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渊盖苏文
书迷正在阅读:我没有退役,只是没人要、非正常音乐家、人道之劫、带着三十六个满级号穿越、大唐之开局被李秀宁退婚、我在港岛养小号、北宋之天生反贼、全民闯关、大秦:最穷宰相,始皇求我贪污、闭关十年的我重启人生
,我在现代与初唐之间反复横跳 平壤,高句骊国都所在,因为有海阻隔,陆上又有山水相依,是以地理位置颇为优越,等闲不怕被攻打,也打不着。 因为隋末之后的战乱,加上大唐立国以来一直采取休养生息之策,所以这一时期的高句骊也有所发展,国力日趋强盛。 而作为一个国家,高句骊对大唐的态度也很清晰,那就是低头可以,称臣不行。 这一点体现在邦交之上,便是表面臣服,附属,年年纳贡,实际上又充满戒备,没机会还好,有机会就反复横跳。 时下的荣留王高建武便是如此,一方面很会做人,早早的就与大唐修好,派遣使臣朝贡,又是大唐册封的上柱国,辽东君王,高丽王。 因为会做人,当年李渊甚至动了放弃用兵,希望两国和平共处,百姓安居乐业不起战乱的心思。 还是当年有大臣反对,说辽东周朝时是箕子封国,汉朝为玄菟郡,魏晋同在封土之内,不可不臣,方才作罢。 结果暗地里这厮又封闭道路,使得新罗百济无法朝贡,一统半岛之野心昭然若揭。 玄武门之变后更是居心叵测,态度莫名,直到贞观四年唐军北上,灭突厥,俘获颉利可汗,方才重新派使者入朝。 结果次年大唐用兵欲往高句骊收葬前隋战士者骨骸,毁去大唐男儿血rou骸骨筑成的京观,这厮害怕被攻打,又修起了长城。 也不能说是错。 站在高句骊的立场,站在高氏王朝的角度,这样做是绝对没问题的。 因为他们的利益就摆在那里,永远不可能真正与大唐一致。 反过来,站在大唐的立场,站在李二的立场,这样就不对。 明明周朝时期就是封国,明明大汉时期就是疆土,凭什么这会要割让出去? 要真就这么割让出去了,后世史书会怎么写,还要不要脸了? 所以对于大唐和李二来说,这一仗是早打晚打,早晚要打。 不打是绝对不可能的。 有生之年不行,子孙后代也要坚定不移的打下去。 而之所以一直没有动作,无非就是吸取前隋的经验教训,不想因为此事闹得民不聊生。 高句骊方面显然也没想到会遇上这么一档子事。 一来在他们看来,灭高昌的事情更多是吹嘘,大唐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对高句骊用兵。 更进一步,即便是大唐疯了对高句骊用兵,高句骊方面也不害怕,毕竟若两国交战,天时地利尽在高句骊。 自水路进攻,更是想都没想过,因为在他们看来根本没有意义。 走水路就来不了几个人。 正经打起来,即便走水路,也必然只是辅助,必须以陆上行军为主。 二来相比大唐,他们对接壤的新罗更加感兴趣。 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这话可不仅仅对大唐适用,对于高句骊也一样适用。 高句骊是很馋新罗的,远交近攻,他们也会,他们的路线就是交好百济,攻伐新罗。 也因此这次来自海上的登陆突袭如入无人之境,上千精锐轻装简从一路狂奔至平壤城下才被察觉。 “关城门,迅速关闭城门!” “唐军是旗帜,是唐军的旗帜,唐军自海上杀过来了,速速派人入宫禀报王上!” “天上飞的是什么,鸟儿还是云朵?” “直升机,大唐枟阳公的直升机,传闻可日行万里!” 谷閪 “是他,就是他,枟阳公来了,枟阳公真的来了!” “……” 瞬间场面一片混乱。 一方面守城军士着急慌慌,连还有平民在外都顾不上,匆忙关闭城门,而后仓促准备应战,一方面大量不明觉厉的群众,乃至将士,望着天空呼呼飞来的大鸟议论纷纷。 很快场面又安静下来。 守城将士们发现,唐军并没有进攻的意思,而是远远的就停下了。 这也没什么问题,毕竟城门都关上了,没谁会傻乎乎骑兵上来攻城。 尤其还是大老远过来。 问题是,这也太少了吧? 这后面,似乎没人了呀,那就这一千来号人,闹呢? 于是便有人忍不住发笑。 然后笑声越来越大,越来越大。 某一刻,有将领模样的人高声喊话道:“来者何人,有何贵干,但请言明!” 声音洪亮,中气十足。 堪堪两百米左右的距离,也足以让这边把话听得清清楚楚。 然后这边唐军将士就“言”明了,一人一个手榴弹,拉保险,扔。 “轰隆隆隆——” 就跟打雷一样,集中爆炸的手榴弹,炸得尘土飞扬,地动山摇。 此时才有唐军将领冷冷喊话:“荣留王无道,莫离支残暴,吾等奉皇命渡海而来,还请荣留王与莫离支速速携家眷与吾等回长安聆听圣训!” 虽然其实不需要什么理由,一切的理由归根结底也只有一个理由,那就是我想打你了,但是该有的借口还是要有的。 不然无缘无故打人,炸城,有点说不过去。 现在这理由就很棒,荣留王无道,莫离支,也就是宰相,残暴,如此,作为宗主国,让这帮人乖乖去长安接受训话,再合理不过。 问题是这可能吗? 指定是不可能啊,这要去了,那还能回? 就算没有性命之忧,可在长安城那样的地方有如无根之萍如履薄冰,跟在故地当土皇帝说一不二,傻子都知道怎么选。 作为守城将士,这话也没人敢接。 大抵是有些被吓到了,守城将领这会只能一边胆战心惊吞口水喊话拖延,一边再度命人快速入宫。 结果宫里荣留王还没来,年方三十出头,接班父亲担任莫离支,后来更是干掉荣留王立宝藏王自封大莫离支的一代枭雄渊盖苏文先赶了过来。 这人也不是吓大的。 尽管过来的途中感受到了巨大的震动,城头一看那破坏力也着实惊人,周围一干将士也吓得面无人色,他却丝毫不为所动。 只淡漠高声道:“既然尔等奉皇命而来,那就请回去告诉你们的皇帝,要想吾渊盖苏文听训,让他亲自来平壤。” 暴躁。 不愧是后来被棒子们尊为民族英雄的狠角色,那是真的一无所惧,一点面子不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