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彩虹路二十五号有彩虹
师虎臣和李宽到了门口,没想到的是,李宽进去之后,随手将门给关上了。 剩下两人心里那种滋味,难以言表。 不过也无可奈何,难受也只是那么一瞬间,是规则就得遵守。 “这,都是你的了?” 里面的李宽四处打量着屋里的东西。 他也不觉得奇怪。 在他看来,这和现在那些厂长没有什么两样。 厂长有国家兜底,经理人有总公司兜底。 又不是自己的,在这种时候,送人卖人和丢掉没什么区别。 马景澄没有回答他的话,而是说道:“请坐!” “既然现在你是负责任,那把文件拿出来,我看一下吧!” 李宽坐下之后,抬起头,盯着马景澄。 “给。”马景澄伸手从茶几下拿出昨天签署的文件。 “九千块~”李宽翻阅着文件,抬起头,“你花了九千块,买下了这个厂子?” 马景澄笑了笑,耸耸肩,“有问题吗?” “没问题。” 李宽想了想,觉得在当下也算是合理的,比这个大的也能花九千拿下。 只不过,这块地,租金是一年一缴,合约是三十年,一年三万,十年就是三十万。 李宽很怀疑眼前这个少年十年之内能不能赚到三十万,至于三十年… 毕竟,从花镇上来时,他就知道,少年接手那姓刘的财产和债务,已经欠下了很多的钱。 而且还有一笔120分利的高利贷。 三万块,如果立马就还掉,那么少年还能得到刘家的财产。 可如今花了九千,买了这么一个不能赚钱的厂房。 就算还剩两万,也维持不了多久。 毕竟,明年开春,这下一年的租金就要上缴了。 除非有人帮他把租金免掉。 即使这样,他也还不了欠下的债务。 这么多年来,李宽见过太多人们眼中的有钱人,隔几个月再见时,已经是债务缠身。 究其原因就是,这些人通过借贷或者其他方式拿到了大笔的款项,本想通过款项狠狠赚一笔再还款。 可最后都是,手里的款项已经花完,却没有入账。 这种情况很多,尤其是去年之前,全国掀起个体工商户浪潮的时候。 尽管有规定,银行不准贷款给个人,可管不住高利贷和不听的地方。 辞职下海的人一波接着一波,倾家荡产的人也是一茬儿接着一茬。 现在那城外的贫民窟中就有不少要饭的,以前就是腰缠万贯的大老板。 这还算好的,毕竟家没了,债也清了,命还在。 在李宽看来,眼前的少年也是一样。 他支出的都不是自己的钱。 今天李宽之所以会过来,不是因为师虎臣和师默是堂兄弟。 而是想要看看,谁敢在当下接手这样一个空厂。 如此看来,他有些失望了。 眼前少年在花镇的表现,不得不说让他眼前一亮。 然而,自己见过的出色人物,并不比眼前少年弱,可他们都失败了。 一时间,李宽思绪万千。 不过今天见到那些施工人员,李宽还是将心中的疑问说了出来:“你打算用这个厂房做点什么?” “集资,可以吗?”马景澄以开玩笑的口吻回答。 “可以啊,只要得到州里的允许!” 李宽点头,转而说道:“不过,即使得到允许,你也集不了。” 马景澄并没有追问。 因为没必要。 集资,都是有权威的人才能干成的事情。 李宽之所以会说马景澄成不了,原因很简单,马景澄在攀州没有威望,也没有认识的人。 攀州没钱的占据百分之八十,可有钱的至少也有百分之二十。 没钱的人不会把钱给他,有钱的人也不会把钱给他,谁也不是傻子。 “你那外面的工人从码头那边招来的吧?” “是!” “多少钱一天?” 李宽没有和马景澄谈厂子的问题,而是谈起了工人工资。 “一块,一天两顿饭!”马景澄也毫不避讳。 李宽听了,微微地调整了一下坐姿,眼神中充满了疑问,“那你知道,只要你一天管两顿饭,就有大把大把免费的人可以使用吗?” 李宽朝外面看了一眼,仿佛看到了街上无数游荡的人,“那么多青壮年,也都不要钱的,你这不是增加自己的负担吗?” “没想那么多,人家给我干活,凭本事挣钱,给钱天经地义。” 听完马景澄的回答,李宽点点头。 这次他没有反驳,因为马景澄的话说得一点错都没有。 这时,李宽想起了自己曾经遇见过的那些人,想了片刻,试探地问: “我还认识很多能干的人,你还要不要?” 那些人中有人是不靠体力吃饭,却也不缺乏体力的人。 他在心里比较了一下。 总的来说,那些人,没有城外那些光脚的人惨。 但也好不到了哪儿去。 常常为了一碗米,拉下那比命还重要的脸皮去借。 眼前的少年,一天给人一块钱。 这正规工厂里的工人还不到一块呢。 像少年厂区干活的这种工人,按照今年来说,普遍,大工一天都才八毛,小工五毛,包工头一块五。 就算都是大工,可如果管饭,管一顿,那就是五毛,管两顿,那就是三毛。 就这都供过于求。 一块钱,够很多人吃几天了。 标二米才三毛钱一斤,一斤米吃个汤水,够吃好几天了。 “一天也不要你一块,你给个五毛,管两顿饭,怎么样?” 