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此生有幸在华夏
书迷正在阅读:漫威世界里的赫奇帕奇、木叶:我体内有个卡卡罗特、斗罗之暴虐万界、明末天下1639、特种兵之我能看见经验条、在升职前穿越:只能进击的新世界、假如在恋爱地图迷路、全球进化:我有属性面板、赛博神姬与知更鸟、临高启明之海外扬帆
“你有多少把握?” 侯闻书还是不放心。 “如果半年之内完成,我想应该有百分之八十的把握。” 陈和不敢多说,怕他们以为自己意气用事。 核聚变引擎技术的相关知识早已经在他脑海里徘徊多少遍,他本想推迟完成这项工作,现在看来要改变计划了。 “好!” 侯闻书一拍桌子:“项目马上进行,就由你和洪院士领导,国防部门会从中协助,我马上就会晤其他常任理事国首脑,说明此事。” “侯议长,后期我们也许还要与米国合作。” 陈和提醒他。 侯闻书愣住了。 “核聚变引擎开发出来后,关键是怎么才能使他接近高速运动的小行星。目前也许只有米国能够做到。” 陈和解释道。 侯闻书微微点头。 米国是现今世界上唯一一个能够开发出完整体系的拦截系统。 这就是算力! 核聚变技术会引领下一次科技革命,但是目前还是处于信息时代。 引领这个时代的标志就是算力! 陈和本打算先开发量子计算技术,与核聚变技术,作为两架马车齐头并进,使华夏国走在新技术革命的前列。 只是目前形式下,他不得不改变计划。 “我知道该怎么做了!”侯闻书最后说道。 陈和与洪向前走出办公室,就剩侯闻书与赵向阳。 “侯老,陈院士说的话可信度高吗?” 没有外人,赵向阳对侯闻书换了一个称呼,以示亲近。 “小赵。” 侯闻书也换了称呼:“你知道聂老怎么评价他的吗?” 赵向阳摇摇头。 “不骄不躁,大有可为。” 侯闻书想起那天同老友聂醒民交谈的事,脸上不禁露出些许哀伤。 “能得聂老这样评价,实为不易。” 赵向阳如实回答。 侯闻书摇摇头:“聂老一向看人很准,可这次却错了。” 赵向阳有些不解。 难道陈和是浪得虚名? 侯闻书话语掷地有声:“我看陈和是:百年不遇,前途无量!” 赵向阳大惊,这八字分量之重比之聂醒民的评价要高出天际。 “小赵,项目接下来就要进行了,你安排一个得力的人保护好陈和的安全。” …… 陈和走出古朴建筑群,被风一吹,忍不住打了一个喷嚏。 洪向前看了他一眼,觉得这个世界很是奇妙。 他实在看不透眼前这个年轻人到底有多大潜能。 街道上的人行色匆匆,为生活忙碌。 再抬头看天,万里无云,太阳高高挂着。 谁也想不到,灾难会从天上随时降临。 “小陈,接下来你怎么安排?” 他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会先问陈和的想法。 以往都是作为重要项目的总负责人,什么想法都是由自己敲定,可在陈和身边,他似乎乐意询问他的意见。 “从你负责的核聚变反应堆项目抽派一些人手,这边加上杜仲海,还有宋博文,毕竟材料方面需要用到。” “项目地址听上面安排吧,应该会由军方安排在一处隐秘的地方。” “至于推进器方面的专家,我会跟上层请示。” 陈和挠了挠头,继续说道:“最后再派几名计算机方面的人才,后期米国肯定会派人来,到时说不定从他们那里能偷点拦截技术。” 洪向前摇头笑了起来,没想到人不大,心眼挺多。 …… 位于华夏航空航天大学的办公室内,吕有方教授看着最近的新闻,微微叹气。 这段时间可控核聚变的消息一直不停,核聚变发电站也马上要完成建造。 他们这些前沿的科技工作者都心知肚明,下一步肯定要发展核聚变引擎。 只是时间早晚问题,十年后,也许二十年后。 可他们不是可控核聚变项目的成员,到现在还没真正接触过可控核聚变。 如今手头的项目明显有被冷落的迹象,自己研究了一辈子的常规推进器看来真的要走到尽头了。 他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这时办公桌上的电话铃响起,看了眼号码。 没见过。 难道是卖老年人保健品的? 拿起话筒,然后又挂上,自己才六十,要什么保健品。 过了一会,电话又响起来,还是刚才那个号码。 吕有方再次拿起电话,那头传来女声:“喂,您好,是吕有方教授吗?” “是我,你是?” 吕有方有些烦躁。 “我是华夏科技部的工作人员,有一个项目问您要不要参加。” 呵呵,骗子! 吕有方以前也听同事说过接到以投资项目为幌子的电话。 不过他有的是时间,决定拆穿这个骗子。 “什么项目啊,我是专门做推进器研究的,是不是告诉我参加核聚变推进器的项目?” 最近可控核聚变的消息全世界人都知道了,难保一些骗子不会打这个主意。 “啊,我们还没通知您,您就知道啦?”电话里的声音有些惊讶。 “我还知道,你们是不是要我缴什么进入组织的会员费,保密费?” 吕有方没有好气的回答。 电话里发出尴尬的笑声,似乎意识到什么。 “吕教授,我真是华夏科技部的工作人员,我的工号是200794,核聚变推进器项目目前正在筹备状态,鉴于您是推进器技术方面的专家,特邀请您参加,项目地址在甘城市,明天在京都高铁站会有相关工作人员接待您,还有我们不收费。” 吕有方:“……” 听起来好像是真的。 等等,核聚变推进器项目开始筹备? 这怎么可能! 可控核聚变发电站还没完工,难道核聚变推进器的技术其实已经成型了? 他不敢相信,但是想到那名叫陈和的人,一年之内可以达到三次诺奖级别的人,这又使他不得不信。 第二天从家里收拾好行李,来到京都高铁站。 这时一名身穿军装的人走来,朝他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您是吕教授吧,我是奉上级命令陪同您到甘城市的。” 说着掏出证件。 吕有方看了看,这才完全放心,原来是真的。 瞬间,他的心情激动起来,如果一切都是真的,那就是说核聚变推进器的方案已经有了眉目。 作为老一辈技术工作者,对于核聚变推进器这种存在于科幻作品中的高科技,简直就是他梦寐以求的东西。 如今他能亲身去参加,真是死而无憾了。 在这名军人的陪同下,他们从特殊通道直接来到高铁上的头等舱。 行驶了快六个小时,终于达到目的地。 接着又有专门军车前来迎接。 一路曲曲折折,不时就有一个关卡,有几名站岗的哨兵。 最终来到一处偏僻的地方,周围被群山包围。 “除了我还有谁来?” 吕有方有些好奇。 “有八十多名专家来这里,其他还有一些相关人员,加起来有三百多人。” 那名军人如实回答。 “我看到处都有哨兵,是有一个专门的部队吧?” “上级调来一个师的兵力。” 吕有方不禁咋舌,看来这次上层是铁了心的不惜一切代价。 车辆缓缓开进一处较为宽阔平坦的地方。 吕有方下车后看到有临时建起来的房屋,还有一队队士兵正在有条不紊的忙碌着。 这时有一官兵过来,与带自己来的那人互相敬礼后,交接完手续,便领着吕有方走入那片建筑。 “吕教授,陈院士交待,您来的话可以直接去他办公室。” 说完便领着他来到一间简陋的小房屋。 吕有方推开门,见里面办公桌前只有一个年轻人正在低头写着什么。 年轻人的样貌跟他在大学里教的那些学生没多大区别。 只是,他身上散发出的一股莫名的气势却不像这个年龄该有的。 这种压迫感似乎只在聂醒民那种泰山北斗级别的人身上才会出现。 虽然没见过陈和,可他只是见第一眼,便认定这个年轻人就是陈和。 就是那个以一己之力推动华夏国完成可控核聚变的传奇人物。 那个同时获得三个诺奖,却又拒绝苏领奖的年轻人,也只有如此风骨的人,身上才会在无形中散发着那种气势! 听到声音,正聚精会神工作的陈和缓缓抬起头,与吕有方对视,然后笑了起来:“吕教授您好,我是陈和。” 说着站起身伸手迎了上去。 吕有方本来还在愣神,被陈和迎上来,显得不知所措,有些尴尬。 “陈院士,您认识我?” 吕有方受宠若惊。 “我看过您的资料和照片,跟现实中一样。” 陈和笑了起来:“叫我小陈吧,以后我们就是同事了。” 吕有方咳嗽一声,表示愧不敢当。 “您之前是在远征项目组里,为征途9号运载火箭研发离子推进器吧?这个项目组没记错的话是为了载人登陆火星做准备的。” 陈和开门见山。 吕有方有些惊讶,他没想到大名鼎鼎的陈和竟然把自己的资料记得这么详细。 “是,这几年我一直在这个项目工作。” 只是惊讶过后又有些苦楚,还不是因为这个年轻人,自己研究多年的项目被冷落了。 “您的专业素养我都了解过,在国内首屈一指。” 陈和竖起大拇指称赞:“眼前这个项目还有许多事项需要您来负责。” 吕有方有些不好意思:“陈院士过奖了,在你面前,我研究那些都是过时落后的东西了。” 陈和微微一笑,摇了摇头:“咱们都别谦虚了,科技进步不是一蹴而就的,里面许多东西都是一脉相承,循序渐进。” “您一路奔波该累了,先去休息,明天人到齐后,我们还要一起开会研究项目如何进行。” 吕有方再次苦笑。 话虽然这样说的,可事实摆在眼前,他陈和可没循序渐进,而是如同一个横空出世的怪物! 离开办公室前又回头看了一眼那个年轻人,突然感觉自己老了许多。 外面陆续被带进许多人,都像自己一样,从全国四面八方而来。 这场宏大的项目即将开启,他突然眼睛有些酸。 此生有幸生在华夏,有幸遇到陈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