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老侯爷深明大义
“别怀疑,就是我大伯的!” 林皓点头表示你没听错。 老太监富安呆愣愣的,满是不可思议。 这箱子里的银子,加起来一万两,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嗯,不错,不愧是王爷的好贤侄,来,这是王爷最喜爱的字帖,您拿着” 富安立时转变态度,一副和颜悦色的模样。 一口一个王爷的好贤侄,叫的格外顺口。 要知道,之前的他可是对林皓不假颜色,这转变,就是从这一万两银子开始。 林皓不知道是,赵恒和皇帝为了两淮水灾,愁眉苦脸,唉声叹气,节衣缩食,生活质量下了一大截! 忠心耿耿的富安,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有这么一大笔银子入账,绝对能让府中的日子好过起来。 当然,他先要搞清银子的来路。 不明不白的不能收,以免脏了王爷的名誉。 “富公公,别怀疑本世子的品性,这银子来路堂堂正正,明明白白,是这般......” 林皓拉过富安,将南成候、阳启候捐银子的事情简单说了一遍。 着重提出,这是两位侯爷忠君爱国、一心爱民、为君上分忧才主动出的银子。 至于自己提议,且劝说(威胁)的事实,林皓一句话带过,将自己在这件事中的作用,降到微乎其微。 毕竟,别人都出了银子,他总不能还抢风头吧! 而且,这风头也不是好事儿。 太招恨。 不要也罢! 老太监富安听完林皓的话,先是点头,然后摇头,脸上挂上可惜的表情,叹道:“可惜啊~~” “???” 林皓不明所以,这么多银子,你可惜个啥劲儿? 他问道:“富公公,可惜什么?” “可惜应该能捞......呸......能筹措更多银子的!” “......” 老太监。 还是你狠。 南成候、阳启候俩老头子都出了五千两,得饶人处且饶人,你未免太过贪心。 林皓心中对老太监富安腹诽不已。 太贪了! 谁知富安说道:“林世子,你应该留下跟在两位老侯爷身后的那些勋贵。 国公以上捐八千两,侯爷以上五千两,伯爵以上三千两,子爵以上两千两,男爵以上一千两。 放那么多人离开,就是白白放跑了那么多银子哇~~ 咋家想到此,就不禁为王爷心疼! 唉~~” “......” 林皓无语的看着老太监,装模作样的捂住胸口。 看样子,是真的心疼啊! 做不得假~~ 不过他不会去接富安的话茬,拦住南成候、阳启候,那是因为有仇必报,他们说不出什么。 可是拦住其他人,免不了得罪一大批人。 不划算! 富安疼了一会儿,让人盖上装银子的箱子,起身来到南成候、阳启候面前。 弯腰拜礼道:“两位老侯爷深明大义,为君分忧,咋家代王爷谢过你们了” 南成候连连摆手道:“说什么谢不谢,都是一家人,见外了啊,呵~~见外了!” 阳启候也是一脸的正气道:“这都是做臣子的本分,富公公不必如此” “老侯爷们高风亮节,咋家佩服,这就带两位侯爷的心意回去。 对了,两位侧王妃对侯爷想念过甚,咋家要不要帮你们说说话,看能不能抽个时间,回娘家省亲?” “这......不太好吧”x2 二人脸皮抽动,异口同声。 “呵呵~~无妨无妨,一个小忙而已,咋家还能说上话” “这......好吧”x2 富安与两位老侯爷交谈完毕,招呼武玄司的人,准备回去复命。 林皓贼兮兮的凑到他身边,搓着手指。 小声道:“富公公,本世子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不得拿一两个银饼当作好处费?” 富安瞥了他一眼,没好气道:“林世子,这可都是你大伯的银子哇~~” “这......这不是......俗话说皇帝都不差饿兵吗?何况王爷乎?” “话说的没错,可林世子,你要这么多银子作甚?” “花啊!” “咋家给您提个醒,外面可是有不少人盯着你呢,你敢出鸿胪寺去外面逛街?还是说,你不怕死,愿意到处瞎溜达?” “......” 林皓呆住了。 没错啊。 他要这么多银子做什么? 又花不出去! 想到此,他的心不由一阵阵绞痛起来。 世上最难过的事莫过于此,你有钱,却不知道怎么花! 