李宽开始了讨价,“管一顿也行,要不要” 有总比没有强。 “要倒是要,但我请来的下面这些人都是技工,一人能干几人活~” 马景澄还未说完,李宽接过话,“你看,想多了不是,这年头,谁要是只能干一样,那还活得下去吗?要吗?” “泥瓦工我是不要了。” 马景澄想了一下,“不过,要是有那种懂点电焊,会装门窗,玻璃,会干设计的人,我还是要的,能跑腿儿卖东西的人,我也要!” “你看,多亏我问了,要不然供需就错过了!” 李宽一拍手,期待的看着马景澄,“还有什么,你还需要什么,我也许都能帮你解决!” 马景澄知道,李宽并不是纯粹地想要帮自己。 而是在帮他自己。 虽然马景澄猜不出李宽的真实目的,他却知道。 只要自己提出需求,就会需要一定的人力,需求越多,所使用的人也就会越多,那么那些闲置的资源就会被利用起来。 即使李宽本身并没有得到任何好处,可有的问题却在这样一次简单的谈话中被解决了。 有时候,行动本身,远比能看见的行动成果有用。 眼前这个叫李宽的家伙,给马景澄的感觉就是,思维和普通人不一样。 这个年代的人还是很厉害的。 这个李宽,竟然能够从那些毫不起眼的工人身上,看到某种契机,这不是一般人可以拥有的思维和眼力。 在和马景澄简单的对话中,李宽说了什么? 人、免费、多… 如果要分析李宽的动机,那么就得从这些不起眼的词语当中结合李宽的身份去分析。 而且,最主要的是,李宽提到,免费人力超过为人力提供的选择,这个问题的核心是社会问题,不是攀州面临的问题,而是全国当下面临的问题。 经济发展不起来,提供不了就业岗位,导致很多人无事可做。 无事可做的人也是要吃饭的,没有收入要增加支出,就增加了不稳定因素。 为什么城里每天有那么多打架的小青年? 就是因为闲的。 所以,作为一个可以调控资源的人,他能够在其中起到什么作用就非常的关键了。 马景澄还了解到。 攀州在如此严峻的前提下,还对红港或者外资提供一定的补贴,一方面是为了发展本地经济,另一方面是为了不增加更多的社会风险。 如果每个人都像李宽这样的话,攀州应该不是目前这个状况。https:// 但这样的人太少了。 按照马景澄的三七定律,攀州至少有三成的人,在尸位素餐。 同样,马景澄觉得,在任何一个城市,至少有二到三成人是有余钱的。 不说很有钱,至少是有余钱,不会像城外那些一样一分都掏不出来。 只是无人去调动这些资源。 既然李宽这么说,自己也有需求,不如就满足他好了。 “我需要水泥,钢化玻璃,彩色印刷,布料供应,广告…” 马景澄一边说,李宽点着头默默地记下。 李宽想着,能多解决一个人一天的就业问题,多得一分钱,那对自己和对攀州来说,都是有利的,于是在马景澄说完之后,他又问道: “除了大工,普通的青年要吗?” 所谓的大工就是身怀技术的工种,无论是在石碑上绣花的、还是给房子画栋雕梁的,亦或是街头耍杂技的,只要身上有点东西,在马景澄看来,都算。 因为大工的工资高,而马景澄对大工的定义就是技术活,一般人干不了。 而普通的青年,很多人只会写诗,这玩意儿对马景澄来说没用。 不过他还是犹豫了一下,想了想之后才给出答复: “要,但是只要踏实、不惹事、脑子灵光的!” 马景澄话是这么说,至于李宽听到的是怎么回事儿,那就不知道了。 在马景澄的定义里,拿踏实来说,只要不持强凌弱,认真做好工作都算踏实。 李宽点点头,站起来看了一眼旁边一只脚放在茶几上从不曾拿下的张莘月,然后说道: “那行,厂子手续没有问题,我明儿把人都叫过来,你看着办,有事儿可以去找我,你有我地址吧?” “有!” “好了,没事了,你忙吧!” 李宽朝着门走去。 马景澄站起来跟着出去。 而张莘月,头都不抬一下。 看起来有些不太礼貌。 不过,马景澄就喜欢她和魏和尚那样的人,咋咋乎乎,却单纯得只认自己一人。 能怎么办,宠着呗! 作为老板,得有点局气。 而外面两人,左等右等,不见李宽出来。 于是朝着施工的地方走去。 想要打听多少钱一天。 奈何没人理会。 气氛多少有些尴尬。 这时恰好李宽走了下来。 两人赶紧围上去,师虎臣迫不及待的开口: “主任,怎么样,是不是违法了?” 李宽假装没看见师虎臣给自己使眼色,平静地回答: “没有违法,通过正规渠道签的字,交接文件也很完整,即使师主任来检查,也找不到任何问题。” 在李宽看来,尽管少年的失败已经注定,但那是少年自己的事情。 而他的要做的事情,就是在坚持自己底线和原则的情况下,灵活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 少年手中至少还有一万多块钱,哪怕是拿出五千来给人发工资。 那么很多的问题在短时间内会得到解决。 正如李宽自己说的那样,这年头,如果谁只能干一件事,那么他大概率活不下去。 