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忽有故人心上过(二合一,萌新求订阅)
重生:虎系女友是真香浮生唯你是遗憾第二百二十八章忽有故人心上过根据作诗环节比赛规则,这一环节总共分为三个回合。 在不要求格律平仄的情况下,两名选手各有半小时的时间,现场即兴创作三首诗。 分别为五言四句、七言四句、以及七言八句。 创作时间则对应为5分钟,10分钟,15分钟。 而虽说是临时创作,但毕竟‘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在这么短的比赛时间内,除非李白再生,否则就算杜甫上场,也很可能憋不出几个字来。 所以历年来该环节的参赛选手,其实皆有腹稿。 诗词大会也并未拟定题目,而是邀请嘉宾,从抽奖箱中抽取古代诗词的高频字。 比如第一首五言四句,领导就抽中了一个字。 这意味着,参赛的两人所创作的五言诗中,必须要含有这个字。 另一名身穿旗袍的礼仪小姐,向观众与摄像机展示了下卡片。 江知非则在此时,被小雨带到左前方,早已布置好的宽大书案前。 犀皮漆包裹的棕红色案台上,摆放着古色古香的笔墨纸砚。 即便江知非对文玩了解的不多,但也能判断出,桌上摆的这些并非便宜货。 与此同时,江知非的比赛对手,有才女诗人之称的甄申申,也站到了对面的书案前。 女主持手拿话筒,站在两人中间,慷慨激昂地说: “下面我宣布,倒计时五分钟,第一回合正式开始!” 也许由于时间紧迫,亦或甄申申恰好押中了题目。 在女主持宣布开始那一刹,她便拿起毛笔,迅速地在纸面上,写下了一首五言小诗: 「梧桐锁深院,秋意满堂前 醉酒饮宫阙,不知今何年」 当甄申申写完最后一个字时,时间才过去不到一分钟。 而她写诗的过程,则被实时投映在大屏幕上。 啪啪啪的鼓掌声,在体育馆内响了起来。 倒不是说甄申申这诗写的有多好。 观众们只是单纯表示鼓励一下。 有专门负责誊抄的工作人员,将甄申申写好的诗,递给观礼台上的11位评委。 其实在甄申申写诗之时,他们便能看的一清二楚。 此时再看一遍,无非也就走个形势。 依照往年惯例,作诗环节最后都会以2:1结束,从无例外。 至于谁能得那个2,影响因素就非常之多。 姜绛接过誊写完的小诗,伸手扶了扶老花镜,好奇地望向大屏幕。 计时器上的红色数字,已经变为03:38。 距离第一回合结束,只剩下不到四分钟。 可江知非此刻,却依旧站在案台前构思,丝毫没有动笔的意思。 青花旗袍打扮的路朝雨,作为礼仪小姐,此时正站在案台边上,替江知非素手磨墨。 漆黑的墨锭,衬着小雨洁白如玉的纤纤十指,宛若一幅动态的仕女图。 路朝雨见老江在微笑盯着自己,碍于比赛规则,两人并不能用言语交流。 她只好风情万种地白了江知非一眼,用眼神暗示他,麻溜儿地抓紧时间写诗。 当计时器的数字,刚好变为03:00时。 江知非收回欣赏美人的眼神,取下挂在笔架上的狼毫毛笔,伏案落笔了起来。 很快,一行具有颜体风骨的楷书,便浮现在纸面之上: 当在场观众们看到这五个字时,很多人不禁嘘声了起来。 众所周知,在五分钟内写出一首精品五言诗,几乎是不可能办到的事。 此外,诗词大会对于现场作诗,并不限制格律平仄对仗等等苛刻的条件。 可这并不代表,参赛者可以糊弄啊! 至少在明面上,你得写出一首,起码看着像诗的东西。 写大白话算怎么个回事。 咋不更直接点,写‘我有一瓶二锅头’。 真是白瞎了这么好看的楷书。 这些想法,既是大部分观众所想,也是在座中几位评委们的看法。 有四五个评委已经转过头去,不愿再看向大屏幕, 他们似乎已经预料到,江知非最好的情况,无非写出一首打油诗。 姜绛却仍饶有兴致地盯着大屏幕。 正弯腰研墨,尽显S身材的小雨,也同样将目光落在宣纸纸面上。 很快,第二行的五个字,便被江知非一蹴而就地写完: 此句一出,场间顿时变得窃窃私语起来。 虽然江知非第一句写的非常直白。 