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5 马谡,我也会不按套路出牌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杨仪就这么被懵懵懂懂地走出了充斥着各种气味的囚笼,外面冷冽又清新的空气让他精神一阵,刺眼的阳光耀的人睁不开眼;他正想回头看一眼居住了三天的廷尉大牢,牢头便“啪”的一声把木门给关上了。 “威公,上车吧,我送你一程。”费祎的声音从身侧传来。 杨仪缓缓睁开眼睛,适应了一下周围的光线强度,发现费祎身前不知何时停了一辆马车。 杨仪诧异的点点头,跟在费祎身后上了马车。 前面的车夫一甩鞭子,整个车厢开始慢慢地晃动起来,然后车轮在青石板地上发出有节奏的碾压声。 杨仪随着车子晃动身体,好奇的看向费祎,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会这么快就出狱。按照马谡那种有仇就报的秉性,既然已经心生怀疑,断然不会这么轻易就放过两人。 但不可能的事情却发生了,而且看上去一切都在费祎掌控之中,这让杨仪心里充满了好奇。 费祎隔着半透明的纱窗,平静地望着窗外不断倒退的景色,幽幽说道:“威公,你很好奇我们为什么会这么快出来?” “是,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不是两个人在战斗。” “是你身后的人发力了?” “……” 费祎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因为这辆马车已经驶入了热闹的大街,跟随着拥挤的车流和人流向着户部尚书府的方向缓缓而去。 周围人多了,有所言,有所不能言。 途中,杨仪看到了几辆熟悉的马车,车上坐着几个刚下朝回来的同僚,不过他们都没有主动与他打招呼,目光在看到他的一瞬间就移开了,好似在躲避什么,这让杨仪心里涌出一些不妙的感觉。 马谡确实是碍于流言和影响,不得不放了二人,但这不代表马谡就没有办法对付两人了。 得罪一个权倾朝野的大将军会是什么后果?杨仪也是直到被抓紧监牢那一刻,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杨仪看向费祎,见后者一脸淡定,于是心里也稍微安定了一些。 很快,马车在户部尚书府停了下来。 杨仪看着费祎自信的整了整衣衫,自信的迈步下了车,然后就看到费祎脸色大变,三步并作两步冲到自家大门口,对正在拆除“户部尚书府”匾额的几个士兵怒斥道:“你们做什么?我是户部尚书费祎!谁允许你们来拆除我的匾额了?!” 杨仪还是第一次看到费祎气急败坏的样子,一瞬间觉得后者的面孔鲜活了许多。平时费祎脸上总是一副云淡风轻,智珠在握的神态,让人觉得很不真实,有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 几个士兵不慌不忙取下匾额,领头的军候哗啦一下抖开手中圣旨,冷声道:“奉陛下旨意,特来收缴户部尚书印绶,拆除府邸匾额。费大人,请不要妨碍公务。” “为什么?陛下为什么要撤我的职?!”说这话时,费祎的神态有些狰狞,或者说歇斯底里。 杨仪抱着膀子在一旁看戏,他已经可以肯定,自己丞相府长史的职务肯定没了。 马谡出手了,一出手就是釜底抽薪。 没错,季汉确实有“刑不上大夫”这条法规,但如果不是大夫呢? 杨仪默默转身离去,即使知道前面等待他的不会是什么好事,依然感觉轻松了许多。 就像小孩子做错事后,大人手里的棍子没落下来之前,心里害怕的要死;一旦这个棍子落下来了,打在皮rou上的时候,那就踏实了。 最起码,知道落下来的是棍子,而不是刀子。 这就够了。 任凭费祎如何抗争,小军侯还是在收缴了他的户部尚书印绶后,说了一句“限期搬出宅子”,而后带着人扬长而去, 稍晚一些的时候,小太监黄皓前来传了一道圣旨,圣旨上对费祎被贬为庶民做出了明确解释。 包庇刺杀大将军的凶手、窝藏战犯,贬为庶民,徙三千里。 费祎接过圣旨,呵呵冷笑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黄皓同情的看了他一眼,提示道:“费祎,别说咱家没有提醒你,这宅子是当初迁都时,皇上赐给你住的,现在你已经不再是户部尚书,尽早搬出去吧,免得让后面的人难做,他们的脾气可没咱家这么好。” 费祎挥了挥手,没有抗争,带上家眷和金银细软,以及几个亲信,出府而去。 他还就不信了,有钱在手,到哪里没地方住? 不就是徙三千里嘛,条件还能的恶劣到哪里去? 