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谋任判官
两人又聊了一会,门子来报,府衙差役急事求见。 邀请进来之后,赵知来客气地问道:“上差何故至此,可有府尊口信?” 差役躬身作揖:“吏目老爷,卑职确实是受府尊差遣而来,请过目。” 差役从怀中掏出书信。 薛秀才连忙借了过去,然后转交给赵知来。 赵知来装模作样浏览一遍,接着给薛秀才打眼色,将信交给他:“本官想听听你如何处理此事?” 薛秀才恭敬地接过书信。 看过之后,转身问道:“上差,府尊提及赈济和平乱一事,可有支援,毕竟……” 差役拱拱手,又向赵知来作揖,意思是说知府无能为力,要靠自己的力量,而且,还要帮属县赈济流民。 随后再客套一番,赵知来就让人领差役去吃茶,再奉上一斗大米。 薛秀才突然提出建议。 “老爷,此乃绝佳时机,如若把握好,可连升两级,补缺判官之位。” “此话怎讲?” 薛秀才说鞑子过境,到处都是千疮百孔,若不赈济流民,弹压流匪,就算是知府,怕也是乌纱不保。 而从书信来看,府衙力量不足,无法顾及州县。 此时若带兵剿匪,安定流民,必定是大功一件。 也算是解了知府燃眉之急。 而且,薛秀才知道老爷钱粮无忧,那就去给知府送粮食,再隐晦地提及举荐之事。 相信知府不会不通人情,那判官之位就唾手可得。 赵知来顺着薛秀才的思路想了一想。 安州领县是高阳和新安。 在此次清军劫掠之中,孙承宗率众固守高阳,县城没被攻破。而新安城内,邑绅刘邦重等倡率决堤水大溢,城池也得以保全。 县治完好,倒不用进行平乱,可粮食紧缺问题难以避免,说不定会有饥荒。 但这对赵知来就不是事。 至于周边乡里,零星流匪肯定不少,黄晃本就要以战代练,算是不谋而合。 赵知来认为谋任判官大有可为。 随即嘱咐薛秀才书写战报,简述邹判官牺牲情况,描绘己方如何平定流匪,运用春秋笔法,将赵知来的功劳吹嘘一遍。 塑造善战的形象,捞些晋升的资本。 就像袁崇焕那样,知县任上就到处与人谈论兵法,宣扬守边才干。 甚至到天启前面畅谈军事理论,给朝中各人留下深刻印象,后来,放出五年平辽的豪言,让崇祯对他青睐有加。 短短几年,袁崇焕不断地得到提拔,官运亨通。 这跟他那非凡的口才有莫大的关系。 其实说白了,就是能吹牛。 当然,并不能否定掉袁崇焕,既然历史上赫赫有名,那他的能力毋庸置疑,后面出现困局,算是时代大势所趋罢了。 但如今只谈论袁崇焕的升迁速度。 朝廷现在缺人,不怕你吹,就怕没人敢吹,只要敢吹,相信会得到重用。 再说递交战报一事,可将匪首首级一同带上,以增强其真实性。 而黄白之物也不可或缺…… 赵知来打算送战报时,让差役带上一封书信,承诺赠送五千石粮食。 五千石粮食相当于两万两银子。 明朝中后期,普通差役一年的工食银就七八两,好一点也才十一二两,像辽东某些士卒,稍微多些,可能有二十来两。 或许会存在灰色进项,但是数额不会很离谱。 可官员却大为不同。 据悉,海瑞曾担任淳安县知县,革除过“常例”。 那个时候,比如折色粮银、盐引、农桑绢银等常例,一年多达两千七百余两。 知府的银钱更不需要赘述。 假设知府一年常例是五千两银子,那么多粮食就相当于四年进项。 而且,粮食还是乱世的硬通货,在兵荒马乱的年代,粮价只会越来越高,如果省着一点吃,让十几万人撑上一个月,还是没有问题。 想到这里,赵知来决定一式两份,巡抚三千石,知府两千石,完全足够。 赵知来找来黄晃,让他派人前往真定保定两府,加急递送战报。 而他则要去准备粮食。 五千石粮食相当于六十万斤,总共三百吨,五十斤要装一万两千袋。 现在是运输和搬运的问题。 需要十辆三十吨卡车,那让赵知来姐夫处理,相信没有什么问题。 可如何将一万两千袋粮食搬到明朝呢? 先前,安州两千人的物资不少,但那是一个月的量,他可以每天就搬运一点,事情不会很累。 然而,现在要在几天之内将那么多粮食搬过去,任务很重。 就算是叉车搬运,靠他一个人,也得累吐血不可。 赵知来当前满脑子都是想找到省力的办法。 就目前的情形来说,只能寄希望于时空设备,看看有没有相关功能。 过了一会,还真让赵知来找到了办法。 时空设备可消耗能量进行定点传送,只要在传送点周围几百米,圈定物品,就能够进行一次性传送。 当然,能量消耗必不可少,相当于物资所产生的能量只能用于定点传送。 换句话说,这五千石粮食获得的感激能量=定点传送能量,没有任何富余。 不像赵知来亲自搬运,自己去运,还能节余一部分能量。 