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1.损失惨重
我是导演,我不比烂正文卷891.损失惨重杨蜜那边已经开始了《一代宗师》的宣传。 各种节目上的手软。 与之相比,许鑫的日子倒是清闲多了。 学校那边纪录片的项目人选,于老师来帮他挑。 两部电影一部等柏林电影节,一部的宣传是从12月才开始。 而《完美陌生人》之所以安排的这么晚,实际上也是因为12月的缘故。西方人也辛苦一年了,过年休息看个电影也得讲究个先来后到。再加上意大利首映,意大利那边的宣传更多的是流媒体广告,以及电视台。 把广告打出去后,暂时不用很密集的宣传。 国土面积不大就这点好处。 所以,他每天就两件事。 白天修身养性弄《暴裂无声》……甚至《暴裂无声》都不用怎么弄。 这电影……太久了。 再过两年也能算是十年磨一剑的范畴。 整体框架早就在许鑫心里打磨了千百遍,剩下的就是灵感来了的微调而已。 白天的时间,他放到了健身上面。 晚上则是有杨当鼎无杨陪娃。 而这段时间要说最欣慰的,其实还是烧饼。 该怎么说?……年轻人身体好? 还是说这孩子自律起来真的甩出所有人一条街? 许鑫的腹肌最多只是隐隐见了轮廓,随着饮食的逐渐恢复正常,最终的结果是把体脂率给刷下去了一些。 内脏脂肪减少了许多。 但烧饼那边已经完完全全变了一个人。 密集的减脂期,随着他的体重来到了标准线后停止。 接下来他开始增肌。 几乎只要许鑫到健身房,就能看到他。 孩子的练的是真勤快。 并且……许鑫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错觉。 总感觉这孩子瘦下去后,人都变帅了。 并且,每天都能看到他朋友圈发的三餐。 全都是鸡胸rou,燕麦面包,西蓝花胡萝卜一类的。 甚至有一天许鑫中午拉着他去涮火锅,这孩子连芝麻酱都不吃。牛rou也是选的最瘦的地方啃。 一片rou,蘸点葱花酱油,就这都不敢多吃。 天天念叨着什么“钠超标,锁水”之类的。 弄的许鑫那一顿饭都吃出来了心理负担,觉得自己在拉着烧饼犯罪。 而时间就这么一点点的掠过。 人吧……有时候就怕安逸。 安逸了,时间就过的快。 …… 月中旬的时候……一些变动到来。 当时……他看着电视里的新闻,脸上是大大的懵比。 这…… 啊????? 他满眼不解和震惊,却不知和谁说起。 不过冷静下来后,却能确定一件事。 张维平……应该是快出来了吧? 而一些事情…… 也应该快要启动了吧? …… 接着,许鑫胸前挂着工作证,去参加了一下会议。 开完后,平平无奇的结束了。 随后,日子就这么安逸的一天天的过去。 明明感觉前两天才刚去神木,可这一转眼,天寒地冻的12月份就来了。 11月29号,卡着上午9点的功夫。 捂的很严实的许鑫在电影快开场时,走进了放映厅。 他今天时间紧任务重。 《万箭穿心》也是今天上映,不过跟《1942》不一样,它是午间场,下午1点钟首映。 而就在几天前,《飞越老人院》也在24号上映了。 至于票房表现……还别说,不错。 首日就创造了312万的票房。 这才五天时间,票房已经来到了接近1900万。 照这个趋势下去,回本应该不成问题。 但想赚钱……那就是个长线的回报了。 票房不错,口碑也挺好。 而许多媒体把这部基本可以说是毫无票房吸引力的人所演绎的电影能成功,归功到了丝路电影节。 丝路电影节之前,你问《飞越老人院》是什么,一百个人里一百零一个不知道。 可《丝路电影节》之后,有了知名度,虽然没获得奖项,但能和《烈日灼心》、《万箭穿心》一起入围东京,哪怕退赛了,也混了个好人缘。 再加上电影质量本身也挺可以的。 在外人看来,这导演不说前途无量吧,但至少也能概括到“光明”里面去。 但许鑫心里很清楚。 至少两三年内,不会看到他了。 原因就是《飞越老人院》是这届东京电影节的“独苗”。 