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七章 募兵
锦衣状元正文卷第六百八十七章募兵臧凤被调回京师,宣大总督换上了彭泽的亲信。 宣大局势暂时看起来还是很安稳的。 但鞑靼人袭扰寇边仍旧不停歇…… 本来这边就是我们草原部族的主攻方向,现在你们大明还搞阵前换帅这种事,那我们还不加紧攻击宣大一线? 白羊口失陷的后果,就是关口防御悉数被摧毁,鞑靼人重新调集兵力后,就以白羊口为突破口。 我们几百人的队伍,就能把你们一个关口攻陷,如果人数多上十倍,结果会如何?柿子要挑软的捏,三边那边我们捏不懂,就拿宣大开刀吧。 宣大局势,一天天严峻下来。 进入八月,京城有两件事比较热门。 其一是马上就到万寿圣节,也就是皇帝的生日,朱四生日为八月初十。 朱四刚登记那年,万寿圣节没多少人在意,当时朱四也要求一切从简,所以一点风声都没有。 而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朱四登基已满一年,就算以后这皇位不再他这一脉传下去,朱四这个皇帝也能铭记于史册。 并且现在除了朝中君臣有点嫌隙外,朱四当皇帝的能力已得到充分肯定,正德朝时期的乱象已归于平稳,现在朝廷上下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如此一来,皇帝的生日就成为大臣们在意的事。 第二件事就是皇帝即将大婚。 选后已进入到最后一步选三环节,将会由朱四亲自挑选,时间定在八月中旬,而参与选三的三个候选者都是张太后亲自挑选出来的,皇帝的生母蒋太后在这件事上从头到尾都没露过面。 蒋太后自然心里不爽,给儿子选媳妇,亲娘连去旁观一下的资格都没有,这不明摆着欺负人么? 但跟去年刚到京城时,她动不动就拿离开皇宫回安陆相要挟不同,现在她学乖了,留在皇宫什么都好,即便受张太后这个嫂子的气,那不去见就行了,反正这边不去张太后也不强求,相安无事! …… …… 八月初四。 朱浩收到永平府来信,那边是陆松、公孙衣等人前去开矿的地界,位于后世唐山遵化和迁山境内,来信主要讲述开采铁矿进度。 因为过去后不是从零开始,已经有了一定底子,大队人马到位后其实跟机械进场开始出产铁矿石差不多,工人什么的苏熙贵早就在地方进行招募,加上有朝廷政策支持,推进很顺利。 在公孙衣的信函中,详细说明现在的情况,已经开始往外运铁矿石,至于日产和月产能有多少还无法确定。 想要上规模并且产量最终稳定下来,大概要等到年底去了。 不过朱浩更关心的是关敬和孙孺的来信,他们两个是朱浩的徒弟,跟一件当上玉田伯世子的蒋荣不同,二人算是平民出身,需要靠为朝廷做事来积累功劳和人脉、声望等,回头朱浩有理由向朝廷或是直接向朱四举荐他们入仕。 就像唐寅一样…… 其实唐寅刚开始的时候也是什么都不会,被朱浩赶鸭子上架一点点学习揣摩,现在不也照样在朝堂上站稳了脚跟? 临近午夜,唐寅过来帮朱浩批阅奏疏,见张佐已不在,转身就要回去休息。 朱浩招呼道: 唐寅尴尬一笑。 若是张佐都去休息了,那就说明奏疏分门别类的步奏已经结束,他就算留下来,也帮不到朱浩太多忙。 朱浩把永平府几封来信交给唐寅看。 唐寅更关心的是陆松在永平的情况,至于公孙衣他们……唐寅很清楚这些人没什么本事 ,全靠朱浩帮忙撑着,现下刚去永平府不久,还能做出什么成绩来不成? 唐寅问道。 朱浩道, 唐寅一听,酒都吓醒了,结结巴巴地喝问。 朱浩看得出来,其实唐寅当晚是去喝酒了,找谁喝酒不知道,但料想现在唐寅在官场厮混,应酬比以往多不少。 朱浩笑道: 唐寅长长地松了口气, 唐寅本以为朱浩要自行组建军队,原来是组建一支护院人马,维持矿山秩序,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吗? 朱浩道: 唐寅眼睛一下子瞪得溜圆,无比震惊。 朱浩道。 唐寅脸上的肌rou抽搐两下,问道: 朱浩问道: 唐寅皱眉: 朱浩笑道: 唐寅气急败坏。 唐寅之前还在想,朱浩从哪儿学了那么先进的技术,由朱浩改进技术后制造出来的火铳,居然能得到王恭厂内工匠大加赞赏,说需要几代人才能改进出来,当时朱浩还说很不满意,唐寅一直觉得朱浩是在吹牛逼。 现在才知道,原来朱浩的自信来自于,其已经把更先进的火铳给制造了出来。 朱浩道: 唐寅不解问道: 「先生,我研究这些,一来是为了早日征服草原,二来是为了威加四海。草原能让我大明边疆安稳,海外能给我大明带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海外还有广袤的土地,有更好的农作物,有大批矿产,能满足我们子孙后代千万年所需……这样不好吗?朱浩笑问。 唐寅可能是因为喝过酒,有点困倦,再加上的确听不懂朱浩说的东西,摆摆手示意自己不想听这些。 朱浩道:「护矿人马,之后会被编入到地方卫所中,今后锦衣卫会优先从中抽调人马,使用新式武器。先生累了,回去休息吧,有事我们回头再说。「 …… …… 朱浩跟唐寅谈过后,唐寅却没太当回事。 之后从未在朱浩面前提及。 朱浩仍旧在翰林院,继续干着修书的活,却在八月初七这天被杨慎叫了去。 杨慎道。 朱浩道:「不会是让我准备日讲 讲案吧?不是说,这事已作罢?」 杨慎没好气道: 接见外宾? 这活。朱浩不太喜欢接。 朝鲜国王目前是李怿,就是中宗反正的那个中宗,李怿在朝鲜历史上是个昏君,比他前任燕山君好不了多少,而他在位时,朝鲜内部党争严重,民众没好日子过。 这会儿朝鲜就是块鸡肋,大明没心思动,再加上那块地方一向没有被中原王朝征服,就算朱浩未来有将其纳入大明版图的打算,但也不是什么优先项。 朱浩问道。 杨慎道: 朝鲜也是分六部的,称之为,而最高上司名为,相当于大明六部尚书,其下就是参判,相当于侍郎。 朱浩笑道: 杨慎瞪了朱浩一眼,似在怪他话多。 朱浩心想,朝鲜来的只是个侍郎级别的官员,而我相当于内阁首辅,这可不叫对等。 但现在杨慎明显是赏识他,想多带他出去见识一下,朱浩自然没理由回绝。 朱浩又问。 杨慎道, 朱浩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