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六百里加急(二更)
书迷正在阅读:开局账号被盗,反手充值一百万、为煎熬的修仙生活加把柴、我有一口黄金棺、我的女神监狱、全球轮回:我的身份有问题、洪荒:从柳树开始签到、彼岸军团、我在西厂当差的日子、亮剑从准备狙击山本特工队开始、我,邪神代理人
,姑娘今生不行善 姜护的奏本和裴几叙的几乎是前后脚抵达的京城。 他们两个,一个是镇守幽州的大将重臣,一个是河东郡公,封疆大吏,他们的奏本本来就是能够直达天听的。 不过是吏部多留了个心眼。 恰好在姜莞出事,郑家受罚的档口,这两道奏本一前一后抵京,吏部暂且先给压下来了,没敢直接送到宫里去。 等看过,果然是为了郑家和姜莞的事情上的折子。 宫里面圣人还病着呢,这几日早朝官家都心不在焉,他们这些人看在眼里,一天到晚大气不敢喘一下,生怕做错了一丁点儿,就会惹来天大的祸端。 偏偏这个时候来了这样的奏本—— 后来吏部的人实在没办法,又不敢一直扣着姜护跟裴几叙的奏折,思来想去,竟然先送去了肃王府。 赵禹看过奏本就直接进了宫,晋和帝彼时正在福宁殿内批阅奏本。 见他来,也不知他是为什么来,头都没抬,朱批更是未曾停下,只问他:“今日去含章看过你母后吗?” 赵禹说没去。 晋和帝这才抬头看他:“这两日朕也没有那么多的差事交办给你,王府里有那么多的属官帮你料理日常事务,三郎又住在宫里陪你母后,你很该清闲下来才对,怎么不去看你母后? 御医昨日来回话,说是仍旧郁结不解,长此以往,恐怕不好,总归是很伤身的。 她这是心结,你们每日去陪着说说话……” “儿臣去陪着没有任何好处。” 赵禹径直打断了晋和帝的话:“母后见了儿臣,只会更想起郑家的事情,她越是想,就越是心烦。 依儿臣说,连二郎都不要常去。 毕竟此番种种,皆是由阿莞受伤而起,母后见了二郎,想起阿莞,不生气才怪。 就叫三郎陪着挺好的。 只有三郎与郑家是最亲厚的,能在母后面前帮着郑家说几句话,反而开解母后。 儿臣跟二郎都不成。” 他又阴阳怪气,可说的也都是实情。 晋和帝这些天心力交瘁。 全是为郑皇后之故。 二十年来,第一次有了不愿意去面对发妻的想法。 也确实是不知道该怎么面对。 什么道理她都懂,还要人挂在嘴上说,说了她又不肯听,如此循环往复,是无解的。 除非他收回成命,还郑家第二个国公爵位,放郑双宜出来,最好是再给郑青之加官进爵,以示安抚,她才能咽下这口气,才会觉得郑家不委屈。 但那怎么可能呢? 所以还是算了。 晋和帝现在也只能冷着处理,得等郑皇后自己想开。 于是他叹气,也没打算责怪赵禹什么:“你不想去就不去了,见了面,你母后不想跟你说话,你也不会高兴,弄得彼此心烦。 二郎还好,你母后虽然也不给他好脸色看,终究能听他说上两句。” 晋和帝的语气中全是无奈。 赵禹抬头看上去一眼,放在袖袋里的两本奏折,变得千斤重。 他面色凝重,一时有些犹豫。 晋和帝眯了眼,又问他:“你到底有什么事?支支吾吾半天。” 赵禹才定了定心神,上前三两步,往御案前去,几步之后,在桌旁站定,才动手从袖袋中掏出那两本奏折,放在案上,拿指尖抵着,往晋和帝面前推了推:“吏部得了两本奏折,看过之后不敢呈送御前,又不敢把奏疏给淹了,再三思量之后,送去了儿臣府上。” 那就只能是姜护的奏折了。 晋和帝顿时觉得头大,也懒得去看:“除了沛国公,还有谁的?” “裴郡公的。”赵禹声儿发沉,“据吏部所说,两道奏本前后脚抵京送进吏部去的,全都是六百里加急。 儿臣估摸着,自从阿莞出事后,皇婶应该是传信幽州与河东,把郑氏伤人的前因后果说给了国公爷和郡公知晓。 这商量好了似的急递奏本回京…… 是故意的了。” 当然是故意的! 自来天子最怕的就是朝臣结党营私,沆瀣一气。 尤其是武将谋私,那更可怕。 姜护手握重兵,权掌一方,他镇守幽州一年多的时间,以他的能力,要想筹谋些什么,这些时间已经足够了。 而裴几叙呢? 河东本就是裴氏一族发家之地,他在二十四岁时候就承袭了郡公爵位,又是刺史,掌河东一切军政要务。 姜家跟裴家是姻亲,但除了这一层关系,于公事上,一向都少往来,甚至可以说是没有交集。 为的就是不叫人有那样的机会去议论揣测。 毕竟狼狈为jian,又不是什么好听的话。 最要紧的还是怕天子猜疑。 现在倒是不怕了。 那可不就是故意而为之吗? 态度亮明给朝廷看。 为了姜莞受伤的事情,姜裴两家是决计不肯善罢甘休,更不会同郑家握手言和了。 晋和帝在御案上不轻不重的拍了一下,指尖落在眉心处,按了一把:“你皇叔也不说劝着点!姜氏从年轻时候起就是个火爆脾气,雷厉风行,都这把年纪了,做事还是不顾后果,一味的……” 至于一味的如何,他也没骂完。 那毕竟是人家嫡亲的侄女,又就这么一个宝贝疙瘩,金贵的不得了。 他自己是有女儿的人,肯定能明白也能理解。 所以骂两句出出气也就算了,难道真的能说什么? 赵禹掖着手站在旁边,始终没有开口。 直等到晋和帝把这两句话骂完了,他才垂眸看一眼摊放在桌案之上的奏本,抿了抿唇:“那依父皇的意思,是把奏本原样发还幽州与河东,警告国公爷与郡公一番吗?” 晋和帝就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你也憋着劲儿挤兑朕?” “儿臣不敢。” 赵禹仍旧低头下去,嘴上说不敢,语气可没多和软。 晋和帝觉得他是真的苦。 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已经夺了郑家一个爵位,也重责了郑双宜,连带着她嫡长兄都罚了俸禄,也叫郑家给姜莞补偿了,姜护跟裴几叙上这样的奏本——” 晋和帝咬咬牙:“大郎,依你说,该怎么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