但与这一句结合着来看,便令人油然而生出,一种洒脱的意境。 刚才转过头去的几位评委,见状也纷纷看向大屏幕。 在万众期待之下,江知非一气呵成,行云流水般写完最后两句: 在座评委:! 全场观众:!!! 当全诗二十八字,呈现在众人面前时,整个体育场陷入极为短暂的沉默。 但紧接着,便是如海啸般澎湃的掌声。 观礼台上的11位华国文学界大师,齐齐地为江知非鼓掌。 坐在姜绛右手边,燕大文学院的院长,艾尔灯,甚至亲自站了起来。 诗词之所以历经千年,仍能够流传至今。 它们最迷人之处,便在于读完之后,会令读者不自觉地赞叹。 其实绝大多数人都说不出,书本里的诗词具体好在哪儿。 但却不可否认它们的好。 而江知非写的这首五言诗,恰恰就具备这种特质。 尤其后两句气魄之宏大,完全不输于前人名篇。 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江知非直起身子,将墨迹未干的手稿,交到了小雨手里。 一刹那,观礼台上的评委与领导们,都齐刷刷看向了路朝雨。 他们此时此刻,都很想得到江知非的这份手稿。 感受到来自观礼台那边的目光,路朝雨暗暗瞪了江知非一眼,嗔怪老江给她出难题。 江知非则用眼神示意:“要不我拿回来?” 路朝雨见此,却像小奶猫保护小鱼干似的,紧紧攥着手稿不肯撒手。 她眼神中仿佛无声地在说: 这首诗是我的,你也是我的。 站在江知非和甄申申之间的女主持,适时地举起麦克风说: “好的,我们两位参赛者,都顺利完成了第一回合的创作。 请评委老师们进行点评,并说出你们的决定。” 听到女主持的声音,观礼台上的评委们,或多或少都露出些苦笑。 往年的这个环节,他们可以理直气壮和一和稀泥,弄出个六比五,或者七比四的票数。 可今时不同往日。 江知非和甄申申的两个作品,差距有那么亿点点大。 尤其在这个场合,光在场观众就接近5000人。 更别说,还有不计其数在观看直播的年轻人们。 在场的评委们,都是文学界有头有脸的大人物,最为爱惜名声和羽毛。 因此,坐在最左边的评委,拿起麦克风后,轻咳了下说: “申申的这首诗,情景交融,令人不禁触景生情,并且一点都不死板,写的非常不错…… 小江的这首诗,写的也非常好。” 女主持等对方点评完后,询问说: “所以张教授,您的决定是……” 张教授再次咳嗽了下,然后表情淡定地说: “我这一票,投给江知非同学。” 甄申申:…… 但她并未太过气馁。 毕竟这位张教授和她不怎么熟。 但令甄申申惊讶的是,接下来的评委,也同样洋洋洒洒称赞了她一番。 然后扭头就将票投给了江知非。 像极了某些拔吊无情,翻脸比翻书还快的臭男人。 转眼之间,十位评委都已点评完毕。 无一例外,他们都将票给了江知非。 轮到最后的姜绛点评时,她有些有些抱歉地对江知非说: “从这两首诗来说,我应该把票投给小非的。 但不瞒大家说,小非是我老伴的徒孙,同样也是我的徒孙。 出于避嫌,所以我将我这一票,投给申申。” 姜绛话虽如此。 但在场的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老教授这是不忍心,甄申申连一票都没拿到。 这算是她对文坛晚辈的一种爱护。 但姜绛的一票,对结果却没丝毫影响。 江知非以十比一的巨大优势,顺利拿下了第一回合的比赛胜利。 看台上的宁怡和曹诚,此刻都有些微微愣神。 尤其是曹诚,惊讶之余还带着几分欣喜若狂。 他知道江知非写诗很强,但却没想到竟强到如此地步。 曹诚隐隐有些预感。 或许,江知非能做到诗词大会20年来,从未有人达到的成就。 在第一回合结束后。 女主持又邀请一位魔都的领导上台,将手伸进小雨先前捧着的抽奖箱中。 不过此次,这位领导从中取出了两张卡片。 这也可以看做比赛难度的升级。 而领导取出的两张卡片上,同样各印着单独的一个字: 、。 和先前被抽中的一样。 这两个字,也是古代诗词中出现的高频字眼。 