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猛字军
,从靖康开始 折可求不是一个人来登州的,尽管在河东,李敬救出他在汴梁被掳掠的家卷,他这次又把家卷送来了,反正折家的祖地已经被捣毁,宋军收复燕京的时候,还救出了部分完颜宗望准备威胁折可求的折家人。 跟他一起来的还有河东被宗泽招安的俱匪王善,他也带着家卷。 张叔夜的儿子也带着家属来了,只不过张伯奋要驻守边防,来的是张叔夜的小儿子张仲熊。 前两人,有质押家属,让朱琏放心用他们的意思。 熟悉朱琏的张叔夜才不这么想,跟以往历史的官家处理朝政,皇后监国不同,朱琏一点都不恐惧武将做大,她能在汴梁脱身,全靠刘锜兄弟奋勇拼杀,二龙山遇险,整好又遇上了李敬。 文官都是老头子,关胜,李敬,种彦鸿他们每次来登州都要给小公主带礼物,赵柔嘉对武将的亲密,也不是文臣能与之相比的。 他把小儿子带来登州,想扔到李敬军里,磨磨这个暴躁儿子的脾气。 “娘娘,您都不知道,西北诸族得知汴梁陷落,河东全境是如何绝望,何曾料想,我大宋竟然出了一个旷世雄主,还是挽天倾而不倒女中豪杰,延安府的百姓,军士卷属,拿到金元和银元都舍不得花,供奉在祖宗牌位之上。” 都说这大宋金元上朱琏的头像跟本人一模一样,惟妙惟肖。 如今亲眼见到朱琏,折可求一下子就拜了下去。 少数民族对于强者,异常的崇敬。 尤其是能拯救为难的领军人物。 西夏在最强盛的梁太后执政时候遇到了折家折克行, 在边行政将兵30多年,身经大小百七十战,杀敌盈万,俘百人,招降数千家,羌人呼为“折家父”。 朱琏的取得的成就,远胜折克行。 如今军饷,军械押解到西北。 各族把朱琏比作九天玄女。 尽管胜仗是在辽东,燕云,河东打下来的。 然而金人的血腥,残暴,时刻威胁了西北各族,一旦成为沦陷区,等待他们的只有被人屠杀,奴役的结局。 辽东之胜来的太及时,极大振奋了大宋疆域内的西北各族。 “折家世代忠良,为我大宋不知道捐躯多少骨血,这大宋的疆域,都是边关将士们世代的功勋,本宫当不起你这一拜,快快起来!” 折可求这么一拜,家卷跟着拜下去,还有王善带着亲卷。 临海居门口哗啦啦跪了一片。 直到朱琏喊了三声众卿家平身,赵柔嘉亲自去扶折可求,这群人这才起来。 临海居房屋虽然扩建了两次,禁军把原来的宅院退出来,临安又来了一大堆人,还是比较紧张。 但是折可求,王善这种地方诸侯,朱琏是必须要给的。 昔日李纲下令折可求营救太原,却被完颜宗翰偷袭了折家祖地。 虽然折可求大部分直系亲卷都是在汴梁被俘然后河东营救的。 可他军中兄弟的家属却是这次在燕京救回来的。 庆幸的是完颜宗望希望用这些人逼迫他投降,比起其他汉人,折家人只是护卫折家祖地的时候折损很多。 被救回来的人,不识字或者识字少的都被安排进了正在扩张的工厂。 识字的大部分都去了启蒙教师培训的学校,哪怕身上没有秀才功名,只要完成了考试,以后会派到各地建设的学校去教授小孩,不论男女都可以靠着自己能力养家。 这种分散安置的方式,看的折可求目瞪口呆。 他们除了牵挂在军中的亲人,根本不想返回祖地。 即便是想回去,也希望在山东学好教授孩子参加考试的本事,回去教授父老乡亲的稚儿。 “折将军,你可能带的是最后一代折家军,大宋未来军制变化很大,可能没有折家军了!” 折家祖地的人死的死,散的散。 折可求也看出来朱琏没有让他再次凝聚的意思。 毕竟当今靖康武胜忠等几大精锐,从关胜李敬开始就没有称呼为某家军,反而以官家和皇后亲自命名为荣。 火炮出现在战场,个人勇武必然推到次等的作用。 所以他并不在意。 “娘娘,折家世代饱受皇恩,我相信不管折家人身在何方,也会忠于大宋!” “说的好!” 