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进京赶考
,我在诸天寻宝 “大人,根据在下现在所掌握的线索,以及搜集到的证据,完全可以证明秦松是无辜的,乃是被人栽赃陷害!” 一听此话,向治急眼了,当堂大吼大叫:“你胡说,你血口喷人!大人,小生冤枉……” “砰!” 代学山重重一拍惊堂木:“公堂之上大吵大闹成何体统?” 许长安则冲着向冶一脸讥讽道:“在下只是秦松被人栽赃陷害,并未提到陷害之人,你怎么主动就跳了出来?这岂不是承认,陷害秦松的就是你?” 向治脸色一惊,方才醒悟过来,自己还真的是做贼心虚,居然主动跳了出来。 恼羞成怒之下,狡辩道:“小生乃是原告,你说秦松被人陷害,不就是指小生么?” “好吧!”许长安一脸坦然:“在下的确说的就是你,大人,请容许在下讲一讲整件事的缘由。” “准!” “这件事要从万花楼先说起。那一次,向治在万花楼与几个朋友一起喝酒,期间召了几个姑娘。 其中一个叫盈盈的姑娘与秦松情投意合……” “之后,双方发生了冲突,向治因此而怀恨在心,这便是他陷害秦松的动机……” “胡说,胡说八道,血口喷人!” 向治又开始大吵大闹。 “砰!” 代学山一拍惊堂木,怒道:“大胆向治,再三咆孝公堂,来人,掌嘴!” “啪啪啪!” 几个耳巴子一扇,向治终于老实了。 接下来,许长安滔滔不绝,又讲起了向治与阿媚的事…… “大人,冤枉,冤枉……” 向治不由跪了下来,开始叫屈。 不过,没过一会,却突然老实了,居然开始主动坦白他与阿媚认识的经过,以及二人合谋害死阿壮的事。 这家伙当然不会这么老实交代,而是许长安懒的陪这家伙玩了,略施一点小手段,让这家伙不受控制,乖乖讲出心里话。 “那个阿媚心如毒蝎,她逼我休妻,让我娶她为正房,说要是不同意她就主动投桉自首,与我同归于尽。 我实在是被逼的没有法子,只以虚以委蛇稳住她。 就在我生日的前一晚,她又与吵闹,又开始逼我。我一怒之下,便用枕头将她砸死……” “砸死了那女人之后,我终于长长舒了一口气,有了一种解脱感。 不过,那终究是一条人命,总不能无缘无故就消失了。 我想了许久,终于想到了一个主意,将秦松请了过来,故意将他灌醉。 然后找了两个心腹家丁趁着半夜时分将他抬到阿媚的房间里……” 这些过程乃是他亲口讲述,那这桉子自然也就水落石出了。 等到向治清醒过来,一切都晚了,此桉已成铁桉。 背负两条人命,自然没什么好说的,被当堂判了斩首之刑,待秋后行刑。 秦松乃是被陷害,当堂无罪释放。 一出公堂,秦松不由泪流满面,冲着许长安再三拜谢。 “多谢先先,先生再造之恩,学生永世不敢忘。” “好了,不必多礼,以后用心读书便是对先生最好的报答。” “是,学生一定用功读书,不负先生厚望。” 果然,经历了此劫之后,秦松开始苦读,之后顺利考中了秀才,再之后又中了举,中了进士,做了官,而且一直做到三品大员。 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数日后,白素贞与小青一起回来了。 看二女喜滋滋的样子,应该是办成事了。 果然,许长安开口一问,还真是。 “那你到底是怎么说服他们的?” 许长安好奇地问。 小青抢着回道:“jiejie去昆仑山请了一位高人,那位高人亲自到青丘调解,然后就没事了。” “高人?娘子,这位高人是谁?” 白素贞笑了笑:“是我的一位师姐,名叫青莲,她的本体就是一株青莲,已经修炼了几千年,法力比妾身高多了。” “原来是这样……” 许长安恍然。 之前,白素贞便与许长安讲过一些她修炼的经历。 她主要的修炼之地位于青城山。 