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2章 曹魏决战(一)
曹王李大壮与大都督孔二牛两人在王宫的凉亭之中赏景。 他们看着天上不断落下的毛毛细雨,这是雨季即将结束的征兆。 侍卫和王宫的太监,都在距离凉亭较远处警戒。 曹王李大壮望向北方,开心地说道:“真是天凉好个秋。 秋高气爽的时节,本王得到赵国内乱的消息,真是太开心了。” 大都督孔二牛看到曹王李大壮激动不已,听到曹王李大壮所说的话,强忍着没有笑出来。 曹国地处热带地区,哪有春夏秋冬四季分明的季节,只有旱季和雨季。 热带地区的降水极为庞大,河流经常发洪水。 热带地区的雨季,小规模的渗透还行。 大兵团作战,只是物资转运这一个问题,就无法解决。 没有任何一个热带国家,能敢保证在瓢泼大雨之中,把数万人所需的物资,保时保量运往前线。 哪怕是已经修建铁路,沿途的铁路都经常被淹,火车的通行都无法保证。 即便是物资非常幸运,一路上没有任何洪水和泥石流,平安运抵前线。 在瓢泼大雨之中,军队也无法展开战斗。 人和设备都无法承受,这种恶劣的天气情况。 当然,雨季不是说战争就停止了。 在没有下雨之时,两国的军队会正常展开战斗。 只是两国的军队,都默契选择阵地战,而不是运动战。 在雨季进行运动,非战斗减员的人数太可怕。 阵地战就是拼消耗,曹魏两国都是工业大国,完全不怕拼消耗。 正是因为实力相近,这种阵地战无法让曹魏两国分出胜负。 除了雨季这种天气影响之外,相比于曹国的盟国瑞国,深陷于欧洲战争的泥潭之中。 魏国的盟国赵国,他们可是雄霸北美,虎视眈眈。 曹国与魏国两国的工业实力差不多,单论军工的实力,曹国的实力更强一些。 毕竟曹国整体的战略,就是优先发展军队与军工业。 但也只是稍强一些,根本无法应对赵魏两国联合的实力。 雨季加上赵国潜在的威胁,这才是曹国没有大范围用兵,曹军与魏军决战的原因。 现在雨季已经过去,赵国也因为其国内出现的问题,无法对外派出军队。 朝魏两国决战的机会已经来临。 曹王李大壮正是因为他等到了,一直在等待的时机而高兴。 曹王李大壮自信的说道:“赵王苏熊看似平易近人,他其实很骄傲。 这种傲气打仗的时候,可以让他勇往无前。 但用在治国上,认为自己所思所想完全正确。 这就有些认不清自己的实力。 老祖宗说的好,国之重事,唯祀与戎。 军队作为一个国家,最为重要的暴力机构。 它决定着国家的生死存亡,决定着王室的荣华富贵。 对于军队来说,任何严苛的管理,那都是有所必要。 我们曹国的军队,绝不会出现类似赵国的情况。 统兵的将领,一旦滋生野心,造成的后果太可怕。 必须要把将领的权利严格限制。 让他们知道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什么事情。 这才不会出事。 一旦像赵国那样,放权给前线的将领。 很容易就会出现军队藩镇化。” 曹王李大壮说完这句话,他摆摆手说道:“我国没有出现这种情况,本王对于这个情况就不深谈。 二牛,大都督府现在准备的怎么样? 我们要尽快与魏国进行决战。 赵国混乱的局势,短时间内结束不了。 咱们看到赵国暴露出来的弱点,当然要落井下石。 就是为了防止襄国觉得自己已经安全,不再前往赵国搞事。 我们这样做,完全可以让赵国在短时间内,继续混乱下去。 这样在我们与魏国决战之时,赵国就无法介入。 现在我们与魏国正式决战的时间已然来临。” 大都督孔二牛听着曹王李大壮因为太过激动,略显混乱的话语。 他当然知道,曹王李大壮想要询问的最核心问题是什么? 