朱琏还担心折可求心里过不去这关,闻言大喜,又继续的说。 “将军可有什么要求,或者说代替折家提出什么补偿,只要本宫力所能及!” 登州往河东和延安府给折家军运输的军械,军饷,折算价格比宋徽宗在位这么多年还多。 将士们何曾领过真金白银的军饷。 此番到了登州,朱琏又让他的亲随去领赏功钱。 数目之大,让亲随都以为搞错了,还跑来找他去问。 折可求笑着摇头,忽然想起来,然后开口。 “李副使的战绩,边关声名远播,听说李副使还在临安,我想去见见这位我大宋的传奇战神!” 昔日李敬在河东营救太后,是他和折可求距离最近的一次。 由于忧心完颜宗翰杀向山东,被迫提前撤离。 两人连面都没见到,李敬却托人送了他几把武器,长枪和佩刀现在还随身携带。 原本以为折可求会提出把地方驻军升格为钦命军,朱琏也盘算让折可求挑出部分善骑射的士卒,训练一支精锐。 根本没想到,折可求什么要求都没有提,居然想见李敬。 “这事我现在可办不到,李敬前几天已经出发,远征西洋了,倒是柔嘉在汴梁登基,李敬肯定会赶回来,折将军相比也不想缺席新帝登基的盛事?” “皆时只要微臣不死,爬也要爬到汴梁!” 折可求哑然失笑,自己过些日子返回延安府,然后在延安府把钱发了,整训裁撤部分士兵,然后又要去汴梁。 “让你和王善过来,主要还是想提醒你们,河东,西北都是沟壑纵横的地方,百姓生活本身就很难,战乱之后,你们一定要整顿军纪,绥靖当地的治安,尽快的恢复民生和秩序!有什么困难尽管说!” 对于延安府和河东,朝廷内部的朝臣有些争议。 一部分人认为哪里生活太苦,未来不管是百姓还是军队,都需要投入巨额的钱粮进行补贴,耗费糜大,却未必能又比较好的治理效果。 而不管是南洋,还是广南都缺人开发,应该把河东和西北人口迁徙一部分过去。 李敬极力反对这种说法。 他认为当前的河东和延安府都是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 本来就地广人稀,哪怕看似迁徙一些无关紧要人口,其实也是对当地实力的削弱,作为大宋未来进攻金狗,西夏的桥头堡之一,只能加强,不能放弃。 这年代的大规模迁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常年生活在西北人陡然迁徙广南,除了舟车劳顿,还要付出不适应水土的代价,那是一条条鲜活的人命。 至于日后这些地方恢复了修养生息,贫瘠的土地限制人口发展的时候,再说。 《从斗罗开始的浪人》 “娘娘,西北苦,老百姓却很淳朴,朝廷对肃整吏治决心很大,我就替百姓提个要求,多派一些清官,有能力的官员到西北来!” 折可求这个要求,说到了王善的心里。 “娘娘,河东也一样,我王善组织百姓抵抗跟金狗拼命还可以,现在金人打跑了,打仗,我打仗不行,治理地方,更是扯澹了!” 两人这么说,朱琏倒是不知道怎么办好了。 这两年,山东治国的人才积累,远不如练兵那么成效斐然。 培养和涌现出来的一批人才,连派往全国平叛的富庶地区都不够。 还要往山沟里扔? 本末倒置啊。 倒是在一边看着的乔淑云看出了朱琏的心思。 “两位将军,靠人不如靠自己,你们有造福百姓的心思,就是做一个好官的基础,把你们那些个机灵的,肯踏实干事的官员,有功校尉派一些过来,到山东东路的州县跟着学个一年半载,再回去发展桑梓,你们再督促他们干活,娘娘也派张叔夜这样的得力官员协助巡视,纠正错误.......” “太妃好高明!” 人强不如自己强,华夏族历来都是靠自己。 乔淑云几句话,让王善折可求茅塞顿开,看向她的眼神,惊为天人。 她却很介意两人叫太妃。 “娘娘同意我辞位了,现在不是太妃了,世人只知道李敬是大宋传奇战神,只有山东东路的百姓才知道,他还是治理地方的能臣!