但现在没有好办法,只能进行定点传送,如果想要储存能量,那得靠自己一步步来。 没有搬运的后顾之忧,赵知来拨通了姐夫的电话。 “姐夫,你现在在哪里,没开车吧?” “没啊,我正在供应商那里呢,我想着我们的量不少,看看是不是便宜些。” “哦,那很不错啊,但姐夫,你也别太累了。” “不累,不累,天天和那些老板喝茶,哪里累了。” “总要开车到处跑,开车也挺累,你就招几个业务员,干活就让他们去。” “业务员确实有必要,装卸要人盯货,我一个人忙不过来。” “姐夫,那你自己看着招,工资按行情来定。” “嗯,就给一两千底薪,加上绩效,会有人来干活呢。” “底薪定得太低了些,给三千吧,综合收入要有一万。” “啊?!我们不是销售,这钱是不是多了?” “没事,都是自家的员工,待遇好一些,也有归属感不是。” “行吧,听你的安排,那么高的工资,我们这小地方,不得抢破头?” “都不容易,照顾一下。” “那就这样,我一会就去处理这件事。” “对了姐夫,你也换一辆车,二三十万吧。” “知来,我这还没干多少天,不太好!” “姐夫,你听我说,好车也是实力象征,你去谈生意,那就是咱们的脸面,不能含糊。” “那好吧,我算是沾光了。” “劳动付出,怎么能算沾光,别瞎想了。” “知来,我也不矫情了,就好好工作。” “这就很好啊……姐夫,我差点忘了,要订一批粮食。” “订多少呢?” “这次买一块五一斤,要三百吨,过两天给你转钱。” “行啊,我马上去通知供货商。” 跟姐夫通完这电话,粮食算是有了着落。 现在就是钱的问题。 赠送的粮食买便宜一点,一块五一斤,就这,也要九十万块钱。 现在,赵知来只剩下二十多万预算,他准备将字画给林楠看看,再去抵押贷一笔款子出来。 “林楠,最近过得如何,又去哪里玩了啊?” “没你这大客户找我,我哪有假期,对了,你不联系我,不怕我携款潜逃啊?” “不就是十万,小钱!” “哎哟,那就分我一点呗,不要多,你抠出来一点就行。” “行啊,你说要多少,我一定满足你。” “哦?你不会有什么不良企图吧。” “要说没有企图,你信不?美女当前,谁能坐怀不乱?” “你少来,见面怎么那么老实,净胡吹大气。” “喔嚯,我现在就打飞的过去,你看我敢不敢。” “行了,不和你开玩笑了,你让我做的慈善,我给你发一个清单。” “行啊,你帮我做兼职,我得开工资呢。” “别别别,你让我去送钱,能帮助别人,我就很快乐,这事我心甘情愿。” “又不是钱花完了,就不做慈善,这兼职是长期的事。” “真不用工资,只要你撒钱,我都帮你。” “林楠,我是想制定薪酬体系,兼职都给四千底薪,另外,绩效三五千不等。” “啊!兼职这么多钱啊,快赶上我工资了。” “我也是按照定的规矩来,你别让我破坏我的原则啊。” “你话说的那么好听,我心动了怎么办呢。” “心动就行动,反正我这个钱肯定要花,给别人还不如给你呢,你说呢?” “对对对,林先生说得都对,我拒绝不了,那么,可有事吩咐小女子呢?” “还真有事情要办,我一会给你发张图片,你找人看看。” “行啊,一会我就去找我们那的专家。” 赵知来拥有两幅字画,一副是李公麟作品,另一幅是邹判官藏品,可藏品居然带不到现代。 浏览虚拟屏幕,信息显示存在同一物品,无法传送。 赵知来只好将李公麟作品图片发给林楠。 时间不长,林楠就给了回复,初步鉴定是真品,下午带专家上门。 而拍卖行行动很快,马上坐飞机到省城,然后,坐上高铁到县城,下午两点多,赵知来就接上一行人,带到家里。 林楠带了全套手续,准备就在他家办公,签订合同。 经过专家鉴定字画为真品,估价是一千一二百万,赵知来就先贷了一千万款。 刨去各种佣金和税收,到手金额也相差不多。 就像上次那两件瓷器,他贷到了四百万资金,虽说离估价还有一段距离,但后来,林楠详细罗列支出明细,交交各种费用,已经没有多少富余。 鉴于此,这件字画恐怕也就一千万上下。 赵知来浑然不在意,拿到这么多就满足了。 过了几天,等到一部分资金到账,就给老姐打去电话,给她转了两百万。 上次还剩余二十多万,再减去五千石粮食所需的预算,资金全部到账,应该是七百三十多万。 而好事总会接踵而至,巡抚与知府都来信,要举荐赵知来担任判官。 知府还说安州判官只一名候补人选。 现在就等吏部急选,进行等额补缺,不日即可上任。 知府让赵知来全权处理安州一应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