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四章 周旋
书迷正在阅读:我在异界做财阀、我的命格是怪物、我欲乘风却成空、诡异巫师世界、木叶:我乃山本总队长之徒!、重生之网红教父、宙墟:虚幻维度、穿越东京后的我成为了神灵、诸天影视从四合院开始、岳不群也要模拟人生
新野。 杜预刚刚收到杨峥的诏令,轻轻念了一声,“必取襄阳!” “天下之腹心在荆州,荆州之头在襄阳,腹在江陵,足在江夏、武昌,得荆州者得江东!”周旨盯着沙盘道。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襄阳不是那么容易拿下的。 秦、晋、吴三国的力量在此交织,错综复杂。 加上晋吴将要联盟的消息传来,为杜预增加了不少难度。 这几天,东吴的哨船已经在汉水上游晃荡。 吴国的野心不言而喻。 于他们而言,襄阳比寿春还要重要。 杜预道:“襄阳已是瓮中之鳖,羊祜乃智谋之士,岂会不知?如今之势,不降大秦,则降东吴!” 周旨一愣,“羊祜会归降大秦?” 杜预笑道:“天下大势皆在我大秦,羊祜在姑臧羁留四年,陛下待之甚厚,你觉得他会降吴还是降我大秦?” “正是如此,羊祜文武兼资,智略深远,必能看清天下大势!”周旨喜道,不过转眼脸上的笑意就澹了许多,“既然如此,羊祜为何还不降?” “盛名之下,必为盛名所累!羊祜德行冠绝当世,自然不会行不忠之事,想要说服他归降大秦,恐怕不容易。” “迂腐!”周旨斥道。 杜预笑了笑,“不过,羊祜虽不会轻易投我,亦不会轻易投吴,所以此战之关键,在我军能否打赢东吴。” “江东鼠辈何足道哉?若是陆战,属下一万步骑可破其三万。” 杜预正色道:“但若是在汉水呢?周将军不可轻敌。” 陆抗于西陵一战而成名,力压羊祜。名震天下。 张俨道:“我军征战半年,军心疲惫,陆抗养兵数年,兵锋正锐,此战……颇难。” 杜预摇头道:“此战说难亦不难,时势在我,先着急的是羊祜、陆抗、钟会,而不是我们,急则出错,我军可后方制人!” 只要羊祜没投降东吴,对秦军而言都是利好。 三方勉强算是均势,这个时候就要看谁先出错了。 “但陛下似乎有些急迫。”张俨道。 杨峥诏令下的比较坚决,趁风雪而来,对襄阳的极为重视。 杜预道:“陛下远在河东,不知荆州虚实,既然以我为荆豫都督,南面之事当由我而决,陛下雅量高致,诸位大可放心。” 【推荐下,换源app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huanyuanapp.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杜预最大的优势就是有一个稳定的后方,信任的君主,少了一些内部掣肘。 张俨北向拱手:“陛下英明,都督不妨去信一封,探一探羊祜的心意。” “公所言甚是。”杜预当即采纳。 襄阳。 羊祜正处于焦头烂额之际。 稳定的后方,信任的君主,这些都没有,甚至内部起了一些争执。 司马炎的诏令是让羊祜投陆抗,从而加强东吴实力,引发秦吴大战。 但问题在于,这年头谁都不傻。 羊祜的部下并不想投陆抗,成为臣下之臣。 从任何方面来看,投降秦国都是最优解。 尤其是河东大战之后,秦国一统天下已经成为共识。 现在投了东吴,难道以后再投降一次? “江东岂有我等容身之地乎?都督能见容于钟会否?他日秦军南下,陆抗、钟会必以我等为马前卒,我等死无葬身之地!”军司马徐胤拱手道。 此言立刻引起一片共鸣。 “西陵之战我等与陆抗仇深似海,岂能说降就降?” “今日之事,乃皇帝负我,非我等负国家,都督何必再遵守洛阳诏令?” “住口!”羊祜怒道。 堂中立即安静下来。 不过眼神中多有不忿之色。 司马炎的这份诏令,无疑是将襄阳晋军全都卖了。 这些被抛弃的人,岂能不怒火中烧? “禀都督,江陵来信!”亲兵捧着一份缣帛进来。 这个时候陆抗来信,心思不言而喻。 羊祜接过,还未展开。 又有亲兵在堂外道:“禀都督,新野来信!” 堂中之人啧啧称奇。 不过这不是最后一封,两封信刚放在桉几上,第三份信也来了。 “禀都督,建业来信!” 襄阳奇货可居,正可待价而沽。 如今形势,羊祜投东吴,即便秦军声势滔天,铁蹄也不可能直接踏过汉水,东吴的威胁尽去,即便将来秦军一统中原,想要攻破江东,也要费一番周折。 如果羊祜投秦,那么东吴的水军就没有多少优势。 因为大战会在江汉平原上爆发。 江汉平原正好让秦军铁骑冲锋。 羊祜先看了杜预来信,不动声色,再看陆抗来信,还是一言不发,最后才看建业钟会来信。 众将好奇心大起,“都督,三面如何说的?” “尔等自己看吧。”羊祜挥了挥手。 众人抢着观看起来。 不过结果让他们有些失望。 三方都没有开出价码,只是嘘寒问暖,一句实质性的东西都没有。 这让众人全都疑惑起来。 “杜预、陆抗、钟会这是何意?” 羊祜并未回答,起身道:“诸位各司其职,不必多问,若有玩忽职守者,暗中投敌者,休怪军法无情。” 羊祜镇守荆襄以来,以德服人,即便抓住敌方士卒,也常常放归。 但这并不意味着羊祜没有威信。 什么时候严厉,什么时候宽松,羊祜火候掌握的恰到好处。 “唯!”众人拱手。 退下之后,羊祜一人独坐,神情肃穆。 其实杜预说中了羊祜的软肋。 盛名之下,必为盛名所累。 羊祜最在意的就是名声。 在秦国四年,受杨峥厚待,死活不肯投降,最大的原因便是名声。 剩下的一小部分原因,则是对司马家有些许期待。 但很显然,司马炎令他失望了。 在他心中最高明的做法是,引而不发,坐观秦吴大战,拖延一两年,待中原恢复些实力,然后积极备战,坐收渔利,令一上将率重兵出洛阳,配合青徐大军,攻打宛城,与自己南北夹击,收复南阳。 秦吴大战,晋国有很多文章可以作,没必要这么着急的舍弃襄阳。 那是下下之策。 然而河东大战,洛阳君臣的志气已经被打没了。 或者说,他们从来就没有一统天下的志气,从未想过收复故土。 “天下大势,不可挡矣!”羊祜幽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