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院士:这辈子无憾了
第432章院士:这辈子无憾了 赵培儒进行“消化道重建”工作的最后一步。 使用一次性管状吻合器,吻合进行胃肠吻合。再次放置乳胶引流管,从右上腹壁戳孔引出。 收尾工作后,整台手术,终于全部完成! 旁边,董元恒教授也终于想起来,自己是可以呼吸的!刚才吻合的那段时间,他呼吸都凝滞了,生怕吻合不上,那就糟了。 现在,心里总算能松了口气! 甚至,他此刻的身体,都有些发软,那是在紧张又重新放松之后,身体的自然反应。 这全国首台直播手术,结果总算不坏,让赵培儒院长给力挽狂澜回来了! 他感激的看着赵培儒的身影,心里一阵阵的后怕。 如果不是赵培儒,如果没有这胃肠吻合器,这次直播会怎么样?自己的下场会如何? 恐怕会很难受。 他身后的助手小邓等团队成员,也是即后怕,又欣喜。 刚才那一幕,差点把他们给吓死了,当得知吻合不上的时候,他们的心都似寒冰一样,知道要在全国同僚面前丢人了。 如果不是赵培儒挽救回来,这台手术直播之后,他们每个人的名字,估计都会被“钉在耻辱柱”上,成为无数同僚茶余饭后的笑谈。 赵培儒身旁的助手董元恒,也心情放松,高兴起来。 他这助手当的,一头雾水,完全是在靠着服从赵培儒指令,以及自己丰富的吻合器cao作经验来支撑的。 好在,效果出奇的不错,不仅顺利完成了空肠吻合部分,还把预定的“空肠回输”教学给顺利的做完了,从结果来看,这台手术直播的,完成的算是相当不错了。 直播间的人数此时已经飙升到了一百八十万人,也不知道是全国胆管领域的医生全来了,还是有其他相关科室凑热闹的医生也都进来了。 评论区也像是炸了一般,无数评论,飞快闪过。 “胃肠吻合器,空肠回输!真没想到,一次直播,竟然学到了两种技术!“ “哈哈,这次看直播赚大了,一下从赵培儒老师身上学到了两门绝活!” “赵老师的cao作之丝滑流程,堪称我辈楷模啊,那缝合进针手法,巧夺天工一般,吻合后的针角就像是机器压出来一样,精准的都像是用游标卡尺量出来的似地。” “确实,这次有四个学习的点,一是赵老师的精妙cao作,二是赵老师的心态,三是灵活使用肠胃吻合器,四是空肠回输技术……” “关键还是用胃肠吻合器,来吻合肝胆管,这想法太奇妙了。” 评论区清一色的,全都是在夸赞赵培儒的。 董元恒教授等人,脸色露出几分苦笑。 若不是他出了差错,这评论中,一百条中也或许有那么几条,是夸自己的吧? 可现在,别说没有夸自己的,不骂自己就已经是很不错了。 手术的成功,会让人淡化他之前的失误,他的“闯祸”就不那么明显了。 虽然手术完成了,但赵培儒却没让关掉直播间。 病人被推到了旁边观察室,而赵培儒,对着麦克风道: “病人的术后15分钟、30分钟,60分钟的数据,会在直播间里,实时公布出去。” “之后的12小时,24小时,乃至之后的每天的数据,会在评论区贴出来并置顶。” “也就是说,直播还有一个小时才关闭。在这一个小时里,我再解答一下大家的疑惑。” 赵培儒看到一条评论,是询问“吻合顺序的。” 他开口便道:“这例病人重建消化道,是先胰肠吻合,再胆肠吻合,但这并不绝对。” “如果先做胆肠吻合,那就要从空肠断端伸入吻合器,并将近段空肠固定在肝门部……” 赵培儒解释清楚后,道:“吻合顺序不固定,灵活掌握即可。” “我看到,还有人问吻合器的大小选择……” “这要根据胆管的直径来选择21号或者25号吻合器,如果胆管直径在一点五厘米到两厘米,可将胆管残端剪成斜口状,扩大胆管口径。” “也可以将胆管前壁切开零点五到一厘米,做胆肠后三分之二圈吻合,前壁缺损处再加缝两到三针,用以加强吻合,减轻吻合口力度,防止胆漏。” 