大都督孔二牛中气十足的说道:“雨季两军没有发生较大规模的战事。 我们大都督府也不是什么都不做。 趁着雨季,我们的军工厂一刻都没有停歇,工人三班倒生产武器弹药。 储存了大量的武器弹药,应对雨季结束爆发的决战。 开战之前决定征召的士兵,在雨季时已经完成新兵训练。 现在这些培训完的新兵,已经送到前线。 由一名老兵带三名新兵,让新兵尽快完成蜕变,适应战场。 还有一些新兵处在二线部队,随时准备补充消耗大的军队之中。 武器弹药与兵员全部做好准备。 国家也处于战争状态,已经完成物资的调配工作。 只要王上一声令下,曹军随时可以向卫军阵地发起总攻。” 曹王李大壮满意的点点头,询问道:“进攻的方案,大都督府应该做好了多种方案。 细节靠你们来完成,我只询问一下,军队准备从哪个方向进攻。” 大都督孔二牛不觉得曹王李大壮所问的这个问题是问题。 “王上,我军进攻的方向,当然是山丘府。 这里是两军对峙最为严重的地方。 因为山丘府有矿,我军修建了通往山丘府的公路和铁路。 因为我军在山丘府找到矿,对面的魏国渊陵府也开始找矿,他们也发现铁矿铜矿等多种矿产。 魏国为了开矿,同样修建了通往渊陵府的公路和铁路。 除了两国边境地区的那一小段,我们公路魏国国土,可以利用其现有的公路和铁路运输。 机械化兵团的进攻,极其依赖完善的道路。 我们总不能让机械化兵团,翻越丛林和大山。 上次我们与魏国之间的战争,就是因为选择的战场,道路不通畅。 导致重武器很难运上去,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命,才能维持住局面。 在这个方向,我军准备了二十三万人,表现出十七万人。 魏军却只有十九万人。 我们足足比魏国多了四万人。 再加上我国的机械化军队准备得更充分。 一定能在开战之前,给魏国一个深刻的教训。” 曹王李大壮继续看着大都督孔二牛。 大都督孔二牛本来等待曹王李大壮的夸奖。 他却注意到曹王李大壮探寻的眼神,心中却突然感到发慌。 刚刚他所说的事情,难道有所缺漏? 这也不太可能,他说的只是战略方向,而不是军队执行的细节。 战略方向是由大都督府上千位官员,根据曹魏两国具体的情况,拟定出来的战略。 这是最符合曹国的战略,不是某个人一拍脑袋,想出来的战略。 大都督孔二牛可以确定,他提出来的战略没有问题。 如果这份战略都有问题,那一定是出现了他所不了解的突发情况。 曹王李大壮看到大都督孔二牛一副迷茫的样子。 他大声说道:“我们投入三百多万两银币,从帝国购买二手战列舰和其余军舰。 又花费将近一百万两银币,训练海军。 再加上我国自产的一些小型舰艇。 总价值超过五百万两银币的海军,大都督府难道把它当做摆设。 花费这么大代价建立一支成规模的海军。 本王为什么没有看到,海军的表现机会。 二牛,你出生陆军,大都督府大部分将领也是出身陆军。 你们没有想到海军,那还情有可原。 但我们花费七十多万两银币,组建出一支人数八千人的山地丛林战部队。 这支都是由精英老兵组成的特殊部队,为什么没有它的定位。 你们大都督府难道想把这支军队用于战壕填线。 这次是我国与魏国进行的一场总决战。 哪个国家赢了,将会成为南美地区的霸主。 掌握着更多的资源,例如渔场和航线等资源。 还能配合帝国管理南美的事物,从中攫取大量的利益。 这种关乎国家前途的战争,每一分力量都要使用。 绝不能出现,有重要利润闲置的情况。 大都督府继续动员山丘府方向的军队。 同时做好这两支军队的安排,他们不适合配合主力行动。 那就让他们开辟开辟第二第三战场,从战略上配合主力行动。” 大都督孔二牛听着曹王李大壮的讲述。 哪怕是天上下着小雨,气温不是那么炎热。 