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以剧本换规则
娱乐王朝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以剧本换规则 ...... 刘清山此时,却正在接申城卫视打来的电话。 撂下了电话,他朝正在一脸期盼的金溪善笑着点点头: 如今的电视剧集,收视率的平均值超过了2,可视之为优秀;超过了3,就意味着一部大火剧的诞生。 《甄嬛传》竟是前两集就达到了4.3,已经算是神剧的开场了。 金溪善的笑容里却带着淡淡的担忧: 刘清山摇摇头乐了: 他心里有数着呢,原版剧集可是一度冲破了10%这道大关,不仅在国内红得一塌糊涂、揽奖无数。 后来更是走出国门,在东南亚、寒国、小岛国掀起了收视狂潮,甚至远赴重洋引进了老美,真正地走向了海外市场。 而剧中的人物及台词的翻译,则引起华国网友热议,影响力再度扩张,随后的连续十年在不同平台的不断重播,这才哪儿到哪儿。 据统计,半年之内某省卫视重播《甄嬛传》不下10遍,首播平台卫视还曾创造过一年之内重播13次,打破了之前《还珠格格》的纪录。 走出去之后,湾岛更是连续三次重播,甚至在过年9天每天播7集,破2收视率,每天约220万人次收看,最高点2.38。 要知道在此之前,这部剧早就几乎把所有的湾岛女性集体洗脑了好几遍了,仍有这么高的收视率,足以说明了它的剧情之外还有很多值得更深入考究的蕴 含存在着。 尤其是在小岛国,《甄嬛传》刚播出便成为热门话题,拥有了3927万人数的观众群,那个国家统共才有多少人。 不知想到了什么,金溪善忽然变得开心起来, 刘清山眼前一亮: 她不到二十就签入了CC,26岁来内地发展,明年就三十岁的她,仅仅在华国不到三年,就取得了远比在寒国时候多得多的事业发展。 况且她一年多前参演的《我叫金三顺》,实际上也在以自己的方式回馈过对公司的回报。 这个电视节是由寒国广播协会主办,三家最大电视台联合协办的电视节,其与国际艾美奖、申城电视节等国际知名电视奖不同,评奖只针对电视剧,而不涉及综艺节目等其他形态的电视作品。 而且电视节是面向全球的,华国两岸三地都有作品入选。 新上任的市长的确亲自打电话邀请过刘清山,但那个时候的他正在香江拍《叶问》,没有给出明确答案。 想要购买《甄嬛传》版权的肯定不止那两家电视台,按照他们俩之前商量过的方式,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竞拍,这样才能取得最大的利益。 可无论他还是金溪善,都跟CC有很多的合作项目,而且金溪善跟他们还是有一定感情基础的。 所以为了不至于让雪域娱乐的作品不至于在海外自降身价,首部作品的输出方式极为的关键。 有了成功的开头,才会有以后的规矩形成,在这一点上刘清山并不想让步,哪怕是老关系CC。 金溪善马上就读懂了他的思路: 按照刘清山的想法,若是抛开民族感情、国家制度、观众群体数量不谈的话,他倒是很乐意去寒国发展。 那里的行业秩序远比内地要正规得太多了。 首先寒剧里编剧说了算,几乎在每个项目里编剧才是老大,选演员都要他说了算。 一部好的电视剧最重要的是什么? 当然是故事情节了,如果故事很烂,演 技再好的演员也是白搭。 所以寒剧里的编剧权力极大,绝对不会出现拍了一半导演有问题,演员耍大牌之类的情况,当然有时候这种情况也不可避免。 但是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编剧就可以直接换人,然后制作公司和播放平台会联合起来再封杀他。 这种专制制度也没什么不好,起码不会出现都是戏霸的情况,甚至是因为演员大牌就任凭演员胡乱改剧本,胡乱演戏的情况。 再就是那边的演员费用不会出现天价,寒国演员的费用基本是折合华币几十万的,除了超级明星像是全智贤这种等级的才能过百万。 据说很多爱豆出身的顶级流量明星,这种的片酬都没有超过百万人民币。 他们的演员费用和华国动辄千万的相差太多,多余部分的钱用在制作费上的效果,肯定比较制作费少的强很多吧。 还有那边的娱乐业非常制度化,对演员有严格规定,不许串戏轧戏。 演员每天都必须全天候在片场等待,即使是大牌演员不用在片场全天候等待,也必须随叫随到。 这样不能同时串戏轧戏,自然就有很多时间投入到一部戏里。 不像内地不是有个男偶像同时轧了五部戏吗?他能记住自己到底演的是哪个角色吗? 有时候刘清山闲来无事看横店的拍摄表,同一天一个演员能出现在好几个剧组,你说他们能投入到哪个角色里,身份不停变换怎么可能拍的好? 另外边播边拍的方式,也是让他很感兴趣的,这样就能更贴近观众,并且可以根据市场反馈,及时调整剧情。 收视率不好的,就直接提前杀青,缩短播出时间,观众不喜欢的情节,后面直接删掉,哪位演员出现问题,直接写死,灵活性高。 咱们的国产剧别说边播边拍了,有的甚至都拍完两三年了才播出,可有几个人会主动想到,等它终于上映,是不是完全就是跟时代脱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