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穿越到明朝当举人在线阅读 - 第544章 朝廷锄jian

第544章 朝廷锄jian

    穿越到明朝当举人第544章朝廷锄jian

    条条款款冲击着皇帝的大脑,皇帝再无半点心思,他转身道:

    在这件事情上,崇祯皇帝决定还是听一听老臣的想法,尤其李邦华本人现在在训练京营,想必他更有切身的体会才是。

    过了片刻之后,王承恩到崇祯皇帝面前,跪了下去。

    很快,御辇来到了崇祯的面前,几名小太监很快就将皇帝抬到了文华殿院中,只见李邦华已经早早跪在了甬路一旁,微微低垂着头。

    实际上,李邦华之前就被崇祯皇帝召见过,并且皇帝还向他询问过如何应付流寇和关外的作战方略,因此他也去努力做了一番功课,对于皇帝的第二次召见,也做好了足够的准备,此时也已经猜到了皇帝想要了解的东西。

    崇祯皇帝心情急躁,直接将林敬呈递在密云伏击建虏作战计划的奏章递给了李邦华,等李邦华细细看完了整个奏章。

    李邦华沉吟道:

    所谓的破局良机,便是指大明朝彻底摆脱两面作战的恶劣战略态势,而这一点在过去绝无可能,而如今倘若真能将建虏打痛,或许的确可以改变现状。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道:

    对于眼下的局势,李邦华也曾深入研究过应付中原和关外的作战方略,毕竟大明朝这十几年以来,便一直陷于对内对外两面作战的困境,才使得朝廷越拖局势越差,以致于到了今日明眼人都看出大明朝当下所陷入的危局,已经到了根深蒂固的地步。

    崇祯皇帝没有想到李邦华居然赞同太子的意见,这不由得使他想起了当初的陈新甲,当年陈新甲也曾经认为建虏是有议和的想法的,并且在他的默认下去接触了关外——只是这件事崇祯办的实在太不地道,也使得他下意识忽略了议和的可能。

    等想了一番之后,崇祯皇帝脑海中逐渐认可了太子和李邦华的判断,只是他还是多少有些担心,便在深夜当中,将太子林敬又找了过来。

    面对着去而复返的太子,崇祯皇帝询问道:

    对于这个问题,林敬自然是已经经过了深思熟虑,道:

    「七成.......好,有七成就值得一试,朕可以将羽卫军交给你

    口

    崇祯皇帝咬了咬牙,道:

    林敬沉声道:

    说到这里的时候,他从怀中掏出了一份资料,递给了崇祯皇帝。

    「这是儿臣抓捕晋商八大家后搜集到的情报来往资料,根据他们的记载,光是

    京城当中,就有很多官员在给建虏提供大量的秘密情报,还请父皇允许彻查!」

    崇祯接过了资料,仔仔细细看了一遍,脸色不由得阴沉的可怕,因为那份资料所涉及到的暗谍绝不仅仅只是普通的官员,甚至还有宫里的人,他冷哼了一声,道:

    崇祯皇帝咬牙切齿地说道:

    王德化跪在地上,战战兢兢地说道:

    崇祯皇帝脸上怒气稍减,继续道:

    崇祯皇帝不再理会王德化,而是望向了太子林敬,道:

    林敬沉静地说道:

    崇祯皇帝见朱慈奏事条理清晰,内心的担忧自然也稍减几分,他望着越发显得成熟的太子,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林敬低声道:

    崇祯欣慰地望了一眼林敬,继续道:「咱们父子两个相忍为国,难也要做下去。只有撑到局势转机到来,你我才能喘口气。

    「父皇说得是,儿臣这就下去准备去了。

    林敬叩首行礼,很快便带着刚刚写好的圣旨,走出了乾清宫,他微微松了一口气,只感觉自己的身体虽然疲惫,可是精神却无比亢奋。

    .」

    四月初十。

    从京城内外开始弥漫起一股极为沉重的氛围,引得百姓们人心惶惶,到处都能听到喊打喊杀声,甚至还经常看到有尸体被抬出宅子里。

    原来这是锦衣卫和东厂一起携手在京城到处查暗谍,时不时就有人被抓到了诏狱之中,接受审讯和调查,还有一些暗谍似乎狗急跳墙,同锦衣卫发生了争斗,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搏杀,当然这些暗谍们孤立无援,自然无一例外落网,至少极少数人被逃了出去。

    查暗谍并非什么稀奇的事情,但是让人感觉稀奇的是,这些暗谍明面上的身份几乎都不起眼,像东边街上卖包子的,西边街头打铁的,还有一些不起眼的小官小吏,似乎也被人当成了暗谍给抓了起来。

    有人说这些人都是建虏私下里买通的探子,建虏之所以每次入关都有如神助,跟这些人提供的情报有关系,也有人说这是朝廷从晋商那里搜到了一些关键的东西,似乎有很多人也被卷了进去......总之,什么样子的传言都有。

    而在这种闹哄哄的环境下,朝廷内官员们的感受却不一样,他们相对于百姓们更敏锐地察觉到了朝廷眼下这般出手的目的,也知道更多晋商通虏的内情,不少朝廷大臣们从内心里感觉到欣喜,因为朝廷中以晋商为纽带的官僚集团,终于迎来了覆灭之日。

    晋商属于典型的官商,像当年的王崇古、张四维等家族便都是晋商在朝廷的代表,

    像当年王崇古曾经担任过兵部尚书、陕西总督掌握军事,便是有晋商在背后出力。

    当然作为晋商的利益代表,王崇古自然也对晋商多有回报,他在担任兵部尚书、陕西总督时期,曾经一力促成俺答封贡,背后的缘故则是晋商希望能够通过封贡护市,来赚取同蒙古的贸易大利,这一步也使得晋商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而到了张四维这一代就更不得了,他本人是王崇古的外甥,其父张允龄、叔父张遐龄、岳父王恩、大舅子王诲等人都是大盐商,甚至连大明首辅张居正也得到过晋商的支持,与此同时王家、张家在联姻的同时还与内阁大学士、礼部尚书马自强的马家联姻,三家垄断整个盐业。

    张四维本人也很传奇,他二十八岁考中进士后,以文采书法兼优著称,并因此入选翰林院第一庶吉士,三十岁被授予翰林院编修之职,正式迈入仕途,并且也得到了张居正的大力提携,甚至还曾经成为过大明的首辅。

    因此,晋商强大的实力使得他们在朝廷中的势力相当大,若不是林敬实行雷霆一击,只怕到现在还在朝堂上跟别人打嘴皮子官司——而眼下握得足够的证据,自然便可以自上而下对晋商官僚集团进行清洗。

    与此同时,在边关的一座小城当中,几名身着飞鱼服的锦衣卫小校护卫着一名中年男子,走进了一间三重进的院落当中。

    而此时的院子当中,一切都显得十分简朴,唯有一个老人正坐在竹椅上面,望着走进来的中年男子,脸上露出了几分惶恐。

    中年男子恭敬地行了一个礼节,其余的锦衣卫小校们也都静静立在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