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声东击西,讨伐陈国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隆唐笔下文学”查找最新章节! “这群莽夫,竟然真的造反,殊不知中了他人的计谋!” 隋国公府,杨坚面色阴沉的看着来信,四方诸侯起兵勤王,分明是冲着他来的。 短短十天,各方加一起就聚集起三十万大军,兵分六路向长安进发,这阵势比起当年讨伐董卓有过之而无不及。 只是在这之中,全是周国有实力的人物,并没有刘关张那种滥竽充数的势力,而且争夺的也不是天下,而是周国这点地盘。 形式十分紧迫,杨坚也立刻做出部署,派出独孤罗、独孤熊、韦孝宽、于智、元谐、元胄等人,对抗六路诸侯。 宇文赟得知皇叔们造反了,此时已经慌了神,把大权完全交给了杨坚,杨坚也不客气,直接接管了权利。 周国这边闹这么大动静,高顺自然也得到了消息,东宫之中聚集几人,商议此事。 “如今周国内乱,正是我国的机会,我军只需坐山观虎斗,等其两败俱伤之时,再坐收渔翁之利!” 斛律光有些兴奋,其实他和高长恭一样,早就待不住了,只不过高顺一直让他等,说时机还不成熟。 如今这个时候,很多人都认为时机成熟了,尉相愿也点点头,认可斛律光的说法。 知道了二人的意见,高顺又看向薛道衡,现在刘永业在连辽州,秦爱、尉破胡在西境,高顺身边只有两位武官。 薛道衡略一沉吟:“周国虽然内乱,可尚未开战,以杨坚的性格,不会没有提防。 如果我们现在出兵,会撞上周国的枪上,如果周国一致对外,我们也就没有了优势。” 薛道衡说完,魏长贤点头道:“说的不错,周国虽然内乱,但并没有结果,而且陈顼这两年韬光养晦,想必也一直在等时机。 如果我们先灭周国,很可能让陈国趁虚而入,之前三国鼎立,互相牵制,反而可以平衡。 但有一国覆灭,剩下两国必然是不死不休的局面,纵观两国实力,周国还要强于陈国。” 魏长贤的分析,已经十分客观了,三国之所以和平相处,是建立在实力相当的基础上。 现在齐国虽然发展的不错,却没有以一敌二的实力,历史上高纬在位好几年,宇文邕也是等到齐国国力下降之后,才灭了齐国。 而陈国的陈顼死后,陈叔宝能坚持好几年,也是因为亲爹留下来的底子,要不是他没脑子,和高纬一样杀了大将,陈国也许还能坚持几年。 现在宇文邕早死,周国局面变得无法预测,高顺一直暗中推波助澜,两边传话。 如果宇文宪一死,周国恐怕再也没有制衡杨坚之人,所以他才派出李天罡,蛊惑宇文宪直接造反,免得被杨坚阴死。 经过一番讨论,众人都觉得暂时不能出兵,最起码等周国打起来,然后再决定。 不过高顺看热闹不怕事大,他自己派人联系突厥和吐谷浑,甚至党项那边也联系了,希望他们能咬周国一口。 上兵伐谋,驱狼吞虎,除非杨坚肯束手就擒,否则周国乱局已经注定。 接下来的时间,高顺都在耐心等待,一直等到春天。 承光四年,公元576年,三月,周国内战开始。 宇文宪联合几周总管,和几路宗室,起兵三十万,对外宣称五十万,向长安进发。 而杨坚那边,也派出各方势力,出兵三十万,讨伐各路叛军,他亲自对阵宇文宪。 终于开始了,高顺在心中松了口气,此时高顺正在华林园练刀,高长恭坐在远处督促他。 得到汇报,高顺屏退左右,走到高长恭身边,小声说道:“父皇,周国开始了,我们也可以开始了。” “哦?” 高长恭眼前一亮,直接从椅子上做起来,哪里还有之前慵懒的样子,整个人散发出一股锐气。 “好!朕等这一天已经太久了,既然如此,你立刻去准备!” “是!” 高顺领命而去,高长恭有些兴奋,忽然拔出旁边的刀,跳进校场挥舞起来。 