富安安慰的拍了拍林皓的肩膀,示意他想开点儿,有吃有喝,不错了! 林皓:...... 他默默的望着老太监带着大把的银子远去,整个人丧气不已。 回头,却瞧见两位老头子比他还要丧气。 忍不住抱团安慰:“你们咋个事哟?脸比之前还要难看?” 南成候仰天叹道:“侄女儿要回家省亲喽,又要出银子置办,难啊!” 阳启候揉着眉心:“刚刚出了五千两,再加上之前给你的五百两,本来就穷,更不要说置办迎省亲的家当! 我太难了~~” “......” 林皓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家人团聚,是好事没错,可忽视了皇室的规矩。 妃子回家省亲,那是必须准备好省亲的院子,加上一大堆置办等物,要花费不少钱。 更何况。 王妃,也是妃。 就算规格小一点儿,那用过的东西,其他人还能用吗? 不怕被御史们的口水淹死,试一个看看。 正因这样,两个老头子发愁不已。 “要不,中午炖个rou,去去晦气?” “要硬茬子菜,三舅姥爷我心里不痛快!” “要嘎嘎硬,事情都是你惹出来的,否则,四太爷拼着御史疯狗的骂也要揍你一顿” “好说好说” “吃啥子?”x2 “铁锅炖大鹅!” “走起!”x2 “......” ...... ...... 皇宫。 文宣殿。 赵济坐在桌案前,认真聆听。 不远处的软塌上,赵恒懒散的躺着,正在说着从林皓哪里听来的赈灾办法。 很快,等赵济听完。 眼中不由多了几丝光彩,点头道:“不错,是个好办法,这林皓果然有点儿谋略” “不只是谋略,而是他的想法与我们不一样?” “哦?皇兄请讲” “这小子的思路独特,就好比这次,咱们谁都没把商人放在眼里。 可是在林皓的话中,不难听出,他对商人持支持态度,更是把朝堂上的官员,比作一个个脑满肥肠、贪婪成性的商贾。 天下熙攘,以利驱之。 很可怕,但是也很管用!” “......” 赵济眉头皱了一下,沉默良久,才道:“先秦诸子百家,有商吗?” 赵恒满不在乎的嘟囔道:“管他有没有,谁知道呢?不过春秋的陶朱公,战国的吕不韦,那可曾都是煊赫一时的人物。 这也说明,商人,从来没有我们说的那么简单。 而朝中的那些大臣,哪一个不是家中良田万顷,巨贾如云。 士农工商,不过是一个笑话!” “皇兄慎言” “怕什么,孤连皇位都不要了,没了牵制,还怕那些上蹿下跳的文臣武将吗? 大不了,再把孤的王位也扒了!” “......” 赵济被噎的无话可说。 这皇位本来是义王赵恒的,要不是二十多年前,年轻气盛,不顾后果的迁都,动了无数文臣武将的利益,也不至于将他拉下马。 但至此,没有皇位牵绊。 赵恒疯子的名头算是传荡开来,试想,为了迁个国都,连皇位都不要。 这等魄力,古来帝王,有几个能做到? 这也是,那些文臣武将们怕他的主要原因,生怕惹祸上身。 更是赵济的一把镇世宝刀,有他在,能够稳稳的压制住朝堂上那些不安分的存在。 正在二人继续讨论赈灾细节,和林皓所学出身的时候,有小太监禀报富安求见。 很快,文宣殿内,多了两箱似乎闪闪发光的银饼。 赵济一脸迷惑:“这是?” 富安行跪拜礼后,道:“是两位老侯爷深明大义,为君上分忧!” “???”x2 赵济与赵恒相互对视一眼,一脸懵逼。 能让富安说老侯爷的,不必说,必定是南成候与阳启候。 想到他们抠搜的模样,能捐出这么一大笔银子,简直超出他们的意外。 莫不是,吃药犯傻了? 随着富安将自己知道的事情,简单说完后,赵恒、赵济明白了过来。 这是俩老头子,一定被林皓给算计了。 赵恒不由想起,林皓说用自己的名头一用,不消多说,必是用自己的名字,吓唬两个老人家,忒不厚道。 不过看在一万两银子的份上,揭过不提。 赵济看到银子,心里一阵舒服,道:“两位老爷子出了这么多银子,我们也得表示表示,就按富安你的提议,这样吧,安排后宫的两位贵妃回娘家省亲” 赵恒见他表态,自己也不好说不好。 也道:“我家那两位侧王妃,也让他们回去串串门儿。 不过,我建议,此次省亲,没必要大张旗鼓,否则一下子四座省亲的院子,那两位老爷子,得穷死!” “皇兄说的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