唯一一个留人拿奖,没有完全退赛的电影。 一饮一啄,和天无关,纯粹是人闹的。 至于《万箭穿心》……老实讲,许鑫也不知道为什么王竞要选和《1942》一天上…… 行吧。 伴随着剧情开始,他听见了张国利的声音。 一副地主扮相的张国利提着灯笼,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就交代了闹灾的背景…… 许鑫微微点头。 得承认。 冯晓刚确实有能耐。 这片子就目前而言,无论是镜头还是调度,以及色调,让他看着都很舒服。 而2个小时20分钟后,他看着电影的职员表出现后,坐在椅子上久久沉默。 影院里,随着灯光亮起,观众们准备离场。 这时,许鑫听到了旁边一对小情侣的悄悄话: “完了……一会儿吃饭的好心情全没了。以后我再也不浪费粮食了……” 这是男孩说的。 “咱俩吃完饭下场看《寒战》吧。我不想看《万箭穿心》了。听说那电影也是个很悲惨的故事……最近这些电影怎么都扎堆了?早知道咱们就不来了。看着好讨厌啊……” 《寒战》是11月8号上的。 许鑫本来也打算看来着。 想看看林狗那塑料粤语。 不过这会儿他只是看着俩人离去的方向怔怔出神。 并且有股冲动。 他想追上去问问俩人对这电影的看法。 不用长篇大论的点评,就给出“好”还是“不好”就行。 他没看过刘振云的,甚至一直不是很喜欢对方的写作风格。 但…… 冯晓刚这部《1942》看完,他给出的评价却很高。 这……应该是对方这些年拍过最走心的一部电影,影片无论是场面的调度,还是所有角色的演技,甚至是里面……传达的那种东西。 不像是京圈的东西。 应该……是从刘振云的原著中就能找到。 正因为如此,他才想看看原著是什么样。 但先不提,就电影而言…… 真的挺棒的。 虽然大家派系不同,但此时此刻自己心里的好电影,被俩人这种点评……他心里其实是有些不舒服的。 但最终他没去问。 千人观佛,佛有千面。 角度不同嘛。 确实,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就故事性而言。 这个故事……也忒惨了一些。 但却并不碍着它是部优秀的作品。 他正琢磨着…… 一个声音传入耳畔: “我刚看完,我和你说……真别给自己找不自在了。我现在感觉超级郁闷,都没心思吃饭了。” 他寻声望去。 是一个小姑娘正对着手机在说话。 看样子是在发微信。 “……” 观众们走的七七八八。 许鑫无言,跟着人群的尾巴走了出去。 “叮。” 杨蜜发来了消息: “怎么样?我这边忙完了,回酒店收拾东西,大概晚饭能到家。你看完了没?” “看完了。” 他回复道。 想了想,给出了自己的评价: “一部在我看来非常优秀的电影。说是他最走心、最好的作品都不过分。” “/惊讶,评价这么高?” “嗯。当然了,也有瑕疵,比如多点叙事,导致爆发力不足。有点顾此失彼的感觉……但还是一部好电影。可以打个80分。” “行吧,那等我回去也看看去。你记得吃饭~” “嗯。” 回复完后,许鑫关上了手机。 确实得吃饭。 还得好好吃饭。 一粒粮食都不能浪费那种。 …… 许鑫这么多年吃饭其实一直不怎么挑。 山珍海味能吃,给碗面也能活。 中午,他就在商场里找了个面馆,要了碗面。 因为穿着大衣,带着棒球帽,坐在椅子上的时候他整个人看起来都非常臃肿。但也正是这份臃肿,让他在吃饭的人群中一点都不显眼。 更何况这家面馆的桌子还是靠墙的那种小长桌。 一碗面,一个rou夹馍,这就是今天的午餐。 不得不提,《1942》的劲挺大的。 他现在处于连掉个饼渣都会捡起来的状态。 而皮脆掉渣的潼关rou夹馍吃完,把包装纸里最后一点掉落的饼渣都倒进了嘴里,他这才空出手来,打开了微博。 他想看看网友怎么评价《1942》这片子的。 然后就看到了一句#1942#话题下的评论: “片尾的一句旁白:“这些糟心的事我都忘了,你又写它,图个啥?”