高顺则是去了禁军大营,找到尉相愿,让他调集兵马,准备出兵。 “殿下,我们这是要去周国?” 高顺微微一笑,摇头道:“不,是陈国!” …… 陈国,建康。 陈顼坐在书案后面,看着传回来的情报,心中犹豫着要不要出兵,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要说周、陈两国,虽然有过联合,但也是面和心不和,平日里摩擦不断。 两淮之地很难收回,但江陵地区却可以图谋,那里是长江的上游,如果夺取了江陵,渡江也就不是问题了。 陈顼心中盘算,而后又找大臣商量,大臣们都觉得可行,于是陈顼让吴明彻秘密调集兵马,准备趁乱夺取江陵。 各国的军事行动,相互间都有刺探,周国得知齐、陈两国都调集了兵马,都有不好的预感。 杨坚派人给宇文宪送去书信,希望暂时罢兵,免得让两国趁虚而入。 而宇文宪那边也不想让外人得逞,结果只打了一个月,双方真的暂时休战。 胜负未分,战争还没有结束,双方都按照拉拢各方势力,为自己争取更多的优势。 然而就这时,突厥、吐谷浑、党项也来凑热闹,世界上从来不缺乏落井下石之人。 一时间周国四面楚歌,仿佛下一刻就要亡国,周人也人人自危,有不少人开始逃亡。 承光四年,四月。 吴明彻率领五万兵马进攻周国江陵,结果他们大军刚到现在不久,就收到齐国出兵的消息。 高长恭御驾亲征,以斛律光为元帅,带领十万大军兵分两路,进攻建康! 这个消息仿佛晴天霹雳,把齐国之人都吓得不轻,陈顼虽然心中沉重,却并没有畏惧。 齐、陈两国这么多年,相互间试探不断,可陈国始终安然无恙,凭借的就是长江天险。 这次齐国出兵,表面上看来势汹汹,实际上建康城有十万大军拱卫,再加上长江天险,想要攻破并非易事。 至于高长恭御驾亲征,陈顼也并不畏惧,陆地作战他勇猛无双,可是要论水战,陈顼才是行家。 然而陈顼不知道的是,此时的齐军之中,并没有高长恭的身影,高长恭现在正在海上,站在一艘大船上瞭望。 几年走私下来,高顺已经拥有一直庞大的舰队,虽然远洋还是做不到,但在近海航行还是没问题的。 五百艘船,带着两万人马,已经悄悄绕过了长江入海口,这已经是极限了,高顺用了几年时间才造了这些船。 而且海上航行和江上不同,当年东吴孙权的楼船“飞云”号,可承载3000名士兵,但可不敢在海上行驶。 不过以高长恭的武力,有了这两万兵马,其中还有三千百保鲜卑,足够一路杀到建康了。 这是父子俩的密谋,一旦周国内乱,齐国就先灭了陈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毕竟和周国比,陈国的实力还是要弱一些,毕竟周国拥有关陇集团这个组织,想对付并不容易。 为了以防万一,高长恭还留下诏书,一旦他发生不测,高顺可以凭借诏书继位。 说实话高顺并不想让高长恭深入敌后,但斛律光不会水战,而且年龄大了受不了海上颠簸。 高顺在邺城监国,这一次没有任何伪装,朝堂之上,高顺第一次坐在龙椅上。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太监的声音响起,大臣们在下方面面相觑,他们本以为高顺会说些什么,没想到高顺竟然保持沉默。 见大臣们这幅表情,高顺心中偷笑,要的就是这个反应,如果让你们猜到我的心思,以后我还怎么当皇帝。隆唐最新章节地址:隆唐全文阅读地址:隆唐txt下载地址:隆唐手机阅读: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喜欢请向你的朋友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