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7 贾诩授学
帐篷的门帘被掀起,贾诩走了进来。 “老师,您怎么过来了?” 温良好奇的问了一句。 贾诩上下打量了一下温良,点了点头。 “不错,能把手下的兵全都带回来,你做的很好。 永远要记住,人才是最重要的,有人可以靠人去抢地盘,有多少人才能占多少地盘。” 听着贾诩的话,温良心里一动。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得?” “嗯?对,就是这个意思。这句话说得好,没想到恭俭不仅在武学数算上有天赋,这作文章的本事也不差啊。” “高看我了,这句话可不是我说的,而是我们那个世界的一位伟人说的。” 如果是别人的话,温良也就直接承认了,但这位的话,温良可不敢据为己有,急忙解释道。 “伟人?有多伟大?” 这该怎么形容? 面对贾诩的疑问,温良想了一下。 “如果张角有他一半的能力,那黄巾贼可以颠覆汉朝。” 听到温良的描述,贾诩身子一僵,随后点了点头。 “如果是那样的话,确实是位伟人。” “卧槽!” 温良的一声卧槽,让贾诩皱了皱眉头,用疑问的眼神看向温良。 在贾诩看来,温良虽然不算是个读书人,但也和那些只会动手的武夫不一样,怎么会突然爆粗口呢? 此时的温良,突然意识到一个重要的问题。 说起那位伟人,就不得不提两个战术。 游击战与农村包围城市。 但凡有点知识的现代人,都是知道这两个战术的。 如果黄巾军的领主们这么干的话,汉朝,可能真的要出事啊…… 朝廷确实有着最强的兵,最强的将,最有智慧的谋士,但这些人,相对于整个汉朝的人来说,只占了极小的一部分。 汉朝的人员里,占比最多的其实还是那些底层的普通民众。 如果加入黄巾军的领主,真的抛弃了自己的村子,拉起一波骑兵…… 不对,可能都不需要骑兵。 个人武力值发展如此强大的情况下,只需要兑换几名高等阶的黄巾兵,然后抢几匹马,就足以祸乱整个汉朝。 兵强,将强,谋略强,但你得能找得到对方人啊。 回过神来后,温良见贾诩还在盯着自己,有些犹豫的,将他的想法说了出来。 哪知道,贾诩听了之后,先是皱着眉头思考了一会,随后又笑了起来。 …… 此时的贾诩,给温良的感觉就是,他是在真的开心。 而这也是让温良捉摸不透的。 贾诩这人,给温良的感觉,虽然不是什么太善良的人,但也不是损人不利己的人。 这种事,不管是对于世家,还是百姓,又或是朝廷,肯定都不是一件什么好事。 “师父,为什么很开心的样子,这事对我们来说,有什么好处吗?” “当然有好处,而且是天大的好处!我先给太守写封信,一会再和你细说。” 贾诩写信的时候,温良特意站的远了一些,以证明他不会看到贾诩信件的内容,却被贾诩吼了一句。 “站那么远干什么,站那你还能看见什么?就我们两个人你避什么嫌?过来!” “哦~” 看贾诩生气的样子,温良有些尴尬的应了声,屁颠屁颠的走了过来,看贾诩会写些什么。 贾诩在信件里,大概讲了一下黄巾军的现状,特点,以及对朝廷镇压军队的战斗结果,同时,还有未来的战斗预期。 而这个战斗预期里面,分成了两个部分。 一是正常预期,世家们达到了接触党锢的目的之后,快速的平定黄巾贼。 二是温良所说的,黄巾贼化整为零,分散到整个汉朝去行土匪之事。 当然,贾诩点明了,第二种可能是温良提出来的,他认为第二种可能会有更大的概率变成事实。 同时提醒董卓,尽快的开始屯粮买粮,制备风干腊rou,从现在开始,控制梁实流入草原等地的渠道。 在信的最后,特意说明了一下他已经收温良为徒了,不过要等回到河东之后,再办拜师礼。 出了帐篷后,贾诩并没有喊人,而是来到了他的坐骑旁边。 