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防线(二)
“凤城陈老爷捐银二十两、刘老爷捐银二十两、丁举人捐银十五两……王屠户捐银一两三钱、孙员外捐银一两、胡百户捐银五钱……” 衙门小吏正向赵安汇报着本地乡绅们的义举。 无论是真的忧国忧民、还是为了赚点名望、再或是顺应主流,起码实打实的银子摆在了赵安的桌子上。 也间接说明了陈维新的宣传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效果,一些“吃人”的恶犬暂时将沾血的獠牙对准北面的那群饥肠辘辘的豺狼。 不过,若是豺狼们足够狡猾,扔出几块啃剩的骨头,那这些犬便会摇着尾巴,与它们又成一家了。 “合计白银七百四十六两。” 汇报完毕,小吏看向赵安,等候着老大的指示。 “四十六两交给伙房,让他们每日多添个荤菜,弟兄们每日守在衙门里,肚里不能缺油水。剩下七百两全部送到弓手营备用。” 弓手营实际上就是不配甲的预备役民兵,前不久熊经略下了募兵公文,镇江营补齐定额三千兵,补充的新卒就是从这弓手营中挑的。 随着陈维新的工作展开,本地大批青壮开始相应号召,轮番入弓手营受训。 这名小吏刚拿着盖好官印的手令离开,又有一人进入房中。 赵安定睛一看。 原来是指挥使府上的管家。 “见过佥事老爷。” 管家也知道赵安公务繁忙,行礼之后就直截了当地表明了来意。 “我家老爷外出公干,路途遥远,希望佥事调拨一队军士看守宅邸。” 赵安这才想起还有外出公干这件事。 所谓公干,地点在隔壁朝鲜,名义上是联络朝鲜,实则是出国避难。 期限不定,若是建虏来犯右卫失陷,那么联络朝鲜的任务失败,他们只好悲痛欲绝地坐船回到关内,继续忠君报国。 如果顶住了建虏,他们就再回右卫,白领一份功劳,继续做官。 不过投机也是有门槛的,出国仅限卫指挥使、同知、佥事等高级官员。 于是乎,衙门里只剩下包括赵安在内的两名佥事坐镇。 因此作为除安奠卫军、镇江营军外,右卫第三支成建制的武装力量也归于他手。 “你拿着我的手令,去弓手营调二十人走。” 管家大喜。 “谢过大人。” ———————————— 凤凰城校场,弓手营驻地。 “咱们这还招不招人?” 一个瘦猴般的男人满怀希望的看着守门的士兵。 “招。但不要你这样的。” 士兵轻蔑的眼神让丁五怒火中烧。 “哼,不靠你们,五爷我还打不了鞑子?走着瞧吧。” 丁五一挥袖子,愤愤离去。 “拿来吧,五爷。” 略显尖锐的嘲弄声传来,丁五懊悔地瞧了一眼倚在墙角边的熟人。 “赵大人要的都是老实的良家人,你一个泼皮凑什么热闹。” 这话戳中了丁宇五的痛点,他一张“猴”脸变得忽红忽紫。 “五爷……五爷是什么泼皮……再说了……泼皮就……就不能去打鞑子?” 平时的伶牙利嘴失了效,丁五的语气也越发无力。 “莫要多说,五爷想赖账不成?” “拿去,就当是五爷赏你的。” 十分rou疼的从怀中掏出仅剩的三枚铜钱之一,扔在了那人面前。 一顿饭钱就这么没了,真他娘的晦气! 走在街面上,丁五盘算起如何将这顿饭补回来。 “抓贼!抓贼!” 丁五回神,只见一名衙门弓手腾空跃起,扑倒了一个慌乱的身影。 “拿下!” 又是数名弓手小跑上前,几根哨棒在其身上交叉着,将他牢牢地摁在地上,动弹不得。 丁五好奇地走向路边的馒头摊。 “跟五爷讲讲,这是怎么回事。” 丁五装作同老板很熟的样子,顺手从笼屉上摸走个馒头。 “棍下那人是东边逃难来的,几天前见他可怜,咱还给过他馒头,这次估摸着是饿急眼了,竟然偷到丁举人家了。” 