青城山乃是道家圣地,她开启灵智之后时常偷偷熘去道观听高人讲经说法。 道观里的道人其实知道她经常来,但却装作不知,有时还有意无意点化她。 有一天,白素贞正准备去道观时,突然看到山道边坐着一个老妪,看样子应该是摔伤了腿,还在流血。 当时,白素贞还是一条白蛇,尚未化形。 但她心地善良,于是游去找了一些止血的草药,叼在嘴里游到老妪身边。 老妪眼见一条白蛇叼着药草游到她身边,颇有些惊讶,于是尝试着问:“这药草是给我的?” 白蛇点头。 “想不到一条蛇竟然如此通人性。” 老妪不胜感慨,接过药草嚼碎了敷在腿上。 果然,血很快便止住了。 白蛇很高兴,正想离开时,老妪却道:“你这小蛇倒是颇有些潜质,心地也善,明日到这里来,老身给你一场造化。” 白蛇吃了一惊,掉过头看时,老妪已经消失不见。 直到这时,白素贞方才明白,老妪并非普通人,而是上仙前来考验她。 于是,第二天,白素贞早早来到了昨日遇到老妪的地方。 果然没等多久,老妪凭空而现,传了她一些修行之法。 之后,陆陆续续又来了几次,予以点化。 虽然老妪没有收她为弟子,但有传艺之恩,故而白素贞也一直尊其为师。 老妪一直没有透露身份,但白素贞后来还是知道了,原来老妪竟是圣祖黎山老母。 据白素贞说,青莲乃是师父座下的亲传弟子,道法高深,有师姐出面调和,青丘一族的矛盾很快就解决了。 之后的日子,又恢复了平静。 许长安继续用功读书。 白素贞与小青闲着无事之时,便会替一些穷苦百姓免费治病,更是获得了一众百姓的敬重。 一提到白娘子,大家都发自内心的感激。 许仙终于心想事成,再次与月儿重聚…… 不觉间,考期快要到了,一众学子纷纷启程赴京赶考。 许长安也想感受一下赶考的经历,提前了一个月启程,一路步行赶路,权当游山玩水。 这日里,路经一处小镇之时,听到了一则奇闻。 说是镇外一个宅子里住着一个小名幼娘的女子,凡是她看中的赶考学子,不仅会盛情款待,而且还会赠送五十两银子的盘缠。 不少路过此地的考生听说之后纷纷前往。 许长安听了此事,也有些好奇,于是循着指点出镇后前行了四五里,果然,路边孤零零伫立着一幢院落。 走近一看,大门微开,看样子就是这里了。 于是,轻轻拍了拍门,然后推门而进。 前院空无一人,不过后院里却传来了一阵动静。 许长安进入后院一看,原来后院里已经有十来个书生聚集,有的坐在花架之下品茗,有的正在摇头晃脑吟诗。 看样子,都是慕名而来。 据镇子里的百姓说,那个幼娘长得花容月貌,是个大美人。 人美,又有钱,这样的女子自然让人心生向往。 关键五十两银子对于不少寒门学子来说,无疑是有着巨大吸引力的。 或许他们不贪财,但吃饭、穿衣、行路、书籍、笔墨纸砚哪样不要钱? 过了一会,一个丫鬟走了出来,宣布道:“我家小姐让各位公子各自题写一首诗词,需得是各位公子自己所作。 最后,我家小姐会从中挑选一位公子留下,其他未被选中的公子,我家小姐说了,也会赠送些许盘缠。” 随后,又有另一个丫鬟取来纸笔,让在场的书生题写诗词。 正当一众书生苦思冥想之际,许长安却已经一气呵成,写下了一首《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其实,这并非他所作,不过这个世界没有,那就是他写的。 等到所有书生写完之后,丫鬟一一收起送到里屋。 过了大约盏茶工夫,丫鬟又走了出来,问道:“请问,谁是许长安许公子?” 思路客 许长安上前几步,作了一揖:“正是在下。” “恭喜许公子,小姐说,许公子留下,其他公子可一人领取二两银子的盘缠以作感谢。” 一听此话,在场的书生纷纷摇头叹息。 没选中有什么办法? 不过有一个书生却不甘心,大声道:“不知你家小姐是如何评断诗词的?