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六科给事中
看书网.,最快更新从小说家开始修仙最新章节! 孟川路过兖州府,并未与苏羽相见。 他现在是状元,一言一行有很多人盯着。 而且,又卷入了内史令傅天酬的风波当中。 不愿连累那位长者。 他在兖州府外十里处的官道中,等到了郭颢。 “郭兄也没有带着家眷返京?” 闫言好奇道。 郭颢直言道:“此去京城,最多也就是做个翰林院庶吉士,等今后安稳了再说吧。” 翰林院修撰,从六品,主要职责为掌修实录,记载皇帝言行等。 至于这翰林院庶吉士,与修撰的职责相当,不过地位略低于修撰,是七品官。 往年,基本只有状元,才能成为翰林院修撰。 起步就是六品。 等过个三年,打磨一下资历,很容易就会到地方上做个一县之长。 至于后者,也就是庶吉士,可能过个三年,再等一届科举,到头来也只是一个散官而已,除非运气好,能到偏远地区,当个县令。 然后按照规制,每三年五载的挪个窝,挪着挪着要是升不上去,就只能提前退休了,将自己的路留给后来的进士。 状元、榜眼、探花、传胪,这四人,肯定能获得较好的政治资源,不出大问题,将来的路肯定特别通畅。 除非是极不擅长治国理政的那种,也会在翰林院或者是礼部等一些部门中,当个不大不小的官,混吃养老。 总而言之,成为前四名,无论如何都不会饿死。 回到京城,众人前往贡院,随后朝廷的旨意便下来了,郭颢、闫言等人,均成为翰林院庶吉士,明日前去翰林院报道。 陈平安等人早孟川一步来到京城,他已在翰林院担任修撰。 基本所有人都已经有了职位。 不过都是散官。 可唯独孟川的任命还未下来。 他倒是不急于一时。 选择继续在一家客栈中落脚。 幼娘跟随在他的身边,寸步未离。 孟川对此感到郁闷,“都已经来到京城了,你还要跟着?不回红袖阁?” 幼娘回应道:“此前就跟先生说过,二皇子将奴家安排在先生身边,是为了照顾先生,并不是要监视先生。既然是照顾,那奴家自然不能离开先生才是。” “免了,帮我谢谢二皇子殿下的好意。” 孟川摆了摆手,示意她离去。 然而,幼娘还是寸步未挪。 “铁了心要留在我身边了?”孟川皱眉道:“你即使留下来,我也不会信任你,何苦?” “奴家一开始不愿离开您身边,是怕违抗肃王殿下的命令,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但是现在不离开先生您身边,是奴家很钦佩您这种人,您身边,也缺个人照顾。”幼娘正色道。 孟川道:“你若继续留在我身边也可以,把衣服脱了。” 幼娘莞尔笑道:“先生就这般猴急?” 说着说着,转身将客房的门关上,然后徐徐褪去自己的外衣,她那精致锁骨与诱人香肩,顿时裸露在孟川的眼睛里。 “不洗澡?” “奴家在您旁边在开间客房,洗完澡来寻您?” “甚好。” 孟川认真点了点头。 当幼娘穿好衣衫,走出房间之后,他便立即将门反锁了。 幼娘察觉不对,开始敲门。 然而,孟川已无任何回应。 灰头土脸的幼娘只好住在了他的旁边。 翌日清晨。 朝会。 曹长柷宣孟川觐见。 承德殿中。 孟川向高高坐在龙椅之上的曹长柷以及他身旁的李轻眉,深深作揖道:“臣孟川,拜见皇帝陛下,皇后娘娘,陛下万年,皇后万年,大魏万年!” 慷慨激昂的声音,让不少大臣闻声一振。 所有人都很清楚,今日孟川来到此间,则代表着他,将要正式踏入朝堂了。 这个年轻人,没准将代表着整整一个时代。 满朝文武,除了吕渊、八贤王之外,全部站立着身躯。 而那八贤王,是有着从龙之功的。 当年,先帝还在世的时候,八贤王是最早支持当今圣上夺嫡的存在。 所以,自然而然的,到现如今,也成了大魏朝最有威望和权力的几个人之一。 孟川起身后,曹长柷目视群臣,缓缓说道:“按照以往惯例,新科状元孟川,成为翰林院修撰之后,需磨砺数年。 然而,国朝上下,弊端甚多,正值用人之际。如今内史令傅天酬,又被御史台弹劾其在江南为官之时,贪污甚多,罄竹难书。 给事中之位,有监察六部之责,空悬多年,致使我朝官场乌烟瘴气,朕心甚痛。 孟川的能力,大家有目共睹,朕在这里便不多言,朕思虑再三,决意让孟川担任六科给事中之职,同时兼任翰林院修撰。” 六科给事中,正五品官衔。 有资格上朝。 需每日向皇帝觐见。 常侍皇帝左右。 主要负责监察六部官吏,亦负责管理图书文翰、修史等事。 职位不大,但是权力很重。 和御史台是一个性质,但是不受御史台管辖。 