从怀里掏出了一个发黑的,系着白线的竹筒,把信纸卷起来放了进去,挂在了妖马脖子上。 随后,贾诩和温良两人一起,带着马走出了城门。 “去吧,给太守送过去。” 说完,贾诩拍了一下马脖子,这匹妖马立刻跑了起来,很快便消失在了温良的视线中。 回到帐篷里,温良立刻殷勤的给贾诩倒上了水。 “看出了什么?” 听贾诩提问,温良心里无奈的翻了个白眼。 说实话,除了能看出贾诩判断粮食会涨价以外,温良什么都没看出来…… “粮食会涨价……” “没了?” “没了。” 见贾诩一脸不可思议的样子,温良也有些尴尬的挠了挠头。 他努力的回想了一下,还真没想出些其他的什么东西。 “你这,真就把天赋全加在了武力上?” 贾诩说的武力,并不是温良看到的属性面板那个武力,而是指的武学天赋。 贾诩是真的没想到,刚才那么多的细节,温良还真就只看了一个表面上的要缺粮了。 不过,想了想温良毕竟不是这个时代的人,而且按照温良的描述,他生活的时代和现在根本就是两个世界。 有些事不懂也是正常的。 “先从近的说,我让那批妖马自己回去送信,为什么?” “因为妖马跑的快啊。嗯? 而且,这个消息在老师您看来是十分重要的。 因为妖马传递消息这个方式,只有一次使用的机会。 还有,还有您刚才使用的那个竹筒和线的颜色,是不是也有讲究?” 温良这么说,贾诩才满意的点了点头。 果然,温良不是没注意到这些细节,只不过是一时间没想到。 “信里面的内容呢?” “原来您和文优猜测的世家目的已经达成,接下来应该是迅速的平定黄巾贼。 但实际上,却出现了另一种可能,黄巾贼真的按我说的那样,流窜各地。 这样的话,势必影响接下来的粮食收成,所以需要尽快的屯粮? 而且信里面还点名了这个猜想是我提出来的,算是在为我铺路?” 温良说完,贾诩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你说的对,但不全。 你要考虑到,这封信,不只是给董卓看到,同时还是给李儒看的。 要永远记住,哪怕你当了皇帝,也要做到不吃独食,给别人表现的机会。” 见温良听到这句话,认真的点了点头,贾诩也确定了他的一个猜测。 果然,这些人对于皇帝几乎没有敬畏之心,甚至有些鄙视。 而且,别人的话贾诩不清楚,但是自己这个徒弟,是有争一下皇位的心思的。 “这个不吃独食,不仅仅是要给下属争功,还要给自己的竞争对手表现的机会。 让对方以为,你的存在对于他来说是有帮助的。” 确定了心里的猜测,贾诩在这点上也是一点而过,并没有多说。 温良听了,倒是没猜到贾诩这几句话,既是劝导,也是试探,只是联想到历史中贾诩的经历,发现贾诩可以说把这点做到了极致。 起码,在历史上你找不到第二个主动去投效别人之后,原来的主公不恼怒,现在的主公又不猜忌的。 也是将贾诩的这番劝告记在了心里。 贾诩则是喝了口水,继续对温良讲解着。 “除此之外,缺粮也是在下半年,我却要在现在就劝太守开始收粮,而且要控制送到草原上的粮?” “不是很快就会缺粮吗?” 贾诩的话,让温良有些疑惑,难道不应该是很快缺粮吗,为什么要到下半年才缺粮? 有疑惑,温良就直接问了出来。 而这个问题,换来了贾诩一个看傻子的眼神。 “缺粮主要是因为没人重粮食了,而现在吃的粮,都是去年产的。 打仗是今年才开始打,又不影响去年的粮食收成,粮价可能会在打仗的时候上涨,但是真的缺粮食是在去年的粮食吃完之后。 算算时间,差不多就是下半年。” “所以,老师才让董太守关注那些朝草原运粮食的人?那些人手里肯定屯了大量的粮食?” 顺着贾诩的解释,温良强忍尴尬,说出了自己的理解,试图转移话题。 因为在贾诩提醒后,温良才意识到,粮价上涨,并不意味着粮食短缺。 实际上,有人在公开的卖粮食,那说明粮食其实还是不那么缺的。 