败退,元亶终于认清了现实,慌乱之下,连忙领着数十名心腹,踩着人梯翻墙而走。 正要去寻自己车架,却看见元欣正在领人抢夺马匹。 元亶急忙呼喊: “广陵王,且等一等我。” 元欣转头望了一眼,动作却更加快了起来。 总算赶在元亶到达之前,尽夺府外马匹,仓惶逃亡,只留下元亶在身后吃灰。 元欣逃出不远,正庆幸自己行动迅捷时,迎面就遇见了娄昭以及一百甲士。 娄昭大喝一声: “好贼子!可算让我撞见了你们!” 元欣惊惧不已,生死存亡之际,突然灵机一动,他指向身后,朝娄昭喊道: “欣不过是附逆,清河王才是祸首,娄领军为何弃大功不顾,反要为难于我。” 说罢,拨转马头便要往侧方的街巷奔去。 娄昭顺着元欣所指方向望去,果然看见了在远处冒头,却立即反身逃窜的元亶。 “清河王何故匆匆而走!” 心中有了计较,娄昭朗声笑道,他果真一马当先,径直追向元亶。 有了元亶吸引娄昭注意,元欣这才得以脱身。 高乾府中,元亶逃亡后,麾下尽做鸟兽散,尔朱英娥轻松解围。 李元忠深鞠一躬,感慨道: “今日之事,多亏有殿下力挽狂澜,否则真不知道会有什么后果。” 高乾也行礼致谢道: “若非殿下救援,乾只怕已成焦炭,大恩不言谢,往后若有驱使,但请殿下吩咐。” 尔朱英娥赶紧将两人扶了起来,笑道: “我是高家儿媳,自当为高氏出力,两位先生切莫折煞了妾身。” 高隆之的亲眷更是感激涕零,若不是尔朱英娥及时出现,她们早就成了高乾、李元忠的刀下亡魂。 尔朱英娥担心叛乱死灰复燃,赶紧领着众人先往渤海王府安置。 娄昭受人推崇,被赞誉为弓马冠绝当世,这其中或许有吹嘘的成分,可终究是以骑射闻名。 他数箭连珠,专射元亶身边奴仆,渐渐地,奴仆们也发现留在元亶身边太过危险,纷纷四散而逃,唯恐自己与元亶同一方向。 娄昭分出一批人手前去抓捕,自己则领着其余人撵着元亶跑,如同老猫逮耗子一般戏弄。 元亶不愿继续被人捉弄,他停下脚步,气喘吁吁道: “娄领军要擒要杀,自可为之,但请念在两家还是姻亲,莫要再戏耍于孤。” 娄昭却恨声道: “你谋逆欲要杀我之时,可曾想过这份情谊!” 元亶闻言默然,但说什么也不肯再逃了,娄昭这才命人将他绑了起来。 终于,元亶还是进了宫城,只不过方式与他的预想有一点小出入。 娄昭骑在马上,手中抓着绳索,绳索的另一端则是步履踉跄的元亶。 元亶时常出入宫城,禁军将士们都认得这张脸,眼看贼首被擒,再也不敢生出别样的心思。 娄昭命亲信将元亶关押在一处偏室,不许旁人前来探视,打算等呈秉高欢再做处置。 陈元康顺势建言道: “如今贼首被擒,将士之心再无反复,将军当立即领禁军出宫城,搜捕城中乱贼余党。” “陈先生所言甚是。” 娄昭依言而行。 洛阳以西,元欣纵马疾驰,当今之计,只有南奔萧梁与西入关中两条出路。 萧梁相距甚远,元欣最终选择了近在咫尺的关西之地。 贺拔岳与高欢的仇怨人尽皆知,说不定自己此次西行,还能当一回关中天子。 元欣不清楚的是,早有人赶在他的前头,奔向关西。 元修献策让元亶搜捕禁军家眷,自己却趁机搜刮马匹,带着家眷与奴仆逃出城去,半道还遇上了有同样想法的元宝炬,两人一拍即合,结伴而行。 距离潼关还有十余里路程,东北方有马蹄声震动,元修等人惊慌望去,只看见一个年轻人驾着双马飞奔,身后有数百骑追杀。 领军之人正是高欢麾下大将彭乐,而亡命之人却是主动向贺拔岳请缨,出使晋阳的宇文泰。 宇文泰与高澄的行程正好错开,高澄早上领军南下,宇文泰正午入的晋阳。 一番交谈后,宇文泰的才能受到高欢的重视,想要把他留在身边,却被宇文泰婉言拒绝。 察觉到晋阳不宜久留,宇文泰匆匆牵了两匹马,不辞而别。 高欢得知后,立即命彭乐率轻骑追捕。 宇文泰恰好与元修、元宝炬相遇。 元修、元宝炬以为是来追捕自己,慌忙打马狂奔,身后一辆运载家眷的马车翻倒,也顾不得看上一眼。 还好临近潼关,彭乐不敢再深追,元修、元宝炬与宇文泰这才得以入关。 彭乐领骑兵围住侧翻的马车,车厢中的人早已爬了出来,神态狼狈,都是些妇孺,彭乐大声喝问道: “你等是谁的家眷!” 