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主动
书迷正在阅读:灵猫事务所、霸道剑仙、超级医王、催泪系导演、重生之芯片大亨、希腊:新神纪、混沌神帝、我是一个小卒、大凉镇抚司,开局扮演反派、从终结者升级到机械主宰
虽然看出了这些,裴矩却不动声色,就像是没有看到他们一样。眼神只是平常的在这些人身上扫过。 刘敬宣准备按照父亲之前的吩咐,直接把裴矩带入府中。 但他刚走两步,就有一个侍从快步而来,在他耳边轻声的说了两句话,刘敬宣眉头微微一皱,放慢了脚步。 “裴先生一路跋涉,应该也累了,不如先去驿馆沐浴休息一番” 刘敬宣微微沉吟,说道。 看来刘宋的使者来的比较仓促,不知道刘牢之和刘宋的使者,正在商议什么事情。 裴矩心中有数,笑了笑,说道:“刘校尉说的是,在下便先去驿馆,等沐浴之后再来拜见刘将军!” 在北府军士卒的带领下。 裴矩一行人很快便来到了驿馆,所有人在驿馆暂时住下。 在迅速安置淮军的使者后。 刘敬宣马上回到了将军府,见到自家父亲刘牢之。 刘牢之身形略有些消瘦,长相也不是那种威严霸气的汉猛将,不过双眸明亮,脊背笔直,有军中大将的气场 他此时按着太阳xue,皱着眉头似乎在考虑什么事情。 “父亲!” 刘敬宣走了进来。 “淮军的使者安置好了’ 刘牢之问道。 “已经安排到了驿馆,随时等候父亲的召见!”刘敬宣连忙回答。 “淮军拿下扬州,裴矩投靠王景,为这位淮王效力,也不知道淮王派他来有何目的!”刘牢之沉吟道。 北府军之中将校不少,但合格的智谋之士却不多,再加上刘牢之因为原历史上麾下参军谋士纷纷背叛的原因,也不愿意再随便相信他人。 他唯一能够相信的人只有刘敬宣。 刘敬宣没有继承父亲的武略和带兵能力,但指挥数千人的能力还是有的,并且在其他方面,如治理百姓、军中参谋也都颇为不俗。至少是个郡县之才。 所以刘敬宣在父亲面前也能说得上话。 “儿子感觉,王景是想要和我们议和!眼下杨爽和张士诚汇聚了数十万兵马,还有陈霸先的数十万兵马随时能进攻扬州!” “淮军压力极大,所以想要和我军议和,避免我军在他和另外两路诸侯大战的时候出兵! 刘敬宣说道 这也是正常人的思路。 刘牢之点点头,显然他也是这么想的,“嗯,淮军的事情先不提,刚才刘义隆又派了使者过来,请我军渡江南下,你觉得为父要不要答应” 在源世界中,刘牢之落魄自杀后,刘敬宣投奔了刘裕,在刘裕麾下还颇受重用。 刘裕也是为数不多在刘牢之自杀后,出手帮忙的人。 所以刘牢之和刘敬宣,都对刘裕有着好感。 从本心的来说,如果刘宋的君主是刘裕,他们父子早就带着北府军投奔过去了。 但恰恰如今刘宋的君主是刘义隆,这就让他们有些迟疑。 刘义隆的文治还行,但武功太逊了,感觉根本不像是刘裕的儿子,并且刘义隆对手下的大将比较忌惮,死在他手中的名臣大将可不少。 名列武庙的一代名将檀道济,便是死于他之手。 他们要是南下投奔刘义隆,不断的卖命,到最后若是再遇上一个凄惨的下场那就太糟心了 “刘义隆给了什么条件” 刘敬宣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先问了一下。 眼下他们父子率领十多万的北府军精兵,还占据泰兴,可以称得上一个中小型的诸侯势力 刘义隆空口白牙就想让他们率兵投奔不可能! 就算是源世界的校长拉拢别人都大肆的封官许愿呢。 刘牢之也不隐瞒,说道:“使者说了,只要我们带兵南下,便册封我为彭城侯,征西将军,丹徒太守,持节,在京口开府!’ “只要能采住明廷的大军,什么都好说,以后刘裕降临,你我父子也是朝中重臣!” 刘敬宣眼神微动,说道:“他这是把我们父子当成盾牌,放在京口为他抵采明廷兵马,儿子听说,明军兵多将广,尤其是李文忠,连萧衍都不是他的对手!‘ “陈霸先更是被他赶到江北....如此强敌,我们若是南下,只为了一些空口的官职就和明军对阵,孩儿感觉有些不好!” “还有,我们若是南下,泰兴怎么办要是没有大军镇守,淮军、张士诚他们肯定会前来攻打!” 他考虑的十分周全,并没有被刘义隆的封官许愿迷惑心神。 北府军的十多万精锐才是真正的权柄,没有这些兵马,什么彭城侯、丹徒太守,都是虚的 说道这里。 刘敬宣突然心中一动,问道:“父亲是怎么想的莫非準备答應刘义隆的条件” “哎!” 刘牢之突然叹了口气,说道:“为父和你来到这方世界,看似坐拥十余万大军,据守泰兴成了一方诸侯,实际上你我父子,都没有和其他诸侯争锋的能力! “让为父统帅大军,决战沙场,为父自认绝不输于那些所谓的名将,但若是治理地方,争霸天下,我是真的不成,也没有这样的野心!” 一个泰兴,在为父手中只能勉强维持眼下的兵马,根本无力对外扩张,眼下城内囤积的 粮草,也消耗了大半,若是不答应刘义隆的条件,咱们再过不久就要断粮!” 粮草对于军队的重要性,不用说就明白。 没有粮草,就算是横扫天下所向无敌的铁军,也会迅速的崩溃瓦解。 泰兴的粮草一直都很紧张,存粮更是军中最为核心的机密。 刘敬宣经常和父亲讨论军情局势,但也没有听到这些。 此时他听到存粮不足,脸色顿时变了。 “泰興这地方,没有江南繁华,刘义隆说了,只要我军南下,丹徒一地军政权柄,全部归于我手,这等于我们用丹徒换了泰兴,也不算太吃亏!’ 刘牢之说道,即是在安慰自家儿子,也是在安慰和说服自己。 刘敬宣说不出話来。 在泰兴,他们父子说一不二,掌握十余万大军的命运,如果南下,就算刘义隆把京口的军政大权全部交给他们。 但肯定还会有各种手段来进行制衡。 再想说一不二就难了。 “父亲要三思啊!’ 刘敬宣说道。他似乎感觉到,自己父亲对于江南有着一丝憧憬,而说起泰兴的时候,没有任何留恋 或许这也是刘牢之愿意南下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