起码卖粮食的那个人,不缺粮食。 “对,但还是不够全面。 为什么要盯上那些粮食商人呢? 能做粮食买卖的商人,背后都是有一定势力的,买卖做的越大,背后的势力也就越大。 而且,有了足够多的商人去活跃市场,那才能让商品流通起来,为当地查漏补缺。 不管是商人背后的势力,还是商人本身的作用,都意味着,不到特别关键的时刻,最好是不要动那些商人的。 现在,我却主动的说出要准备对那些商人下手,足以让太守和李儒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同时,点名控制往草原的梁商,也是一种暗示。 李儒肯定能明白,一旦朝廷这边给草原那边的粮食少了,那边会很快乱起来的。 他知道,我肯定是知道这其中的关系的,那就能明白,我是故意要让草原那边乱起来。 再加上之前的话,李儒便知道,我是想让凉州和并州乱起来,这样太守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去并州或者凉州之一平叛,回到自己的地盘。 至于怎么让并凉两州乱起来,又在可控范围内,熟读历史的李儒点子可多着呢,足够他表现的了。 那,为什么要想办法让太守回到自己的地盘呢?” 贾诩又提出一个问题后,温良没有继续保持沉默,而是顺着贾诩的话说出了自己的猜测。 “世家会趁着黄巾军四散作乱的时机,趁机要好处。 这个好处,可以是钱,可以是粮,也可以是权。 钱,朝廷都开始卖官了,肯定是要不来的。 粮,看现在的局势也够呛。 那就只能是权了。 既不给钱,也不给粮,还想让他们打仗,那是不是就意味着更大的自主权,比如兵政合一?” 兵政分离,这并不是现代人的自创,在我国古代的历史上,一直是保持着类似的结构。 比如,一个县的县令和县尉,县令管的是律法政治,而县尉拥有的则是武力手段。 甚至为了更好的掌权,皇帝还会试图让两者之间出现直接的矛盾。 贾诩的话,让温良想到了‘州牧’这个词。 也是在历史上,被刘彻重启的一个官职。 就是这个官职,为以后军阀割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过,历史上设立州牧是在188年,也就是四年后刘宏才在刘焉的建议下,废史立牧,重启州牧这个官职的。 难道,要提前了? “有的时候,真的想知道你的脑袋里都装了些什么。 有些很简单便能想到的事,你想不到。 但一些不太容易猜到的东西,你却能一猜就准。 你猜的,和我想的差不多。 那些世家们,开始的时候可能只是想靠黄巾贼,吓唬一下朝廷,让朝廷解除党禁,为家族的子弟谋求更好的发展。 但如果黄巾贼真的像你说的那样,化整为零,四处作案,以朝廷现在摆在明面上的实力,肯定是没办法解决的。 世家们肯定会利用这一点,为自己和自己的家族谋求更大的利益,就比如你刚才说到的军政合一。 但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率不算太大。 皇帝也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傻,这种政策的弊病他肯定是能看出来的,权利更大是肯定的,但估计不会放那么大的权。” 说着,贾诩突然想到了什么,开心的笑了起来。 “对了,这次过来找你,发现黄巾贼的可能动向只是个意外收获。 我主要目的,其实是让你见识一下,我有多强。 你对于我的了解,好像更多的是来源于你脑海中的历史。 我想告诉你的是,那只是你们的历史,不是现在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