在向观众们与摄像机展示过两张卡片后。 女主持如先前那般,依旧慷慨激昂地举着话筒说: “下面我宣布,倒计时十分钟,第二回合正式开始!” 计时器上的红色数字,随女主持话音刚落,便相应有了变化。 江知非神色放松地站在书案前,用眼神和小雨进行交流: “你累不累,要不要坐下休息会儿?” 江知非一开始便注意到,小雨脚上穿着双米白色的高跟鞋。 高跟鞋这东西,穿个一时半会儿还好。 可小雨若是穿的时间长了,那她的jiojio肯定会感到酸痛。 还没等小雨用眼神给出反应,江知非便当场举起了手。 在全场观众好奇的目光中,工作人员赶过来,见江知非毫不避讳地说: “请问能搬一把椅子过来吗?” “当然可以。” 工作人员迅速去而复返,将一把古色古香的太师椅,搬到了江知非身后。 倒并非是诗词大会刻薄对待参赛者。 而是对于用毛笔写字来说,站着写比坐着写,写出来的字会更好看些。 江知非既然想坐着写,那工作人员们也没必要拦着。 可令所有人都微微诧异的是,江知非提着太师椅,直接走到路朝雨身后。 然后他将双手搭在小雨的肩头两侧,让对方安稳地坐到了椅子上。 此起彼伏的‘哇哦’感慨声,在四面八方的观众席上响起。 路朝雨俏脸微红,下意识想要站起来。 可重新走到案台前的江知非,却用眼神示意小雨: 你要是不乖乖坐着,那我可没心思继续写诗。 面对老江近乎霸道总裁似的宠爱。 路朝雨表面上不动声色,但心底却是美滋滋的。 而并拢着一双大长腿,坐在书案边磨墨的小雨,美的如同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卷。 这让近在咫尺的江知非,眼神中不禁流露几分沉迷之色。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在倒计时还剩五分钟时。 甄申申放下毛笔,圆脸上不禁露出满意之色。 她写的这首七言四句,和前一首诗的水平,其实相差不大。 但她自认发挥稳定,同时笃定江知非不可能再写出,如前一首那般惊艳的诗。 通过现场大屏幕,看到甄申申作诗全程的评委们,也暗暗点了点头。 如果按高考作文的评判标准来说。 满分50的话,甄申申这首七言诗,应该能拿到个42分左右。 虽还有些中规中矩,但在这么短时间内写出来,已经可以说相当不错。 可凡事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江知非在甄申申交完卷后,仍和先前那样,迟迟没有动笔。 但这次,没有人再去议论什么。 所有观众连同评委们,都满含期待地盯着大屏幕。 当计时器的时间,恰好变为了04:00时。 江知非伏案,笔走龙蛇般用楷书写下了第一行诗。 只不过,这次江知非刻意用身子遮挡,不让摄像机拍到他所写的内容。 这令在现场以观看直播的观众们,皆好奇到心痒痒。 而在这略显煎熬的时间内,艾尔灯端起温热的茶杯,对身边的姜绛笑问道: “姜老,您觉得您徒孙,这回合的作品如何?” “应该不比前一首差。”姜绛语气平淡,却又信心十足地回道。 艾尔灯闻言笑了笑说:“巧了姜老,我也这么觉得。 之前我还邀请过他,来做我的研究生。 可惜,他还是成了宋门弟子,真是遗憾……” 在两人说话间的功夫,江知非已经书写完了整首诗。 而他虽用身体挡住了旁边的摄像机,却挡不住近在咫尺的小雨。 当然,这便是他挡住摄像机的用意。 在收笔之后,江知非对此刻眼神中,充满惊艳之色的小雨,轻声说道: “这首诗是我送你的礼物,也希望你是第一个,看到它的人。” 路朝雨有些愕然地抬头,如星辰般明亮的双眸里,半是欢喜,半是感动。 而此刻,扛着摄像机的大哥,终于拍到了江知非这首诗的全貌。 体育馆的大屏幕上,出现素白的宣纸纸面,以及墨迹未干的工整楷书: 「忽有故人心上过 回首山河已是秋 两处相思同淋雪 此生也算共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