他自己也是一样,尽管作为攀州工商部下一个小小的预算主任,但很多工作还是会累计到身上。 上到一州之长宋青州,下到他这种小小的主任,如果做一个归纳的话,其实目前都在做一件事,解决就业问题。 州里财政没有钱,即使有,也不可能给那些没有工作的人发钱,这会产生一系列更为严重社会问题。 到了那时候,那就不是一个攀州的问题,而会引起连锁反应。 虽然李宽没有权限了解州里的财政,不过他却知道,州里其实早就赤字了。 不要说从西境其他州借款,就说从攀州的汇东银行都拿了不少的钱。 可这样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社会的问题要让社会运作来解决。 既然马景澄有自己的想法,无论这个想法是成熟或者幼稚,那都是马景澄的事情。 李宽知道自己要做的就是调配资源。 他看得出师虎臣那不甘心的样子,不过也不会施以任何的言语,这是他做事的度。 师虎臣敷衍地点头。 不过李宽离开之后,他还在厂房门前徘徊。 当他看到工人敲敲打打的情景之后,似乎想到了什么,这才离开了厂房。 下午,魏和尚领着几个人去买饭。 又有一群人闯进了马景澄的厂房。 在办公室见到马景澄,直接就问:“你就是厂长啊?” “我就是!”马景澄很平静,“有事儿吗?” “你有什么需要,我们都包了,水泥,拖拉机,电焊,要什么材料我们都有!” 为首的一人同样膀大腰圆。 他这一说话,马景澄就知道这是些什么人了。 通过暴力或者恐吓的手段,强行将自己手中的货物以高价卖给新来的顾客,从而造成垄断。 大概讲的就是这些人。 不过马景澄一点都不慌。 这时,在一旁安静拿着一本书看的张莘月,扭头看了一眼堵在门口的一群人。 手指轻轻一用劲儿,整个人就轻盈倒立了起来。 那汉子见张莘月两个手指在茶几上将身体稳稳地倒立,还镇定地举着书看,脸色一变。 他不是傻子,一看就是遇到练家子了。 来的时候,人就提醒他要注意屋里面那个小姑娘,他还不以为然,现在见到,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于是他气势瞬间减弱了一半。 马景澄微微一笑。 通常遇见这种以暴力恐吓的人,如果你手上没点真功夫,他就会越来越强硬。 但是,光以暴制暴却不能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会激化矛盾。 敢这么明目张胆强买强卖,身后要是没有柱子撑着,那他不敢这么硬气。 对付这种人,在让他觉得有以暴制暴能力的同时,还要让他知道,我身后的柱子,比他的还要粗,还要硬。 “我这边是没得问题,做生意嘛,跟哪个不是做。” 马景澄先抛出了这么一句话。 见来人表情松了不少。 马景澄接着说了第二句话: “只不过,刚才有个人也来这样说,我有点为难,要不你们商量一下?” 马景澄说完,抬头看着离自己一米左右的大汉。 大汉仔仔细细地想了一下,在攀州还有哪个比自己更有实力吗? 没想到,于是开口问道:“是哪个?” 马景澄从桌子上拿过一张卡片,盯着上面的文字,磕磕巴巴地说道: “我其实也不晓得,不过他说他住在彩虹路二十五号!” 马景澄停顿了一下,然后抬头:“要不,你去彩虹路二十五号问一哈?如果他同意,我就没得问题!” “彩虹路二十五号,藏熟悉?”大汉念叨着。 “大哥,大哥~” 大汉扭头:“啥子事比老子谈嘞这件还重要,说!” 那人记忆力似乎不错,对着大汉耳边一阵嘀咕。 大汉听完了直皱眉,然后看向马景澄:“你说嘞给是真嘞?” “嗯~”马景澄将手中的卡片要递给大汉。 “不用了,既然有人了,我们就走了,就当我们没来过。” 随后大汉带着一群小弟走了出去,一边走一边骂。 张莘月这才轻轻用没有受伤的脚落地。 马景澄还挺好奇的,走过去,坐在张莘月身边,拉起她那左手,盯着食指和中指一顿研究。 马景澄读初中的时候,能够用一根手指做俯卧撑,但是上大学一只手都不行了。 不过,见到两根手指承受整个身体的重量,马景澄还是有点震惊。 而张莘月则是一脸疑惑地看着马景澄,“看啥子?” “没!” 马景澄刚开了张莘月的手。 “那个男嘞,为啥你让他去彩虹路二十五号,他就走掉了?”张莘月疑惑地问道。 “因为彩虹路二十五号有彩虹!”马景澄哈哈哈地笑起来。 “真嘞?” “真嘞!” “骗人!”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章节。 新笔趣阁为你提供最快的我真是煤老板啊更新,第四十五章彩虹路二十五号有彩虹免费阅读。htt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