赵培儒对这些评论,进行逐条的解答。 到了准点时间时,则是公布病人最新数据。 直播间里的观众,听得无比过瘾。 这次的手术直播,即是现场教学,又加了理论教学,对他们加深这“胃肠吻合器的使用”和“空肠回输技术“的理解都非常有用。 …… 观摩室中,葛建明等江南省医学会领导,心中满满的喜悦、高兴! 他们省的赵培儒,发挥的太出色了! 葛建明对旁边的联席组委会大主任蔺劲松笑道:“蔺主任,我们赵培儒院长不错吧?一次直播,推广了两种吻合技术。” 他心里自豪无比。 自家的医生,怎么就这么给力呢? 对比苏省的医生,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葛建明等江南省的医学会领导心里,美滋滋的。 蔺劲松此刻,脸上也终于露出几分笑意。 虽然中间出了些插曲,但好在赵培儒出现后,没有让失误进一步恶化,反而顺势而为,推广了另外一种吻合技术。 “你们江南省不错。要是能再出一个赵培儒院长这样的人才,我亲自去全国医学会,给你请功!怎么样?”蔺劲松似笑非笑的看着葛建明。 葛建明的脸色顿时成了苦瓜色。 赵培儒这样高度的人才,再出一个? 那可是获得863项目,得到众多全国顶尖栋梁院士交口称赞的级别啊!哪那么容易啊? 别说他们江南省了,就是整个东南地区,再出这样一个,都很难很难。 …… 正在观看直播的苏省医学会领导,罗文景、孙鹏举等人,心里也稍稍松了口气,但脸上,更多的是苦涩、无奈。 “没事了。” “董教授刚才那失误,现在已经没人关注了。” 两人对视一眼,眼眸中都露出几分苦笑。 本来他们对这次直播,给予了很大期望。没想到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都差点翻车。 幸好是赵培儒给救回来了,没让这次直播彻底成为笑谈。这样算来,他们苏省还得去好好感谢感谢赵培儒呢。 …… 全国医学会理事成员,邓长兵,一直看到直播结束后,这才长长的舒了口气。 “有惊无险。” “因祸得福。” 他说了这两个词后,这才舒展了一下身体,站起身来,眺望窗外院方,缓解眼睛的疲劳。 刚才四个多小时,他的眼睛就没离开过屏幕。 好在,最后结果不错。 赵培儒用一次直播,展示推广了两种吻合技术,无论如何,也对得起这“直播第一战”了。 他邓长兵,也可以向上面交出一份答卷了。 …… 京都深水潭医院,陈永铭院士,眉头一挑。 “直播中普及了两种技术?” 除了空肠回输,竟然还有一个“在肝胆肠吻合中使用胃肠吻合器”? 本来,陈永铭院士是没兴趣看直播的。 因为这“空肠回输技术“,他已经看过了,再加上这种技术cao作难度很低,并没有重复观看的必要。 可这一个“灵活使用胃肠吻合器”,又把他的兴趣给勾起来了。 “小张,哪里能看重播,你给我点开看看。” 片刻后,陈永铭院士看着屏幕上的一幕,眼前微微一亮。 “不错,不错。” “用更适合短断端的胃肠吻合器,来补救短断口。” 他闭上眼睛,稍稍琢磨了片刻,心里忽然一动。 “用肠胃吻合器来吻合肝胆管……” “这种价值,不仅可以用于补救啊。” “或许,可以让器械公司,借鉴胃肠吻合器,重新设计一款更适合短断端的肝肠吻合器。” 