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七章 吊民伐罪
书迷正在阅读:封天剑神、重生过去从猫开始、末世之进化为高武世界、大唐从挽救长孙皇后开始、武道长生:从觉醒生死眼开始、我在大俞有个属性面板、亮剑:傻子管炊事班,全成特种兵、万国争霸:开局召唤李存孝、学习内卷:这个修仙不正经、天云祭
“这……这是江都的骁果!”使者惊呼一声,跌坐地上,“怎么可能?!” 杜伏威等人被他这一声提醒也反应过来。 城下那支兵强马壮的骑军,这装备,这阵型,这旗号,这训练程度……不正是过去数月跟他们在江都城下打生打死的骁果军? “不,不是宇文化及控制的那批骁果,是更早前的一批!” 杜伏威目光一凝,勐然想起先前一事。 江都兵变当日,他和李子通见城中大乱乘虚而入。 那时恰好有一支三千人左右规模的骁果从城南撤离。 那时候他们还为此事庆幸,想着隋帝人心尽失,宇文化及兄弟亦不能完全掌控骁果,拿下江都大城指日可待。 虽然后来结果证明他们还是过于乐观了,但城中守军越少,肯定是越有利的,所以乐见其成。 只是没想到当初以为溃逃的三千骁果,居然一转头跑到了琼花盟的地盘里。 看样子,已经被这位“江都留守”收入麾下了? 他是怎么做到的? 杜伏威想不明白,但他知道,有了这么一支精锐战兵在手,不管是他杜家军还是李子通,先前所有盘算都会落空。 从这一刻开始,琼花盟不再是任人欺负的兔子,而是能噬人的狮子! “杨盟主藏得好深呐……” 杜伏威看着杨遇安始终澹定的笑容,脸色阴晴不定。 而在他旁边,吴国使者早已是满脸灰败。 …… 杨遇安特意在城头上演那么一出,自然不是为了戏弄李子通的使者。 他是演给杜伏威这群义军头领看的。 这群人在江淮一带打滚数年,享受过荣华富贵,也见过几回鬼门关,早就忘了当年起兵时的誓言。 简而言之,已经彻底堕落为普通军阀。 所以杨遇安不指望靠什么道义收复对方,也不指望光凭金银财宝就能收买。 对于这群见利忘义军头,亮剑秀肌rou是最实际的方式。 在江淮这一带,你们打不过我,今后都给我老实些吧! 效果还不错,从城头下来后,杜伏威再也不提带兵攻打江都的事,也不提回去历阳老巢的事,老老实实住到杨遇安安排的房舍养伤。 这之后他还能不能离开丹阳,就看杨遇安的心情了。 “李子通那使者,可审问出情报了?” 杨遇安回到留守府时,杜如晦和魏征正好来找他。 “本以为是个硬汉,没想到是个孬种,想必被敬德和叔宝吓坏了。” 杜如晦嗤笑一声,而后神色一肃,道:“火并杜家军后,李子通麾下仅存千余可战之兵。即便将各处降卒算上,满打满算,也不出三千之数。” “再加上前番数月攻城,江都城防处处缺损严重,短时间内这点兵力根本不足以稳守江都。我军此时出击,拿下江都胜算极大!” 杨遇安闻言点点头,道:“那城中投降的勋贵们呢?可有打听到什么?” “李子通还忙着给麾下当家们封官分钱,暂时还顾不上投降的隋室勋贵们。” “呵呵,也是。” 杨遇安轻轻一笑,心中再无顾虑。 今日秦琼带兵绕城演武,除了要吓住杜伏威等人,本身也是为即将到来的西征作准备。 而为了这一战,他已经准备了数月时间。 若算上关中那段时日,更是快有半年了。 半年谋划,数月备战,隐忍不发,直到今日,终于到了亮剑的时候。 “明公行仁义之师,除暴安良,匡扶社稷,怎么不配上一份讨贼檄文?”魏征跃跃欲试,“魏某不才,愿为明公执笔!” 魏征是他府中录事,这属于本职工作,杨遇安自无不可。 哪知他刚刚点头,魏征便直接从身上掏出一份墨迹干透的草稿。 原来早就准备好了。 杨遇安莞尔打开,但见文辞骈丽,声势逼人,力透纸背,足以直接载入史册作为后世范文。 