糟心的电影导演又拍它,图个啥? 电影,是好电影。但有种冯导强行给我们上历史课的既视感。 顺带一提,如果想看冯氏幽默,或者想看《集结号》的感人,更或者《唐山大地震》的煽情想哭一会儿的,别来看了。 这电影里都有,但哪一点都没做好。” “……” 看到这条评论,他嘴角抽了抽…… 很奇怪。 许鑫站在客观角度,想反驳。 并且能说出很多反驳他观点的言语。 可……他试着带入到观众视角来看这片子,却发现这些反驳的话语,自己一个也说不出来。 因为人家说的挺对的。 这也是刚才他和妻子说出的这片子的瑕疵。 四条线,都有。 但都没做好。 虽然最后都相互交织融合在了一起……可就像是这条评论一样。哪一点都没做到极致。 而他看完这电影后的评价同样也是好电影。但最大的感受并非是感慨冯晓刚这次有多厉害,或者是这个故事多好多好,而是不想浪费任何一粒粮食。 还真像是一堂历史课…… 历史课,教人铭记历史,肯定没什么不好的。 让更多的人了解当年河南大逃荒的惨状,铭记历史,奋发图强。 肯定没问题。 但……为什么包括自己在内,所有人的观感都会这么奇怪呢? 一边嗦面,他一边琢磨着。 同时继续往下翻。 发现大多数都觉得这部电影太惨了,看完心里很难受。 虽然只是表达,但总结下来就是:观感一般。 这对电影而言……可不算什么好迹象。 想了想,他关了微博,打开了豆瓣。 搜了下《1942》后,很快,页面加载。 评分已经解锁了,超过4000人给打出的分数是:8.6 这分数……不差。 虽然跟自己那几部开篇就上了9的电影分数比还低了一些,但只要电影后续口碑没什么问题,上涨几乎是板上钉钉的。 可当他看到评论时,却发现不见什么五星,二星三星的居多。 “我琢磨每年的12月份贺岁档,您老人家可是霸主。这次是脑子抽了?上了这种基调的片子?” “刚看完,就一个字:惨。惨到不像是冯晓刚。你要说这是西影厂的片子,我包容性会更强一点。但你好好的冯氏幽默不拍,贺岁档送给我们这么一盘苦瓜,我们怎么吃?” “说客观点吧。电影确实是好电影,可以说是冯导这些年最用心的一部片子了。没有恶俗,没有歪曲,影片处处透露着用心。2小时20分钟的片子可以一气呵成的看完。 ……好,客观说完了,说主观的:我记得冯晓刚采访的时候,亲口说了,这是他想给所有同胞们还原历史的一个故事,值得被人铭记的故事。刘振云这部我看过,所以剧情大概清楚。《温故1942》题材比较严肃,上映前,我没有担心过冯导的艺术水准托不起来这么大的题材,电影好坏,我还是懂的。但我想问,你这个让人铭记的故事,想让我们记得什么? 其实前面我都还能忍。我最忍不了的是,你把原著里的结尾给照搬了过来。那句“这些糟心的事我都忘了,你又写它,图个啥?”。 不好意思,在听到这句旁白后,这部《1942》或许用伪纪录片来概括会更合适。 严肃题材的电影向来难拿捏,归根结底并非是剧情,而是内核。一部影片的中心主旨要明确。可在《1942》里,我只看到了一部纪录片。 甚至,它远不如刘震云的精彩。” 这篇……姑且算是短评的评论,评论人给了2星的评价。 就着这篇评论,他吃完了碗里的面。 擦了擦嘴后,就给其他等候的客人让了地方,压低了帽檐走了出去。 来到了商场供人休息的凳子上后,他继续翻看着豆瓣的评论。 得承认,豆瓣上一些观众对电影的视角解读,确实要比微博那种绝大多数人都是发出最直接感叹的几十字短评要相对更“精”一些。 但也正是因为这种认真观影的习惯,才让很多人对这部电影产生了不少的意见。 有给五星满分的,但解读多是在夸冯晓刚的诚意,以及这部电影故事的真实与内心共情后的那种悲悯。 鲜少有从电影的主题、立意方面去说的。 许鑫也从中逐渐了解到了观众的想法。 他们不否认这电影的严肃性。 也没否认冯晓刚的用心程度。 真正有些无法接受的,就在于电影过于真实,真实到哪怕是四条故事线同时进行,但偏偏每一条都没有什么“新鲜感”。 