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鱼换螃蟹
四合院: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正文卷第三十五章鱼换螃蟹下了班,林向东骑着自行车带娄晓娥在王府井逛着。 坐在自行车后座上,娄晓娥面色娇羞的抱着林向东。 不多时就来到了大栅栏,这是靠近前门的一条商业区。 放眼看去,大栅栏很是繁华热闹,当然,和几十年之后是没办法比。 位于前门大街西侧的大栅栏,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 各种公私合营的商店和铺子开着,也有一些老字号。 茶楼,饭馆,布店,副食品铺子……,让人目不暇接。 忽然,娄晓娥看着不远处卖冰糖葫芦的,看样子是想吃。 推着自行车,林向东笑着过去买了个冰糖葫芦。 “给!”把冰糖葫芦给了娄晓娥。 在这年代,冰糖葫芦可不便宜。 不夸张的说,很多人一辈子都没吃过冰糖葫芦。 可以这么说,四合院随便哪个小孩吃到冰糖葫芦能高兴个几天,比过年都开心。 当在大栅栏逛了一圈,林向东就送娄晓娥回家。 距离厂里发工资也快了,林向东现在手头有些紧。 除了没几个钱,也没多少票,所以,林向东都舍不得下馆子了。 但就是领工资也就二十块。 等林向东转正之后是三十二块五,等有个一年的工龄,工资就能涨到三十五块五。 不管是放映员或炊事员,或是钳工和焊工等,工龄也分转正之前和转正之后。 工龄不仅影响到工资,也关系到退休金。 例如两个七级钳工,一人工龄是一年,另一人工龄是十年,工资待遇当然不一样。 而这计划经济的年代,买什么都要票,所以,单位发工资时也会发些粮票等。 毕竟只能私底下拿钱买票,或是用票换钱。 按照实际情况的不同,厂里发粮票也有讲究。 除了要考虑学徒工,正式工,以及工龄,还要考虑工人的家属。 家里人数,户口所在地,都登记在册。 由于是上万人的大厂,所以,工人家属的信息是每个月更新一次。 林向东还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有着两间大瓦房,每个月的定量还不少。 这就是成分好和烈士后代的好处了。 其实,娄家有钱,各种票也不少,林向东也考虑吃点软饭,但还是等娶了娄晓娥再说。 只靠放映员工作,以及要债系统,吃喝是不愁,但见天的大鱼大rou也难。 把娄晓娥送回家之后,林向东没急着回四合院。 一条小河边,几棵柳树,青青绿草。 河水清澈,水波粼粼。 京城有几十条河,包括永定河,潮白河等。 因为只是条小河,也没什么大鱼,却是没人来此钓鱼。 停好自行车,林向东走到河边,就看到几条小鱼。 “这些小鱼也就塞牙缝吧。”林向东心中嘀咕。 鱼小也就代表生命指数低。 目光锁定了一条小鱼,林向东想把小鱼收入随身空间。 然而,小鱼所在处空间微微波动了下,小鱼却游走了。 “有没有搞错?这屁大的鱼也有十点的生命指数?”林向东脸色一黑。 也可能是超过十点的生命指数。 没办法,只能找更小的鱼了。 很快,林向东看到了条更小的鱼,但距离就稍微有点远,于是,他就从地上捡起个小石子扔出,水花惊的小鱼游近了点。 这次,成功把小鱼收入随身空间。 半个小时之后,随身空间中也就十三条小鱼。 十三条小鱼加起来都不够吃一顿。 “去买点豆腐,回家弄一碗豆腐鱼汤吧!”林向东心想。 林向东也想好了,先弄碗豆腐鱼汤,然后再把小鱼烤着吃。 趁着菜场还没关门,林向东赶去买豆腐。 前往菜场的路上,林向东忽然眼一亮,却见路边有个大妈手提着篮子,而篮子里是一只只螃蟹。 话说,这年代的螃蟹可不值钱。 农村里很多人都是吃螃蟹充饥。 好像一斤花蟹也就两分钱。 也就是说,一毛钱买几斤螃蟹在这年代是很正常的。 想了下,林向东把随身空间里的十三条小鱼取出。 本想晚上吃豆腐鱼汤和烤小鱼,现在,林向东改主意了。 就用这些小鱼来换些螃蟹。 “这位大妈,我用这些鱼换你点螃蟹行不?”来到路边,林向东开口问大妈。 大妈看着小鱼,考虑了下,说:“只能换两斤螃蟹。” “三斤吧!” “这可不行。”