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5章 选将
攻打楚国能和攻打燕国一样吗? 郭威也不指望因为李斯背地里整他,就一次弄死对方。 当然,逼急了,他和荆轲可能今晚偷偷摸到李斯家里去,也不是不行。 可问题是,他可是个守法的人呐!这不是逼着他知法犯法吗?还有就是他如今做官了,而且还是大秦的高级干部,他琢磨着自己得培养点格局啥的,别整日咋咋呼呼的,被人小瞧了。 他已经不是那个跟着荆轲刺杀秦王的刺客了,他如今的地位,说起来可以傲世秦国朝堂。 这要是还跟屠夫似的的性格,岂不是让人小瞧了? 再说,秦王也没想要严惩李斯的心思,这一点,郭威早就看出来了。 说来也简单,韩非和李斯两个人,非要选一个做臣子的话。哪怕是郭威,也会选李斯。 这不是他和李斯一笑免恩仇了,大人不记小人过。而是韩非是贵公子出身,本来就傲气,坚持的信念,哪怕是秦王,他反对的时候,也一样跳起脚反对。可李斯不一样了,这家伙出身卑微,懂得察言观色,知道嬴政的心头好,总是能够不着痕迹的针对嬴政的喜好办事。 这样的臣子,哪个君主不喜欢? 当然,心胸狭隘这也是没办法。 李斯的格局不够,也不能怪他,谁让他是平民出身呢? 面对互不相让的郭威和李斯,嬴政无奈,只好先问相国王绾:“王相,你以为此事如何决断?” “大王明鉴,老臣以为,廷尉李斯的怀疑不是没有道理,好在国师是磊落之人,不计前嫌,相邀廷尉一起洗刷身上的嫌疑。此举,对我大秦,对大王,都是百利无一害。就是,粮草……似乎有点不够。但如果我大秦以消耗两国国力为目的,臣以为此战可打。” 嬴政早知道王绾会这么说,针对楚国的作战,不是没有,而是要速战,让楚国一直虚弱下去。不给楚国积攒国力的机会。作战的计划,原本是等待今年粮食收割之后,至少是半年以后。 对燕,这是上赶着必须要打一场。 同样,嬴政也没有想过要毁了燕国庙堂。 主要是燕国地广人稀,占领下来,不仅帮不了大秦积蓄国力,反而大秦需要派遣大量的军队,抵御燕国北方的匈奴人,得不偿失。 打一场,只要赢了就行。 这才是大秦的目的。 毕竟,秦国面前还有个魏国这块肥rou没吃,等大秦吞下了魏国,再攻打楚国和燕国,也不耽误功夫。 嬴政随即问尉缭:“国尉,你的看法?” “老臣以为出兵可行,只是二十万大军,如何分配的问题颇为为难。”尉缭也看穿了郭威的心思,他就是要羞辱李斯。而羞辱李斯的办法很简单,让李斯在不擅长的方面,惨败一次。 李斯这家伙野心大的很,谁都看得出这家伙想要当大秦国相。但是国相不是那么好当的。 当年的公孙鞅,孝公对他言听计从,要啥给啥。可是在面对拜相的问题上,一样得带兵打仗。还得打赢了。 当初,公孙鞅为此也是被弄得灰头土脸。 要不是吴起因为排挤被逼离开了魏国,公孙鞅恐怕累死都难以建立功勋。 李斯想要当大秦的国相,可以啊! 顺着公孙鞅走过的路,再来一遍。 当然,如今大秦多了国师郭威,李斯将来的路就更不好走了。 对别人来说,很难的事,对郭威来说,简单了去了。指着李斯随意道:“二十万大军,你我二一添作五,一人十万。就这十万人马,攻破燕楚王城为胜负,你可敢应下?” 李斯脸色骤变道:“军国大事,岂能如此儿戏?” 十万人马攻破一个诸侯国的王城? 开什么玩笑,楚国也不是泥捏的。至于燕国,还真的有可能。 