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0章 局势的变化
东方广播电台战争观察节目,邀请楚国学者米有德、瑞国学者王靖卿,讨论楚国和瑞国可能爆发的危机。 楚国学者米有德十分笃定的说道:“瑞国这次很危险,瑞国与蜀国在红山岭地区的战事陷入僵局。 红山岭战争,直接把瑞国军事实力暴露无遗。 楚国近期的动作,那就是有信心拿捏住瑞国。 楚国单方面拒绝沟通,已经表明楚国的态度。 除非瑞国能短时间结束与蜀国的战争,要不然这次瑞国很危险。” 瑞国学者王靖卿听到楚国学者米有德这样贬低瑞国。 这明显是楚国通过舆论,打击瑞国的士气,削弱瑞国抵抗的力度。 他必须要言之有物的反驳,才能提振瑞国的士气。 如果胡言乱语,反而会让瑞国的士气,流失的更加迅速。 正在这时,主持人王小虎插话道:“下面播报一则实时新闻。 刚刚,蜀国以通电的方式,向宋国宣战。 宋国随后以通电的方式,向蜀国宣战。 宋蜀之间的战争,全面爆发。” 楚国学者米有德听到这个消息,他立刻惊讶道:“这怎么可能,这不符合常理。 宋国与蜀国之前,在边境海域确实有些磨擦。 哪怕蜀国确认,这是来自宋国的挑衅。 但在当前的局势下,蜀国也不会向宋国宣战。” 米有德感觉大脑过载了。 宋国确实有登陆欧洲大陆的野心,但蜀国绝对不会如此不智,给予宋国充足的借口。 帝国定下来的规矩,就是为了维持藩属国之间,基本的秩序。 哪怕是蜀国遇到宋国的羞辱,那也不能在此刻向宋国宣战。 这样一来,蜀国确实是痛快了,但蜀国当前的局势,会变得很危险。 一旦瑞国与宋国联手瓜分蜀国,蜀国没有多少实力抵抗。 纵观蜀国周围,他也找不到可以信赖的盟友。 瑞国学者王靖卿激动的说道:“我真的佩服蜀国,这个做法真是太勇敢了。 蜀国与宋国之间爆发全面战争,蜀国必定会抽离红山岭地区的军队。 我们瑞国同样能抽调出军队,应对楚国的威胁。 楚国想要吞并瑞国,那是痴心妄想。” 王靖卿终于等到反击的机会。 他趁着米有德楞神的功夫,极力输出自己的观点。 米有德却没有多谈瑞国和楚国的事情,转而谈起宋国和蜀国的情况。 “宋国想要进攻蜀国,这在之前早有迹象。 宋国把兵力从本岛,转移到欧洲西北的半岛上。 宋国本岛气候适宜,适合军队长期训练与驻守。 欧洲西北的宋国领土,最北端都会出现极昼与极夜,哪怕是在夏季,温度也极低。 完全算得上苦寒之地,军队绝不愿意在这种地方长时间驻守。 宋国调动大军在那里驻守,几乎明牌他们对蜀国的领土有野心。 但蜀国的表现,我真是看不懂,他们每一步都走在宋国最希望的那一个点。” 东方广播电台的节目继续播出,但它却以极为迅捷的传递速度,向外界传播宋国与蜀国宣战的消息。 蜀国华沙,蜀王钱明义正在收听东方广播电台的节目。 这个节目近期关注瑞国与楚国之间爆发的冲突。 蜀国有着官方的情报收集渠道。 蜀王钱明义依然喜欢听东方广播电台,这种面向普通百姓的节目。 他能从节目里,了解到各国百姓最真挚的想法。 当他听到,蜀国以通电的方式,向宋国宣战。 他额头上的汗水立刻躺下来,用手狠狠的一拍桌子。 “本王什么时候决定宣战。 蜀国与瑞国打了这么长时间,都没有宣战。 蜀国与宋国只是那么一点矛盾,完全没有必要宣战。” 蜀王钱明义立刻就意识到,这件事情不同寻常之处。 他让小太监通知相关部门彻查这件事。 他同时召见内阁和大都督府官员,立刻来宫中觐见。 蜀王钱明义看到急匆匆赶来的官员。 他语气焦灼的询问道:“本王真的没有想到,事情还能这样做。 通过收集证据和观察宋国的反应,现在可以得出明确的结果。 