众人畏惧不敢言。 彭乐拔出腰刀,恐吓道: “我只问最后一次!” 这时,一个女子站了出来: “还请将军莫要动怒,我等都是宗室亲眷,我是平阳王之妹。” 彭乐心道:原来是平阳王元修的meimei。 又指向其余人等,问道: “她们又是何人?” “这些都是家兄妻妾。” 彭乐又指向人群中七岁的小娃娃: “他是元修的儿子?” 元修的meimei元氏将侄儿元光基护在身后,但还是承认下来: “正如将军所言,还请将军以礼相待,以免旁人议论高王。” 彭乐大笑道: “我又怎会欺凌你们。” 心中盘算,虽然没捉到宇文泰,倒也不是一无所获,那元修西奔,妻妾被我擒获,献与高王,必受嘉奖。 彭乐又问向元氏: “你可曾有过婚嫁?” 元氏大惊,以为是彭乐要强娶自己,一时不敢言语。 彭乐怒道: “我问你话,为何不答!” 元氏这才哆嗦着道: “未曾、未曾婚嫁。” 彭乐顿时意兴阑珊:这元氏模样美艳,却不是妇人,也不知能否合高王的心意。 把目光转向元修妻妾,又重新振作精神:这么多妇人,只要有人入了高王的眼,又怎么会少了自己的赏赐。 当即押着元修家眷回晋阳而去。 彭乐走后不久,元欣也从此地经过,顺利入关。 ...... 高澄第一次领军出行,他完全践行姑父厍狄干的教导,精心挑选营地,领着大军徐徐而行。 经过晋州白马城,才遇见陈元康的信使。 得知元亶等宗室与斛斯椿隐藏了一批人手,高澄立刻察觉到事态严重,将步卒与家眷、幕僚统统交付段韶。 自己则在慕容绍宗、斛律光的辅佐下,集中了七百余骑匆匆南下。 等他抵达洛阳城外时,是洛阳叛乱后,第二天的深夜,此时城中已经恢复了秩序,城墙上挂满趁乱劫掠之人的脑袋。 高澄心中一沉,终究是来晚了。 他不知道如今洛阳被谁掌控,出于谨慎,高澄命骑士上前喊门,表明身份,让娄昭与他出城相见。 元亶等人若是得逞,断然没有娄昭活命的道理。 过了许久,娄昭登上城楼,就着城外的火把,一眼瞧见了高澄。 “阿惠!城中无事!” 高澄却不进门,他大声喊道: “还请舅父出城叙话。” 娄昭摇头感慨,果然如姐夫一般小心多疑,但还是依照高澄所说,只身与他出城相见。 高澄这才放下心来,又问了一番城中情况,娄昭并没有隐瞒,将众人所做所为都告诉了高澄。 尤其是对尔朱英娥与陈元康赞不绝口。 高澄闻言心中大感欣慰。 回府后,命人招陈元康、杨愔前来,自己则先与尔朱英娥叙话,洛阳恢复秩序,高乾、李元忠领着亲属各自回了家中,如今府里也只剩了尔朱英娥这位重要人物。 等到陈元康、杨愔登门,高澄这才往大堂相见。 将两人细细打量,庆幸没有缺失什么物件,但杨愔脸上的愧色却引起了高澄的注意。 夸奖陈元康后,高澄问向杨愔: “遵彦为何闷闷不乐,似有心事郁结?” “仆愧对世子信重。” 杨愔悔恨不已,将缘由尽数告知。 原来杨宽已然被捕,也从其余人口中得知,杨宽是元亶同党,为他在杨愔处探听消息。 高澄沉默许久,招来斛律光耳语几句,斛律光领命告退,高澄这才对杨愔道: “杨宽受我密令,假意屈从元亶,为我传递消息,深受元亶余党所恨,被人暗杀,杨宽的身后事便交托给遵彦了。” 杨愔跪地叩首哭泣: “世子爱护,愔虽死难报!” 高澄暗自叹息,历史上杨愔之所以身死,就是因为行事不密。 高洋死后,娄昭君、高演、高湛控制北齐军权,杨愔计划除去高演、高湛,却把消息告诉了高归彦,高归彦告密,这才被高演、高湛先发制人,将参与谋划的重要文臣尽数处斩。 念及此处,高澄还是忍不住劝了一句: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失其身。’遵彦读书比我多,自是明白这个道理,日后定要以此为戒。” 当夜,杨宽就被人放了出来,就着月色,走在大街上,心里还在思量:想不到遵彦如此受高子惠的看重,这也能将我保下。 还没走出多远,就有一支暗箭射来,从杨宽脑后贯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