说白了,看这部电影,真的就像是上历史课。 历史老师并没有对历史做任何的渲染或者加工,只是照本宣科的在课堂上,把今天要讲的,原封不动的拿了出来。 哪怕,它是以张国利饰演的范殿元这个角色为切入点。 但观众不接受。 因为这里面的范殿元可能是假的,但当年老蒋和手下的官僚的各种态度却是真的。在这种真实之下,范殿元从一开始,命运就已经注定了。 说白了,当一些了解这段历史的观众看来,最大的败笔,其实就是官僚这一条线。 因为太真实,所以显得其他线遭受了多少苦难,都是历史书上的“理所应当”。 一切都是按照他们了解的真实历史事件走,这片子的惊喜也就没了。 这是电影不讨喜的地方。 而对另外一群观众而言,他们拿着爆米花,可乐,本身的出发点是来看冯导的新作。可这新作拍的让他们手里的爆米花都变了味道。 所以,电影很好。 但电影不好看。 这部分论调,和微博话题里几乎差不多。 他们或许没那些专业观众的点评,但豆瓣的评论本身也没什么门槛。 所有人都能表达自己的观点。 他们的观点就是如此,所以写下来也就是如此。 不见什么骂战,也没有什么刻意恶评之类的迹象,纯粹就是输出了自己的观点。 “……” 啧。 看完之后,许鑫起身,从负一楼走到了一楼出口,找了个没人的地方点了一颗烟。 抽完之后,他回到了楼上,买了一张《寒战》的票。 …… 11月30号一大早。 许鑫看到了《1942》的首日票房。 首日票房:2600万。 比《非诚勿扰2》的三千三百万要低了不少。 不过往上媒体的评价,对于《1942》这部电影的好评倒是居多。 可越这样,就越有些叫好不叫座的意思。 豆瓣评分倒是挺稳定的。 见状,许鑫也就没继续关注。 他这边也要走了,去意大利那边进行电影宣传。 这两天就准备启程。 有那功夫不如当一会儿炉鼎,毕竟是月末月初,媳妇亲戚也快来了,这两天燥的厉害。 可没想到,12月1号这天。 习惯性早上浏览一遍新闻的他再次看到了一条消息: “《1942》口碑崩塌,华义兄弟股价崩盘” 这新闻一看就是标题党,但许鑫还是点进去看了。毕竟股价对华义而言,从来都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而点进去后,就理解为什么新闻会取这个标题了: “华义兄弟股价在30日早间低开后,一路下行,并跌停报收于12.95元,全日成交额高达2.3亿元……” 别的金融数据不用提,当许鑫看到了“跌停”这俩字时,瞬间就意识到了一件事…… 《1942》……好像真不行了。 赶紧去查了下第二日的票房。 他印象中,《非诚勿扰2》的第二天票房,好像是四千七百多万? 尤记得它压了《山楂树》五百万左右来着。 后者是四千二百多万。 可是…… 《1942》的第二日票房……与正常的高票房电影应该开始持续三天到四天的井喷不同…… 它的第二日票房,只有堪堪的2900万。 只比首映高了三百万…… 虽然这钱也不少了,但,对于冯晓刚、华义兄弟……或者说的更真实一点,对于那些拥有华义兄弟股票的股民而言…… 忽然,他一愣。 这片子的总投资是多少来着? 他赶紧继续查。 接着一串数据映入眼帘: 《1942》总投资:2亿元。 再看消息,发现竟然是2011年12月份的消息。 也就是说……如果这个数字没虚头的话,那么…… 要是加上宣传,这电影少说总制作费用得奔2.5亿去的。 2.5亿的成本,至少要6个亿才能保本。 这票房趋势看上去,应该是亏定了。 但这还没完呢。 就连许鑫这个不懂股市的人都知道……比起作品亏损,它的股票下跌才是真正的大头。 要真这么两边算起来…… 华义这次,损失惨重了。 …… 而事实证明,许鑫猜的一点没错。 《1942》的首周票房,在他到意大利的第二天,已经出来了。 1.3亿。 这成绩乍一看已经很棒了,又是一部过亿票房的电影。 可纵观《1942》的票房曲线,最高单日也没突破三千万的数据表明,这部电影哪怕冯晓刚拍的再用心,观众的观影兴趣依旧不大。 