可没等李斯反驳,郭威却怒气冲冲的一把薅住李斯的衣襟,抬手之后,李斯双腿就悬空了起来,不住的往下踢蹬着,仿佛上吊般,绳子卡住了喉咙,身体却不甘心的在反抗。 李斯发誓,这辈子都闻所未闻的臭味扑面而来,要是在后世,肯定知道郭威这厮吃蒜了。 可战国末期没有蒜,连香菜都没有。 但架不住郭威这厮带来了,他不仅仅带来了华夏迫切需要的高产量农作物。连带着,西红柿、黄瓜、辣椒之类的蔬菜种子也带了不少。他是来大秦帮忙的,但同时也不是来大秦受苦的。只不过让他沮丧的是,这些种子都不能吃,也就是做种子的蒜能吃。 吃面不吃蒜,能叫吃面吗? 可李斯不知道,还以为遭了暗算。之前郭威吐他额头的唾沫,他擦地太快,没觉察出郭威如此恶毒。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这厮岂不是要说话不算数?你敢说个不字,好让你知道本国师拳头的厉害!” “国师,手下留情呐!” 郭威佯装被人劝住的模样,将李斯如同死狗般丢在了地上,口中骂骂咧咧道:“李斯,别给脸不要脸,惹怒了本座,天天去你家里和你理论。” 李斯再次被郭威威胁,只能哭诉着面朝嬴政,悲凄地喊到:“大王!” 好不容易郭威被劝住了,别看郭威在当初荆轲刺杀秦王的时候,殴打了不少秦国文武大臣。少的一两拳,多的更是趴地上起不来。可大伙儿心里明镜似的,郭威是手下留情了。就他的手段,一拳打死个糟老头子,有问题吗? 一点都没有。 可见,郭威当初虽然看似暴躁无比,可还是留着手。不少人都私下里琢磨,郭威之所以跟着荆轲来刺杀秦王,主要是闲得蛋疼。至于理由就更好解释了,神仙活太久,难免觉得没意思。这位来大秦,指不定是来找乐子。 再说,文臣且不说,武将对郭威并不反感。一来郭威根本没有表露出带兵打仗,和他们争夺兵权的心思,这位连上朝都懒得来,哪里有什么野心可言? 二来,武将都信服有实力的强人,只要郭威能豁出去不要脸,下场参加军中大比,大秦第一勇士的名头非他莫属。 嬴政真没想掺合郭威和李斯的矛盾之中,在他看来,底下人一片和气才是最大的威胁。 如今虽然闹腾了些,可也有好处。至少郭威不太可能拉帮结派,让他担忧。 嬴政语气郑重道:“李斯,你提出了对国师的怀疑,同时国师也对你有所怀疑。不如这样,就按照国师的建议去做。一来,你们都可以洗刷嫌疑,二来,也能锻炼你带兵打仗的能力。” 李斯傻眼了,他想到郭威会恼羞成怒,同时也想到了他会被郭威记恨。 但是李斯说什么也想不到,最后自己也会被郭威逼着去带兵打仗。 正当李斯脑袋嗡嗡的,如同雷雨天般阴霾,嬴政再次开口:“寡人决定了,国师和廷尉分别带兵十万,攻打燕国和楚国。至于副将人选……” 没等嬴政说完,郭威就指着王翦道:“陛下,我要他!” 什么就我要他! 别人看郭威的反应,想要笑出声来。这不是上将军王翦吗? 大秦的上将军官职虽说是临时的,出征拜上将军,回朝将兵符交给秦王。但如今朝堂上,做过上将军的就是王翦了。他哪怕交去了上将军的兵符,也是大秦的前将军,为大秦四大将军之首。 郭威让王翦做他的副将,王翦是一脸苦笑。原本,攻打燕国的主将就是他王翦,出征之前,按照惯例,王翦会再次被拜上将军。可是被李斯这么一闹,他估摸着出征燕国的事泡汤了。 可王翦千算万算,没有算到,郭威这不要脸的竟然想让他当副将。 老夫是不和你一般见识,你以为老夫好欺负不成? 王翦脸上挂不住,可没想到郭威却盯着他不打算放过:“老将军,我可有《孙子兵法十三篇》,只要你打赢成我副将,兵法送你了。” 