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再遇
茶楼里,人声嘈杂。在令夏,似乎凡是人多的地方,就能听到各式小道消息。 “诶,你们听说了吗?平南侯府的洛三小姐这次回来,病全好了呢。” “是吗?不是说那洛三小姐已经死在外面了吗?”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平南侯府上下都知道洛三小姐前不久回来了。” “我记得当年侯府夫人遍寻名医都无效,洛三小姐身上的病怎么就突然好了呢?” “谁知道呢,不过同仁堂的谷大夫亲自把的脉,不会错的。听侯府中人说,是那洛三小姐外出遇到了位世外高人,病就好了。” “那倒是奇了,这洛三小姐离家三年,如今又大病痊愈,也不知是何模样、生得如何?” “人家是侯府小姐,哪儿是你想见就能见的。”…… 听得一番对话,洛青辞并未言语,默默喝着茶。 瞧着一旁的飞鹭一副担忧的样子,她随即宽慰道:“飞鹭,你不用担心,就算我现在站在他们面前,他们也认不出来的。” 闻言,飞鹭这才微微放松,“小姐可真是心大。” “让开,都给我让开!” 这时,门外突然传来一阵嘈杂声。洛青辞抬眼看去,只见几名仆从正驱赶着一桌客人。 天子脚下,竟有人敢仗势欺人? 她皱了皱眉,待看清那群仆从恭迎的一华服男子的容貌后,忙歇下了想要行侠仗义的心思,拉着飞鹭转向了别处。 飞鹭面露不解,小声道:“小姐,怎么了?” 洛青辞暗自指了指前方,“飞鹭,你知道那是谁吗?” 闻言,飞鹭看了眼那华服男子,摇了摇头。 “那就是众人口中国公府的小少爷。” 洛青辞说着,面色平静。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出府的第一天,会遇到此人。 飞鹭面上又是惊讶又是害怕,“他就是小姐险些打残的那个?小姐,那我们现在怎么办?” 见那人正坐在一处喝着茶水,似乎未注意到她。但她可不敢保证,那人会不会转过身来瞧瞧,“飞鹭,你觉得我们打得过吗?” 看着那几名身材魁梧的仆从,若是以前她或许还有自信,可如今,她顿时摇了摇头。 “那还等什么?跑!” 洛青辞心知自己的实力,忙拉着飞鹭正欲离去,却未想刚起身便见那几名仆从四处打量着,似在找人。 看着他们的架势,洛青辞不用想也知道他们在找谁,只得躲在原地。 正当她思索着该如何脱困时,身旁突然传来一道声响:“姑娘,我家公子楼上有请。” 闻言,洛青辞看着眼面前的小厮,记忆中她有些印象。 她又看了看二楼,未想太多,拉着飞鹭便离了座。 殊不知刚进入房门不久,门就被敲响,小厮面色淡然,“我家公子在此喝茶,有什么事?” 见状,来人忙行了一礼,恭敬道:“原来是李公子在此,打扰了。” 一场风波,就此平息。 茶楼的二楼为雅间,通常为一些想要静心喝茶的人所设。雅间之中,布局颇有格调,一桌一椅,古朴有致,炉香四溢间,茶水轻响,风雅自成。 此刻,案桌旁,一白衣男子端坐,面容清俊,眉目温和,隐隐有书香之气,一枚青玉配于腰间,儒雅有方。 好一位温润如玉的翩翩公子! 看着眼前熟悉的面孔,洛青辞恍了恍神,让她不由回想起一件往事。 那时国公府的小少爷四处找她寻仇,一次她逃避不及,正巧被一少年所救。当时她着急离去,未来得及询问那少年身份,只说了句“多谢公子此番相救,他日相见,当以兄台相称”,便翻窗而去……想到此,洛青辞不由感叹今日的场景与那日是何其相似。 她又看了对面之人一眼。记忆之中的他,似乎永远都是这副温和模样。 沉默半刻后,她随意坐至一旁,笑了笑,“李兄,好久不见,别来无恙。” 男子面色温和,回之一笑,一手端起刚煮好的茶水,倒了一杯递给眼前之人,“好久不见。听闻洛姑娘几日前回府,特请姑娘上来品茗。” 闻言,洛青辞笑了笑。看来这感谢的话是不用说了。 端起茶杯,只见其间茶叶轻浮飘逸,色泽青润,一看就知并非凡品。 她趁着热气轻抿了一口,只觉如饮甘泉,清润沁脾。如此好茶,只怕这小小茶楼也难有。 “好喝!”洛青辞放下茶杯,感叹一声,“这是什么茶?” 男子搅弄了一番茶水,面色带笑,“此茶名为‘玉露’,采自林间新发的几两嫩叶,酿成后小火微煮,茶叶色泽分明,醇香久溢,饮之如甘泉清露,滋润心脾。” 洛青辞一面点了点头,又喝了一口,一面看向了窗外,这才发现一侧是繁华的街市,另一侧,不正是自己和飞鹭方才坐过的地方? 原来这一切早就落入了这人眼中。 这么想着,她不由有些尴尬,随即想了个话题,“听人谈论说,李兄年前入职翰林院,真是可喜可贺。” 男子笑了笑,又给洛青辞添了杯茶水,“如今令夏城中议论的,可不在此,不知洛姑娘可有听闻?” 闻言,洛青辞眼中一顿。如今城中被议论纷纷的,不正是她吗? “额,李兄也知道,我刚回来,对令夏城中发生的事也不熟。我突然想起家里还有些事,就先告辞了。” 言罢,洛青辞拉着飞鹭,便出了房门。 早在之前,她就已经注意到楼下几人已经离去,为了安全起见,她觉得自己还是先回去得好。 一路上,飞鹭疑惑道:“小姐,刚才那位公子是谁啊?小姐和他似乎很熟的样子。” “哦,那是丞相府的公子。” 那日蒙他相帮之后,洛青辞与他几经照面,渐渐便知晓了他的身份。 若说令夏城中的清贵世家,首屈一指的当属丞相李府。李家世代为官,为国效力,可谓朝堂栋梁,百姓亦是敬仰有加。 丞相府公子李良年,据说六岁颂诗书,八岁写诗文,十二岁被皇家书院破格录取,十六岁登科及第踏足金銮殿,得皇帝赏识。 这些,都是令夏城中百姓津津乐道之事。 如今他不过二十出头,就已供职翰林院,可谓少年英才,前途无量。 洛青辞随意一语,注意着四周,忙拉着飞鹭向着侯府而去…… 茶楼之中,李良年看着眼前未喝的茶还冒着热气,沉默不语。 “公子等了洛三小姐三年,就这样让她走了吗?” 身侧之人看了看门外,别人或许不知道自家公子的心思,自小跟在身边的他可是知道。 李良年回过神来,看了眼旁人,“听岩,你有没有觉得她哪里变了?” 听岩回想着那位姑娘在茶楼的一幕,摇了摇头,“没觉得啊,洛姑娘还是这般爱嬉闹游玩,行事也不着调。” 闻言,李良年拿起了茶杯,轻抿了一口,又看向了窗外,“以前我见她三分灵气,现在也是三分‘凛’气,不过,是凛冽的凛了。” 洛姑娘,这三年来,你究竟经历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