就像是好多人说的那样。 在这个贺岁档,他们本来是想看到一个轻松幽默的爆米花电影。 谁也不想在电影院里虐心2个多小时。 而同样比较起来,《万箭穿心》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 他的首周票房,只有3000万不到。 不过和《1942》不同,《万箭》的投资只有400多万。是一个小成本到不能在小的电影。 光是首周,它已经回本并且开始盈利了。 而整个上映期间,它的最终票房预估在6500万左右。 对于一部400万投资的电影,这票房其实和神话没什么区别。 可为什么它能盈利,《1942》却不行? 一些业内人士在分析之后,把成功的原因还是归功到了丝路电影节上面。 说白了,因为丝路电影节,观众已经提前知道了它很“惨”。 有了心理建设,那么自然而然就会过滤一部分观众。 买票来的观众都能接受这种惨,所以它的盈利也就成了理所应当。 在票房上,两部电影肯定没可比性的。 可论起来投资回报率,可能十个《1942》都赶不上《万箭穿心》。 不过,《万箭穿心》这片子和厂里其实没啥关系,所以好坏盈利厂里也见不着。 但华义的股价从上映第一天的跌停后,这几天一直很萎靡。 看来市场信心也不足了。 意大利,米兰。 “许鑫,时间差不多了。你看什么呢?” 头发已经留长了一些的刘一菲提醒了一句。 她才刚刚结束《四大名捕》的拍摄……拍了接近五个月,按照她的说法,这戏拍完,明年一年她都绝对不碰电影了。 太累了。 赶来意大利后,她甚至打算长期在这边待一段时间。 远离一切琐碎事情,从现在开始进入假期模式。 而现在,《完美陌生人》剧组正在米兰,一会儿要参加米兰这边的一个电视台节目,宣传电影。 不得不说,意大利这边的宣传还挺省力气的。 就几个主要电视台。 虽然宣传时间很早,但行程却并不密集。 并且氛围也很轻松,就跟许鑫之前参加罗马的那个……叫什么电视台来着,一个访谈节目。 甚至主持人都没怎么聊电影,而是聊起来了许鑫为什么这么喜欢意大利。 并且还在全场一百出头的观众面前,来了一顿家庭版的意大利餐…… 全程都在东家长西家短的聊天,只有开场前提了一嘴电影。其他的时候就不提了。 而等节目结束,许鑫才不解的对杰丝敏问道: “咱们不是来宣传电影的么?” 而杰丝敏的回答也很“专业”: “对啊。我们不是宣传了吗?保罗在开场介绍了咱们《完美陌生人》剧组来到节目现场……你忘啦?” “……” 行吧。 入乡随俗。 习惯就好。 而整个《完美陌生人》的宣传计划,这次都是意大利这边的发行公司负责的,除了电视台采访外,也就在临近上映时,会有几场见面会。 电视台录制的节目也是在电影临近上映时,才会播放。 其他的时候,都是个大影院,以及一些杂志媒体的广告。 一分钱的宣传费用不用掏,全都算在了电影上映后的分成里面。 可以说,许鑫这边很省心。 但他想和妻子小聚的计划,就得推迟到元旦之后了。 因为杨蜜那边《一代宗师》受到的礼遇相当惊人,王佳卫在欧洲的地位确实高,这几天剧组正满欧洲转悠呢。 想在意大利碰上,估计难了。 两口子都出来,孩子就成了最大的“负担”。 今天参加完米兰这边的电视台录制,他就得回国了。 正琢磨着…… “喂,和你说话呢,发什么呆啊?” “呃……” 回过神来的许鑫看了她一眼,点点头: “我看国内票房的事情呢。” “哦哦。” 神仙jiejie点点头: “你明天回去?” “嗯。” “那……国内的宣传之前,我就不回去了?我得好好歇一段时间。” “没问题。” 许鑫点点头: “你开心就好。” 今天就一更7K了。主要是……今天七月巨的事情之后,我直接去预约体检了,全身检查那种。然后明天要做胃肠镜,我正在净肠。窜的厉害……根本离不开厕所,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