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木头造纸
书迷正在阅读:我没有退役,只是没人要、非正常音乐家、人道之劫、带着三十六个满级号穿越、大唐之开局被李秀宁退婚、我在港岛养小号、北宋之天生反贼、全民闯关、大秦:最穷宰相,始皇求我贪污、闭关十年的我重启人生
,我在现代与初唐之间反复横跳 同样是造纸,相比古代传统工艺,现代制造工艺简单粗暴多了。 这种简单粗暴,首先在原材料。 简而言之,传统的造纸工艺,使用的原材料,最初是麻,后来渐渐扩充到树皮,藤皮,稻草麦秸,竹。 种类看似繁多,实际上局限性颇大,获取并不容易。 至于木头本身,因为缺乏必要的加工手段,一直不被采用。 而现代造纸工艺,几乎是什么都能用,木头是主力,原生木浆纸更是受到市场推崇。 甚至植物纤维之外,金属,玻璃纤维,也可以用来造纸。 其次在设备。 造纸原材料的变化,归根结底在设备。 古来没有好用的设备,所以要想获得造纸需要的植物纤维,只能从苎麻树皮稻草等相对比较容易加工的植物组织中获取。 因为这个原因,竹子在相当长一段时期,都不是造纸原材料,因为加工起来实在是困难。 可现代的机械设备,别说木头,就是钢铁,还是该切切,改削削。 这样的情况下,那些树皮稻草什么的,反而不重要了。 现代化的大型造纸厂,都是直接把木材打碎提取植物纤维制作制浆,而且事先会把树皮剥掉去除。 在此之外,古法手工纸的捞取压榨烘干,等人力cao作环节,现代工艺中也几乎都被设备取代。 这就使得原本看上去很复杂的东西,变得很简单,效率也随之获得巨大提升。 最后就是工艺本身了。 传统造纸工艺,反复浸泡,反复蒸煮,反复漂洗,反复捶打,人工捞纸,日光自然漂白,耗费的时间不是一点半点。 就以竹纸为例,最初以竹为原材料造纸,砍下来的竹子,光浸泡杀青就得一百天以上。 即便后来改进工艺,加石灰一起泡,也得七天七夜。 然后,漂白剂是没有的,全靠日光,纤维的软化,木素的去除,顶了天就是石灰草木灰。 而现代造纸工艺,酸,碱,漂白,一股脑儿用上,突出一个简单粗暴。 搞清楚这些,基本的方向也就有了。 首先工艺。 简而言之,要想使造纸原材料来源更广泛,必须先证明新的材料可以造出纸来。 就好比木头。 木头作为原材料造纸,理论上是没问题的,实际上也没问题。 问题就在于,以当下的技术条件,能不能做到。 其次设备。 粉碎机,打浆机,抄纸机,只要这些设备搞出来,那么即便以当下的条件没法直接用原木造纸,依然会对整个造纸行业的提升产生巨大影响。 也因此,在动手开始验证工艺之前,陈远便绘制了流程图,设备草图,交由工匠制作设备模型,组装生产线模型。 紧跟着,工艺验证也正式开始。 这是李二走后的第三天。 这天一早,如过去两天一样,他到别墅吃早饭,饭后,来到河边一处临时搭建的工棚。 棚子底下,碎木料已经准备好了,都是人工劈砍并捡除杂质的。 需要用到的蒸煮器皿,浆槽,抄纸器,石磨,等也都准备就绪。 这是大事,纵然从未开口询问,这个时候,长孙皇后还是在长乐和永嘉的陪同下跟了过来。 而事实上,直到这个时候,三人才知道准备用来造纸的原材料,竟是木头。 当下长孙皇后便忍不住惊讶道:“这木头也能造纸?” “是啊陈大哥,木头也能拿来造纸的么,造纸,难道不应该用树皮?”长乐也十分疑惑。 陈远笑着说道:“木头肯定能造纸,我拿给你们用的卫生纸,也都是原生木浆纸,属于市场上的高档产品。 但是我不确定我能不能用木头造出纸来,所以我要先试试。” 理论是肯定没问题的。 实际上,也没有问题。 可这并不等于他就一定能用木头造出纸来,所以才需要尝试验证。 怎么验证,简单,先煮。 具体来说,就是调石灰水,倒入鼎中,然后把准备好的碎木料,一股脑儿都倒进去,盖上盖子,开大火烧。 好像这里就开始产生污染了。 原材料蒸煮,是为了去除木素和一些可溶性杂质,促使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分离软化。 加入石灰水的好处,便是可以促进加快分离软化的过程,可石灰水是碱,高温浓缩,再溶解木素和一些其它东西,就是污染。 而且是很严重的污染,称之为造纸黑液。 这事说大似乎不大,可说小,却也绝对不小。 因为但凡见过纸厂的,就知道这玩意多厉害,一家污水不处理直接排放的小造纸厂,用不了几次,就能污染一个镇,使得大大小小的沟渠里水变成酱油。 可话又说回来,不加似乎又不行。 不加,蒸煮需要的时间就太长了,几天几夜,都不一定有好的效果。 而相对来说,石灰不但经济易获取,本身性质相对温和,处理起来也容易很多。 毕竟初中生都知道,石灰水里面通入二氧化碳,便可将钙离子沉淀下来,形成白色碳酸钙沉淀。 而那些强酸强碱,不但腐蚀性惊人,对环境破坏大,想要处理也殊为不易。 也因此,虽然还是会产生污染,但相对来说,其实已经是最好的选择。 至于到底要蒸煮多久,那就不知道了。 反正古法以竹子造纸,说是几天几夜,还是石灰水,而现代工艺,肯定要不了那么久。 好在对他来说,这并不重要。 对他来说,只要验证工艺可行,可以用木头把纸造出来,就够了。 具体每道工序用多长时间,怎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完全可以让接手的工匠慢慢研究。 所以,一个上午,中午吃饭,午睡,到下午三点多,蒸煮工序便宣告结束。 此时盖揭开,一看,液体果然很黑,还有点冲鼻。 反而是里面的碎木,仿佛rou一样被炖烂了不说,捞出来过水冲洗,显得很白。 柔软度也不错,手里捏着搓,感觉像絮状物多过像硬质纤维。 接下来便是打浆了。 传统造纸术打浆,不论是人力还是借助水力,一般是舂捣。 这里,他打算用石磨,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