心中不由赞叹一句不愧是《隋书》的主笔。 “咦,玄成这落款怎么没写?” 杨遇安看到最后,发现落款位置仍旧空着。 “是这样的,关于明公此战该打出哪边旗号,某与克明尚存二论。”魏征老实道。 【推荐下,野果阅读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yeguoyuedu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怎么说?” “其实就是先前我等分歧所在了。”魏征回答道,“某认为隋帝无道,失德于天下,故而明公当以琼花盟盟主的身份举义,以结好江淮各地士民,凝聚人心。而克明则相反,认为明公当以江都留守的名义匡扶隋室,拨乱发正!” 杜如晦闻言也看向杨遇安。 这个分歧早在谋划江都今日局面之时便已经存在,那时杨遇安表示既要文取又要武功,争取毕其功于一役,但这是战术层面的安排。 对于今后自身势力发展的战略大方向,他始终未曾明确表态。 除了时机未到外,更因他自身也还在考量。 不过到了今时今日,也该向自己的核心追随者们表明志向了。 “玄成,克明。”杨遇安郑重看向身边两个心腹谋士,两人神色皆是一肃,“跟你们说句掏心话,杨某如今年近三旬,这小半生奋斗下来,最自豪的名头既不是琼花盟盟主,也不是大隋江都留守,而是‘种花客杨遇安’。你们可知为何?” 未等两人回应,他便继续说下去:“因为杨某喜欢琼花。” “琼花是天界之花,性情高洁,爱憎分明,喜恶纯粹,不畏权势,不摧眉折腰,敢于为贫弱者绽放。除了尚无功名留世,跟古之圣贤伯仲而已。”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指着自己轻嘲道:“有道是越是缺什么就越要追求什么,跟琼花比某时常自惭形愧,只能寄情于仙花,涤荡污秽。” “明公匡扶社稷,除暴安良,虽不比古之圣贤,亦是当世大德!”杜、魏二人听到这里立即异口同声表态。 杨遇安却摆摆手示意两人稍安勿躁,又道:“某虽做不到琼花那般高洁,但这些年以花名自号,十步杀一人,也自忖不负于天下。” “开皇二十年,某与师傅第五观主师娘柳娘子南下三吴之地,遭遇世族沉氏勾结东阳贼祸害乡里,某化名西域僧安花客,杀沉氏,杀官兵,亦杀贼众当中的恶徒,平息一时祸患。” “仁寿二年,其时豫章王杨暕府中幕僚乔令则、刘虔安等人声色犬马,恣意yin掠,某以种花客之名斩之于王府之中,替天行道,江都士民无不摆手称快。” “同年,某千里护送虬髯客北上卫州,又在卫州与他共同对抗朝廷高手,只因他敢于揭发巫蛊乱党之害,不畏权势,赤心不负天下。” “仁寿四年,某在东都与楚公杨素隔空一战!” “大业元年,与杨公二战” “二年,第三战!” …… “大业十年,贼帅辅公祏为了一己之私致使江淮险些再起兵灾。失败后逃亡塞北,某奔袭半月,斩之于突厥军帐内,亦是以种花客之名!” 杜如晦与魏征虽然多少听说过杨遇安过往事迹,但毕竟多手谣传,远不如本人叙述更有真情实感,更多具体细节。 此时跟随他从小小少年一路走来,经历无数腥风血雨,时而沉郁时而高坑,不觉心荡神摇。 这时杨遇安语气一顿,神色凛然道:“某这一生,勋贵杀得,官兵杀得,流寇杀得,胡虏杀得,妖邪杀得,甚至所谓‘义军’,也杀得!” “不管你是兵是贼,是官是民,是富贵还是贫贱,只要为了一己之私欺压百姓,祸害天下,那便是某的敌人!” “我种花客杨遇安既不是为了隋室而战,也不是为了扳倒隋室而战。” “某是为了天下人而战!” “吊民!罚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