陈永铭这个地位的院士,思路已经不止局限在一台手术,一例病人身上了。他更多是在考虑整个医学事业的发展。 “若是能有这么一款短断端肝胆管空肠吻合器,那么,对很多水平稍低的基层医院医生来说,这就是一柄利器了。” 陈永铭灵感一来,仿佛喷涌而出,再也止不住了。 他连忙拿起随身的纸笔,写下思路:“肝总管胆总管吻合位置较深,cao作不便,缝合技术要求高,这对于基层医院技术稍差的医生来说,是一项不小的挑战。吻合工作往往需要一到两个小时,费时费力。” “而若是能开发一款短断端肝胆管空肠吻合器,能将消化道重建工作大大缩短,总共吻合工作,大约可在三十分钟内完成……“ 陈永铭一边推演,一边琢磨,一边书写。 越写,心里越是畅快! “和赵院长商量商量。” “这毕竟是他的灵感。” “他还亲自手术过,更知道这种新式吻合器,应该如何扬长避短,摒弃肠胃领域中不适合肝胆肠领域的那些设计。” “或许,我能和赵院长一起,很快就能开发出一款新的肝胆管空肠吻合器来。” 陈永铭立即拨通了赵培儒的电话。 两人这通电话,打了两个小时。 这种“肝胆管空肠吻合器”,实际上在赵培儒的脑海里,一些手术中就有使用。 所以,赵培儒对这种吻合器的了解和掌握程度,是无人能比的。 他稍稍说出来几句,就能让陈永铭眼睛发光,直呼赵院长看的精准,研究的深入,钻研的仔细! “赵院长,等我的好消息吧。由我们两人联名的新吻合器,说不定哪天就能问世了。” 陈永铭免不了有几分激动。 到了他这个岁数,自知寿命无多,更多的并不是想再做好几台手术。 而是想给后辈子弟,给社会人民,多留下一些能长久能使用下去的好技术、好器械、好思路。 几台手术,只能救治几个人。 而长久的技术、器械、思路,却是能救治无数人。 这个新式吻合器若是真能成功,那他陈永铭这辈子,都无憾了! …… 赵培儒脑海里,响起新的提示。 “恭喜您,完成“ “获得奖励:空白技能卡2张,经验值卡20W点。” 赵培儒将这些奖励收起来,看向。 “接下来的一条,要‘治疗一例极其罕见的肝胆病人,并被收录到?” 这任务,还真是有些难度。 到底多罕见的病人,才算罕见,还要被收录到? 赵培儒打算,先买一本,看看再说。 …… 全国医学会。 理事成员邓长兵,再次坐在七位常务医学委员会领导的面前。这次,他手中拿着一份直播数据反馈。还有来自各省、各市、各区县医院的“空肠回输技术“使用效果调查问卷,术后数据均值汇总。 邓长兵这次,脸上闪耀着几分自信。 尤其是那份,来自全国无数基层医院,反馈回来的“空肠回输术后数据汇总”,给了他充足的自信! 那是一份,能说明推广效果的成绩单! 上面领导看了这些成绩单后,也有了几分笑容:“这数据反馈不错。” “看来各省市,各县区医院,接受这空肠回输技术的程度都很高。” 邓长兵淡定的笑着,脸上洋溢着自信道:“各位领导,你们再看这份数据。” “这是其他技术推广的效果反馈。” “我专门筛选出了,和‘空肠回输技术‘同等掌握难度级别的技术。” 邓长兵准备的非常充分。 “但结果无不表明,这些技术推广的程度、广度、掌握效果上,都不如这次的空肠回输。” “这充分说明,直播手术这种方式,确实有着不可替代的,卓越的推广效果。” 数据不会骗人,事实胜于雄辩。 这次邓长兵,是拿出最硬的、最有说服力的方式,来证明他力推的这种“手术直播”方式的优势。 上面领导,纷纷点头。 最中间的那位领导,和左右两边的领导交换了个眼神后,开口道:”这个叫赵培儒的医生,很不错!”