郭威不是骗人,而是他真的有。后世,这书也就是十块钱的样子。 他怎么可能会舍不得十块钱,而将兵法之类的书籍给忽视。 果然,王翦听到郭威开口就说《孙子兵法十三篇》眼珠子都放光了,他带兵打仗,当初学的还是《司马法》。早就听说孙子带兵入神,他要是得到了《孙子兵法》,必为王家的传家至宝。王翦这老头觉悟还是高,什么身份啊!官职啊!面子啊! 哪里有实惠重要? 当即躬身对郭威道:“既然国师盛情想邀,翦断不敢辞……” “不行!” 李斯双眼通红的盯着王翦,怒道:“王将军,你可是大秦上将军,原本攻打燕国你就是统帅。你去做了郭威的副将,岂不是有失公允。” 王翦不换不急道:“廷尉此言差矣。老夫虽然薄有功勋,可是在国师面前,哪敢提那些浅薄的功劳?国师可是仙人之姿,能看得起我,已经是王家的幸运。” “大王,王老将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他跟着郭威,臣岂不是输定了?” 李斯的死搅蛮缠,确实让嬴政有些厌恶了起来,他虽知道王翦成为郭威的副将,郭威根本就没有输的可能。可要是不答应李斯,这家伙指不定会说些不体面的话。 嬴政冷哼道:“依你怎么说?” “除王翦将军之外……” 郭威打断道:“王贲将军和李信将军都是国之柱石,难不成你以为他们就低人一等不成?李斯,大王宠信你,你不过是个宠臣而已。秦自从公孙鞅变法之后,立法有度,执法有据,你不过是从荀况那里学了点皮毛而已,还真把自己当成大秦不可或缺的奇才不成?大秦有你没你都一样,说不定没你,还能更好一点。” 李斯怒道:“但是王将军出征,还有什么意义?我到要看看,你郭威能否定下个公允的办法出来。” 郭威傲然道:“这有何难?你我带兵出征,前后左右四大将军都不选,就选其他武将如何?” “我要王离。” 李斯鸡贼地叫道:“有道是先下手为强。他就是怕郭威再次抢先,夺走了最好的副将人选。王离是王翦的儿子,还是最出色的儿子。已经有统领大军的经验,作为他的副将,绰绰有余。” 郭威没想到李斯这货竟然还会在这等他,但他丝毫不惧。 怕啥? 大不了,他受累,亲自指挥。 他的目光不由地放眼大殿之上武将人群之中。 被他看到的,无一不表现出孔武雄壮的样子。可惜,郭威是挑剔的,他眼光在众武将中扫了一遍,最后落在了蒙武的身上。 蒙武有种拨云见日,老天都要眷顾他的好运袭来的幸福感。他终于要被任命为军中副将,甚至执行主将的职责。老蒙家自从他爹蒙骜过世之后,终于等到了要再次崛起的大好日子。爹——儿子定不辜负你的教导。 他站的笔直,宛如钢铁勇士般矗立不动,威严中展露出他老蒙家猛将的风范。 可是郭威一开口,就让他心头凉了半截:“蒙武,听说你有个儿子叫蒙恬,还有个儿子叫蒙毅?” “唉唉——启禀国师,蒙恬和蒙毅确实是我子。” “行了,我就选你两儿子,一个当副将,一个做行军司马。”随即,郭威扭头虎视眈眈的看向李斯:“本座这么选,你总不至于还以为本座是在欺负你吧?” 这么可能? 蒙恬和蒙毅? 他们俩的爷爷蒙骜倒是真的厉害,在世的时候可是秦国的上将军。可惜已经死了十来年了,至于蒙武,就太多了。而蒙恬和蒙毅,都没资格站在朝堂上议政,却被郭威选为副将和军中司马,李斯心中一个劲的嘟哝:“郭威这厮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