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四章 何人来访谒
书迷正在阅读:氪命武神、神话解析,知道剧情的我无敌了、瞎眼十年,徒弟皆是妖王、天掉馅饼比较甜、崇祯的网购系统、从小镇学霸到首席科学家、明末,我拥有无限物资、我能看见厄运信息、从摆地摊开始的大佬、木叶:开局解锁凯多模板
八德池下水深八丈,池底是一片幽深晦暗,踏之宛若实地。 鱼头书生站于池底,八德池水呈旋涡之状不断在他身上冲刷,由内而外,再由外而内,渐渐便有乌黑浓密之气从其身上散逸,融于池水之中。 一大片乌墨之色从中央晕染开来。 池中一声发出:“谁来饮这池中之水,保管他受用无穷。” 监守的金刚只看一眼,便头晕目眩,八德池旁翘首的佛居士闻到气味,已是成片倒地,境况稍好一些的也是口吐白沫,不断抽搐: “此人心中欲念,何其毒也……” 余人纷纷躲避不及: “此人何方妖魔,欲念炙烈如斯,乃是我生平仅见……” “快跑!快跑!” 咕嘟咕嘟! 八德池水满溢,浑是乌黑之色,黑水不断翻腾,八德池旁顿时鸡飞狗跳,佛居士们避之不及。 监守金刚饶是事先得了吩咐莫去管他,但看到大好八德池被污染一片,乌烟瘴气,亦是看得瞠目欲裂: “此獠猖獗……” 那池中再发声音: “谁来饮这池中之水,保管受用无穷。” “……” 此处动静,已惊扰远方,不断有霞光飞来,围在八德池上下观望: “是何处狂徒在此?” “执法金刚只是看着?有所古怪……” 纷纷议论之间,那池中再次发声: “谁来饮这池中之水,保管受用无穷。” 然而再看那池中之水,已由纯黑之色,变化成五彩斑斓,仿若世间各种剧毒之物熔炼而成,谁敢尝试? 诸多佛徒纷纷摇头,本能抗拒: “大家莫要受了蛊惑……” “此乃是人间欲念混为一池,刮骨吸髓,一旦沾上恐怕沉沦其中,一世修为尽休矣!” 喧闹之中,忽有一小沙弥越众而出: “我来!” 众居士一看,忙是劝阻: “小师傅快退,这水可沾不得!” “使不得!使不得!” 虽是劝的激烈,却不强行阻止,只因对于个人而言,要看见本心就得自行破障,旁人建议,归根到底却是魔障罢了。 那小沙弥一对赤足,已是走到八德池旁,五色斑斓池水发出令众多居士难以忍受的气息,小沙弥却似不受影响。 小沙弥暗暗运气,手掬一捧池水缓缓凑在嘴边,忽然仰头一口饮下。 预想之中的剧痛并未袭来,也无头晕目眩之感,更无丝毫的异状。 小沙弥顿了顿,对八德池中施礼: “我已饮了池中水,却也平常,无有……受用无穷之感。” “哼,你这小和尚举手投足皆有礼貌,做足了礼节功夫,可惜都是表面功夫。” “……” “灵山界之大,能人无数,能饮这池中水的也有不少,偏只有你出头!” “……” “居灵山界,不修心养性,养平和之气,反而学人好勇斗狠……小和尚,你功夫还不到家。” “……”小沙弥正欲理论,哗啦一声,八德池水大开,已有一鱼头书生飞出落于他的身前,盯着他看: “你果是长的俊俏,叫什么名字?” 小沙弥毫不示弱瞪着他,正欲反驳几句,不料看着眼前面貌丑恶之人,心中竟然生出亲近之感,脱口而出: “小僧龙悟阳!” “……好。”那鱼头书生点头:“我看你这性子,不适合学西天教的法门,不如随我修行,你觉得如何?” 小沙弥皱眉,正欲回复,空中已有一声传来: “西天教虽与人为善,却也没有随便任人撬人墙角的道理。” “……龙大师!” 一道灵光已是从灵山飞下,落在八德池上方停住: “大阳神,别来无恙否!” 