给事中只向皇帝汇报。 麾下有二十四名科员。 每四位负责监督朝廷六部之一。 在玄武门外,设有直房。 一般来说,六部每年呈给皇帝的奏折以及各司开销等,都需给事中过目。 这是一个要职。 后来因为锦衣卫的创建,大大影响了御史台权力,其地位在御史台之下的给事中,自然也名存实亡。 不过令文武百官没有想到的是,皇帝居然直接让孟川担任六科给事中的职务。 而且... 并没有询问大臣们的意见。 也就是说,此事,皇帝一人就已经拍板决定了。 这背后透出的讯息,实在太多。 其一,皇帝有意重新启用给事中,也就代表着,将会逐渐加大对御史台的权力。 毕竟,六科给事中若无御史台助力,根本不会成就太大气候。 其二,皇帝将重用孟川。 其三,有可能要利用六科给事中的权力,来平衡朝中派系之争。 ... “孟川,你可愿担任六科给事中一职?” 曹长柷的声音透着一股霸气。 他这番话,更让群臣心中一惊。 皇帝赐封,臣子焉能不受? 可是,皇帝却要问孟川的意见? 这... 有吏部和御史台的官吏觉得此事不妥,想要开口,但是看到闭眼凝神的吕渊,他们便识趣闭嘴了。 虽然不合规制,可是,就连吕相公都没有说什么,哪里轮得到他们多嘴? 话说回来,皇帝曹长柷,也算是给足了孟川面子。 他作揖道:“臣孟川,多谢陛下赐封。” 其实,他对皇帝的意思很明白。 六科给事中,有监察六部、弹劾官员的责任,有时还会陪同三司会审,皇帝这样做的意思,无非就是让自己更好的插手傅天酬一事。 其外,便是这个职位,能直接干预修史之事。 多说一句,历来状元,无非就是先混个翰林院修撰当当,七品起步。 然而现如今的自己呢? 直接可以入朝参议政事。 五品官起步啊。 要知道,基本上,三品官职,就已经是朝中大佬了。 有权力可以左右国家的发展。 五品起步,距离三品,还会远吗? 曹长柷听到孟川的回应,心满意足的点了点头,继续说道:“从今日开始,傅天酬一事,交由六科给事中孟川全权调查,期间无论涉及到谁,皆有先斩后奏之权。 刑部尚书方休、大理寺卿狄英、御史大夫赵瀚,你三人从旁协助,记住,尔等只有协助之权,无过问之权。” 话音落下。 孟川、方休、狄英、赵瀚,四人齐齐作揖,“臣,孟川领旨。” 对孟川乃至文武大臣们来讲,这无疑是破天荒的一件事情。 要知道,三司之首,可都是正三品大员啊! 论朝中地位,只仅次于内史令、中书令、门下令乃至丞相! 听陛下那意思,就是这三位朝中大佬,如今要做孟川的下手? 这... 开朝千年来,闻所未闻。 可是谁敢说个‘不’字? 当年反对二圣临朝的人还少吗? 可都死光了啊。 这些年,李轻眉权倾朝野,所杀大臣,还少吗? 换而言之,大家都被杀怕了啊! 不敢违抗皇帝的旨意! “臣孟川,有一事请奏!” 孟川突然作揖说道。 曹长柷笑道:“卿有奏,直言即可。” “谢陛下!傅大人一事,错综复杂,至今为止,臣毫无头绪,若是从头调查,只怕需大量人手,臣斗胆,向陛下借三个人。”孟川深深作揖道。 曹长柷道:“哪三人?” “翰林院修撰顾青辞、翰林院庶吉士闫言、斩妖司地阶除妖使,夏黎。” 孟川之所以只要这三个人,是因为有自己的考虑在内。 首先,顾青辞聪明,爱表现,傅天酬一事,若是办的让皇帝满意,大家肯定都能得到升迁的机会。 因此,对方肯定毫不犹豫的帮助自己办案。 闫言,老家的同窗,可信。 这可信二字,顶得上所有东西。 夏黎。 长安通。 消息渠道多。 知道的也多。 而且,其人也很有能力。 关键与自己相熟。 至于为何未要齐彪。 孟川是担心,会让皇帝怀疑,自己这是在培植自己的势力。 即使是苗头,也不行。 思来想去,孟川还是觉得这三个人最为可靠。 “准奏。若还需用人,可向锦衣卫指挥使陆文浮借调,无需向朕禀告。” 皇帝直接答应。 他想要的,只是让孟川接受调查傅天酬一事而已。 既然对方已经答应了,而且还做了六科给事中,那么一些小事,应允倒也无妨。 皇帝有着自己的谋算。 退朝之后,孟川拦在三司大佬身前,深深作揖道:“三位大人,下官越俎代庖,接了傅大人这案子,还需三位大人多多支持才是,下官在红袖阁订了一桌美酒佳肴,三位大人今日若是无事,还望赏光。” 三人相视一笑,陆续开口道: “不用。” “不必。” “好好办你的案子。” 之后,三人离开大殿。 孟川望着他们的背影,深深皱着眉头。 初涉官场,一切都需稳扎稳打,不可cao之过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