大妈摇头。 见大妈只愿意换两斤,林向东稍一考虑也就同意了。 接下来,十三条小鱼给了这位大妈,而林向东也得了两斤螃蟹。 其实,如果不是十三条小鱼,而是一条大鱼,多换个一斤或两斤螃蟹也是可以的。 …… 当林向东回到四合院时,天色已经有些黑了。 提着两斤螃蟹进了大院,三大爷先是看到。 见是螃蟹,三大爷就没多大兴趣了。 如果是几条小鱼,三大爷可能还会小算计一下。 螃蟹不值钱,一毛钱就能买好几斤。 在农村,一毛钱买个十斤螃蟹很容易。 前年,阎家吃不起棒子面,也就弄了些螃蟹充饥。 在中院的秦淮茹也对螃蟹没什么兴趣。 而棒梗一听螃蟹就满脸不屑。 虽然螃蟹也有点rou,但棒梗却不稀罕。 感受到螃蟹被嫌弃,林向东就觉得有点不真实。 把螃蟹洗干净了就蒸上,再热了几个二合面馒头,这也就是林向东的晚饭了。 啃着馒头,吃着螃蟹,林向东感觉不错。 美中不足的是螃蟹rou少,蟹黄也少。 这年代人都吃不饱,鸡蛋也小,螃蟹更是没什么rou。 除了rou少,蟹黄少,吃起来的味道也不是太好。 虽然比不上穿越之前吃过的各种螃蟹,但至少有点蟹味。 …… 傻柱在家喝着小酒,吃着花生米,而何雨水啃着窝头,吃着土豆丝。 虽然喝着廉价的散白,吃着发软的花生米,但傻柱却比较满足。 “林向东是越混越差了,好歹也是个放映员,却在家吃螃蟹。”傻柱对何雨水说。 想到林向东在吃螃蟹,而自己吃着花生米,傻柱这优越感就来了。 “林向东有些不会过日子。”何雨水说了一句。 当得知林向东在家吃螃蟹,何雨水心中就有点同情了。 但凡有个窝头也不会吃螃蟹啊! 一毛钱可以买几斤螃蟹,一块钱也就是几十斤,十块钱是几百斤。 可以说,傻柱现在的工资能买上千斤螃蟹。 …… 易中海吃好晚饭了,在家抽着大前门。 这年代,大前门可是好烟,能上台面。 以前有句话,大人物吸大前门落落大方,这足以说明大前门是多受大人物欢迎。 就是现在,一般人也舍不得买大前门抽。 易中海工资高,每个月至少两包大前门。 其实,就易中海的工资来说,他和一大妈就是每天大鱼大rou都可以,但rou票太少。 因为是绝户,不得不考虑养老问题,所以,易中海每个月都会存些钱。 而一大妈的身体又不怎么好,经常去医院,吃药就要不少钱。 “东子都开始吃螃蟹了,他的日子看来是不怎么好,回头送点棒子面给他吧!”易中海心中在琢磨着。 虽说易中海指望傻柱给他养老,但也看好林向东。 万一以后指望不上傻柱了,好歹还有个林向东呢! 而要是林向东和傻柱一起给他易中海养老,当然是最好不过。 …… 刘海中家。 刘海中吃着炒鸡蛋,喝着小酒。 二大妈也能吃点炒鸡蛋,刘光天和刘光福就只能眼巴巴看着。 以前刘光齐在家,刘海中还会让大儿子吃口炒鸡蛋,但他对二儿子刘光天和三儿子刘光福可非打即骂,奉行的是棍棒底下出孝子。 至于刘海中的大儿子刘光齐,去外省工作了。 “看什么看?两个兔崽子,有白菜帮子吃就不错了。”刘海中眼一瞪。 二大妈吃了口炒鸡蛋,也开口对刘光天和刘光福说:“白菜帮子总比螃蟹好,想想林向东在吃螃蟹,你们能有口白菜帮子吃就该笑了。” 当二大妈几句话说完,刘光天和刘光福一想也是。 虽然没鸡蛋吃,好歹有白菜帮子,怎么说也比吃螃蟹好。 “这做人不能像你们三大爷那样算计,但是吧!也不能像林向东。” “但凡稍微会过日子,也不至于吃螃蟹。” “要是我儿子,腿都给他打断。” 喝着小酒,刘海中说着。 刘光天吃了口白菜帮子,想到林向东吃螃蟹,他也有了优越感。 “看着吧!林向东没准以后每天都是吃螃蟹。”二大妈说。 …… “妈,林向东家里有白面,有棒子面,还有米。”秦淮茹对贾张氏说。 “那他还吃螃蟹?”贾张氏有些不解。 “他可能是向三大爷学习呢!” “你这么一说,倒也是,家里有粮食,却吃螃蟹,比阎埠贵还抠。”贾张氏说。 而一个问题也出现了,既然林向东比三大爷还抠了,以后还怎么吸他血? 吸血白莲秦淮茹有些苦恼了。 再想到贾家目前和林向东的关系不好,秦淮茹眉头紧皱。 想着想着,秦淮茹就有了计较,低声把想法和婆婆一说,而贾张氏的脸色阴晴不定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