宋国用死间把宣战电报发了出去。 我国能否撤回宣战电报。” 蜀国首相黎酒无奈的说道:“王上,我国撤回容易,关键看宋国认不认。 宋国处心积虑力,通过死间完成他们的目的,有了进攻我国的借口。 哪怕是其余国家都认为,这封通电代表不了我们蜀国的态度。 但宋国不承认,继续领兵进攻我国。 我们必须要反击,两个国家正式开战,那个时候,电报的真假已经无关紧要。 宋国只是想找一个开战的借口,现在宋国达成了目的,电报的真假对于宋国不重要。 他们只要有这个借口,应对帝国的质询就可以。 宋国绝对不会承认,他们的间谍发出电报。” 总参谋长赵之方站出来说道:“王上,现在撤回电报也晚了。 臣得到前线的汇报,宋国陆军在海军的掩护下,分三路在万方、右集、福宁三地登陆,前方的军队正在抵抗。 我军的主力部署在红山岭地区,应对瑞国的威胁。 我军在北方的军队以新兵为主,同时缺少重武器。 请王上尽快调兵,阻击宋国的攻势。” 首相黎酒听到宋国行动的速度这么快。 他立刻建议道:“王上,宋国这是有备而来,我国现在最应该做的事情,那就是阻挡宋国的攻势。 瑞国只是想抢占红山岭地区,宋国可是想要彻底灭亡我国。 孰轻孰重,请王上仔细思量。” 蜀王钱明义听到首相黎酒的提醒,他的脸色没有丝毫变化,但心里已经在考量,蜀国需要走的方向。 蜀国现在的实力,肯定无法两线作战,必须要做决定,主要应对宋国还是瑞国。 蜀王钱明义做出这个决定,其实并不艰难。 就像首相钱明义提醒的那样,瑞国只是想夺取红山岭地区,宋国却要夺取整个蜀国。 红山岭地区输了,蜀国也能留一些体面。 蜀国与宋国的战争输了,蜀国将不复存在。 “本王记得,瑞国因为和楚国的冲突,他们想要停战。 蜀国的官员,一直在华沙游说我国的权贵。 黎爱卿负责接待一下瑞国的官员。 只要条件不苛刻,那就与瑞国暂时停战。 蜀国没有能力,应对两线战争。” 首相黎酒听到蜀王做出了最符合蜀国利益的选择。 他立刻激动地说道:“请王上放心,臣一定会做好这件事情。” …… 瑞国盛隆,大都督府的作战指挥室依旧灯火通明。 瑞王苏雷这段时间,多次前往这里与大都督府的官员,共同策划瑞国未来的战略。 二十五日晚,瑞王苏雷看到总参谋长田镇兵与参谋们完成沙盘推演。 他询问道:“我国在南方边境部署多少兵力,能够阻挡楚国的第一波攻势。” 参谋长田镇兵叹气一声,道:“王上,至少要部署八万人,其中五万是老兵。 战车不少于一百辆,重型火炮不少于三百门。 只有这样,大都督府才有信心,挡住蜀国的进攻。 新兵易得,老兵难求。 红山岭地区的老兵撤出来,别说是集山镇,之前的边境线都未必守得住。 南方与北方全面失守,这个结果,我们瑞国无法承受。” 瑞王苏雷对于当前的局势,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看样子,我们必须要做到拖延蜀国的进攻时间,或是解决红山岭地区的战事。 这两件事,必须要做其一,才有希望应对这次的危机。” 一名参谋,拿着电报快速跑过来。 “王上,出大事了。” 瑞王苏雷看到这种情况,他眉头紧皱道:“楚国对我们发起进攻了。 楚王鲁晨阳这么大胆。 我拼着脸面不要,也要找父皇解决这件事。” 参谋摇了摇头说道:“不是楚国的事情,是蜀国与宋国互相宣战了。” 瑞王苏雷听到突发的事件与楚国无关,他松了一口气。 他随后又听到,蜀国与宋国互相宣战,脸上先是一喜,随后露出不解的表情。 “宋国进攻蜀国,这还是我们推动的结果。 本王一直有些好奇,宋国通过什么方法,让蜀国宣战。 真的没想到,事情的进展竟然这样迅速。 