清绝女尼凌空傲立,遗世出尘。 在场诸多佛教徒惊讶万分,纷纷见礼: “龙大师……” “原来他是个神灵!” “大阳神都不曾听说么……” 鱼头书生见她,神色冷淡:“龙比丘。” 女尼再道: “此子心有气性,很是难得,正好在我座下磨砺。龙悟阳,可愿随我修行?” 饶是周围的居士们学的平心静气的法门,听到这话也是一阵哗然,多有羡慕之声: “能追随大师修行,乃是几世修来的福分!” “龙居士,恭喜了……” 小沙弥看着龙比丘,心中激荡难言,又感受有一种莫名的心绪,一时便有些愣神:“大师……” 龙比丘微笑看着他:“无需紧张。” 小沙弥心中生出一种不能拒绝她的感受,脱口而出: “小僧愿意拜入大师门下!” 鱼头书生只是冷眼旁观,知道今日事是早有预案,故此并不做声。 龙比丘收下小沙弥,再看向鱼头书生: “故人相见,能否移步一叙?” “既他已出世,我们理应谈谈。” 龙比丘含笑点头: “请。” 小沙弥龙悟阳静立一旁,心中不明所以。 他自灵山脚下一处莲中降生,天生便能修行,如今修为已有小成,灵觉敏锐。 他有所感应,两人虽说的不清不楚,不过话语间似与他有关。 龙悟阳压下心中古怪,随着两人飞往灵山。 一路飞行,龙悟阳听着前方龙比丘与鱼头书生交谈,看得出来,两人言辞之间处处有着交锋。 “大阳神,你觉得此处灵山如何?” 鱼头书生望下看去,淡淡称赞: “不错。” 龙比丘亦是淡淡点头:“大阳神既赞美,足见是真不错。” “云山接海隅,石栈通星月,蔚为壮观。” 山是云之故乡,云是山之衣裳,云山相依,自是仙境,云与山绵亘千里一直到海边,在悬崖峭壁上修建的长长栈道,在云里穿梭,是可以前去摘星揽月的道路。 龙悟阳亦是第一次上得灵山,与在山下仰视别有不同,听鱼头书生两句,觉得很是应景。 听那鱼头书生再道: “涧濑诉千秋,松涛歌万阙。” 这是赞灵山涧流清澈,长流不断,苍松高挺,风中吟啸,这两句也有夸西天教佛道悠久,积淀深厚之意。 便是龙比丘听了,脸上也露出欣然之色。 “佛心需道为,龙脊堪凌越。” 这一句,却是畅怀登山之感,以佛心道为而教化世人,以龙脊可以凌越予人希望。 佛心需要道的不断修炼、灵山山水的净化与升华,当登峰造极,汇聚宇宙万物的精气神之后,生命的境界从此得以超越。 龙比丘再点头,这一句口气是极大的,有指点西天教修炼法门之嫌,不过以大阳神的修为,也不是空话。 也还能一听。 随后,龙比丘听得最后一句: “长住亦成仙,何人来访谒?” 龙比丘初时颔首,后又顿住。 这一句讲长时间在此居住能得道成仙,人向往之,自然是赞美之词。 而后半句,则问若长住于此亦可修道成仙,那在成道之后,谁来拜访自己呢? 这便是忽然转了话风,叫龙比丘也措手不及了! 这是说他在灵山成道的话,是问她龙比丘会忍不住来访寻他,还是天下圣贤来访或是世上神仙佛陀都会来访? 如此一问,既有期待,也有自信;既有悬念,也有肯定;扑朔迷离,让人捉摸不定,浮想联翩,匠心独运,耐人寻味。 此人不说自己拜访灵山,而是跳出窠臼,反客为主,主客合一,而敢在灵山之上说这般话,真乃是天下第一等的自信! 龙比丘虽觉得被他压力一头,心中却并不反感。 龙悟阳站在鱼头书生之后,深吸一气,将这四句连起一读,心中顿生一股豪迈之气,只觉此人身影竟比山海还高大。 只是站在他的身旁,便有一股景仰自豪之情,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