只要能平安度过这次危机,他早晚会回来的。马谡能够三起三落,他也可以! 他也是有人脉的。 费祎走出这个居住了三年的府邸,看到大门外立着一群士兵和两个熟人。 第一个走过来的是老将赵云的长子,虎贲中郎督赵统,这名年轻的军二代对于费祎一直就没什么好感,或者说他对朝堂上的那群文官都没有好感。他提着自己的佩剑慢慢从费祎的旁边走过,错身而过时,赵统冷哼了一声,继续朝府邸中走去。 他是来负责查验府邸,贴上封条的。 第二个走过来的是一个身高九尺的年轻将领,浑身上下充斥着粗犷之气。费祎记得此人,好像是西平鞠家的子弟麴布。 麴布来到他面前,两人四目相接,前者瓮声瓮气道:“奉旨徙费祎三千里,不得携家眷同行。” 费祎讶然了一下,摆手示意家人先行离去。 麴布朝身后摆了摆手,等两名士兵带着木枷和沉重的脚镣走上来,给费祎装备上,这才说道:“趁天色还早,上路吧,不远,往北三千里就是。” 费祎试了试脚镣的份量,脸色阴沉下来。 这对脚镣,至少三十斤起步! 这是想让他死在半路? 费祎咬着牙,艰难地迈动双腿,朝长安城北门走去。同时心里暗暗祈祷,背后那位最好伸手拉他一把,如果不然,他说不得要吐露点东西出来了。 真要让他徙步三千里,那绝对会没命的。 快出城的时候,费祎遇到了第三个熟人,同样带着木枷的杨仪,两个同命相怜的人默默对望一眼,费祎见杨仪一脸轻松,忍不住问道: “威公,你几里?” “三千里,你呢?” “三千里......” “威公,你被按了什么罪?” “结党营私,诽谤朝廷。” “……” 费祎忽然觉得有点郁闷,非常郁闷,他倒不是郁闷杨仪的罪责比他轻,连脚镣都不用带,他是郁闷这次马谡不按常理出牌。 原本,按照惯例,这种没有证据的猜测,通常都是降职处分了事,最严重也不过是罢官,根本牵扯不到流放。 但很显然,马谡顶住了舆论的压力,强行给他罗织了一个“包庇战犯”的罪名。 王平当初是因擅自撤军而被惩处的,这和“战犯”根本搭不上边。 但正如他之前所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马谡已经摆明了态度,要把两人往死里整,而且不讲什么规矩。 走到长安城北门的时候,费祎遇到了第四个熟人,镇军将军魏延。 费祎看到魏延的时候,心里莫名生出了一丝庆幸,这个人不是来等他的。 魏延看着杨仪,心里升起一股快慰之感。他与杨仪同在丞相府做事,一为上将,一为长史,既是同僚也是敌人,彼此之间相斗甚激,连诸葛亮都头大无比。丞相府的其他同僚总以“水火不容”、“八字不合”来形容他们两个的关系。 现在,终于分出了胜负。 魏延想着当初自己率兵在斜谷截住杨仪时,杨仪那看傻子的眼神,心里的快意蹭蹭蹭上涨。 他看到杨仪走过来,抬手打了个招呼,笑呵呵道:“哎呀,这不是杨长史嘛,怎么穿成这样?这是要到哪里去?” 杨仪目不斜视朝前走着,不搭理魏延。 魏延却不依不饶说道:“杨长史,你放心去吧,你的家小我替你养之。” 杨仪回头狠狠瞪了魏延一眼,啐道:“呸!小人得志!” “哈哈哈……”魏延仰天大笑,笑声格外刺耳。 杨仪不得不快走几步,试图尽快避开魔音的范围。 很快,便出了城。 费祎和杨仪遇到了第五个熟人和第六个熟人。 第五个熟人是蒋琬,身为内辅之首的他不是来送行的,而是来传递信息的。 “大将军正在气头上,陛下不得不同意了大将军的要求,徙二位三千里。陛下说了,等大将军气消了,就召二位回京,委以重用。” 说完这句话,蒋琬就走了。 杨仪和费祎对望一眼,感觉天空忽然有了色彩。 这是今天他们遇到的第一个带有善意的问候。 最后一个熟人是骑马从旁边路过的贾充,费祎与这位现年十九岁的北门城吏见过几次面。 贾充路过两人的时候,刻意降低了马速,迎着费祎的目光,微微点了点头。然后猛地一夹坐骑,从两人旁边疾驰而去。杨仪甚至都没看清这个年轻小吏的相貌。 即使被徙刑三千里,费、杨二人则都没有后悔,为了心中的理想,受点罪理所应当。 他们都认为,自己早晚会回来的。 …… 秋日午后,卧龙岗,茅庐。 赵云从一只不期而来的黑色老鹰腿上解下一封八百里机密信件,粗粗看了一眼,顿时脸色狂变,三步并作两步冲进草堂外,大叫道:“丞相,不好了,幼常遇刺了!” 过了片刻,帘子一开一合,精神头十足诸葛亮走了出来,接过信件看了一眼,沉吟连连。 “丞相,咱们回去吗...” 诸葛亮放下信件,点了点头,“今我大功已成,是时候回长安看看了。” 赵云一怔,旋即大喜,“丞相七星延寿成了?太好了!” “成了,向天借这十二年寿元,不容易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