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灭隋之战(一)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隆唐笔下文学”查找最新章节! 有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无论是什么时候,粮食对于人类都是十分重要。 齐国派出三十万大军,其中有八成为主力,剩下的两成是后勤副队,负责粮草运输。 自古以来打仗打的就是后勤,这也是高顺为什么隐忍多年的原因。 隋国不同于陈国,首先杨坚不会轻视他这个对手,对齐国始终严加防备。 其次隋国境内多年征战,军队还没有从战争状态转变,而齐国的军队则是休战多年。 好在高顺早有预谋,开始推广募兵制,也就是说齐国有大量的正规军,也可以说是职业军人。 这些军人的作用并不是冲锋陷阵,而是指挥作战,他们被分配到大军中,拥有绝对的服从意识。 真正的战争和电视剧演的并不一样,也没有演义里那么热血,一般将领是不会轻易犯险的,因为一个细节就可能影响战局。 虞州,黄河两岸驻扎了大量的军队,数万人的站在一起,只能用人海来形容。 光是营地就绵延上百里,居中有一座大帐,正是齐军的中军指挥,大将军秦爱的营帐。 秦爱麾下有八名主将,每人还配有一名副将,他们每人统领一万人,其下还有指挥将领。 “诸位,我们面对的敌人是韩擒虎,他是隋国数一数二的猛将,对他我们不能强攻……” 经过高顺的改革,齐国的军事能力已经进步了许多,尤其是将领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依赖一人指挥的局面。 数万人的战线,不可能都聚在一起打,大多时候都是小规模的战斗,和对城池的攻防。 齐国这边虽然有火器,可现在的火器威力有限,除了可以震慑敌人外,其实杀不死多少敌人。 如今隋国已经有了防备,知道齐国善于攻城,所以他们会在阻击战中做文章,尽量阻止齐军的步伐。 说白了就是想要打败隋军,还是要以冷兵器为主。 虽然这不是高顺想要的结果,可谁让他造不出大杀伤武器呢,如果再等个几十上百年或许可以,但那时高顺早入土了。 凭借先进的理念,高顺要求军队令行禁止,所有将领几乎都受过培训,打起仗来不是无脑进攻。 而且为了这次战争,他还做了一回坏人,把高句丽、倭国等俘虏带到前线,充当“先锋”。 这个先锋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先锋,说好听点叫敢死队,说不好听的就是炮灰。 这些炮灰并没有铠甲武器,甚至大部分人衣衫褴褛,让他们冲在前面,是为了打乱敌军的阵型。 如果他们能侥幸活下来,朝廷就会赐予他们户籍,成为齐国的百姓,不再受人歧视。 而在他们身后,则是重甲步兵,他们手持长矛盾牌,负责抵挡敌军的弓箭,保护身后的弓箭手。 而在大阵的中间,还会有火枪兵,他的两侧是骑兵,全部是皮夹在身,手里拿着陌刀。 再往后就是车兵和炮兵,他们作为辅助给前阵补充弹药,如果有需要也会填补前方的空缺。 几个兵种联合作战,按照比例分布,其中战俘一千,重甲步兵两千,弓箭手三千,火枪兵一千,骑兵三千,辅兵几百。 如果按照后世的说法,秦爱手下就有一个军,而在这军中有十个旅,每个旅分不同兵种的几个团,也就是步兵团、弓箭团,火枪营和骑兵团。 由于不想让齐军的大炮攻城,所以隋军选择主动出击,虞州北部的一处平原上,两万大军东西对峙。 凭借以上阵型,齐军这边军容整齐,反观隋军那边,虽然看起来同样有气势,可终究差了点什么。 