老板忽然想到些什么,看向丁五: “咱记得五爷说过,你是丁举人的远方亲戚,我看这孩子怀可怜,五爷能否在丁举人面前求个情?” 丁五露出尴尬的笑容。 虽然他也姓丁,但与丁举人能否攀得上关系他自己也不清楚。 另一边,丁府家丁赶到,对于外地难民,他们是一点儿情面也不留。 在丁府管家的唆使下,一众家奴开始着手殴打这个偷了府上一只鸡的“歹人”。 周围有人看不下去。 “五爷,去说说情吧。” “五爷,丁管家肯定卖你面子。” …… 看来自己在大伙眼里也算得上人物。 丁五的虚荣心得到满足。 或许五爷真是丁举人亲戚? 他心里努力的想要说服自己,硬着头皮走向猖狂的丁管家。 “兄弟!” 丁五挥手同管家打招呼。 后者皱着眉头看着这个挺着肚子,比自己还要嚣张的“乞丐”。 “你是哪位?” 丁五拍着胸脯。 “蒙大家看得起,都称我五爷,贵府丁老爷与我是本家。” 管家狐疑之际,一个家丁凑到他耳边说了两句: “他确实姓丁,不过却是住在城东的无赖。” 管家笑了。 丁府断不会有这样的亲戚,老爷也不会认这样的亲戚。 他冷笑着扬起手,重重的扇了丁五一个耳光。 “你也配姓丁?” 丁五受了这一下却没有动怒,反而用几近哀求的眼光看向管家,低语恳求道: “这孩子是我亲戚,一百文钱,求您大人大量放过他。” 管家伸出手,放低了声。 “非一两银子不可。” 丁五按住管家的手。 “过几日,过几日……” 管家右手刚要扬起,又陡然落下。 原来是一队披甲的巡逻官兵正朝这里走来。 “记住这一两银子,你住在哪里我可是一清二楚……” 放下句狠话,丁管事如同耗子见到猫一样领着家奴灰溜溜地离开。 他这一走,丁五又得意起来,朝围观的百姓高声喊道: “丁管家与我是兄弟,让他放人,也就一句话的事!” “俺怎么瞧见你挨了他一巴掌?” 有人发出质疑。 丁五急了,撸起袖子慌忙解释道。 “都说了我与他是兄弟,挨个耳光算什么,下次我也打他一个嘴巴子让你们瞧瞧。” 众人哄笑。 丁五也在一声声“五爷”中迷失了自我,完全忘记了面子的代价。 众人散去,丁五意犹未尽的教训起挨打的外乡少年。 “在城里找个事做做,别再游手好闲,偷人东西!” “明日我就去投军,杀鞑子!” 埋藏在心底的仇恨使他咬紧了牙关。 丁五嗤笑两声。 “五爷生得这样孔武都进不了弓手营,你一个外乡人只怕难如登天。” “谁要留在这里,我要去西边的镇江当兵!” 一句话点醒了丁五,他想打鞑子,想做陈公子口中的英雄,这是最有面子的。 他眼珠一转。 虽然凤城无人不知五爷的威名,但镇江认得五爷的人估计顶多一半。 那就到镇江去! 少年见丁五在原地发愣,便要先走,却又被他拉住。 丁五再次趾高气昂的提醒道。 “再提醒你一句,在凤城惹谁也别惹姓丁的!” “比起姓赵的如何?” 少年在右卫待了几日,也知道些事情。 丁五顿时哑口无言,怔怔地望着远去的背影。 姓赵多有面啊。 自己会不会其实是姓赵的…… —————————— “佥事,五天来弓手营受训青壮总计超过七千人,并且每日入营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官员语气算是喜忧参半。 “保持五日一cao即可,每日至多两千人。” 赵安手指轻敲桌面,说出了思虑再三的结果。 “你去吩咐他们,非cao练期间、不在营内的士卒亦可将营中所学再教予亲邻子弟。” “下官遵命。” 官员走后,赵安在桌上摊开了與图,绕着右卫画了第一个圈。 百姓踊跃参与军事训练,人心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