他额头上的汗水,依旧在不断流淌下来。 他变得不像刚才那么自信,立刻回答道:“王上请放心,大都督府一定做好战略安排,海军和山地丛林战部队,根据他们的能力,安排相关的任务。 臣初步考虑,海军配合海军陆战队,在魏国的某处工业重镇港口登陆。 我军能登陆魏国的腹地,一定能给魏国带来巨大的震动。 至于山地丛林战部队,这是一支精锐的轻步兵。 当然要发挥他们的长处,穿越魏国因为我们不可能穿越的丛林。 直接进入魏国的腹地,破坏魏国的工厂和交通。 战争拼的就是整体实力。 我军在稍微占上风的情况下,一旦魏军变得人心惶惶,武器弹药和物资,还无法及时运抵前线。 魏军的士气,必然会崩溃。” 曹王李大壮听到大都督孔二牛,这样描述海军和山地丛林战部队的应用。 他满意的点头:“我所设想的情况与之类似。 大都督府要做好细节安排,考虑到三支部队有可能的联动。 安排的相关任务,一定要充分论证其可行性。 绝不能给军队派送死的任务,这会极大的打击军队的积极性。” “臣记住了,回到大都督府,就会安排相关的事情。” 大都督孔二牛,一副虚心接受的样子。 君臣两人交换意见之后,曹国立刻就开始行动起来。 曹曹王李大壮多次召见曹国的大臣,安排相应的任务。 曹国准备战争的大动作,立刻让紧盯着曹国的魏国了解到。 两国都互相派遣大量的间谍。 两国有什么动作,得益于电报的存在,另一方很快就会知晓。 魏王苏虎在王宫中,听着东方广播电台邀请到的专家,对于赵国的分析。 他之前只以为赵国出现了寻常的判断。 现在听完这个节目,魏王苏虎已经了解到,他大哥是遇到大麻烦,绝不是短时间内就能解决的麻烦。 专家也是有水平的人,他的分析与赵王苏熊在电话中模棱两可的回答,表现的意识差不多。 魏王苏虎按照原先的计划,他是准备等到雨季结束。 邀请赵国的军队进入魏国,组成联军共同应对曹国。 他大哥当时也是同意了这个计划。 现在赵国内部出现重大的问题。 赵王苏熊如果不处理好这个问题,赵国很可能都会分崩离析。 赵国出事的时间,正好赶上中美洲雨季结束的时间。 他大哥答应帮助魏国,那就不会食言。 但派来的军队与魏王苏虎认知的军队差距太大。 赵王苏熊已经明确说了,陆军因为要平叛,无法前往魏国远征。 赵王苏熊只能派遣部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前往魏国效命。 海军影响不到平叛的任务。 魏王苏虎只能接受这个情况。 他了解大哥的性格,如果不是被逼到死角,绝对不会不守承诺。 魏王苏虎只能给自己鼓劲。 “魏国绝不比曹国差,魏军的战斗力,绝不会落于曹军。 万事都要靠自己,依赖其他人走不远。” 魏王苏虎给自己鼓劲的同时,他也感慨曹国实在是太幸运了。 如果不是赵国出现内乱。 等到雨季彻底结束,赵魏联军就能以极强的兵锋,直接打到曹国的首都。 咚咚咚。 有节奏的敲门声响起。 魏王苏虎让外面的人进来。 一个有些阴柔的男子,用他尖细又特殊的嗓音说道:“王上,属下的人会报,曹国正在积极备战。 臣也通过多方求证,曹国备战的准备已经非常明显。 曹国一旦完成备战,它随时可能向我国发起进攻。” 魏王苏虎对于这种情况一点也不意外。 魏国的君臣都一致判断出来,曹国会在雨季结束时,进行决战。 现在曹国行动的时间,明显提前了。 这就说明曹国在顾及赵国的影响,他准备趁着赵国自顾不暇时,发动对他们的进攻。 魏王苏虎感慨道:“曹王李大壮,一向是会找寻机会。” 他立刻召集君臣研讨,怎样应对曹军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