第一场战斗,秦爱亲自独占,他站在后方的高地上,远远的望着战场。 两万人铺天盖地,每边阵型都有一个足球场大小,双方相聚一里。 太阳高高挂起,空气中翻滚着热浪,下一刻鼓声响起,齐军这边传来两声轰隆。 两门大炮率先开炮,凭借距离优势可以打很远,投石车也高高抬起,把炸药包扔到敌阵中。 爆炸声响起,有隋军被炸上了天,可隋军早有心里准备,知道火器在近距离是发挥不出威力的。 大炮和炸药包轮番轰炸,不过留下几百个隋军,这对于上万人的军队不算什么,顶多是有些灰头土脸。 随着距离靠近,前方重甲并已经做好了防御,一千奴隶被放了出去,他们不要命的向前冲。 看到敌军的炮灰部队,为了不让队形被冲散,隋军开始放箭,然而那些奴隶也是经历过战争的,只要不是大规模地箭雨,都有保命的本事。 三成的奴隶倒下后,剩下七成和敌军接触,然而他们手中没有武器,冲上去八成就是死。 可齐军就是让他们去送死的,这样可以磨磨敌人的刀,这里的磨刀可不是打磨,而是消磨。 数百奴隶用他们的身躯,搓了敌人的刀,这时火枪兵站了起来,开始三段式射击。 枪声不绝于耳,不断有敌军倒下,短短几百步的距离,却让隋军感觉十分遥远。 可火枪兵毕竟有限,射杀了上千敌人后,弓箭手张弓搭箭,漫天箭雨飞去。 面对齐军的箭雨,隋军也有盾牌手,盾牌虽然挡不住火枪,可弓箭还是可以的。 在弓箭和火枪的交替下,等隋军冲到阵前已经死伤近半,这要是换了一般军队早就败退了。 可韩擒虎岂是一般人,征战多年罕有败绩,他很清楚齐军的套路,所以已经做好心里准备。 死伤过半不算什么,自古以少胜多的战役很多,只要冲散齐军的队形,胜负尚未可知。 短兵相接,火枪兵快速后退,弓箭手抽出了刀,在重甲兵的掩护下抵挡隋军的冲击。 骑兵此时开始行动,从侧翼阻击隋军,接下来是拼命的时候了,但此战胜负已定。 秦爱放下望远镜,长出了一口气,他们研究的策略是成功的,主要依靠火器的威力。 因为火器的射程远,这就让隋军无法防守,否则只能被动挨打,却无法反击。 而大规模的战斗中,齐军作为后出手的一方,只要指挥得当,有效进行远程打击,齐军就有绝对的优势。 九千打五千,看起来人数优势并不大,可齐军的武器更加精良,这些年齐国有一半的钱都花在了这上面。 如此优势下,隋国想要战胜齐国,就必须出其不意,可以使用兵法,也可以使用计谋。 但高顺熟知历史,早就给他们讲了各种战例,什么水淹、火攻、投毒、设伏、偷袭等,嘱咐他们千万不可大意。 只要不被敌人暗算,那么齐军就有绝对的优势,如此用不了几年,隋国就会不支。 有人说为什么要用几年,这里面原因比较复杂。 首先是隋国的人口兵力,哪怕是排着让人杀,也不可能再短时间杀完,况且隋军也不傻。 第二就是地形,如果不想遭遇埋伏,就必须经营谋划,否则一个不慎就可能翻车。 第三是自然环境,冬天不打仗,下雨天不打仗,下雨天火器无法使用,而且还容易遭埋伏。 第四就是空间距离,这年头没有汽车,军队迁移全靠步行和马匹,骑兵还好一些,但步兵走路并不快。 第五就是后勤因素,打仗是非常烧钱的,如果齐国要是没钱了,也可能功败垂成。 如果强硬支撑下去,不但百姓受苦,也会造成国家动乱,容易引起百姓起义。 所以高顺这些年扩张地盘,除了安定因素外,还想到了资源,这些年寻找了不少金银矿脉,这都是历代帝王想不到的。隆唐最新章节地址:隆唐全文阅读地址:隆唐txt下载地址:隆唐手机阅读: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喜欢请向你的朋友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