蜀国定力这么弱,直接向宋国宣战。 不知道宋国究竟用了什么样的方法 楚国如果对我国使用,不知道我们能否扛得住。” 参谋长田镇兵欣喜的说道:“这对于我国来说,是非常好的消息。 楚国进攻我国的意图已经非常明显。 现在宋国与蜀国正式宣战。 我们就能继续之前设想的战略,完成与蜀国之间的停战。 我国大部分军队都是百战老兵,应对楚国没有上过战场的新兵蛋子。 大都督府对于未来的战争,还是充满了信心。” 瑞王苏雷听到参谋长田镇兵这样说,他心情宽慰了许多。 “确实是这样,无论楚国用了什么办法 我们与楚国之间的局势已经非常紧张。 哪怕是明日就宣战,本王对于这个情况都不意外。” 他们正在讨论这件事情时。 又有一位时刻关注各国明码电报的参谋,走过来汇报道:“宋国正式派兵,连夜进攻蜀国。 宋国把宣战做成了既定事实。 蜀国通过明码的方式,谴责宋国派遣间谍,发布宣战通电的行为。” 瑞王苏雷听到这个情报,他先是愣了一下。 “宋国用的方法这么简单,我国有没有这个漏洞,必须要尽快补上。” 参谋长田镇兵也是愣了一下,随后说道:“这种方法简单,但却极为有效,还不好预防。 现在间谍是偷电报机,随后出现偷文件、偷电话,这简直防不胜防。 甚至不偷,而是选择直接伪造。 随后像宋国这样,造成既定事实。 帝国定下来的规矩,现在暴露出来漏洞。” 瑞王苏雷点点头:“确实有漏洞,必须要及时补上。 我会联合其他国君,共同向帝国发出照会。 藩属国之间互相宣战,必须要有帝国确认,宣布这次宣战有效。 我们瑞国,绝不能重蹈覆辙。” 瑞王苏雷通过电报,联系在华沙的内阁大臣方度。 让他趁着蜀国与宋国开战的时间,蜀国急于抽调红山岭地区的军队。 他尽快与蜀国沟通好,签订停战协议。 瑞王苏雷做完这件事,他就开始联系与他关系不错的国君,共同向帝国发出照会,弥补宣战程序的漏洞。 …… 楚国昌平。 楚王鲁晨阳紧急召见诸位大臣。 “欧洲局势变化太快,这也是本王想要稳重形势的原因。 诸位爱卿对于宋国与蜀国互相宣战这件事怎么看 这件事,会不会影响我国未来的战略。” 楚国首相许明翰最先发言:“宋国的举动,满足宋王展铁野心的同时,也是在针对我国。 我国的动向,他们都能看出来。 宋国为了针对我国,选择进攻蜀国,解放瑞国的战力。 宋国明显是想他吞并蜀国的过程中,我国与瑞国两败俱伤。 无法做到两败俱伤,瑞国只要能拖住我国扩张的脚步。 对于宋国来说,他做出的选择就不亏。” 大都督胡伟伟紧随其后说道:“宋国做出的这个选择,确实对我国的战略造成了一定影响。 之前预计的形式,我国可以打一场闪电战,快速拿下瑞国。 现在的形势发生变化,蜀国不想灭国,肯定会尝试与瑞国停战。 瑞国面对我国的威胁,他们也会同属国停战。 我国所面对的瑞国,那就是全盛时期的瑞国。 但瑞国的实力在红山岭战场表露无疑。 我军有信心,拿下已经非常疲惫的瑞军。 只是闪电战的思路不可取,需要正常的攻城略地。” 楚王鲁晨阳又听取几位大臣的建议。 他最后总结道:“局势在快速变化,不能寄希望于局势的变化,全部有利于我国。 只要我国基于实力,规划国内的战略,我们君臣共同努力,一定能实现楚国既定的战略。 宋国出兵蜀国,影响不到我国既定的战略。 全面做好战争准备,不给瑞国休养生息的时间。 时机成熟之后,按照原定计划,向瑞国发起进攻。 我们夺下瑞国,占据西欧最为精华的平原地区,这就是霸业的基石。” 楚王鲁晨阳做出最后的决断,楚国的战争机器,也开始高速运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