这两年利用军令和地方管理结合方式,颇多创新,成效斐然,值得效彷,王刑狱使如果能在山东多留一些时间,不放带着你的属官和亲随多走走山东各地!” “好,我就听太妃一言,还望娘娘可以让人给与微臣方便!” 目前登州成了全国的朝廷中枢,又成了大量船只运输的物资枢纽,城门和路口戒备森严。 若没有禁军跟随,没有本地居民的令牌,他们寸步难行。 到了几天的王善以为整个山东东路都跟登州一样。 不过朱琏点头同意,让他很欣喜。 “王刑狱使,昔日黄河北岸的大捷,你是有大功劳的,但是还是有不少官员上书说你大匪出身,诏安后挂一个虚职高高挂起就可以了,但是我,宗泽,李副使都认为你是可以有作为的!” 王善到不觉得朱琏这个话是恩威并用的敲打。 大宋鄙视链顶上站的都是士大夫,他们连官家都敢瞧不起,折可求打仗再能,也只是一个丘八。 更何况自己这种出身土匪的。 天知道自己稍微有点出格的言行,做法,会在官场掀起什么轩然大波。 也有人建议他功成身退,留个好名声在河东三晋大地。 可是他不甘心啊。 此番金狗主力没有被打垮,说不准什么时候又卷土重来。 宋金之争犹如逆水行舟,朱琏监国的大宋朝气磅礴,他认为自己还能帮河东做点事情。 “能遇宗帅,王善三生有幸,能的娘娘信任,王善当为大宋誓死效劳!” “王卿,我会盯着你信守承诺的,我也希望你不要辜负宗帅的举荐,约束好从属,切勿护短,做出恶行!” 看见王善点头,朱琏挥手让赵金儿带人护送王善巡游山东东路。 等他出去以后,正色的跟折可求说。 “今年北方伐金,没有尽全功,金人主力尤在,完颜宗望和完颜宗翰都是有勇有谋的劲敌,若要救回官家,折将军还需要更大的作为!” “娘娘,不瞒您,此番到登州,卑将也想向李副使请教.....” 朱琏没有说话,而是把宗泽送来的书信让人交给了折可求。 李敬和宗泽都判断赵构会入成都府。 现有的川陕四路行政区划就非常不合时宜。 李敬提议,宗泽上书,把陕西部分州县从川陕四路中剥离出来。 折可求应该立即派兵守住关隘。 防止宋金或者大宋和西夏打起来的时候,后院失火。 “娘娘,我这就回延安府调动边军防务!” 果然,看完书信的折可求立刻明白其中紧急军情。 “不急于这一时之间,本宫对折卿家能力从来不怀疑,折卿家愿意领钦命军否?” “娘娘,卑将能领钦命军?” 靖康武胜忠在河北,辽东,金国疆域杀的水银泻地,残暴的金人哀嚎不已,据说已经开始远遁西辽。 钦命军每月军饷比边军,驻军高了不止一倍。 折可求羡慕的很。 可论战功,他和王善一起打个太原府三番五次都打不下来,最后成功完全是种彦鸿千里迂回拿下了云州等地,截断了对手退路,甚至还有平定州的张伯奋协助。 作为大宋肱骨的折家军。在他手上简直丢人到家。 “勐字军如何?” 本来朱琏还想保留折字称号,想起汴梁城头,种彦鸿也没有被官家赐予种家称号。 于是给他选了一个勐字。 “三年之内,五万战无不胜的西北铁骑不能完成枢密院考核或者实战中打不出战果,番号裁撤!” 折可求听见勐字军的时候,心都快跳到嗓子眼了。 这些年,折家军在他的带领下,与勐字无关。 难道是在讽刺他? 一转眼他就明白了,这是朱琏的希望,也是宗泽和李敬的要求。 “我这里准备了一份靖康武三军的军纪,训练纲目,你拿回去参看,关于骑兵部分的训练,补充出来,等柔嘉登基的时候,交由宗帅和李副使过目!” 这次给折可求递资料的,却是大宋的显德公主赵巧云。 “折家军,钦命军没有宦官监军,却有记功使,显德公主日后就是你勐字军的记功使,你可接受?” “公主千斤之躯,西北苦寒之地为大宋健儿记功,乃是我军荣耀,卑将麾下全体勐字军士卒,原委大宋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