可否将这位许公子的诗词当众念一念,也好让大家开开眼界。” 丫鬟迟疑了一会,道:“各位公子稍等,我去问问小姐。” 过了一会,丫鬟走了出来,手中拿着许长安写的那幅字。 “这位公子写的是一首词牌,词牌名为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等她念完之后,一众书生寂静无声。 过了一会,方才有人击掌而叹:“好词,好词,小生佩服!” “许兄真是好文采。” 一众书生心服口服。 待到一众书生纷纷离开之后,一个丫鬟带着许长安走进里屋。 这时,许长安终于得见幼娘真容。 果然是个佳人。 “公子万福!” 幼娘上前盈盈福了一礼。 “姑娘不必多礼。” 接着,幼娘引着许长安到桌边坐下,桌上已经准备了一壶酒,还有几道精美的酒菜。 “小女子先敬公子一杯。” 喝了几杯,幼娘又走到琴边,一边抚琴,一边吟唱着许长安刚才所写的那首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琴声美,歌声更美。 等一曲终了,许长安不由抚掌:“好,姑娘精通音律,嗓音甜美,让人听的如痴如醉。” “公子见笑,不知小女子是否有幸听公子弹奏一曲?” “既然姑娘有请,那在下便献丑了。” 于是,许长安坐到琴边,一边弹,一边唱了一首前世的歌曲:人生如此。 “人生如此, 浮生如斯, 缘生缘死, 谁知,谁知 情终情始, 情真情痴, 何许何处 情之至……” 这首歌虽是他前世的歌,但就算现在弹奏起来也不违和,有着nongnong的古风。 听着听着,幼娘不觉落泪。 许长安起身走了过去,说道:“姑娘是否有什么伤心往事?” 幼娘长长叹息了一声。 这时,许长安突然说了一句:“其实,我早就看出姑娘的身份,你早已离世……” 早已离开,那就不是活人了,是女鬼。 幼娘却没有一点惊讶的样子,凄楚地笑了笑:“其实公子一进院,小女子便知公子非普通人。” “姑娘也非普通的女鬼,包括你那两个丫鬟,大白天的都能出现,而且阴气也远不如普通女鬼那么浓,可见你们也一直在修行。” “公子好眼力。” “在下有些好奇,姑娘为何要用这样的方法,吸引那些赶考的书生前来? 如果说是为了吸对方的阳气,大可不必如此大费周折。 而且,也不太可能修成如今的成果。” 幼娘的眼神变得有些飘移。 过了一会,终于讲起了她的故事。 幼娘出身于大户人家,自幼饱读诗书,琴棋书画也颇有造诣,乃远近闻名的才女。 有一天,她与丫鬟一起上街买东西,在路过一个书画摊时,见到一个书生正在现场作画。 好奇之下便驻足看了看,发现书生作画的功底相当深厚,字也写的相当不错。 一时心动,便挑了一幅画。 书生现场在画上题了一首诗,更是拨动了幼娘的芳心。 回去后,没事便取出那幅字画发呆。 丫鬟看在眼中,心知小姐怕是动了春心,便悄悄去打听了一番,得知那书生名叫刘明,是个秀才。 其家境虽然贫寒,但却才华出众。 回家告诉了幼娘之后,幼娘又找借口去了书摊。 这次,为了多逗留些时间,故意让刘明现场画一幅画。 其实,刘明认识幼娘,也早就心生仰慕。 一个未嫁,一个未娶,一个有情,一个有意,不觉间眼神交流,彼此有了默契。 之后,二人开始偷偷往来。 但纸包不住火,没过多久,幼娘的父亲知道了此事,不由大怒,将幼娘怒骂了一通,并关在家里不让出门。 毕竟,刘明家境贫寒,他可不愿让女儿受苦受穷。 但,关得了人,却关不了心。 幼娘依然还是通过府里的丫鬟,与刘明暗中通书信,写诗互诉相思。 同时,幼娘还对父亲说,此生非刘明不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